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牧荷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野驳杂] 刀法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0 岁
10 两
0 条
55
21#
 楼主| 牧荷衣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5 18:35:28 | 只看该作者
18、陈氏太极刀

      太极刀是一种武术器械的名称,但是他更是一种由太极衍生出来的中华传统的功夫、刀术。传统称之为太极十三刀,因为太极刀套路不同于拳,剑有动作名称,它只有十三名歌诀,故称为太极十三刀。

      太极刀是太极拳运动系列的短器械,其风格特点应以吴氏太极拳身法、步法的要求和风范为准,背刃分明,太极刀的技法和动作应连绵不断,刀法清楚,劲力到位,刚柔相济,刀手动作协调配合。
  太极刀是太极门中的短兵器,要遵循太极拳的练法原则。常见的有:陈氏太极刀,杨氏太极刀,吴氏太极刀等。

  太极刀器械又称“单背剑”,据说来源于唐朝的双手剑,在外形上没有大刀那样的宽刀头,形制和倭刀类似。一面刃,剑刀类,护手处是万字型,前护手可锁敌兵器。刀身窄,不可用缠头裹脑。

  刀在冷兵器时代是常规兵器,常常使用于战场拼杀格斗,所以刀的演练风格更贴近实战,格架扫进,神出鬼没,劈砍撩扎、威猛异常,因而武术谚语中有“刀如猛虎,剑似游龙”描诉。单刀在练习时,不但要有逼人的气势和简明的节奏,更强调的是刀法的实用性,所以非常强调刀和手的相互配合,刀和身的相互配合,从而要达到刀身合一的境界。

  陈氏太极单刀

  1单刀起势 2、护心刀 3、青龙出水
  4、风卷残花 5、白云盖顶 6、黑虎搜山
  7、苏秦背剑 8、金鸡独立 9、迎风滚避
  10、腰斩白蛇 11、日套三环 12、拔云望日
  13、左拔草寻蛇 14、右拔草寻蛇 15、青龙出水
  16、风卷残花 17、雁别金翅 18、夜叉探海
  19、左翻身砍 20、右翻身砍 21、白蛇吐信
  22、怀中抱月

  陈氏太极双刀套路名称

  1、全舞花朝阳2、切三刀3、一刀跃步
  4、雁别金翅5、上三刀6、孤雁出群
  7、一刀朝阳8、左插花9、右插花
  10、二刀朝阳11、两刀蝴蝶戏水12、一刀朝阳
  13、左插花14、右插花15、二刀朝阳
  16、二刀伏虎17、一刀朝阳18、钟魁仗剑
  19、古树盘根20、翻身砍21、一刀朝阳
  22、左搅象23、右搅龙24、二刀朝阳
  25、二刀转向26、霸王举鼎27、罗汉降龙
  28、左右片刀29、二刀朝阳30、白蛇吐信
  31、左右扑刀32、上步七星33、下步跨虎
  34、一刀下势

  陈氏太极春秋大刀套路名称

  1、关公提刀上坝桥 2、白云盖顶称英豪 3、举刀磨旗怀抱月
  4、上三刀吓杀许褚 5、下三刀惊退曹操 6、白猿拖刀往上砍
  7、全舞花 8、一捧虎就地飞来刀 9、分鬃刀难遮难挡
  10、十字刀劈砍胸怀 11、抹腰刀回头盘根 12、舞花撒手往上砍
  13、举刀磨旗怀抱月 14、舞花撒手往下砍 15、落花怀中又抱月
  16、全舞花压刀翻身砍 17、刺回一举吓人魂 18、舞花向左定下势
  19、白云盖顶又转回 20、白猿托刀翻身砍 21、再举青龙看死人
  22、舞花向右定下势 23、白云盖顶再转回 24、舞花接酒挑袍
  25、花刀转下铜畔竿 26、舞花双插谁敢阻 27、花刀转下铁门栓
  28、卷帘倒退难遮蔽 29、十字刀猛举起 30、翻身再举龙戏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0 岁
10 两
0 条
55
22#
 楼主| 牧荷衣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5 18:36:48 | 只看该作者
19、刀术礼仪

一、行礼方式
(1) 抱刀礼
  持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抱刀,刀背贴于小臂上,刀刃向上横于胸前,右手拇指屈拢成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掌指向上,双臂撑圆平屈于体前,腕与肩平,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前方。
(2) 垂刀礼
  持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右手虎口向上握刀柄,刀尖向下,刀身垂直,刀刃朝左,左手拇指屈拢成立掌,掌心贴于右手指根,掌指向上,双臂撑圆平屈于体前,腕与肩平,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前方。
二、接递刀方式
(1) 双手托刀递
  递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托护手,右手托刀身,刀刃朝里,双手平举,使刀平托于胸前,目视接刀者。
(2) 双手捧刀递
  递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双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捧住护手平举于体前,刀身垂直,刀刃朝里,目视接刀者。
(3) 单手提刀递
  递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刀柄顶端,刀尖下垂,刀身直立,刀刃朝里,直臂举于体前,目视接刀者。
(4) 双手接托刀递
  接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掌心向上,平托刀身,右手掌心向下握刀柄,目视递刀者。
(5) 单手接捧刀递
  接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靠近护手处,虎口向上握刀柄,目视递刀者。
(6) 单手接提刀递
  接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虎口向上,靠近护手握刀柄,目视递刀者。
(7) 双手捧接提刀递
  接刀者并立步,身体自然自立,双手掌心向上,掌指向前,捧住护手,平举于体前,目视递刀者。
注:刀术礼仪递接刀方式中:

1、(一)、(二)为学习者向长辈或教师递刀方式。
2、(四)、(五)为长辈或教师接学习者递刀的接刀方式。
3、(三)、(六)为同辈之间接、递刀方式。
4、(七)为学习者接长辈或教师递刀的接刀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0 岁
10 两
0 条
55
23#
 楼主| 牧荷衣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5 18:4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荷衣 于 2015-5-5 18:43 编辑

20、唐刀——冷兵器时代的强大武器

       唐刀的历史纪录

  大唐帝国经过开明的政治手段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举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从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所有的对内对外战争,都出现过一种在冷兵器历史上极具影响并且对后世也同样影响巨大的武器——唐刀


  古籍的定义

  《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仪刀: 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

  障刀: 盖用障身以御敌。

    陌刀: 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横刀: 兵士所佩之刀, 名亦起于隋 。《 唐律疏议》卷八卫禁律“诸宿卫者兵仗不得远身”〔疏〕议曰:兵仗者,谓横刀常带;其甲、矟、弓、箭之类,有时应执著者并不得远身。宿卫时,“横刀常带”,故而高宗对为千牛卫将军的王及善说:“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可见横刀为宿卫官兵的主要兵仗。府兵战士自备横刀,宿卫时常佩横刀,唐横刀是兵土普遍所佩之刀。

  由此可见后世统称的唐刀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都是短兵,按照使用的不同划为礼仪和战斗刀两种,陌刀与仪刀、横刀、障刀(即一般的护身刀)均不同:首先,它不属于宿卫兵仗,上引《唐律疏议》卷八宿卫者所持兵仗有横刀、甲、矟、弓、箭之类,但没有陌刀。其次,陌刀是重兵器。《唐会要》卷七二军杂录门略云:其年(开成元年)三月,皇城留守奏:城内诸司卫所管羽仪法物数内,有陌刀利器等……其诸司卫所有陌刀利器等,伏请纳在军器使,如本司要立仗行事,请给仪刀。可见陌刀不是羽仪法物,而是利器。

  从历史中分析唐刀

  陌刀:从上面的四个战例可以看出,唐刀中的陌刀是做为军队重要的战争物资装备的,并且在唐中期作为军用器物,

  严禁民间私造和私藏,其传承应为汉之长剑(汉:称一种长剑为“断马剑”,应该是一种双手使用的长剑),汉长剑现在出土的有长达140余厘米,可推测经过盛唐的发展,变成一个双手所持并加长手柄的两刃长刀, 至今考古资料未曾出土实物,宋《武经总要》总绘制的“掉刀”、“三尖两刃刀”也许就是唐陌刀的直接继承者。

  陌刀也主要为步军所用,个别主要将领使用陌刀作为主战兵器。根据唐《卫公兵法》所记录了唐军的主要作战方法:其中诸军按其职能分为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多种。每当战斗展开时候,敌人在一百五十步时候,弩兵开始射击;敌人在六十步时候,弓箭手开始射箭;敌人攻入二十步时候,弓弩手发箭后执刀棒(即陌刀、棒)与战锋队齐入奋击,步兵稍败后,奇兵、马军、跳荡不准轻举妄动,如果步兵的战况不顺利,跳荡、奇兵、马军即迎前腾击, 步兵后退整顿后准备再援, 如果跳荡、奇兵、马军进攻不利,所有的步军必须配合马军同时作战。敌军退却,马军不得轻易追击,必须确认敌人真正溃败后,才能掩杀。唐军步马结合,攻守有职,步兵为先锋,骑兵为侧辅,步兵配以弓弩、陌刀,骑兵负责步兵战后的突击与追击。陌刀作为长柄大刀如墙一般推进,为先锋步兵冲阵的主要兵器,与马军、奇兵一起构成唐作战的主要特色。从史书看唐太宗的作战很有个人特色外,最喜选择敌阵薄弱部位,亲率骑兵冲锋,“敌无不溃败”,一骑飞驰于前,数万骑兵紧随其后的场面,今日想来,尤叫人神往。初唐的时期大量的骑兵是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而中期的步军的陌刀如墙推进战术,创造了盛唐时期辉煌的战争历史,也创造了陌刀的神话。 从武德到天宝,唐在立国战争及与善骑射的游牧民族战争中能够取得胜利,步兵的进攻性武器陌刀的使用不能说不构成了主要原因之一。陌刀的出现与推广使用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关涉到唐马政及整个军事形势,也可以说,陌刀使用、推广的历史就是唐立国及对外战争、开天武功历史的一个方面。唐代刀虽分为四种,真正在疆场上发挥作用的兵器只有陌刀。  

  陌刀军的参战,在任何可查询的战例中都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陌刀军做为战斗序列中单独的作战力量在唐中期为军队的争战立下汗马功劳,陌刀是汉民族与善骑射的游牧族战争中改变自己马少不精的劣势、发挥步兵多优势的关键兵器,战争兵器的演化实际是随着战争形式的发展而演化,随着国力的强盛与衰落而变化。随着宋朝统一中原以后,中国冷兵器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大量新式的长矛、长刀、斧钺、神臂弩的诞生并武装了宋军,豪壮的陌刀成为奢侈的战争器材, 宋朝战争的主要方向是同样是北方游牧民族,为了对付辽金的骑兵,长矛、斧钺开始成为军队的主要兵器,斧钺的大量装备从《武经总要》和宋石雕造像中得以佐证,斧钺的制作和使用技艺比陌刀要简单,对付骑兵同样有效,岳家军用“麻扎刀”“捉刀”“长柯斧”大破金军“连环马”,有效而不昂贵的兵器永远是军队装备的重要兵器,豪华的陌刀从此逐渐退出战争舞台,并且消失的极其彻底,是中国冷兵器的遗憾。

  仪刀:而仪刀多出现在重要的礼仪场合,唐懿德太子墓、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中多可看见侍卫所配的长刀,长刀为环手,有明显呈菱形刀挡,刀鞘上有比较明显的双吊环挂在腰间,或双手持握顶部,或伫立身前,仪刀作为皇家御用军队和侍卫的重要兵器,刀比较长,形制上“施龙凤环 ”,承袭汉环手刀式样, 装饰上 “装以金银”极尽奢华,这样精美的环手大刀不仅是威仪的大唐的体现,同样也深远的影响了中国冷兵器的发展,这样的环手大刀随着各国使臣的往来,流向四方,深刻受到仪刀的影响的有两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高丽、日本,吐蕃。从现在考古资料来看,高丽、日本都出土环手刀,这些环手刀的刀环都是以龙和凤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大量的镶嵌金银,这些环手刀都是仪刀的传承,而吐蕃保留了唐仪刀的造型特点。而中原大地随着朝代的更替,战争的蹂躏,唐仪刀也消失和湮灭了。  

  仪刀在向东演化的过程中,高丽和日本在最初的阶段都完全照搬形制式样,1965年乌兹别克斯坦的撒玛尔罕遗址的壁画中的高丽使者身配环手大刀,大刀的式样和昭陵壁画中“持甲仪卫图”中侍卫所佩带的长刀完全一样。 四天王寺的“丙子椒林剑七星剑”,正仓院的“金银钿庄唐长刀”,这些刀都被成为“唐样大刀”。据考证这些刀剑是多为中国,朝鲜的舶来品。同样在日本出土的古坟期(公元7-8世纪)的刀剑中,“栃木県芳賀郡益子町天王塚古墳出土金銅装単鳳環頭大刀”,东京国立博物馆保存的铭文为:“不畏也□令此刀主富貴高遷財物多也”的环手龙头大刀,这些环手刀都符合史书记载的“皆施龙凤环”。这些壁画、出土的文物都充分证明了仪刀是现在的朝鲜刀、日本刀的祖先,根据这些实物和壁画我们来还原一下盛唐时期仪刀的本来面目:

  1、刀环:首先仪刀重要的标记就是有环,环中主要是龙凤作为主要的装饰,龙凤和整个环体镏金,龙凤环是用对焊或者铆接的形式和刀体连接,这样的制作非常巧妙,刀环的制作工艺考究,装饰精美,是由单独的工匠进行操作,刀刃的锻造是专门的锻造匠人锻造,这样两个工序保证了整刀的精美和刀刃锻造的精良的有效结合,这样的工艺在汉朝的环手刀中也有出现,传承有序可见一般。

  2、手柄: 多缠绕金银丝或装饰金银薄片,从西安市今年出土的一只唐环手刀和日本东京国立的博物馆的出土环手刀来看,手柄的制作非常接近,巧合的是这两柄大刀刀背都有错金或错银铭文。

  3、刀刃:唐刀的刀身是直刀,无弧度,刀脊有两种一种是平的,上面会镶嵌文字,一种是现在日本刀称之为“庵栋”,也就是刀背有脊线,这样的刀脊在高古藏刀中也有实物。刀刃靠近手柄部分厚度最厚,然后均匀递减到刀尖。

  4、刀尖:刀尖有两种一种是日本称之为“切刃造”,也就是刀尖不是有弧度的,像阿拉伯数字的“7”一样,另外一种刀尖是弧形的刀尖自然和刀刃结合,古藏刀严格的遵循这个形状并保留下来。

  5、刀挡:从壁画和雕塑上来看,早期的仪刀没有刀档。刀档的出现是在唐中期以后,部分壁画和造像依稀找到唐仪刀的刀档是菱形的,比较小,这样的刀档在日本的唐样大刀中能够看到。

  6、刀鞘: 鞘口和鞘尾都开始采用金属包裹,并镏金银。 早期仪刀也没有吊环,估计佩带还是斜插在腰带上携带,中期以后刀鞘的挂环工艺复杂,极其具备装饰性,正仓院的 “金银钿庄唐长刀”能充分体现出来盛唐时期仪刀的威仪和精美。

  7、锻造:唐刀的锻造应该承袭了汉朝发明的“百炼钢”技术,刀刃的锻造也是采用复合锻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0 岁
10 两
0 条
55
24#
 楼主| 牧荷衣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5 18:42:25 | 只看该作者
——接上

       日本刀虽然是唐仪刀的传承,但是在日本本土随着战争的锤炼,姿态和锻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平安时期的战乱,刀匠开始研究更加好的锻造技术,由于日本本土的资源匮乏,铁矿和高温燃料的不充足,钢铁的性能受到限制,为了解决刀刃锋利保持很好的硬度,同时具备非常锋利的性能,刀身又要保持适当的弹性,日本刀开始采用三明治式的锻造技术,由于使用材料的性质不同,在淬火的时候金属内部产生的应力不同,刀刃开始变的有弧度,从此日本刀逐渐脱离的中国唐刀的影响,发展成为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冷兵器。 
  同样作为唐刀的传承的藏刀,由于没有大的对外战争和内部的战争,刀剑的演化和进步基本停止了,所以严格保留的唐刀的姿态,如今对我们研究冷兵器提供了活化石的样本。

  障刀和横刀:从史书记载来看是侍卫和普通士兵的佩刀,和唐长乐公主、章怀太子墓壁画以及昭陵六骏的“飒露紫”中丘行恭佩刀来看,横刀无环手,比仪刀短,手柄的柄头是一个金属管形套在手柄上,手柄中间收腰,有穿绳孔,由于缺乏实物和详细的壁画资料,无法准确的还原横刀的形制,但是日本出土的圭手直刀也是唐末流传到日本的,形制上是非常接近横刀的。唯一能知道的只是横刀佩带范围宽,应该是大量生产和制造的兵器,手绳从仪刀的环挪到刀柄中间,是为了防止刀脱手后的工艺,这样的工艺一直流传到明清,这样的佩刀在以后的演化中就成了军队士兵和普通人防身的随身兵器。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和壁画,以及从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我们努力去还原唐刀的形制和发展,去体会盛唐时期冷兵器文化的魅力,唐刀作为中国冷兵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不仅伴随着唐帝国的建立、昌盛、荣辱悲欢,也成功的影响到整个亚洲冷兵器文化,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唐刀中的仪刀和横刀发展成为以后的佩刀,仪刀向东流传到高丽和日本,并进化成为本民族的冷兵器,向西南则成为藏刀的祖先,陌刀在以后的演化中成为宋掉刀,其中变化出的来数种长刀都为后世流传,唐刀的诞生和发展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唐刀是冷兵器文化中最灿烂辉煌的,仅已此文追忆那段伟大的历史。

  素知,世界上最好的刀就是中国的唐刀和德国的开山刀。今天介绍唐刀。横刀,最初传到日本的唐刀,其刀形是直形的刀,发展到后来逐渐被日本人变为了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刀形,而现在的日本刀其刀形在刀身上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刀形。

  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唐大刀”。横刀,为双手刀,是在汉朝的“环首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研制的,去掉了在汉朝常见的刀柄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使其变为可以双手使用的窄刃厚脊的长直刀,基本形状和现在的“日本刀”很象,但唐朝横刀的刀身及刀锋基本上都是直的,不象现在的常见的“日本刀”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唐朝横刀的形状为直刀形状。可以说现在的“日本刀”的形状总体上就是完全抄袭中国的唐朝的“横刀”样式,虽然这对于喜欢标榜“日本刀”攻击力的日本人来说是种难堪,但是这的确就是真实的历史。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简单来说唐刀是直刃其他刀都是带弧度的这是最大的区别不过唐代晚期的一些唐刀也是有弧度的

  折叠花纹钢~的刀身~现在订作一吧真正的唐刀要30~40天左右价格1000~8000的都有

  日本刀直系血缘是唐刀,优点是锋利硬度高,缺点是成本高昂且不可修复

  唐朝很多节度使就差点当唐刀弄到破产,唐之后就逐渐淘汰了。

  也就适合战争规模小的日本使用,而且别让电影误导,似乎日本兵人手一刀似的,其实只有武士阶层才装备得起。而且日本资源少,盔甲材料都是竹木结构为主,就算将军所用高档货也只是关键部位包铁皮而已,对武士刀损耗较小。

  所以实际上倭刀和中国剑差不多,中看不中用,基本上一场战斗下来就报废了。还是大刀片更适合实战。价格便宜量又足,报废了就回炉也无所谓,真正大战场上最使用还是厚大砍刀。

  日本刀基本上和花剑一样,单打独斗用还行,想上战场,准备50把备用吧。基本上在万历朝鲜战场上,日本刀碰到明朝的砍刀队,是连刀带人一块被砍断,当时装备的砍刀重量12KG.日本刀的重量在0.8~1.2KG之间。

  唐刀有四制,为中国唐朝时期军队所装备刀制的合称。

  《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仪刀: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

  障刀:盖用障身以御敌。

  横刀:兵士所佩之刀,名亦起于隋。《唐律疏议》卷八卫禁律“诸宿卫者兵仗不得远身”〔疏〕议曰:兵仗者,谓横刀常带;其甲、矟、弓、箭之类,有时应执著者并不得远身。宿卫时,“横刀常带”,故而高宗对为千牛卫将军的王及善说:“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可见横刀为宿卫官兵的主要兵仗。府兵战士自备横刀,宿卫时常佩横刀,唐横刀是兵土普遍所佩之刀。

  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由此可见后世统称的唐刀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都是短兵,按照使用的不同划为礼仪和战斗刀两种,陌刀与仪刀、横刀、障刀(即一般的护身刀)均不同:首先,它不属于宿卫兵仗,上引《唐律疏议》卷八宿卫者所持兵仗有横刀、甲、矟、弓、箭之类,但没有陌刀。其次,陌刀是重兵器。《唐会要》卷七二军杂录门略云:其年(开成元年)三月,皇城留守奏:城内诸司卫所管羽仪法物数内,有陌刀利器等……其诸司卫所有陌刀利器等,伏请纳在军器使,如本司要立仗行事,请给仪刀。可见陌刀不是羽仪法物,而是利器。

  横刀的形状为直刀形状且短柄。可以说现在的“日本刀”的形状总体上就是完全抄袭中国的唐朝的“横刀”样式,虽然这对于喜欢标榜“日本刀”攻击力的日本人来说是种难堪,但是这的确就是真实的历史。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中国唐刀,德国的开山刀,都可以说是刀中极品,只是正宗的少见,特别是唐刀,天下少找卖家,只能托经验丰富的老铁匠来特别打造.日本的倭刀与唐刀外形极象,怎么形成的不用再说,日本有几样东西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

  唐朝时发展出新的刀型,刀首无环,柄部以木夹裹铁茎,外缠丝绳,刀首包裹金属饰件,刀柄与鞘均镶金刊嵌玉、裹以鲛革,装饰华丽非常,日本称之为「唐样大刀」,至今正仓院中仍有同一型式的传世品可供参考,日本人在精心模仿之後,以此为基础而发展出後来的武士刀。

  除了短柄长刀之外,唐代还有一种长柄的刀,长一丈(约三米),称为「陌刀」,威力极强,步兵持之以横向密集队形列於阵前,「如墙而进」,但唐以後就未见使用的记载了。

  两把刀都是唐朝八世纪中国制的宝刀,当时运到日本,现藏日本皇宫拥有的正仓院。

  第二把刀装的白刃,这把刀是高造、直刃文;日本刀的制法如夹钢和包钢、切刃造和高造、用烧土来淬刃和造刃文、反复锻打都是中国发明而流传到日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河北路
20 岁
10 两
0 条
55
25#
 楼主| 牧荷衣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5-5 18:45:54 | 只看该作者
21、以“唐刀”之名 救我中华传统五金制造工艺(为什么唐刀这么受欢迎)

       “刀,到也,以斩伐其所乃击之也。”刀,定义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同时泛指可用于刺、削、切、剁的工具。“刀者,百兵之胆也,其精为麒麟。”军中以刀为主要武器其意也在于此。历史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将其威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水浒》中的好汉们,无论是杨志卖刀中那把锋利的宝刀,还是武松血溅鸳鸯楼那把砍到卷刃的刀,都形象体现出刀的勇猛与霸道。

  说起刀的由来,甚至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的一段传说。相传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以来,中土人类逐渐繁盛。蚩尤铸铜为兵,虎视中土,挑起与炎帝凤族的战争。炎帝向黄帝求援后又得九天玄女帮助,诛蚩尤于涿鹿之野——谓之逐鹿之战。逐鹿之战蚩尤的失败引来了与中土一海之隔蛮荒之地的东土魔神,突然带领手下向中土发起了战争。而青铜武器对于皮坚肉厚的怪物形同挠痒,根本无法对其造成伤害,人类一败再败。黄帝向女娲娘娘祈祷寻求人类生存的希望,而女娲娘娘告之答案就在涿鹿山冈埋葬蚩尤的地方。人们在那里找到许多传说是蚩尤生前吞噬的沙土结晶而成的石头。黄帝将这些石头拿回后铸造成武器,可断铜剑。炎帝为其取名为铁,其中更有佼佼者可断铁剑,黄帝称其为钢。由于铁和钢的韧性和强度都比铜好得多,且易于开锋,武器的攻击方式也由原来的刺杀转变为砍劈,威力大大提高,于是黄帝赐名为“刀”!

  然而,令人不无遗憾的是,在世界三大名刃的名单中,我们看不到中国刀的名字。追宗溯源,这与一些深刻的历史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春秋以后的统治者抑武扬文,秦销天下之兵铸铜人十二,再经过宋以后的义理天下,中国已经丧失了春秋之时爱武习文的社会风气,使武备文化基本属于中断状态,满清时期对明朝以前的武备文字,如《武经总要》、《武备志》、《纪效新书》等皆列为禁书,所以每当大的战争和动乱结束后,那些承载武士英勇的冷兵器也便随着主人的逝去而消亡,因而中国那些精美的冷兵器也就失去了走入世界舞台的机会。

  其实,在我国的冷兵器史上曾出现过一个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武器,那就是唐刀!《唐六典》记载道,唐刀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据说唐刀在当时是与排名世界三大名刃之首的大马士革刀同时著称于世的名刀!唐朝通过开明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而唐刀便出现在自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的战争中。唐刀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艺术上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作为中国冷兵器文化发展史中最为灿烂辉煌的一个高峰,唐刀的诞生和发展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唐代,它不仅伴随着唐朝的建立、昌盛和荣辱悲欢,甚至也成功地影响了整个亚洲冷兵器文化,比如四大刀制之一的横刀,后来便东流高丽及日本,进化成其本民族的冷兵器了。

  既然唐刀与大马士革刀曾同称为世界名刃,那么我们不妨从材质及锻造工艺这最为重要的两方面做一对比,看看我国冷兵器史上的登峰造极之刃与这世界名刃排名第一的刀又有哪些异同之处呢?

【材质】

  大马士革刀原产于印度,是用乌兹钢锭制造,表面拥有铸造型花纹,而这种花纹是在铸造中形成的。真正的大马士革钢又称为结晶花纹钢,是古代粉末冶金和锻造技术完美的结合,区别于折叠锻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纹钢(包括中国剑、马来刀等等)和淬火型花纹钢。当然,几乎所有古代的花纹钢都是用来制作武器的,因为花纹能够使刀刃在微观上形成肉眼无法分辨的锯齿,使得刀剑更加锋利。大马士革钢刀上的花纹基本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亮的地方是纯的雪明碳铁,硬度比玻璃还大,暗的地方的结构是属于沃斯田铁和波来铁,整体含碳量大约是在1.5~2.0%之间,在韧性高的波来铁里均匀散布着比玻璃还硬的雪明碳铁,使得大马士革钢刀上可以具有非常锋利的刀锋和坚韧且不会折断的刀身。

  关于大马士革刀的锋利,有这样一个传说。公元1191年,英格兰国王理查的部队与阿育布王朝的开国君王萨拉丁的大军相遇而战。萨拉丁的军使驰向十字军的阵前,喊话邀请理查出阵和萨拉丁一见。理查欣然策马出阵会见萨拉丁,萨拉丁为了向理查示威,掏出一袭纱巾抛向了空中,然后拔出随身的宝剑向纱巾一剑挥去,竟然将漂浮在空中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割成了两半。这一奇观令平生见过无数名刀宝剑的理查和随行的骑士们大为吃惊,于是从那一天开始在欧洲就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方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金属材料存在,用它锻造出来的刀剑锋利至极,这便是大马士革钢刀剑。

  无独有偶,我国的唐刀采用的钢材也是大马士革钢,即乌兹钢。中国最早的乌兹钢传入时期是公元368年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时期,传入国是当时的波斯萨珊王朝,当时的波斯语发音是“班奈”,传入我国后音译为“镔铁”。至北宋时仍然有大量输入,而辽朝就以能够出产镔铁自傲,“辽”的国号在契丹语中就是镔铁之意。辽人对外交往也时常以镔铁刀作为贵重礼物相赠。1219年蒙古人发动了三次西征,一路上灭国无数。因为蒙古人在西征的过程中,在屠杀之余掳掠了大量的工匠,所以元朝乌兹钢刀剑的生产能力应该是最高的。据《元史》记载,元朝政府工部的诸色人匠总管府下设有“镔铁局”,专门冶炼镔铁,同时“提举右八作司”也可生产镔铁。中国对乌兹钢兵器的认识一直延续到明代,明人曹昭《格古要论》中记载:“镔铁出西番,面上有旋螺花者,有芝麻雪花者,凡刀剑打磨光净,用金丝矾矾之,其花则见,价值过于银……假造者是黑花,宜仔细辨认。”

  遗憾的是中国自主生产的乌兹钢刀剑绝少有流传至今者。

  编者按:由于印度的乌兹铁矿在17世纪末被开采殆尽,所以铸造型花纹钢也消失了,大马士革钢刀的制作就此失传。20世纪,不断有人想利用现代的科学来分析和复制大马士革钢刀,但是都失败了。而今,大马士革已经成为花纹钢的代名词,现代的大马士革钢只是焊接型的花纹钢,而且这种花纹是为了美观而制作的,没有实际的意义。

【锻造工艺】

  由于中东地区使用煤矿的历史很晚,所以当地锻造刀剑的主要燃料是木炭,据说这是最好的金属锻造燃料。在开始锻造刀剑之前,刀匠师傅们会根据所要锻造刀剑的大小决定使用几块乌兹钢原饼。乌兹钢原饼的大小重量各不相同,所以制造短刀剑时使用一块或半块原饼,锻造长刀剑时则一般需要两块原饼。锻造时将原饼放入长方形的木炭炉中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因为如果温度过高则可能导致乌兹钢本身的花纹消失。然后以原饼圆心为中央将原饼展开成弧形或直线形,用大铁锤奋力锻打原饼,使原饼中的杂质随着碳分被挤出,同时钢材的组织进一步致密化。由于钢铁的散热,锻打过程需要数十次的反复加热,直到原饼变成所需刀剑的大致形状为止,然后刀身整体还要经过锵磨修形才能显现出所需刀剑的精细形状,再经过淬火和研磨之后才能得以最终成形。

  唐刀的锻造工艺在吸取了百炼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之后,又融合了覆土烧刃和包钢夹钢的技术于其中。覆土烧刃是一种局部淬火的技术,是以调配的泥土覆盖刀身不需要高硬度的位置,然后将刀剑加热至特定温度。当红热的刀身进入水中后,赤裸的部位迅速冷却,而有泥土覆盖部位的温度变化不会非常明显,导致硬度与赤裸部位不同。这样可以精确控制刀身不同部位淬火时的不同冷却速度。在锻造过程中,首先打造两块硬钢,采用折叠方法打造,打造时温度控制在750-800度之间,折叠次数15次左右,有32768层,然后把两块有32768层的硬钢,和一块软钢夹在一起,加热到1300度左右,锻打,使三块钢变成一块钢,然后延长到刀的基本形状,这时因为钢刀曾经加热至1300度,表面已经脱炭,硬度变小,因而还要经过渗炭处理,使表面硬度加强。之后就是淬火、整形、打磨和抛光。

  编者按:大马士革刀和唐刀的锻造工艺可能在具体的操作中有所不同,比如唐刀根据自身的特点而创造了“包钢”的技术,使其外硬内软,增强了韧性。但两种刀的整体锻造流程还是大体一致的,都经过了锻打、淬火和研磨的工序。无论怎样,一把刀的锻造过程,不仅是赋予了刀形态上的外貌,更是刀之灵魂的完美塑造。

【后记】

  中国刀剑本是世界刀剑的发源之地,而刀剑技艺对于世界三大名刀的催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的刀剑工艺却在世界名刀榜上无名,工艺水平也日益没落。我们不否认一些客观因素,诸如缺乏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得不到充分的认可,以及受到市场商业化模式冲击等等。其实不仅仅是刀剑,中国现存的很多传统五金制造工艺都亟需我们重视起来并行动起来,诸如一些老字号的五金工艺制品,历经了百年风雨的洗礼而留存至今,本身就已弥足珍贵了,我们难道忍心看着这些带着老祖宗的智慧和历史印痕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走到尽头吗?因此,对于传统工艺应该如何传承、保护并且去发扬光大的问题,这一任重而道远的使命去完成,是我们现代人应该深刻反省并思考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5-10 02:06 , Processed in 0.252697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