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查看: 15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流人物] 三国悲剧人物蔡瑁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45 岁
23 两
0 条
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田桓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6-29 12:5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田桓 于 2015-6-29 13:05 编辑

三国这个讨论烂了的话题,一个人心中就有一个三国,事实上它应该被叫做“汉末风云”之类的很贴切。因为三国从狭义上说时间并不长久。但是个人对历史感兴趣的起点还真就是三国,而且讽刺的是通过三国游戏。小时候总拿游戏剧情来当历史读,对人炫耀,后来不知不觉抛开游戏,开始看演义,结果被砖家们打脸打坏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岁月多多少少算是有些个人主观的看法。

正文:
这次说的是蔡瑁,从演义上来说,这个人是个很渣的角色,后来被曹操咔嚓了。但实际上我个人觉得他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身份:蔡瑁,字德珪,襄阳蔡州(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荆州名族。仕奉刘表期间,历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刘表获得汉廷封赐镇南将军时担任其军师。曹操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

演义中对荆州的治所一直表述的不够清楚,开始在襄阳,后来有写到江陵,详细可以参考一下原著,这里就不多说了。南郡,江夏都是比较大的郡邑,所谓太守在战国时期称为郡守,西汉时期改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也就是说这个人有相当高的身份,门阀治世的当时很多上层人物都有着较为亲密的关系,称之为氏族,他们分享情报而且人员素质其实很高。汉末动荡是个英雄及问出生又问本事的年代,他能做到这个位置足以证明他并非如同小说中那么废的。并且也并不普通。

家势:父亲蔡讽为荆州蔡氏宗族的族长,家底殷实。姐姐(蔡瑁的姑姑)嫁给了汉末曾一度官拜太尉的张温,长女(蔡瑁的大姐)嫁给了名士黄承彦,在当时的文学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次女及小女先后(蔡瑁的二姐和小妹)嫁给了当时的荆州最高领导人刘表。

刘表代王睿担任荆州刺史平定荆州,需要拉拢当地的氏族阶层,蔡瑁年轻有为首当其冲,有物力财力人力,为此在刘表手下也算是一展所长,整个荆州被他打理仅仅有条,隐隐的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

关系:蔡瑁可以说是黄承彦的小舅子,诸葛亮还得管他叫声舅舅,能在荆州名声大噪,也离不开蔡瑁在诸葛亮的背后为他推波助澜。黄家本身在荆州颇有名望,黄祖江夏太守,当时荆州地区处在现今湖南湖北两省之间,地域也比较宽广,为此我不能不怀疑他与黄承彦有某种关系,但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描述,黄忠,南阳也就是今天河南境内,但与江夏同样都离襄阳不远,他与黄祖相对黄承彦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大族辐射式发展是很正常的,后来黄忠又一直在黄祖帐下,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之间有某种类似亲戚的关系。为此蔡瑁与黄家的姻亲也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张温身居东都洛阳,董卓进京就挂掉了,不过蔡瑁打拼的时候他应该还活着,刘表是蔡瑁的顶头上司也是他的姐夫,并且握有实权。

也就是说这个人间接或直接的掌握了整个荆州、江东以及洛阳的大量信息,为此他在荆州的影响力不下于刘表。

在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他想不发达都难,除非他真的很渣, 蔡氏宗族的人物有不少,但偏偏他来挑梁足以证明这个人是有真本事的。那么为什么他要投降曹操呢?

其实很简单他要脱离刘家的控制,刘表年迈,没有了当年的豪情壮志,他正当盛年,依他当时的身份及实力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但偏偏需要的是个名分,古人是很看重名分和资历的,因为当时没有多元化的对冲,道德标准相对统一,试想袁绍在北方官渡之前就完全可以自立,但因为汉朝统治长达400年左右,世人对于皇权的认同感是非常高的,袁术就这么干了一把结果怎么样。袁家四世三公,他做了祖宗不能原谅,世人不能接受,为此有可能他怂恿弟弟拿玉玺干这事儿,结果失败他也只好划清界限,即保住庙堂也保住了人心。

蔡瑁的实力与袁绍比显然是小很多的,贸然出手只能沦为第二个吕布。刘表的两个儿子中刘琮是蔡瑁大姐所生,自然要推他上位,为此长子刘琦感觉到了危险,于是伙同新野的刘备对抗蔡瑁,不巧的是刘备声明在外,大汉皇叔,一到荆州就得到了蔡氏以外诸族的支持,各族也明白蔡氏如果掌握了荆州更加难以制衡,氏族之间本来就有各种龌龊纠葛,唯有依靠中立的势力来权衡才能相安无事。这也说明为什么诸葛亮和庞统最终加入了刘备的团队,庞氏也是当时的比较大的宗族之一,庞德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庞山民取了诸葛亮的姐姐,其实卧龙凤雏是表亲,黄庞两家文士名族,希望政职正朔而且更需要确保本家的名望和地位,为此需要有力量来制衡蔡氏。暗中联合水镜先生打造了卧龙凤雏可得天下的舆论。

内斗随着刘表的谢世更加激烈,蔡瑁几次要除掉刘备,而刘备刘家本出是刘表的同宗,更有刘琦名正言顺的正主帮护,刘琦其实也是孤注一掷,跟蔡瑁他一定活不了,跟刘备好过蔡瑁。

就在同一时间统一北方的曹操大举南征,江南人心惶惶,孙刘(刘表)两家可说是仇深似海,蔡瑁如果联合东吴,不晓得会不会在背后给人捅一刀,索性借助曹操的力量赶走刘备,来个驱虎吞狼,再来个扮猪吃老虎。由此可见他的这次投降目的并不单纯。

从客观来讲他确实驱虎吞狼,但扮猪吃老虎绝对不是我凭空捏造,YY的成分还是有的。这就要从一些数据来说了,赤壁之战曹操坐拥72万大军,其中将近30多玩是荆州蔡瑁掌握的水军,曹军来自北方不善水战,为此他必须要借助蔡瑁的力量,蔡瑁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也因此他敢投降曹操,这样一来荆州易主,他再反叛,名义上得到了支持,曹操外人又非刘姓,各族的支持也会转移到他身上,更重要的是他坐拥30万大军进可攻退可守。曹操一来他更加发现北方军长途奔波水土不服,心里更加有了打算,只要他在曹操进攻江东之前把曹操赶走就是荆州的大英雄,汉室的功臣,刘琦也就没法再和他争了。孙刘联盟的成立,曹操更加需要倚重蔡瑁,他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的取得曹操的信任。

但命运就是这么弄人,他的对手偏偏是曹操,他万万没有想到曹操远比他想象的精明,很快就摸清了荆州的局势,也意识到自己的境地,于是加封蔡瑁中郎、司马到长水校尉,封爵汉阳亭侯,并且时常向他请教战略,反而令蔡瑁相信自己被看的极重,并且曹操甚至将与江东的决战全权交给蔡瑁负责,蔡瑁更是有恃无恐,因为当时北方军人困马乏,并且没有适应当地的环境,如此陆路进攻收效甚微,只要蔡瑁击退江东联军反过头来把曹操打回去皆大欢喜。可见当时的蔡瑁并非真心臣服曹操,而且从战略上讲他也是个人才。

然而就在他整军出战的时候,出了蒋干盗书这么一档子事儿,曹操当即下令以通敌罪斩了蔡瑁,蔡瑁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挂了,他手下一班将士还在备战,曹操已经回到襄阳把刘家蔡氏发配的发配,革职的革职,等到出战前夕曹操命人铁锁链舟这些人才反应过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结果一战曹操虽然没有赢,但其实也不亏。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和争议地区。后来刘备回到了荆州向川蜀扩张,也没刘琦什么事儿,据说是病死了,有待考证……
注:蒋干盗书乃是演绎戏说,历史上对蔡瑁的死没有深挖,也有说是不得重用郁郁而死,也有说意外暴毙的。

总体上讲,个人觉得蔡瑁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心机城府上也不弱,差就差运气,刘备的出走损失了不少人才。偏偏曹操又是个狠角色,并且有能人奇士辅佐。最终蔡瑁输在了人和上,输在了自己的野心上,也输给了世道,那个时代谁懂世道谁才是赢家,曹操不称王称帝就是明了“世道”。战火纷飞、天下大争。有才来不及施展的又何止蔡瑁,至少他还留了个名将之名,试问又有多少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奇人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泪……

注:虽然曾经在别的地方发过,但确实是本人原创,当中主观臆测的内容较多,并不是绝对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钱 +5 谷物 +5 纹银 +2 收起 理由
彦枫 + 5 + 5 + 2 我也喜欢看三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5-31 10:09 , Processed in 0.365090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