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查看: 193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后世弹评] 华夏名将赵云军事生涯战绩全整理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5 岁
489 两
0 条
1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内容来自贴吧,侵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5 岁
489 两
0 条
119
沙发
 楼主| 林慕辕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4 11:31:23 | 只看该作者
1 大破黄巾



赵云在袁绍据冀州不久后投奔公孙瓒[1],此时公孙瓒正面对着肆虐青州将近一年的三十万黄巾。赵云初来乍到就体现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助公孙瓒大破黄巾,在东光斩首三万多,又在黄巾逃过黄河的时候杀敌数万,并且生擒七万多人。[2]为虐多时的青州黄巾终于被击溃,青州人民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1]《云别传》: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遂与瓒征讨。
[2]《后汉书 公孙瓒传》: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筭,威名大震。


2 巨马水大捷


公孙瓒大破黄巾后,任命了田楷为青州刺史[1],赵云[2]和刘备[3]也一起去了青州,而与此同时公孙瓒和袁绍在界桥(位于清河国和巨鹿郡之间)展开会战,没有赵云的帮助,公孙瓒完全不是袁绍的对手,败退回了幽州。[4]田楷虽然是青州刺史,但青州大部分地区早已被袁绍所置的青州刺史臧洪占领[5],属于田楷的只有磐河一个角落[6]。公孙瓒此时已经退出冀州,冀州诸郡已失,赵云等人也不可能在青州顶住袁绍和臧洪的夹击,只好也退回了幽州。[7]
之后袁绍派大将崔巨业攻打故安(属涿郡),但无法攻下,正要退军回冀州。赵云和公孙瓒捉住崔巨业渡过巨马水的时机,大破袁绍军,杀敌七八千。[8]并且乘胜而南,收复了界桥之战后丢失的冀州诸郡以及青州平原,然后公孙瓒派赵云、刘备和田楷重新占领冀州东部诸郡,以及包括平原在内的青州大部分地区。[9]
此战中赵云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公孙瓒在没有赵云的情况下一辈子几乎没赢过袁绍。所以此战如果公孙瓒没有赵云的帮助,恐怕难以获取最终的胜利。


[1]《三国志 公孙瓒传》:以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兖州,置诸郡县。
[2]《三国志 赵云传》: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
[3]《三国志 先主传》: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
[4]《后汉书 公孙瓒传》:瓒乃自署其将帅为青、冀、兖三州刺史,又悉置郡县守令,与绍大战于界桥。瓒军败还蓟。
《三国志 公孙瓒传》:以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兖州,置诸郡县。
[5]《后汉书 臧洪传》:时讨虏校尉公孙瓒与大司马刘虞有隙,超乃遣洪诣虞,共谋其难……洪收抚离叛,百姓复安。
《三国志 臧洪传》:会青州刺史焦和卒,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
[6]《三国志 公孙瓒传》:瓒怒曰:“余弟死,祸起于绍。”遂出军屯盘河,将以报绍。
[7]《后汉书 公孙瓒传》:乘胜而南,攻下郡县,遂至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揩据有齐地。
从巨马水大捷后的记载看出冀州诸县和平原皆失而复得。
[8]《后汉书 公孙瓒传》:绍遣将崔巨业将兵数万攻围故安不下,退军南还。瓒将步骑三万人追击于巨马水,大破其众,死者七八千人。
[9]《后汉书 公孙瓒传》:乘胜而南,攻下郡县,遂至平原,乃遣其青州刺史田揩据有齐地。
[发帖际遇]: 林慕辕赏月的时候拿手指月亮,被割掉了耳朵,纹银-1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5 岁
489 两
0 条
119
板凳
 楼主| 林慕辕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4 11:31:53 | 只看该作者
3 死守平原


在被赵云等人打败后,袁绍丢失了青州大部分地区,但袁绍并没有因此死心,在之后的两年,他对青州进行了疯狂的进攻。[1]
与此同时,刘备因战功先当上了平原令,又当上了平原相[2],可见在赵云的帮助下,平原的防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直到初平三年年底,我们都可以确定赵云和刘备不仅防守住了黄河以东的青州,甚至黄河以西的平原县依然在赵云和刘备的控制中。[3]
此战到了朝廷派特使来和解才结束,[4]可是没想到刘备和公孙瓒的好运也走到头了,赵云以兄丧为由离开了公孙瓒,回到了常山为兄长守丧。


[1]《后汉书 公孙瓒传》:绍复遣兵数万与楷连战二年。
[2]《三国志 先主传》: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其实我们不知道刘备当上平原相的具体时间,甚至可能是在与袁绍和解之后,但在救孔融时肯定已经是平原相。
[3]《三国志 武帝纪》: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
由“单经屯平原”可知平原县此时依然被刘备控制。
[4]《后汉书 袁绍传》:四年初,天子遣太仆赵岐和解关东,使各罢兵。瓒因此以书譬绍曰:“赵太仆以周、邵之德,衔命来征,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昔贾复、寇恂争相危害,遇世祖解纷,遂同舆并出。衅难既释,时人美之。自惟边鄙,得与将军共同斯好,此诚将军之眷,而瓒之愿也。”绍于是引军南还。
[5]《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4 延津之战


赵云离开后,刘备在不久之后去徐州救援被曹操攻打的陶谦,但完全打不过曹操。陶谦死后让刘备继任徐州牧,但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战的时候偷袭徐州,刘备逃到海西,又被袁术击败。后来吕布收留了刘备,屯小沛,但不久又被吕布赶走,刘备只好投靠曹操。即使抱好了大腿刘备也没过上好日子,又被高顺击败。建安三年底曹操亲率大军破擒吕布。袁术向北方逃跑投奔袁谭,刘备趁此机会以截击袁术为由脱身,并且杀徐州刺史车胄,重新得到下邳。曹操东征下邳,把刘备击败,生获关羽,而刘备投奔了袁绍。
我们可以看出,在赵云离开刘备的这段时间,即使有关张相助,刘备几乎没有打过什么胜仗,曹操、吕布、高顺、袁术等等是个人就能击败刘备。可是正当刘备来到邺城的时候,刘备的春天又来了。因为刘备在邺城又见到了赵云,赵云很愿意为这位自己认定的明君效劳,并且为刘备组建了“刘左将军部曲”。这支军队不仅有着强大的战斗力(我们不久之后就会体会到),还有着无限降低自己存在感的特殊能力,这为以后的伏击战提供了保障。[1]
赵云很快迎来了自己的复出战。颜良在白马被关羽所杀,然后曹操退到延津引袁绍派军来追。袁绍派来的是主将文丑和副将刘备率领的五六千骑兵,步兵也有很多,而刘备自然也带上了赵云和张飞,还有刘左将军部曲。[2]接下来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段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曹操以辎重诱敌,袁绍的骑兵素质低下果然中计,然后曹操派徐晃[3]等将大破袁军,斩文丑。[4]
以上仅仅是史书上的记载,我们不禁要问两个问题。首先,连主将文丑都战死,为何刘备、张飞和赵云却能全身而退。其次,曹操两战连擒颜良、文丑,为何还要退兵官渡。我们知道刘备和张飞屡败于曹操之手,曹操所惧怕的绝非刘备和张飞,唯有曹操初次遇到的赵云,可以给曹操“惊喜”。所以很可能是文丑被杀后,赵云率领刘左将军部曲奋勇杀敌,保护刘备安全退出战场。曹操觉得袁绍军有赵云这样的名将坐镇,不可轻敌,只好退回官渡从长计议。


[1]《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就袁绍,云见於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2]《三国志 武帝纪》: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
《三国志 袁绍传》: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
这里张飞也有可能去了娶夏侯氏,但也没有证据能证明张飞没参与延津之战。
[3]《三国志 徐晃传》: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
[4]《三国志 武帝纪》: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5 岁
489 两
0 条
119
地板
 楼主| 林慕辕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4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5 略定许下


曹操逃回了官渡,袁绍进屯阳武[1],双方相持不下数月[2]。袁绍想起了刘备和他麾下猛将赵云,于是袁绍给了刘备和赵云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跨过曹操重兵集结的陈留和颍川(当时颍川太守是夏侯渊,可见曹操对侧方和后方防备森严),偷袭许下和汝南。[3]这个任务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赵云的帮助下,刘备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刘备和赵云从阳武出发,穿过了陈留和颍川,可能是延津之战赵云的勇猛和军事才能吓坏了曹军,这一路上无人敢阻挡刘备和赵云的军队。刘备和赵云来到了汝南北部的[氵隐]强,许下以南诸县听闻刘备和赵云来了,皆望风投降。[4]曹操发现后院起火,不得已调集曹仁率领大军去救。然而刘备和赵云此行并非为了占领许下诸县,目的之一是引开官渡的主力来救,目的之二是扰乱曹操的后勤补给。吸引曹仁来救刘备和赵云做到了,第二个目的其实也达成了。刘备和赵云此行吓得给曹操搞后勤的任峻要把运粮车分开十队开运,有一队被赵云劫走了还有另外九队。[5]此方法虽然可行,但也严重影响了曹军的运粮效率。所以说刘备和赵云很好地完成了袁绍交给他们的任务。可是汝南始终是敌军后方,刘备军队的补给也很困难,在达到目的后,刘备就回到阳武向袁绍汇报成果。[6]


[1]《三国志 武帝纪》: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2]《三国志 武帝纪》: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缒为屯,东西数十里。
[3]《三国志 先主传》: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
[4]《三国志 曹仁传》: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氵隐]强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
[5]《三国志 任峻传》: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
[6]《三国志 先主传》:曹公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


6 伏破博望


刘备和赵云回到阳武,赵云就发现袁绍难以获得最终的胜利,于是劝刘备离开袁绍,投奔刘表。史书中并没有说是赵云劝说刘备这么干的,但我觉得刘备军中最有可能洞悉官渡之战的结局的最可能是战略思路最清晰的赵云(后来劝刘备不要东征的也是赵云,可见其战略眼光)。[1]于是袁绍再次派刘备和赵云到了汝南,与汝南龚都组织了数千人的军队,弄得曹操很头痛。[2]曹操这次派蔡阳来攻刘备,名不见经传的蔡阳哪是赵云等人的对手,轻松被击杀。[3]可惜赵云的英勇表现并没有无法改变官渡之战的结局,袁绍战败后,刘备和赵云只能南投刘表。[4]
刘表知道刘备手下有赵云这样的猛将,对刘备的到来十分欢喜,夹道欢迎,并且让刘备和赵云屯新野抵御曹操。[5]曹操也深知刘备和赵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很快就派来了心腹大将夏侯惇以及名将于禁、李典来攻打刘备。接下来就是一场经典的伏击战。刘备烧营伪遁,夏侯惇和于禁不知是计,率军追赶,追到了一条狭窄而且草木丛生的小路。刘备和赵云趁机伏击了夏侯惇和于禁,夏侯惇等人溃败而逃。[6]赵云在此战中还生擒了老乡夏侯兰。[7]
包括军事家曹操在内,不少人都认为刘备不擅长计谋[8],又鉴于赵云擅长对战机的把握(见巨马水和后来的汉水之战),我更相信这次的伏击战的策划源于赵云。另外正如上文所说,赵云率领的刘左将军部曲善于降低存在感,很可能是伏击战主力。


[1]《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
[2]《三国志 先主传》:表。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
[3]《三国志 武帝纪》: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遣蔡扬击都,不利,为都所破。
《三国志 先主传》: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4]《三国志 先主传》: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
[5]《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6]《三国志 先主传》: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敦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三国志 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敦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敦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敦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7]《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是,与夏侯惇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於法律,以为军正。
[8]《三国志 法正传》: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5 岁
489 两
0 条
119
5#
 楼主| 林慕辕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4 11:33:17 | 只看该作者
7.血战长阪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刘备集团迎来了继赵云之后又一重要人物,诸葛亮。诸葛亮是非常看重赵云的,从以下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来。
首先,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刘备出秦川,另一上将出宛、洛,这一战略的提出引来了关羽和张飞的不悦。[1]如果这位上将是指关张其中一人,那么他们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不悦呢。所以这名上将指的正是赵云。
不久之后,曹操南征,刘备被迫向南撤退。路过襄阳,诸葛亮劝刘备攻打襄阳。[2]按照一般军事逻辑来想,古代攻城并不容易,而且曹操大举南侵,即使攻下也难以守住。我们又知道,刘备在建安五年之前,即便有关张相助,弃城逃跑或者城池被夺,那是非常常见事情,例如高唐被黄巾所破,下邳被吕布偷袭,小沛被吕布攻破,后来重夺下邳又被曹操攻克。那么现在诸葛亮为何如此有把握劝刘备攻打襄阳,而且觉得可以守住呢?跟建安五年之前的刘备相比,刘备军团战斗力最大的变化在于现在有了赵云。赵云是个攻城狂人,这点我们以后会体会到,赵云守营也非常有心得,守城自然不在话下,守营事迹也是请看下文。可是最终刘备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刘备拒绝的原因并非觉得攻不下或者守不住,而是说不忍心,可见刘备对赵云的能力也是非常有信心的。
刘备路过襄阳继续南撤,目标是交州苍梧郡,他要投奔苍梧太守吴巨。但因为刘备途中收留了很多因曹操南征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导致大大减慢了行军速度。[3]曹操深知这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捉住刘备的机会,于是派了曹纯[4]和文聘[5]率领五千虎豹骑精锐以一天三百里的速度追击刘备。到了当阳长阪,刘备已经几乎要被曹纯追上,此时刘备遇到了他人生中继赵云和诸葛亮之后的又一个关键人物,鲁肃。鲁肃劝刘备不要投奔吴巨,应该转而投奔孙权。于是刘备来了个九十度急转弯,原来向南逃跑,现在转而向东,目标夏口。[6]同时刘备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要放弃甘夫人,刘阿斗,还有两个女儿,先自行逃跑,[7]并且派张飞断后。赵云对此也不作评价,二话不说保护刘备到汉津,把刘备送上关羽来迎接他们的船。[8]然后赵云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把甘夫人等母子四人救回来。接下来赵云的行动争议极大,我们可以细细分析。
第一,我们可以肯定,对于赵云的行动,刘备在刚开始是不太知道的,否则就不会有人屁屁颠颠来报告说赵云向北奔去了。[9]于是我们还有一个推论,赵云并没有带走刘备很多人马,虽然刘备当时人马总共数十骑。
第二,我们可以肯定,赵云跟虎豹骑遇上了。刘备会放弃自己的妻子和子女,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甘夫人作为一位品德高尚的母亲,[10]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子女的,即使被刘备抛弃,甘夫人和一子二女应该始终在一起。我们还可以确定两个女儿后来被虎豹骑捉住了,[11]因此,虎豹骑也肯定盯上了甘夫人和后主,甚至也把他们活捉了。而赵云正是在虎豹骑的铁蹄之下把甘夫人和后主救了回来。[12]只可惜赵云势单力薄,无法救出后主的两个姐姐。最终只能抱着后主,带上甘夫人,跟刘备一起去夏口。


[1]《三国志 诸葛亮传》:亮答曰:“……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关羽、张飞等不悦。
[2]《三国志 先主传》: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3]《三国志 先主传》: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
[4]《三国志 曹纯传》: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阪,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三国志 先主传》: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於当阳之长阪。
[5]《三国志 文聘传》:授聘兵,使与曹纯追讨刘备于长阪。
[6]《三国志 鲁肃传》: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力。备甚欢悦。时诸葛亮与备相随,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
[7]《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8]《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三国志 关羽传》: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三国志 张飞传》: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
[9]《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10]《三国志 甘皇后传》: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
[11]《三国志 曹纯传》: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阪,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12]《三国志 甘皇后传》: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於当阳长阪,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
《三国志 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5 岁
489 两
0 条
119
6#
 楼主| 林慕辕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4 11:33:56 | 只看该作者
8 赤壁大战


刘备先派诸葛亮去柴桑找孙权,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力对抗曹操。(相关记载很多,不一一列出。)
双方水军在赤壁相遇,按照周瑜的估计曹操光水军有七八万[1],而周瑜和刘备的军队总数加起来约五万[2]。双方水军先在江面上打了一仗,曹军完全不是周瑜、赵云等人的对手,只好退回江北。为什么强调赵云参与了此战呢?因为从后来赵云入蜀张飞和诸葛亮专给赵云挑水路走可以看出赵云应该是当时刘备手下最善于水战的将领,而从上一节关羽用数百艘船来接应刘备可以看出刘备也有相当规模的水军,所以赵云很可能参与了此战。
虽然初战胜利,但周瑜部将黄盖认为相持下去不是办法,于是献计火攻。先由黄盖诈降,令曹操降低警觉,然后放火船火烧曹军,曹军伤亡甚众。[3]然后周瑜和刘备继续追击曹军,但最终还是被曹操逃跑了。[4]
从现存的记载中很难看出赵云参与了纵火还是追击,或者都参与了,在这里也不作过多的猜测,但可以肯定此战刘备全军出动,赵云肯定参与了赤壁之战。


[1]《三国志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2]《三国志 诸葛亮传》: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三国志 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三国志 鲁肃传》注引《吴书》: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
[3]《三国志 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另外可以参考《周瑜传》和《江表传》。
[4]《三国志 周瑜传》: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三国志 武帝纪》注引《山阳公载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5 岁
489 两
0 条
119
7#
 楼主| 林慕辕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4 11:34:16 | 只看该作者
9 南取四郡


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周瑜都准备迅速瓜分胜利成果。周瑜的目标是南郡,而刘备的目标是荆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为了保险起见,刘备还带上了赵云。至于战斗过程,我用四句排比句来描述吧。
刘备和赵云到了武陵,武陵太守金旋立马投降。
刘备和赵云到了长沙,长沙太守韩玄立马投降。
刘备和赵云到了桂阳,桂阳太守赵范立马投降。
刘备和赵云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立马投降。[1]
这其中比较有意思的就只有赵范献嫂的故事。战后赵云拜偏将军,领桂阳太守。[2]从《武帝纪》的系年来看,南平四郡的时间与赤壁之战同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也就是说四郡在一个月内全部平定[3],从战斗过程来看,这是非常合理的,也体现了太守们面对赵云时的投降决心。


[1]《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2]《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
[3]《三国志 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10 平定益州


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诸将入蜀[1],并于建安十七年底跟刘璋翻脸[2],建安十八年诸葛亮、张飞和赵云溯江而上入益州,配合刘备攻打刘璋。[3]
赵云先在江州助张飞生擒巴郡太守严颜[4],然后诸葛亮、张飞、赵云兵分三路,这里诸葛亮和张飞的分工是笔糊涂账,他们大致的路线是从江州出发路过德阳,然后进军成都,同时要平定巴西诸县。[5]而赵云则继续溯江而上先定江阳,江阳处于洛水和外水交汇[6],从《赵云传》以及《华阳国志》的记载来看,在平定江阳之后,赵云面临两个选择,走洛水还是外水。[7]赵云沿洛水而上就可以到达法正所说的资中县,而沿外水而上也可以到达犍为县。这里我们要分析法正的信。
《三国志 法正传》:空尔相守,犹不相堪,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邈道侵,将何以御之?……若争客主之势,以土地相胜者,今此全有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巴西一郡,复非明将军之有也。
先要强调一下此信的政治背景,此时法正已经在刘备麾下,法正所说的事情都已经发生,否则赵云进军资中,诸葛亮进军德阳就是军事秘密,法正是不会告诉刘璋的。
从此信给出的信息来看,我更倾向于赵云走的是洛水,原因如下。赵云到达资中和诸葛亮到达德阳的时间应该是差不多的,我们知道德阳离江州并不远,仅仅隔着垫江一县,而资中离江州并不近,首先隔着江阳郡,按照水路估算,从江州到资中大概是从江州到德阳的两倍路程,而且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按照比较近的洛水算,沿外水而上根本无法通过水路到达资中。所以地理位置告诉我们赵云更可能走洛水。另外我们必需解释“今此全有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巴西一郡,复非明将军之有也”,如果赵云沿洛水先到资中,则不可能在平定资中之前,就平定犍为郡过半。我认为“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是指这三个郡本来是刘璋完全控制的,但现在加起来过半已被刘备军所已定,巴东更是已经全境被平定,而赵云和诸葛亮分别进入犍为和广汉,当然刘备也在广汉。所以这里并不是说赵云已经平定了大半个犍为,赵云只是刚“入犍为界”。
综上所述,赵云的进军路线是在江阳沿洛水而上,先后平定沿岸的汉安,资中,牛鞞,再向西去犍为郡治武阳,最后和刘备、张飞、诸葛亮合围成都。与张飞一样,赵云未必本人在入成都之前就平定了犍为所有县城,例如犍为南部的南安和僰道可能是入成都后才取得的。
此时张飞和诸葛亮方面军也完成了战略目标。刘备在没有赵云的帮助下,在雒城吃尽了苦头,折损了庞统,但还是花一年的时间攻下了雒城。[8]最终,在建安十九年五月,三路合围成都之势形成,刘备派简雍劝降,刘璋知道刘备军中有赵云这样的名将,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出城投降。[8]
关于赵云平定江阳、犍为的细节,我们知道得并不多,我们只知道当时的江阳太守是程畿[9],犍为太守是何宗[10],还有一个牛鞞长李邈[11]。他们是望风而降还是抵抗后投降我们也无法得知,但在赵云面前,望风而降的太守、县长早已无法统计,即使他们不投降,赵云解决他们也是很轻松的事情,所以在这里不纠结这些细节了。


[1]《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至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
[2]《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
相关记载很多,不一一列出。
[3]《三国志 先主传》: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
《华阳国志》:关羽统荆州事。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江,降下巴东。入巴郡。
《三国志 张飞传》: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
[4]《三国志 张飞传》: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5]《三国志 诸葛亮传》: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华阳国志》:飞攻巴西。亮定德阳。巴西功曹龚谌迎飞。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于柏下。裔退还。
《三国志 张裔传》: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璋授裔兵,拒张飞於德阳陌下,军败,还成都。
[6]《水经注 江水》:(洛水)又东迳资中县,又迳汉安县,谓之绵水也。
[7]《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三国志 张飞传》: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8]《三国志 刘璋传》: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三国志 先主传》:十九年夏,雒城破,进围成都数十日,璋出降。
《三国志 马超传》: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三国志 简雍传》:后先主围成都,遣雍往说璋,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
[9]《三国志 杨戏传》:璋闻之,迁畿江阳太守。先主领益州牧,辟为从事祭酒。
[10]《三国志 杨戏传》:刘璋时,为犍为太守。先主定益州,领牧,辟为从事祭酒。
[11]《华阳国志》:(李)邵兄邈,字汉南,刘璋时为牛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5 岁
489 两
0 条
119
8#
 楼主| 林慕辕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4 11:34:34 | 只看该作者
11 汉水大捷


建安二十四年春天,刘备用黄权、法正的计谋,派黄忠破斩夏侯渊,从而据有汉中。赵云在此战中的作用不详,我们这里也不瞎猜。曹操得知夏侯渊战死后,率领大军从长安出斜谷以图夺回汉中。[1]
刘备对此作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什么都不干。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正确,汉中已经得到手,只要据险固守,曹操是没有办法的。[2]可是并不是所有将领都遵守上级的命令。黄忠发现了曹军的运粮部队,觉得可以抢回来,于是就出击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很可能是曹操的诡计,但目标不是黄忠,而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之一,赵云。黄忠过了很久还没回来,赵云率领数十骑兵去接应黄忠。面对自己的死敌赵云,曹操半点不敢松懈,派遣大军迎击赵云和他仅有的数十骑兵。即使曹军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但依然不是赵云的对手,很快就被赵云冲得七零八落。赵云知道曹操的大军对自己没什么威胁,但凭借自己的数十骑兵,要大规模杀伤曹军也是不现实的事情,于是他心生一计,且战且退,回到营中。正准备实施计策的时候,发现部将张著还被曹军所围,又把他救了回来,可见赵云在曹军之间来去自如。赵云又回到营中,跟他在一起的还有江阳长张翼。张翼认为应该遵照上级命令,闭门死守。赵云自然深知刘备据险固守的命令的正确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闭门。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对赵云一直很畏惧,觉得赵云设有伏兵,所以赶紧逃跑。赵云敏锐地把握了这个战机,命令弩兵射杀曹军,曹军被吓得魂不附体,自相践踏,被射死的和堕入汉水而死的曹军数不胜数。刘备得知赵云获此大胜,虽然并不惊讶,但非常开心,连夜赶过来表扬了赵云,并且说出了那句非常经典的评价:“子龙一身都是胆也!”[3]曹军被赵云打败后,曹操知道自己无法夺回汉中,呆在这里也只是啃鸡肋而已,只好退兵。
历史证明刘备和赵云是曹操军事生涯中最大的敌人。只要有赵云在,刘备军团面对曹操或者曹操所派遣的军队的正面交锋就从来没有输过。延津之战刘备只是客将,主将是文丑。刘备在许下虽然被曹仁赶走,但那不能算是正面战场,刘备和赵云的目的只是骚扰曹操的后方和粮道。刘备和赵云从樊城撤退到夏口,那根本没有正面交锋过。相反,刘备在赵云的帮助下,在汝南破蔡阳,在博望破夏侯惇、于禁和李典,赤壁大战中大破曹操,南征荆南四郡使得原本臣服曹操的太守们望风而降,如今又在汉水大破曹军。可见赵云是曹操军事生涯中最大的克星。曹操这之后一年就死了,这位汉末时期的传奇军事家,始终没有战胜过同时代的名将赵云。


[1]《三国志 武帝纪》: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拒守。
[2]《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3]《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5 岁
489 两
0 条
119
9#
 楼主| 林慕辕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4 11:35:02 | 只看该作者
12 永安退敌


曹操死后,曹丕和刘备先后当上了皇帝,刘备在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六月准备东征孙权。[1]刘备的东征的动机众说纷纭,但东征的决定肯定是错误的,赵云当时就以敏锐的战略嗅觉觉察到东征的风险,并且极力劝阻刘备这样做。[2]刘备这次并没有听从赵云的意见,反而把赵云留在了江州,不把他带到前线。[3]江州都督原本由费观担任,现在赵云暂时接替了费观的职务。[4]这显然不是刘备的最佳选择,但正是这个决定最终让刘备死里逃生。
果然不出赵云所料,章武二年夏天刘备被陆逊击败,逃回永安,[5]此时刘备依然非常危险,汉军在夷陵丧失主力,东吴诸将中很多人都请求进军永安擒刘备[6],当然东吴军中也有有识之士,陆逊、朱然和骆统知道赵云很快就会永安,贸然西进必然无果,于是以防范曹魏为借口请求退兵[7]。果然赵云不久就进驻永安,吴军被迫退军。[8]孙权本人也很害怕刘备和赵云,所以赶忙派使节来求和。[9]


[1]《三国志 先主传》: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
[2]《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3]《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4]《三国志 杨戏传》:(费观)后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
费观担任江州都督的时间并不确定,我认为在夷陵之战之前。
[5]《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
[6]《三国志 陆逊传》: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
[7]《三国志 陆逊传》: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
[8]《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9]《三国志 先主传》: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13 箕谷之战


夷陵之战不久之后刘备就驾崩了,由当年赵云从虎豹骑铁蹄下救出来的刘禅继位。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关于赵云是否参与此战有争议,虽然没有记载显示赵云从征,但从建兴元年到建兴五年之间赵云先升为征南将军,又升为镇东将军来看,更像是赵云在南征之前升为征南将军,南征之后因南征之功又升为镇东将军。[1]这个考据问题还是留给读者思考,可以补充一句的是镇东将军赵云是后来参与诸葛亮第一北伐的将领中军职最高的(与魏延并列)。
建兴五年,诸葛亮发表了著名的《出师表》,建兴六年春天,大军正式出征,诸葛亮迎来了北伐的第一战,而赵云则迎来了人生最后一战。赵云从斜谷出发,很快进而占领了箕谷,直逼郿县。在郿县的魏军将领曹真知道赵云打过来了,非常惊慌,赶紧派大军来抵挡。[2]此时诸葛亮西出祁山,曹真才知道知己中了计。南安、天水、安定和陇西四郡得知诸葛亮和赵云两路北伐,大多数郡县长官望风而降。[3]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本人则收复四郡未降服的城池。(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确定诸葛亮是《欧陆风云》的忠实玩家。)魏明帝也深知诸葛亮和赵云的威名,对这次战役非常重视,于是西镇长安,并且派遣张郃抵御诸葛亮。接下来的就是著名的马谡失街亭了,街亭之失的责任与赵云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们在这里略过,直接说回箕谷的赵云。箕谷方面原本兵弱敌强[4],更像是疑兵的赵云不可能比曹真的主力军队还多,但是后来诸葛亮说箕谷其实大军“多于贼”[5],这里我只想到了一种可能,赵云原本兵力并没有对方多,但凭借超强的战斗力杀伤了很多敌军,从而形成了兵“多于贼”的优势局面。可惜正在赵云战斗正酣的时候,传来了张郃大破马谡的坏消息,赵云稳扎稳打地烧毁栈道撤退,曹真也没有在箕谷占得半点便宜。[6]事实上这次失利跟赵云并无关系,赵云贬官只是因为地位越高,能力越高,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大而已。[7]
这是历史记载中赵云唯一一次参加诸葛亮北伐,虽然这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但却是诸葛亮多次北伐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诸葛亮以后的北伐不乏胜绩,却再也没有过四郡皆降的大好局面,这其中赵云居功至伟。


[1]《三国志 赵云传》: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2]《三国志 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三国志 赵云传》: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3]《三国志 明帝纪》: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
《三国志 诸葛亮传》: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三国志 诸葛亮传》注引郭冲四事曰:亮出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
[4]《三国志 赵云传》:云、芝兵弱敌强。
[5]《三国志 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6]《三国志 赵云传》: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三国志 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诸葛亮与兄瑾书》: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
[7]《三国志 赵云传》: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2 01:07 , Processed in 0.462576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