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楼主: 慕云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酒知识总汇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0 岁
16 两
0 条
120
楼主
云遮月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4-12-19 12: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名酒集萃——茅台酒

  飞天牌、贵州牌茅台酒是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酒厂的产品。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评酒会上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985年获法国国际美食及旅游委员会金质奖,1986年被评为贵州省名酒获金樽奖,同年在法国巴黎第12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992年获美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及日本第四届白酒与饮料国际博览会金奖。

  贵州仁怀县古属鰼国,早在2000年前已酿酒,以“蒟酱酒”称著于世。据《史记》载,汉代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令唐蒙出使南越,饮到鰼国产的“蒟酱酒”。又《仁怀厅志》也载有古诗曰:“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蒟酱知何物,赚得唐蒙鰼部来”。元代宋伯仁《酒小史》也载有“南粤唐蒙蒟酱”酒典故。西晋咸宁三年(227)犍为郡的陈端发动农民起义,以“始用酒一斗、鱼一头”吸收义民。当时仁怀县属犍为郡,是陈瑞活动的地区,说明酿酒是很普遍的。唐代酿有“咂酒”。明代绘制的茅台村《邬氏族谱》上标有酿酒作坊。清代酿有“咂酒、水酒、火酒、高梁窨酒、老酒”等品种,尤以茅台酒驰名遐迩。1990出土文物路碑是清乾隆49年(1984年)刻制的,上刻有“茅台偈盛酒号”。《黔语》曰:“茅苔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洌。”又《田居蚕室录》曰:“仁怀城西茅苔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纯用高梁者上,用杂粮者次之,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熇之,其曲用小麦谓之曰白水曲。黔人又通称大曲酒,一曰茅苔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青黄不接之时,米价昆贵,民困于食,职是故也。”《贵州通志》载:“按黔省所产之酒,以仁怀茅苔村之高梁酒最佳。郑子尹诗所谓‘酒冠黔人国’也。”1939年编《贵州经济》载有:“茅台酒之沿革及制造,在满清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某,来茅台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麦为曲药。以高梁为原料,酿造一种烧酒;后经陕西盐商宋某、毛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台为名,特称茅台酒。其最初创办,究系何年、何人?虽无可考,然于杨柳湾侧有化字炉,建于前清嘉庆八年(1803),其捐款姓名中有一‘大和烧坊’字样,故知其在嘉庆年间已有酿酒之烧坊无疑……。”

  至咸丰壬子年(1852),乃有成义酒房(团溪人华桎坞建,称华茅)之设立,壬戌年(1862年)又有荣和烧房(邑人石荣雯、孙全太及天和盐号的王定夫集资建,称王茅)相继成立。此茅台酒制造历史最久之烧房也。因历史最久,故其制法精良,品质醇美,曾于民国四年(1915)世界物品展览会(系“巴拿山万国博览会”)荣和烧房送酒展览,得有二等奖状奖章(据《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载:“银质奖章,贵州公署酒”。又据1918年省署呈文载:茅台酒“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参展,成裕和荣和两家酒房,俱系曾经得奖之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西南各省物品展览会,成义酒房又得特等奖状奖章……亦于民国十八年(1929)有周炳衡弟兄以天福宫店主贾久钦之资本,建筑衡昌酒厂从事茅酒制造,该厂规模较大,设备整齐,酒之品质亦颇优良。“1940年衡昌酒厂归赖永初,更名为恒兴茅台酒厂,俗称“赖茅”。其“茅台酒厂,俗称“赖茅”。其“茅香酒国”的三家酒品均盛誉于世,早在民国19年(1930)贵州全省实业展览会上成义茅酒获特等奖、荣和茅酒获甲等奖、衡昌茅酒获甲等奖。“自是茅台之酒,驰名中外,销路大有与年俱增之势。于是垂涎此种厚利,羡慕此项美名,继而倡导,设厂仿造者大有人在,所谓遵义集义茅酒、川南古蔺县属之二郎滩茅酒、贵阳泰和庄、荣昌等酒,均系仿茅台酒之制法,亦称曰茅台酒”。1951年在成义酒房基础上改建为贵州茅台酒厂,1952年陆续将恒兴、荣和并入,沿袭传统工艺,继续生产茅台酒。

  茅台酒系以优质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

  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加生沙(生粮)、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酱香型”又称“茅香型”。其酒质晶亮透明,微有黄色,酱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酒度53度。陈毅有诗:“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一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0 岁
16 两
0 条
120
沙发
云遮月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4-12-19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名酒集萃——汾酒

  古井亭牌、长城牌、汾牌、老白汾牌汾酒均是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汾酒厂的产品。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荣获八大名酒之一,蝉联全国第二、三、四、五届评酒会国家名酒称号,并荣获金质奖章,1992年获法国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特别金奖。

  汾阳古称汾州,南北朝时产有“汾清”酒。据《北齐书》载:北齐武成帝高湛在晋阳给其侄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手书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汾阳携客品酒,醉校过古碑。唐宋以来的文献和诗词中也多有“汾州之甘露堂”酒、“干榨酒”、“干和酒”等记载。清代以汾酒闻名于世,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列举五十余种国内名酒,将“山西汾酒”排在首位。《汾阳县志》载:“汾酿以出自尽善杏花村者最佳。”故后人借唐代杜牧《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作为赞颂汾酒,以杏花村著称于世。该村用于酿酒的古井至今犹存,井旁墙壁上刻有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傅山题写的字匾“得造花香”,并有“申明亭酒泉记”石碑一座,刻有赞美井水“其味如醴,河东桑落不足比其甘馨,禄俗梨春不足方其清洌。”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开设宝泉益酒坊。1912年后又设崇盛永和德厚成酒坊,三家常年生产汾酒。1915年宝泉益易名为义泉涌,将崇盛永和德厚成相继并入。1919年太原成立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将义泉涌并入。其产品于1915年国货展览会上获二等奖,同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甲等大奖章,1928年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二等奖。自此扬名国外,成为国际上著名酒品之一。1947年晋裕公司破产。翌年又投入小型生产。1951年在原杏花村酒坊基础上建成“杏花村汾酒厂”,以后逐年扩建,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白酒厂之一。

  汾酒以晋中平原所产的“一把抓”高梁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成的“青茬曲”为糖化发酵剂,取古井和深井的优质水为酿造用水。这口有优美传说的古井之水,与汾酒的品质有很大关系。汾酒发酵仍沿用传统的古老“地缸”发酵法。酿造工艺为独特的“清蒸二次清”。操作特点则采用二次发酵法,即先将蒸透的原料加曲埋入土中的缸内发酵,然后取出蒸馏,蒸馏后的酒醅再加曲发酵,将两次蒸馏的酒配合后方为成品。

  汾酒,酒液无色透明,清香雅郁,入口醇厚绵柔而甘洌,余味清爽,回味悠长,酒度高(65度、53度)而无强烈刺激之感。其汾特佳酒(低度汾酒)酒度为38度。汾酒纯净、雅郁之清香为我国清香型白酒之典型代表,故人们又将这一香型俗称“汾香型”。专家称誉“其色、香、味”被实为酒中“三绝”,历来为消费者所称道。除销往全国各地及香港、澳门地区外,远销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波兰、美国等五大洲四十余个国家。

  1960年谢觉哉题诗曰:

  逢人便说杏花村,

  汾酒名牌天下闻。

  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乃是雨纷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10 18:29 , Processed in 0.334061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