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查看: 168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宋瓷赏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月亮荷花
30 岁
11 两
0 条
2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宋凝芝 于 2015-5-12 10:45 编辑

图片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还有耀州窑、龙泉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为元明清各代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月亮荷花
30 岁
11 两
0 条
219
沙发
 楼主| 宋凝芝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11 21:45: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宋凝芝 于 2015-5-12 10:26 编辑

  汝窑是中国传统陶瓷烧制工艺中的珍品。中国宋代五大著名瓷窑之一,始于北宋晚期,因为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省汝州市、宝丰县一带)故名为汝窑。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与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7件,弥足珍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宋,高12.9cm,口径18cm,底径17.8cm
  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径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处各凸起弦纹两道,腹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里外满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
  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汝窑盘,宋,高3.5cm,口径19.3cm,足径12.6cm
 盘口微撇,圈足外撇。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底有5个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
 此器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其题字表明此器为当时供奉宫廷的器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汝窑天青釉圆洗,宋,高3.3cm,口径13cm,足径8.9cm
  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撇。胎呈香灰色。通体施淡天青色釉,釉色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外底有三个细小如芝麻粒状的支烧钉痕,并有镌刻的“乙”字。
  器物外底所刻“乙”字,一般认为是此洗入藏清代宫廷后所刻。精于鉴古的乾隆皇帝曾将自己所喜爱的古董划分等级,一些器物上留下了当时镌刻的“甲”、“乙”、“丙”、“丁”等标志。在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汝窑瓷器上,还有镌刻“蔡”、“寿成殿皇后阁”等铭文的,一般认为是宋代所刻。“蔡”字当与宋徽宗的宠臣蔡京有关,“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宫殿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汝窑天青釉盘,宋,高3cm,口径17.1cm,足径9.1cm
 盘撇口,浅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因采用“裹足支烧”,因此外底留有3个细小支钉痕。
 这件汝窑青瓷盘釉质莹润,其质感似丝绸般柔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青釉刻花三足瓷樽,东汉,高23cm,口径17.7cm,足距15cm
 樽口内敛,圆桶形器身,直壁,平底,下承以人形三足。附圆盖,盖顶中央置一系,周围置3纽。灰白色胎。盖面刻水波和花叶纹,器身两侧塑贴铺首并刻花草纹。
 此樽出土于广州东郊红花岗。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钱 +5 谷物 +5 纹银 +2 收起 理由
狄笑 + 5 + 5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月亮荷花
30 岁
11 两
0 条
219
板凳
 楼主| 宋凝芝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11 21:5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宋凝芝 于 2015-5-12 10:36 编辑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供御捡退,在当时俗称"官窑“。官窑,毛公洞第一(今 江苏扬州一带)。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露胎处象死人骨头,俗称”骨董“)也是那时所造。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官窑葵瓣洗,高4.8cm,口径18.7cm,足径11.2cm
  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织如网。足底边无釉,露铁黑色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官窑青釉弦纹瓶,宋,高33.6cm,口径9.9cm,足径14.2cm
 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
 此瓶仿汉代铜器式样,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釉色给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质美感,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官窑青釉盏托,宋,高5.7cm,口径8.1cm,足径6.7cm
 盏托敛口,弧形腹,托盘边沿宽大,圈足外撇。内外施满釉,釉色莹润,开有冰裂纹片。
 此盏托造型别致,釉面晶莹类玉,为清宫旧藏宋代官窑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官窑粉青釉三足瓷炉,高8.6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14.3厘米。
 此炉为仿古器物。侈口,立耳,束颈,圆鼓腹,三矮足。青釉,上布满裂纹,釉色晶莹透明,富有光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官窑青釉方花盆,宋,高9.2cm,口边长15.3cm,足边长13.0cm
 花盆呈长方体形,敞口,器口镶铜,直壁,平底中央开有一渗水圆孔。器底承以四矮足,底足露胎处呈黑褐色,俗称“铁足”。通体施粉青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裂纹遍布器身。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钱 +5 谷物 +5 纹银 +2 收起 理由
狄笑 + 5 + 5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月亮荷花
30 岁
11 两
0 条
219
地板
 楼主| 宋凝芝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11 22:0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宋凝芝 于 2015-5-12 10:42 编辑

  哥窑又名哥哥窑、琉田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之一,为宋代浙江处州人章生一在龙泉琉田创建的瓷窑;章生一的弟弟章生二在龙泉也有瓷窑,叫弟窑。哥窑是中华民族用天工开物的方式创造出的艺术形式,是全人类的文化艺术瑰宝,而哥窑的美是神秘的,是不规则的,是独一无二的。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哥窑青釉弦纹瓶,宋,高20.1cm,口径6.4cm,足径9.7cm
 瓶撇口,口沿隐现酱紫色,细长颈,扁圆腹,圈足。颈及肩部凸起弦纹4道。器里外及底心满釉,釉面开“金丝铁线”片纹。底足露胎处呈酱褐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哥窑鱼耳瓷炉,高8.8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9.2厘米。
 此炉为哥窑仿古器。口微侈,束颈,鱼形耳,鼓腹,圈足,通体米黄色,釉色柔和润泽,上布满开片,金丝铁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宋,高4.1cm,口径20.2cm,足径7.5cm
  盘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坦底。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线,圈足亦随腹壁起伏变化。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哥窑碗,高7.5cm,口径19.8cm,足径5.6cm
  碗敞口,弧壁,浅圈足。里外满饰青釉,釉厚润如脂。釉面布满细碎的开片纹,深浅不一,如网如织,深纹片呈黑色,浅纹片呈黄色,俗称“金丝铁线”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宋,高7.8cm,口横14.6cm,口纵11.8cm,底横11cm,底纵8.5cm
  花盆呈四瓣海棠花式,直口微撇,出沿,斜壁,平底,下承四如意云头形足。里心有5个支钉烧痕。里外施灰青色釉,足底边无釉,呈黑色。釉面开片,外壁釉面开片较大,为冰裂纹,盆内釉面则开细碎片纹,称鱼子纹。片纹纵横交织,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月亮荷花
30 岁
11 两
0 条
219
5#
 楼主| 宋凝芝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11 22:0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宋凝芝 于 2015-5-12 10:38 编辑

  定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绿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定窑白釉孩儿枕,宋,高18.3cm,长30cm,宽18.3cm
 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身穿长袍,外罩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为长圆形,周边模印花纹,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开光内凸起螭龙,开光外为如意云头纹,相对的一面光素,其余两面亦为如意云头纹。枕身釉呈牙白色。底素胎,有两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定窑白釉双系罐,五代,高13.5cm,口径8.3cm,足径11cm
 罐口外撇,短颈,溜肩,直腹,浅圈足。器里外施白釉,圈足无釉。颈下凸起弦纹一道,肩部刻划弦纹二道,两侧各塑贴一兽面衔环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唾盂,宋,高7.4cm,口径17.8cm,足径4.6cm
  唾盂上部形状如盘,口内敛,中部束腰,下部形如圆盒底部,浅圈足。通体施白釉,釉呈牙白色,底部无釉。器盘部位刻划折枝花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定窑酱釉盖碗,宋,通高6cm,口径12cm,足径5.3cm
 碗直口,深腹,圈足。盖顶置瓜蒂形纽。通体施酱色釉,碗口沿及圈足无釉,露胎处呈白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宋,高37.1cm,口径4.7cm,足径7.8cm
 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俗称“梅瓶”。通体施白釉,釉色柔和洁净,白中闪黄。肩部刻划菊瓣纹一周,腹部刻缠枝莲纹,胫部刻上仰蕉叶纹。
 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窑梅瓶的标准式样,使用时应配有木座。釉质滋润,刻花清晰婉转,深浅不一,特别是所刻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显示出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月亮荷花
30 岁
11 两
0 条
219
6#
 楼主| 宋凝芝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11 22:1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宋凝芝 于 2015-5-12 10:39 编辑

  钧窑,是在建窑和耀州窑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建窑,燿州窑,钧窑,作为中国传统瓷文化正宗,历史悠久的风格传承至今。放大镜观察,蚯蚓走泥纹,用气泡一个个串连一体呈立体的爬行状,青蛙卵纹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还有牛血纹,血色深红暗沉杀气腾腾,庄重威严等等,难以一一叙述。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能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这批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汴梁)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于是各地群相仿效,窑口林立,但至今仍然不得要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钧窑鼓钉三足洗,宋,高9.2cm,口径24.3cm,足距16cm
 洗敞口,浅弧壁,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均装饰鼓钉一周,分别为21枚和18枚。平底,下承以三个如意头形足。外底刻有标明器物大小的数目字“一”。通体内外施釉,内施天青色釉,青中泛白;外壁釉色蓝中泛紫,绚丽夺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高14.7cm,口径23.318.6cm,足距8cm
 花盆托通体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阔下敛,平底,四云头足,盆底有5个圆孔。底面刻有“重华宫”、“金昭玉翠用”八字楷书及“四”字。盆内壁施月白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层厚润,上有“蚯蚓走泥纹”。
 此花盆托胎体厚重坚硬,造型美观实用,是典型的宫廷用器。其釉面莹润匀净,月白色幽柔典雅,玫瑰紫色绚美艳丽,此精美的花盆托是典型的宫廷用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宋,高32.6cm,口径26cm,足径21cm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宋,高4.8cm,口径9.5cm,足径3.5cm
 碗呈花瓣状。口内敛,器里凸起、器外凹进10条棱线,将碗自然分成十花瓣形,圈足。通体釉色为天蓝色,其上显现几块紫红斑块,上有铁质斑点结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梅瓶,元,通高39.3cm,口径3.8cm,足径7.2cm
 瓶小口,圆唇,短颈,肩以下渐敛,圈足。盖为覆杯形,盖沿及盖内壁下半部无釉。灰白色胎。通体施天蓝釉,釉层棕眼较多,釉垂流现象明显。盖及瓶腹均涂抹紫红色斑。足根及底部无釉,盖、瓶无釉处均为酱褐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月亮荷花
30 岁
11 两
0 条
219
7#
 楼主| 宋凝芝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11 22:2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宋凝芝 于 2015-5-12 10:40 编辑

  耀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宋代六大窑系”中的一个窑系,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开始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金代延续北宋时期继续发展,元代开始转型,走向末落,经明代、清代,终于民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耀州窑钱纹小壶,金,高13cm,口径4cm,足径6cm
 壶小口,溜肩,鼓腹,圈足。肩部一侧为一外折壶流,对应一侧为一带状短柄,口有平顶式带纽小盖。壶通体饰两组纹饰,肩部刻下覆的莲瓣纹,莲瓣上下各有两组弦纹。腹部刻錢纹,錢纹下饰一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青中泛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耀州窑青釉人形执壶,宋,高29cm
 壶体造型为一男子,束冠,着长襟衣衫,双腿直立,微露双足。人躯体中空,头有孔为壶口,双手于胸前捧方口壶流,后背中央附曲柄。人物面部表情庄重肃穆。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匀净滋润,因衣纹线条折角处釉薄呈现出胎色而具有立体效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耀州窑青釉药王塑像,高45.0cm,底径10.5cm
 这是一尊宋代耀州窑烧造的青釉塑像,塑造一中等身材的伫立男像。其形像昂首挺胸,双目炯炯有神,平视前方,两腮微鼓,双唇紧闭,神态安详。头戴蝴蝶结饰物,身披由树叶缀连而成的长衣,左手托宝瓶,右手执草叶于胸前,腰间系一布带,赤足立于圆托上。通体罩青中略带黄色之釉。
 虽然像上未标注姓名,但塑造的应是人们崇拜为“药王”的孙思邈。中国医学史上被尊称为“药王”者虽有多人,但唯有孙思邈享誉最广,影响最大,受到医学界和民间的广泛推崇,为他举办纪念活动也最为经常。孙氏是陕西耀县人,耀县紧临铜川,大名鼎鼎的孙思邈自然会成为宋代耀州窑工匠的创作素材。据说铜川旧有药王庙,庙中供奉孙思邈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月亮荷花
30 岁
11 两
0 条
219
8#
 楼主| 宋凝芝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11 22:2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宋凝芝 于 2015-5-12 10:44 编辑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宋,高9.3cm,口径14.5cm,足径5.5cm,足距7.9cm
  炉口沿较宽,直壁,圈足,足下承三个云头形足,三足与圈足在同一平面。器身凸起弦纹四道,上下各一道,中间两道。通体施梅子青釉。
  此器造型古朴大方,以釉色取胜,梅子青釉胜于一般青釉,可与翡翠媲美,尤为难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宋,高25.2cm,口径6.2cm,足径6cm
  瓶仿玉琮(cóng音从)造型,口底径度相若,方形直腹,四面各以凸起横竖线纹装饰。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光亮,开细碎片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龙泉窑青釉盘口瓶,宋,高17.0cm,口径6.7cm,足径7.6cm
  瓶盘口,细长颈,溜肩,圆腹,圈足。里、外及足内满施青釉,底边无釉,凸棱处釉薄,映出白色胎骨。
  此瓶既无精美繁复的雕饰,也无艳彩浓抹的图案,唯以其造型之秀美,釉色之纯净俏丽,风格之敦厚,显示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月亮荷花
30 岁
11 两
0 条
219
9#
 楼主| 宋凝芝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12 10:1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宋凝芝 于 2015-5-12 10:44 编辑

  吉州窑,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镇,宋时称吉州,故名“吉州窑”,又因烧造地点在永和镇, 也称“永和窑”。其创烧于唐而终于元,所烧品种繁多,是一座综合性的民间窑。 吉州窑瓷器地方特色浓郁,其中以黑釉瓷器上特有的装饰风格著称于世,除剪纸贴花外, 还有木叶贴花、剔花、玳瑁釉、鹧鸪斑釉等等装饰手法,皆惟妙惟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吉州窑玳瑁釉罐,宋,高11cm,口径12cm,足径3.2cm
 罐唇口,短颈,鼓腹,浅圈足。罐外壁施玳瑁釉,罐内及底部素胎无釉。
 此器外壁黑色的地釉和姿态各异的黄褐色斑纹,与天然玳瑁极为相似,别具一番情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吉州窑绿釉刻花枕,宋,高9cm,枕面26.522cm,枕底2419cm
 枕如意形,底中心有长方形孔。通体施绿釉,底素胎无釉。枕面依枕形外周划复线开光,开光内刻叶纹4片,枕侧戳印朵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宋,高19cm,口径5cm,足径6.8cm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内凹足。通体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纹饰部分露黄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画,装饰效果极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月亮荷花
30 岁
11 两
0 条
219
10#
 楼主| 宋凝芝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12 10:2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宋凝芝 于 2015-5-12 10:45 编辑

  磁州窑,北宋、元、金代北方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北磁县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 宋代属磁州,故名。产品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彩绘瓷为主。白瓷装饰有划花、剔花、 绿斑、褐斑及珍珠地划花等。白地釉下黑、褐彩划花器是磁州窑的优质瓷,器物除瓶、缸、罐、 碗、盆等日用品外,以瓷枕颇为著名,枕底往往有张家、李家、王家和陈家造等印记。 图案内容除一般的花鸟禽兽外,还有各种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清新活泼。瓷枕上往往书写宋、 金流行的词牌、曲牌,如《满庭芳》、《朝天子》、《普天乐》等, 开创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途径,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宋,高39.4cm,口径3cm,足径9cm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瘦长腹。通体绘有黑彩纹饰。肩部绘双层莲瓣纹与朵花纹各一周,腹部绘主题纹饰缠枝花卉,花瓣肥大,花叶纤细卷曲。画面虽然满密,但花、叶主次分明,清晰可辨。腹下部亦绘朵花与上仰莲瓣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各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磁州窑白地黑花竹纹枕,宋,高10.5cm,长28.3cm,宽19.8cm
 枕呈长方多边形,枕壁有八面,枕面和底部均出边。枕面与枕壁均有白地黑花装饰,枕面为篁竹一丛,枕壁为卷草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宋,高10.4cm,长29.9cm,宽22.5cm
 枕呈腰圆形,枕面前低后高。白釉,枕面及枕侧以黑彩绘婴戏纹。枕面外周以双线勾勒如意形开光及双弦纹,开光与弦纹间饰四组卷枝纹。枕侧绘简单的花草纹。枕面主题纹饰画笔简练,描写两个婴孩玩耍,其中一孩儿头上落一只小鸟,孩儿惊愕不已,另一孩儿作兴奋状,欲上前捕捉小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2 22:09 , Processed in 0.609707 second(s), 5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