|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查看: 314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野驳杂] 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北宋篇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东瀛
樱丸总思(犬)
41 岁
124 两
0 条
31
楼主
柳生羽之介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2 1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北宋仁宗时期训练弊病及改良
    宋仁宗时期由于对西夏战争不利,自宋真宗后期以来在军事训练中的种种问
题逐渐暴露出来,“兵闲四十年,士不识金革。”⑦军队长期没有军事任务,日常
训练得不到有效保障,战斗力降低。“国家太平日久,
不利也。非中国事力不敌四夷,非今之军士不逮古者,
将不知兵,兵不习战,而致
盖太平忘战之弊尔。”⑧
———————————————————————————————————————
①《宋史》卷273《何继绮传附何承矩》,第9330-9331页。
②参见导师陈峰先生,《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一书第六章第三、四节相关内容,第266-288页,
    中华书局,2004年。
③《长编》卷54,咸平六年夏四月乙丑,第1187页。
④《长编》卷57,景德元年闰九月癸亥,第1261页。
⑤《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二月戊子,第1654页。
⑥真宗末年,杨崇勋为镇南军节度、殿前副都指挥使,“凡天下拳勇越悍材官,步则拔距服张,骑则跌后挟
    前,悉集京师,日阅而岁择之,得隶侍卫军。武力之右卓异者,升为殿前军。内参屯庐,则岩廊期门;出
    陪营卫,则张骑羽林。所以权中制外,厌乱萌,溢斗亢,自侯奄而上,皆慎将卫侯为之。公之息寝弋,总
    离衡,前后十年,为国爪牙”。《全宋文》卷529,宋祁,《杨太尉墓志铭》,第150-154页。第25册。
⑦(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4,《韩公阅古堂》,第74-75页。中华书局,2001年。
⑧《长编》卷139,庆历二年二月乙卯,第3348-3354页。
————————————————————————————————————————————————

一、军事训练的诸多问题
      (一)讲武活动的形式化
    前文已经讲到宋初三朝君主非常重视讲武活动,而宋仁宗自少年伊始就效仿
先祖不断检阅军队训练,天圣五年(1027),其在宫内观看禁军“骑射、战阵”,①
天圣九年(1031),又观看禁军射箭、击剑、斗架,次年“召虎翼武骑二军习阵于
崇政殿庭,分步骑为四阵,召辅臣观焉。”②景枯二年(1035)“幸安肃门袍场观
诸军放袍,又令诸军习战,其击刺骑射之精者,悉选补之,遂燕从臣于握殿。”③次
年检阅端州刺史赵振献的阵图,并且观看了赵振儿子们的武艺表演,“皆左右驰射,
括双箭,跃强弩,击剑盘架,凡二十七技。”④
    但是这相比宋太祖等朝已经逐渐形式化,天圣年间宋仁宗不过是一名少年,
观看军事训练场景只是对祖先的一种追忆与继承。对于一位从未经历过军旅之事,
一直生活在深宫内的天子,检阅军事训练更多是为了表达帝王“安不忘战”的思
想,对军训开展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二)法令不严,赏罚不均
    宋太祖、宋太宗等之所以能够训练出精锐之师,严格法令与丰厚赏赐的作用
不可忽视。但是宋仁宗年间的军事训练中,这两方面措施开展不甚理想。
    赵抹调查了陕西军队的训练情况,发现由于军训法令不严格,导致士兵被私
役现象严重,无法进行正常军事训练:
       臣近过陕西,体问得诸州军禁旅虽多,训练盖寡。其间至有匠氏、乐工、
    组绣、书画、机巧,百端名目,多是主帅并以次官员占留手下,或五七百人,
    或千余人,并不预逐日教阅之数,上下顾避,递相因循。万一缓急寇警,用
    之御捍,何异驱市人而战!⑤
  由于没有严格法令约束,士兵难以忍受艰苦训练生活,极易造成兵变等一系列
事件。苏颂针对王伦兵变,指出:
        诸处兵士,以久不练习戎战,类多罢软骄惰之辈。近来虽有训练之程,
    而未闻习服之效。伍符尺籍之禁,既约束之不行;鼓旗耳目之令,亦进退之
    亡节。若即加督责,稍或劳苦,往往群辈相语,构诽辞,出怨言,以动摇众心。⑥
——————————————————————————————————————————
①《长编》卷105,天圣五年五月丙午、九月庚戌的内容,第2440, 244?页。
②《宋会要辑稿》礼九之八,第532页。
③《长编》卷117,景枯二年八月甲戌,第2754页。
④《长编》卷118,景佑三年五月癸巳,第2786页。
⑤《全宋文》卷886,赵抹,《论陕西官员占留禁军有妨教阅状》,第230-231页;第41册。
⑥(宋)苏颂著,王同策、管成学、严中其等点校:《苏魏公集》卷68>《代提刑王绰上宰相》,第1029 -1031
  页:中华书局,1988年.
—————————————————————————————————————————————
生命的意义在于你是否活着,死人没有资格去了解
人生如戏雾中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东瀛
樱丸总思(犬)
41 岁
124 两
0 条
31
沙发
柳生羽之介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2 10: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训练方法不当
    而面对战争带来的紧张国防形势,众多臣子上书提出加紧训练军队以提高战
斗力,但多是一些高谈阔论,实际意义不大。①苏舜钦就认为:“臣窃见自西寇逆
节,天下言兵者不可胜计,大抵不过训练兵卒、积聚当粟而已。其言泛杂,无所
操总,又陈烂使人耳厌其闻而笑忽之。”②
    主管训练的将官对士兵不加以拣选,又不知道该怎么练兵,因此迫切需要改
良训练,制定符合实际的训练方法。欧阳修曾言:
       数年以来,点兵不绝,诸路之民半为兵矣,其间老弱病患、短小怯懦者
    不可胜数,兵额空多,所用者少,是有点兵之虚名,而无得兵之实数也。新
    集之兵,所在教习,追呼上下,民不安居,主教者非将领之材,所教者无旗
    鼓之节,往来州县,愁叹嗽嗽,既多是老病,}  \ I法之人,又无训齐精练之法。
    此有教兵之虚名,而无训兵之实艺也……今沿边之兵不下七八十万,可谓多
    矣。然训练不精,又有老弱虚数,则十人不当一人,是七八十万之兵,不当
    七八万人之用。加又军无统制,分散支离,分多为寡,兵法所忌。此所谓不
    善用兵者虽多而愈少,故常战而常败也。③
    不过尽管当时军事训练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宋军也并非不堪一击,宋夏战争
初期宋军的几次大败,从战场上表现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如庆历三年(1043)
宋祁上疏:
        其出师也无鼓旗,则号令不行矣;其战也无行阵,则败走不救矣。其止
    无营堑自守,其行无辍重自随,烽候不明,间谋不设。不量人事,不察地形。
    将不抚士,士不识将。迁代纷纷,未始暂宁,而有司据例换移,习不为怪。
    是以贼小入则小胜,大入则大胜,亦未尝闻朝廷求所以败、所以胜之由,彼
    所长、我所短之要。④
宋军战败因素包括了指挥系统迟滞,对地形、敌情判断不明等诸多因素,军事训
练只是其中之一,并非根本因素。
——————————————————————————————————————
①关于此,可以参见《长编》卷125,宝元二年闰十二月,叶清臣的奏议,第2955-2956页;杨偕的奏议,
    第2958一2960页。
②《全宋文》卷874,苏舜钦,《论西事状》,第10一11页;第41册。
③《欧阳修全集》卷46,《准诏言事上书》,第645-652页;第2册。
④《全宋文》卷490,宋祁,《言三路边防七事奏》,第241-243页。第23册。
—————————————————————————————————————————
生命的意义在于你是否活着,死人没有资格去了解
人生如戏雾中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东瀛
樱丸总思(犬)
41 岁
124 两
0 条
31
板凳
柳生羽之介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2 1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军训改良措施
    面对战场上拙劣表现,当时众多大臣以及将领都提出解决之道,北宋政府对
军事训练着手进行改良,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中央政府大力加强军训力度
    战争中的惨痛教训令中央政府当然重视军事训练,驻扎在开封周围的中央禁
军应该每日早上均有检阅之制,①同时宋廷也下令河北前线不要忽视士兵日常训
练。②
    政府也力求将经过系统训练的军队派往前线,“诏陕西都部署司,边兵未经教
阅者,权移近里州军,埃训练精熟,乃遣戍边。”③并将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分等
级,推行“精兵”思想,“诏诸路部署司,所募兵己教阅经年,其以武技精强及怯
弱不能战斗者,分三等以闻。”④尤其是在西北前线,“诏陕西、河东经略司:‘西
人虽纳款称臣,然其心诡橘难信。恐诸路乘罢兵之后,渐弛边备,其益务练士卒,
完城壁,常若寇至。有不如诏者,函以名闻。’”⑤庆历五年(1045)“枢密院言京
东就粮诸军,自罢戍陕西,其所习武艺,渐见弛堕,欲选尝在边使臣、御前忠佐
各二人,分往训练,从之。”⑥庆历七年(1047)“诏枢密院,陕西用兵时,环庆、
解延两路互相援,今夏人请和,恐因而弛备,其严戒两路,常讲习如故。”⑦军事
训练一直保持比较紧张状态,不敢有丝毫懈怠。
    (二)严格法令、注重实效
    “强兵战胜,在于教之有法,御之得道。”⑧其中严格法纪和加大训练奖惩力
度是重点所在,这其实都是宋太祖时期军事训练重要的组成方面,“太祖训齐诸军,
法制甚严。”⑨只是后来有所忽视。庆历七年(1047)张孜任侍卫副都指挥使,就
制定了非常严格训练法令:“公为军严而不苛,视其劳逸而均使之,至有犯,立决
而不可夺,吏士乐其平而畏法。虎翼兵阅习不中程,本部指挥使问状,据立不肯
置对。是夕,十余辈大噪趋指挥使,将害之。公擒获,即断手斩于军中,然后以
闻。朝廷称美,以为有将帅之风。”⑩宽严得当,才能使士兵乐于参加训练。
————————————————————————————————
①(宋)蔡襄著,吴以宁点校:《蔡襄集》卷39,墓志铭,《苏才翁墓志铭》,第704-707页,苏舜元时知
    开封咸平县,“咸平聚兵以万计,军中旦阅卒……”.上海古籍出版社,19%年。
②《长编》卷111,明道元年三月丁酉,“诏河北路练士马、葺器械,毋得弛备。”第2579页。
③《长编》卷132,庆历元年秋七月壬子,第3149页.
④《长编》卷143,庆历三年九月壬午,第3454页。
⑤《长编》卷159,庆历六年八月壬戌,第3843页。
⑥《长编》卷156,庆历五年秋七月丁未,第3792页。
⑦《长编》卷160,庆历七年二月己酉,第3862页。
⑧《长编》卷146,庆历四年二月丙辰,崇政殿说书赵师民上疏:“……五曰治军旅。强兵战胜,在于教之
  有法,御之得道。羌贼不能数十万,然或举国出寇,或全师远匿,其出如风雨,其匿如鬼神,非有节制之
    良,徒以暴令驱之。卜旅列戍,自卫而己,贼来与斗,每辄覆败,况能长驱悉起,掩其巢穴哉!何则?不
  示之信义,不明之威赏。教习之际,尚不能校阔狭,睹深浅,徒取矢道齐发战胜之格,但应得甲首、获戎
    马者,此乃古技击之流,而为亭长捕贼之事。又将领之臣,宠私其左右,暴虐于吏士,衣食之不恤,器械
  之不利,举天下之众,困于小夷,用是法也。昔安禄山乱,人主在奔迫中,节将之愤军,郡守之委城,皆
  斩焉,而唐柞遂以兴复,此为小不仁以成其大仁也……”第3546页。
⑨《长编》卷163,庆历八年三月甲寅,第3928页。
⑩《全宋文》卷1480,郑懈,《赠太尉勤惠张公墓志铭》,第178一181页。第68册。
————————————————————————————————————————————————

   贯彻“练精兵”原则:
        兵虽少壮,而训练不得其术,与不教同……防边兵卒,老弱病患,先须
    拣选。若在边鄙,不惟虚费粮储,兼亦不堪战斗。千兵若有百人老弱,遇敌
    而先奔,即是千人皆废。如此为患,须至选拣。马有不堪入阵者,而为患与
    老弱之兵同。陕西、河东,方今无事时,若先选拣,不帷训练精熟,仓卒有
    备,大可减省粮草,以宽国用。①
    对士兵进行拣选,剔除老弱之辈,加强青壮年士兵训练,使之真正能够成为
精锐之师。下令将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分等级,推行“精兵”思想,“诏诸路部署
司,所募兵已教阅经年,其以武技精强及怯弱不能战斗者,分三等以闻。”②而训
练中表现良好的厢军也可以升为禁军。③
生命的意义在于你是否活着,死人没有资格去了解
人生如戏雾中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东瀛
樱丸总思(犬)
41 岁
124 两
0 条
31
地板
柳生羽之介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2 10: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因地制宜的训练方法
    当时北宋军队中战马比之宋初己经大为减少,骑兵的建设与训练遭遇困境,
“今天下马军,大率十人无一二人有马。”④再加上训练骑兵花费时间与金钱远高
于步兵,北宋遂将训练重心转到步兵上来,“中国之马,验骏既少,骑士或非精习。
战阵之际,步兵整顿,骑士驰突,多或碟乱。诚宜损其鸳下,存其精锐,以增步
兵。”⑤精简骑兵,增加步兵份量。同时命令骑兵也要学习步兵技能,以备不时之
需。
    自北宋统一南方以来,宋人对南方士卒比较歧视,认为其作战能力不行,“坐
食者南卒,骄与子弟俱。负甲则俯楼,荷戈不能趋。嘈然金鼓鸣,气骇失所图。
固无一技良,徒有七尺躯”⑥
    李靓则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导致的士兵类型不同,在训
练中加以注意,扬长避短:
        然以今日之士言之,则习有所多,技有所长,亦不可不察也。若夫沙平
    草浅,千里在目,土不成丘,水不成谷,马肥人轻,来往电骇,双带两键,
    左右驰射,此非南军之所长也。山陵险陇,草木翁蔚,江流吞天,巨浪时起,
    行人疑惑,飞鸟不度,徒步相搏,短兵相击,此亦非北军之所长也。北征而
    用南军,众则笑之矣;南征而用北军,未有言其不可者,窃所未谕也。⑦
————————————————————————————————————————
①《蔡襄集》卷22,《论兵十事》,第385一391页。
②《长编》卷143,庆历三年九月壬午,第3454页。
③《长编》卷113,明道二年十二月乙未,“枢密使王曙言,天下厢军止给诸役,而未尝教以武技,其中颇
    有材勇之人,宜渐加训习,以升隶禁军,从之。”第2646页。
④《全宋文})卷491,皇枯四年(1052),宋祁知成德军,《又乞养马札子》,第261页。第23册。
⑤《全宋文》卷601,富弼,《论削兵当澄其兀弛边当得其要奏》,第305 -307页。第28册。
⑥《全宋诗》卷925,孔平仲,《南卒》,第10857页,第1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⑦(宋)李靓著,王国轩校点:《李靓集》卷17.《强兵策第四》,第157页。中华书局,1981年。
————————————————————————————————————————————————————————
生命的意义在于你是否活着,死人没有资格去了解
人生如戏雾中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东瀛
樱丸总思(犬)
41 岁
124 两
0 条
31
5#
柳生羽之介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3-12 10: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地方官员或将领加强本地军队训练
    如前所述,将领素质关系到军事训练开展的优劣与否,如果统兵将领能够充
分重视军事训练的重要性,情况就会有较大改善。康定元年(1040),任职西北的
张亢短期内对以往失于训练的士兵强化军训,情况很快有所不同:
        国家承平日久,失于训练,今每指挥艺精者不过百余人,其怜皆疲弱不
    可用。且官军所恃者,步人、弩手尔。臣知渭州日,见广勇指挥弩手三百五
    十人,其弩力及一石二斗者才九十余枝,其余止及七八斗,止欲阅习时易为
    力尔。臣以跳橙弩试之,皆不能张,阅习十余日,仅得百余人.又教以小坐
    法,亦十余日,又教以带甲小坐法,五十余日,始能服熟。若安前弊而应新
    敌,其有必胜之理乎?①
明镐在西北前线,“尝阅同州厢军,得材武者三百人,教以强弩,奏为清边军,最
晓勇。”②庆历六年(1046)郑歌知并州,兼并代泽潞麟府岚石沿边经略安抚使、
兵马都部署,对摩下军队进行强化训练:
        时甲马隶魔下者凡十二部,部将有贵门,有寒族,所部之兵及所给恺仗,
    其间精怯不等。公虑怯者遇敌,势必先败,败则牵沮大军,非便.于是均配
    强弱,合置十将,自往训励。并无武锋精兵,复阅厢军,精勇者得三千人,
    迁补清边。声其数为十万,以夸戎人,潜遣戍兵还京师者数万,众获休息……
    秋冬阅材官、乡义二十余万,号令明、赏罚信、旅旗枉鼓,风行电照,故太
    原遂为天下劲兵之首。③
    韩琦、范仲淹等在西北军事训练中推行由将领“专任其责”,力求改变“将不
识兵,兵不识将”的局面,使得主帅能够对士卒训练状况有深刻了解,以便实战
中指挥调度。④
    庆历年间宋辽关系一度比较紧张,河北军队训练更加受到重视。庆历四年
(1044)韩琦、范仲淹上书建议在河北前线应加强正规军和民兵军事训练,防备
——————————————————————————————————————————
①《长编》卷128,康定元年秋七月癸亥,第3027页。
②(宋)王偶著:《东都事略》卷63《明镐传》,第240页:光绪九年淮南书局覆眉山程舍人宅本,《中国野
  史集成》第7册,巴蜀书社1992年。
③《全宋文》卷468,胡宿,《宋故宣徽北院使奉国军节度使明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保
    使持节明州诸军事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判并州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并代泽潞麟府岚石兵马都部署上柱国
  荣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赠太尉文肃郑公墓志铭》,第223-232页。第21册。
④(宋)徐度撰:《却扫编》卷上,“范文正公为陕西招讨使也,以边兵训练不精,盖无专任其责者,又部署
  铃辖等权任相亚,莫相统一。故每有事宜,职卑者付以懦兵,逼逐先出。位高者各据精兵,逗留不进,是
    以屡致挫败。于是首分哪延路兵以为六将,将各三千余人,选路分都监及驻泊都监等六人,各监教一将兵
    马。又选使臣指挥使十二人,分隶六军,专掌教阅。每指挥选少壮勇健者二十五人,先教之以弓弩短兵,
    埃其技精,则补为教头,每人却像分教十人,以次相授,一季之后,尽成精兵。遇有寇警,少则路分都监
  将所部先出,多则铃辖都署领两将或三将以出,更出迭入,约束既定,总领不贰,劳逸又均,人乐为用,
  边备寝修,寇不敢犯矣。其后诸路皆用此制,熙宁将法,盖本范公之遗意也。”第331页;学津讨原第十
  四集,《中国野史集成))第九册,巴蜀书社1992年。
——————————————————————————————————————————————————————

契丹军事进攻:
        ……四,急于教战者,于陕西四路抽取曾钾战队使臣十数人,更授以新
    议八阵之法,遣往河北阅习诸军,使各知奇正循环之术,应敌无穷。五,训
    练义勇者,今河北所籍义勇,虽约唐之府兵法制,三时务农,一时教战。然
    未建府卫之官,而法制不行,号令不一。须别选知州、知县、拥令可治兵者,
    许增置将校,使人人各知军中之法,应敌可用,斯则强兵制胜之本矣……”①
而王德用不失时机在河北进行阅兵活动,借以威慑契丹:
        (王)德用至定州,日教士卒习战,顷之,皆可用。契丹使人来现,或
    请捕杀之.德用曰:“彼得其实以告、是服人之兵以不战也。”明日,大阅于
    郊,提样鼓誓师,进退坐作,终日不戮一人.乃下令,具换粮,听吾鼓声,
    视吾旗所乡。现者归告契丹,谓汉兵将大入,既而复议和,兵乃解。”②
    皇枯年间又在南方地区增加驻守军队,派武将专管训练事宜,加强南方的军
备力量。③
三、军训改良的不足之处
    当然宋仁宗年间的军训改良也存在诸多问题,西北、河北地区由于地处边境,
当地的军事训练很受重视,反之驻扎于京师周围的禁军由于经历战争较少,训练
情况不容乐观,张方平关于京东西两路的禁军情况上言:
      间虽阅习,乃同儿戏,无益军国,坐蝎官私,不征不役,居惟念乱,优乘
    衅隙,必有应响之势,此其乱阶一也。初点定强壮,已屡经教阅,枪刀弓弩
    各尝习学。及后招刺之时,既佣人充代,而其强壮本身并有身力,例各不绍
    农业,遂乐惰游,搅挠里间,侵凌细弱,趋坑冶以逐末,贩茶盐而冒禁.④
正如尹源在《叙兵》中指出:
        兵主于外则勇,主于内则骄,勇生于劳,骄生于逸。夫外兵所习尚皆疆
    场战斗劳苦之事,死生之命制之于将,故勇,勇而使之战则多利;内兵居京
————————————————————————————————————
①《长编》卷149,庆历四年五月壬戌朔,第3602 -3603页。
②《长编》卷136,庆历二年五月丙寅,第3268页.又见《欧阳修全集》卷23.《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铭》,“大阅于郊,.公执俘鼓誓师,号令简明,进退坐作,肃然无声,乃下令曰:‘具
  模粮,听鼓声,视吾旗所向!’契丹闻之震恐。”第356-360页。《宋史))卷278《王超传附王德用)):“契
  丹使谍者来规,或请捕杀之。德用曰:‘第舍之,彼得实以告,是服人之兵以不战也。’明日大阅,援俘鼓
  之士皆踊跃,进退坐作,终日不戮一人。乃下令:‘具模粮,听吾鼓声,视吾旗帜所向。’规者归告契丹,
  谓汉兵将大入。”第9468页。
③《宋史》卷187《兵志一》,“皇枯二年,川峡增置宁远。五年,江、淮、荆湖置教阅忠节,州一营,大州
  五百人,小州三百人。于是宣毅浸废不复补,而荆湖、广南益募雄略。至和二年,广、桂、岂州置有马雄
  略。明年,并万胜为十营。其后,议者谓东南虽无事,不宜驰备。嘉枯四年,乃诏荆南、江宁府、扬、庐、
  洪、潭、福、越州募就粮军,号威果,各营于本州;又益遣禁军驻泊,长吏兼本路兵马铃辖,选武臣为都
  监,专主训练。于是东南稍有备矣。”第4574一4575页。
④《长编》卷159,庆历六年冬十月甲戌,第3849页。
——————————————————————————————————————————————

  师,日享安逸,加之以赏赛,未尝服甲宵、荷戈戟,不知将帅号令之严,故
    骄,骄而劳之则怨,以之战则多钝。若唐之失,失于诸侯之不制,非失于外
    兵之强,故有骄将,罕闻有骄兵。今之失,失于将太轻,而外兵不足以应敌,
    内兵鲜得其用,故有骄兵,不闻有骄将。①
对于南方来说,情况更为严重,“国家自消除膺伪,东南遂无事,堰兵弛备者六十
余年矣,而岭外尤甚。”②而这些弊端都是宋真宗以来多年积淀形成,想在短期内
改变难度较大。
    总体来说,宋仁宗朝前期训练松弛是整个国家国防思维偏差所致,如王安石
所说“顾以为天下学士以执兵为耻,而亦未有能骑射行阵之事者,则非召募之卒
伍,孰能任其事者乎?夫不严其教、高其选,则士之以执兵为耻,而未尝有能骑
射行阵之事固,其理也。凡此皆教之非其道故也。”③经过宋夏战争刺激,使训练
有很大改观,尤其是在西北、河北前线,经过韩琦、范仲淹、张亢等人的努力,
再加上实战演练,这两处区域内训练效果很明显。相比较而言,广大内地军队的
训练情况就不太乐观了,这种状况要到宋神宗年间对军事训练全面重视之后才产
生较大变化。
生命的意义在于你是否活着,死人没有资格去了解
人生如戏雾中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2 20:31 , Processed in 0.317258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