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楼主: 白薇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草药大全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8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07:27 | 只看该作者
千里光
【中药概述】
千里光为菊科草本植物千里光的干燥地上部分。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1.用于热毒疮痈、肠痈、湿疹等证。单用煎汁,也可配伍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
2.用于热毒或湿热泻痢。单用或与凤尾草,铁苋等配伍。
3.用于目赤肿痛。可与夏枯草,野菊花等配伍。
近代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肠炎痢疾,阑尾炎,丹毒疖肿等。千里光50g,加水50毫升水煎,日服3次。
【药效鉴别】
千里光只宜于眼疾实热证。与其他清肝明目药不同的是:清热解毒作用好,临床应用广。
【药理作用】
煎剂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伤寒、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化学成分】
含毛茛黄素、菊黄质、对羟基苯乙酸、水扬酸、香草酸氢醌及生物碱等。
【用量用法】
本品9——20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千年健
千年健为常用中药。《本草纲目拾遗》列入草部。
别名:一包针、千年见。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干燥根茎。
产地:国内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国外产于南洋群岛等地。
性状鉴别:千年健为细长条状的圆柱形,状如藤,均扭曲。长约30~60厘米,直径6~8毫米。表面灰棕色或浅红棕色,粗糙,有多余深纵沟纹及黄白色的针状物,沟纹成层排列,每成层长约1.5厘米,末端即成针刺状突物。质脆,易折断,断面树脂样,有一束黄色细筋。气香辛烈,稍有樟脑气,味辛而微苦。
以条大,红棕色,体坚实,香气浓烈者为佳。
主要成分:主含挥发油等。
功效与作用:千年健有祛风湿、强筋骨、止痛消肿作用。实验证明止痛祛风力良好,为风湿痹痛用药,对老年筋骨酸软无力,尤为适宜。均为野生,多生于山沟等阴湿地方。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祛风湿,强筋骨,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肢节酸痛,麻木,拘挛,老人筋骨痛。又治胃痛。
临床应用:千年健味辛性温,辛能散,温能补,故有强筋壮骨之功,为治风寒湿痹常用药。
1、用于风湿痹痛,腰酸脚软,拘挛麻木等症,常与钻地风相须为用,能增强祛风止痛,强筋壮骨之功。
2、用于胃寒疼痛,研粉单用和酒冲服。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口苦舌干者慎用。
用量:3~15g;或浸酒服。外用:研末调敷患处。
处方举例:追风丸、没药、木瓜、川乌各30g,当归60g,续断15g,麻黄15g,生杜仲、红花、草乌各30g,千年健、独活、蕲蛇、地风、甘草、羌活各15g,虎骨、乳香、菟丝子各30g。上药共为细末,蜜为丸重6g。(《经验方》)
注《柑园小识》:忌莱菔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8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07:55 | 只看该作者
牵牛子
牵牛子始载于《名医别录》。陶弘景曰:此药始出田野,入牵牛谢药,故以名之,李时珍分别称之为黑白丑,以丑属牛之故。
别名:黑丑,白丑,二丑,丑牛,黑牵牛子,白牵牛子。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及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野生或栽培。
植物形态:1、裂叶牵牛。一年生缠绕性草本,全株有刺毛,多分枝,叶互生心脏状卵形,通常三裂至中部,全缘。花腋生1~3朵,花冠漏斗状,蓝色,淡紫色或白色,雄蕊五枚,子房圆形,三室,每室胚珠二枚,种子卵形有棱,呈黑褐色,白色或淡黄色。
2、圆叶牵牛(毛牵牛)。与正品略有差别,全株密生白色刺毛。叶片阔心脏形。花腋生1~5朵。花冠较小,紫色,淡红或白色,种子卵状有棱,黑色或黄白色。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种子卵形具三棱,长3~5毫米,两侧面稍平坦,或不平坦,背面弓状隆起。腹面为一棱线,棱线下端有类圆形种脐。表面黑色(黑丑),浅黄白色(白丑)。质坚硬。横切面可见极为皱缩而重迭的二片子叶。呈淡黄色,种仁显油性。气无,味微辛辣,有麻舌感,并有豆腥味。以成熟、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牵牛子甙(约2%),为树脂性甙,又称牵牛子脂;此外还有含有脂肪油约11%。
功效与作用:1、泻下。牵牛子脂在肠内遇胆汁和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对肠管有强烈刺激性,增加肠蠕动,引起肠粘膜充血,分泌增加,呈泻下作用。一般服后3小时即泻下,用量大时甚至可泻出水样大便。前人的经验说:“凡用牵牛,少则动大便,多则泻下如水”。属峻泻药。泻时伴有腹痛。传统经验认为黑丑药力较速,白丑药力较缓,现代的实验初步说明:黑白丑的泻下作用没有什么差别(南京药学学报,4:36,1959)。
2、利尿。
3、杀虫。体外试验对蛔虫和绦虫有一定杀灭效果。
炮制:原药炒用,配方时捣碎。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入肺、肾、大肠经。
功能:泻下去积,逐水退肿,杀虫。
主治:热结便秘,水肿,蛔虫,绦虫。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逐水消肿,但只适宜于水肿实症,有胀满、便秘,病人体质尚可者。
1、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配大黄、芒硝、枳实,如消水方,此方去水较满意,泻三、四次后,腹水显著消退。
2、用于治疗肾性水肿。慢性肾炎肾变性期的水肿,可用黑丑30~60g(成人量)与其它泻水、温肾药同用;或用舟车丸(黑丑、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逐水。
此外,也可用于治疗虫积(由蛔虫病所致的便秘等症状),舌上有碎米样的红点,口苦苔黄,小便黄短,用黑丑9g(炒),槟榔15g,研成细末,每服6g,开水冲服,或在其它驱蛔方剂内酌加黑丑亦可,但要慎用。
使用注意:1、逐水消胆时如使用牵牛子,要注意攻补兼施,或攻后即补。凡体质虚弱、老人或孕妇,均忌用牵牛子;腹不胀满,或无便秒者也不要轻易使用。
2、牵牛子在常用量下不致中毒,但如过量(例如儿童子用30g以上)可中毒,出现神经症状、血尿、大便有粘液、剧烈腹痛、呕吐。
用量:常用量粉剂1.5~4.5g,大剂量酌情用至12~15g。入汤剂量可稍大,用至24~30g。
处方举例:消水方:黑牵牛24g(研末,冲),大黄15g(后下),元明粉12g(冲),枳实9g,水煎服。如体质虚弱,或服后泻下太历害,可用枣汤调服(大枣30g煎汤)。又此方不可久服,得效便止。
注:1、开白花者种子为白丑;开红紫色花者种子为黑丑。
2、裂叶牵牛的种子一般较圆叶牵牛的种子稍大,且三棱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8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08:24 | 只看该作者
芡实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鸡头米,芡实米。
来源: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植物芡的成熟干燥的种仁。
产地:主产于山东、江苏、湖南、湖北等湖泊地区,其他地区亦多有产。
性状鉴别:呈球形,半球形或碎瓣状。完整的球体直径0.7~1厘米。表面大部分被有一层薄膜状棕色内种皮,上面的网状花纹。基部约占1/3呈淡黄棕色,正中有一圆形小凹坑为胚的所在。已擦去内种皮者,则全体匀呈白色。质坚硬,断碎面色洁白,粉性。气无、味淡。以个大粉性足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核黄素、维生素C等。
功效与作用:健脾止泻、补肾涩精,其作用为收敛、滋养、强壮。
炮制: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苦、涩、平。
归经:入脾、肾经。
功能:补肾,止泻,益肾涩精。
主治:脾虚泻泄,肾虚遗精,小便失禁,带下等症。
临床应用:作为收敛性强壮药,用途类似莲子和淮山药。
1、用于补肾。治遗精、夜尿、小便频数,常配金樱子、莲须、莲实、沙苑子等,方如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对慢性肾炎,可用芡实30g、红枣18g,煮猪肾常服。治小儿遗尿则配桑螵蛸。
2、用于健脾,治小儿脾虚泻尤为适宜,一般配党参、茯苓、白术、苡米、神曲等。如属肝旺脾弱,有肝热表现或自汗、可用芡实配苡米、灯芯草、莲子、独脚金等煮汤作茶饮。
3、用于祛湿,尤其治妇女白带由湿热所致而略带黄色者,常配淮山药、黄柏、车前子等,方如易黄汤。
使用注意:1、芡实药力虽然可靠,但效力甚缓,往往需服一个月一上才见效果。
2、芡实与淮山比较,两者都能健脾,但淮山补益力较强,芡实固涩力较好。
3、芡实与莲子比较,芡实偏于补肾,其健脾效能偏重从固涩方面发挥作用。莲子偏于清心,其健脾效能偏重从益气方面发挥作用。
用量:9~18g,配剂常用30g。
处方举例:易黄汤:芡实(炒)30g,淮山药30g,黄柏6g,车前子6g,白果9g,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8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09:10 | 只看该作者
茜草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
别名:红茜草、血见愁。
来源: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多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河北、山东各省,其它各省亦多有生产。
植物形态:多年生攀缘草本,根茎圆柱形或团块状,根圆柱形或须状,细长,数条或数十条丛生于根茎上。茎方形,具四棱,棱上生逆刺。叶通常4片轮生,叶片卵状心形或狭卵形,先端尖,全缘,叶脉3~5出,有长柄,叶柄及叶脉上均具逆刺。花销,成圆锥形聚散花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淡黄色5裂,着生于短筒上。浆果球形,熟时红色,老熟后黑色。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根呈圆柱形而弯曲,长10~20厘米,直径0.1~1厘米,数条或数十条丛生于根茎上。表面棕色或红褐色,有细纵纹。外表较易剥落,而露出橙色木部。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扩大镜下观察,可见密集的小孔洞,形如海绵体。气微弱,味淡。
以根粗长,表面红棕色,内碴红橙色或橙色,少细须根,无芦茎者为佳。
功效与作用:生用凉血、行血,炒炭用止血。现代实验发现其作用为:
1、止血。实验证明有轻度止血作用,稍能缩短家兔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稍能缩短家兔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
2、抗菌。体外试验对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稍有抑制作用。
3、镇咳。动物实验证实有镇咳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或炒炭。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经。
功能:凉血、止血、去瘀血、活血。
主治:吐、衄、便、崩、尿血,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临床应用:为治疗热症出血的常用药。
1、用于治疗崩漏。不论是月经来淋沥不止,或是久漏成崩,流血量多势急,只要属血热者,都可应用茜草根(炒炭),配海螵蛸、荆芥炭、白术、续断等作为基本方,再随证加减;如属血崩虚证,则配固涩药如龙骨、牡蛎,补益药如白术、黄芪等以固涩止血、健脾摄血,方如固冲汤。
2、治疗热证血痢,有凉血止血作用,常配川连、黄芩、地榆等同用,方如茜根散。取当归、丹参、牛膝等,研末服或水煎,黄酒冲服。
3、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近年来,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发现,茜草根配含羞草根、红背叶(加味含红合剂)治慢性气管炎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其中主要有效药物虽为含羞草根,但茜草根也有镇咳和抗菌作用。
4、治热证吐血、衄血,配生地、白及、侧柏叶等,但不宜用于血虚吐衄。
5、治跌打损伤,由于憋气过度而致内有积瘀者,常配泽兰、赤芍、红花等活血祛瘀药同服。
使用注意:胃弱、泄泻者不宜用。
用量:6~15g,鲜品15~30g。
处方举例:1、固冲服《衷中参西录》:白术30g、黄芪18g、山萸肉18g、生白芍12g、煅龙骨18g、煅牡蛎18g、茜根炭6g、陈棕炭6g、海螵蛸12g,煎汤,送服五倍子细末3g。
2、茜根散:茜草根9g、地榆12g、生地12g、当归9g、黄芩9g、栀子6g、川连4.5g,水煎服。
3、加味含红合剂:鲜含羞草根90g,鲜红背叶60g、鲜茜草根30g,水煎。文火煮六小时(如煎煮时间不足,服后会头晕等反应),分早晚分两次温服。
注:茜草有长叶茜草,中华茜草及黑果茜草(伏茜草)等多种,根部基本相同,无显著区分。
四川省部分地区,以茜草茎藤药用,名茜草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8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09:42 | 只看该作者
羌活
本品为常用中药,见于《神农本草经》的独活项下。现商品羌活和独活不是同一植物的干燥根茎和根。
别名:黑药。
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ium Ting)的干燥根茎和根,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新疆。陕西、山西、云南等地亦产。
性状鉴别:本品为不规则的团状或略弯曲的长柱形,如姜块、如鸡头、如蚕、如猪尾。表皮棕褐色或棕黑色。周身密布突起的瘤结,多是须根,支根的残基,并有紧密的环状节纹。 亦有少数无环状节纹,仅有些横纹及纵皱和少数瘤结的。或一段有瘤结及环节,或一段无瘤结及环节的。顶端有一至数个茎基残痕微凹陷如鸡眼状。体轻质松脆,易碎断。横断面中心淡黄色,外围淡棕色或棕色,组织较疏松。放射状裂隙明显,如菊花心,并可见黄棕色油点(分泌腔)。气香特异,味微甘苦辣,有胡萝卜味。以条粗长,外皮棕黄色,环节紧密,断面朱砂点多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
功效与作用:1、解热发汗。2、镇痛。3、抗菌,其酒精浸剂在1:50000浓度下能抑制结核菌生长。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苦、温。
归经:膀胱、肝、肾经。
功能:散风寒湿、止痛。
主治:感冒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对有寒热、骨痛、头痛等表症者,尤为适宜。散风之力比防风强。
2、用于治疗风湿。凡有关节肌肉风湿,都可应用,尤其适宜于由寒湿较重而引起的上半身肌肉风湿痛,以及腰背正中部肌肉有冷感和挛缩感的患者。本品又可治与风湿有关的面神经瘫。常配独活、防风等,方如羌活胜湿汤。
3、羌活与独活各有所长,羌活性味雄烈,发汗解热的作用较强,擅长解表;独活性味较淡而和缓,除湿的作用较强;羌活、独活配伍使用,各发挥其所长,相得益彰,对治疗风湿痹痛,效果更佳。
用量:常用量3~9g。治感冒,用量宜轻,3~6g便可;治风湿,用量稍重,可用至9g。但羌活、独活同用时,两者的剂量都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恶心等不适感。
处方举例: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8g、独活6g、防风6g、藁本6g、川芎3g、蔓荆子4.5g、炙甘草3g,水煎服。
注:羌活习惯以产地命名,产四川者外川羌。产青海、甘肃、新疆者名西羌。羌活因产地不同,形态不同而命名分等。如团块状的名疙瘩羌,鸡头羌,形如蚕的名蚕羌,形如猪尾的名条羌,分段生有环节的名竹节羌。现商品各分一,二、三等。习惯认为蚕羌最好。以产地面分认为川羌外色棕色黑油润香味纯正较优。西羌,外皮棕褐色。欠油润、气味稍浊,次于川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8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10:11 | 只看该作者
秦皮
秦皮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商品有苦枥和核桃楸树皮两种。
别名:梣皮。
来源:1、为木犀科植物落叶乔木苦枥白蜡树(花曲柳)和小叶白蜡树(水曲柳)的干燥树皮,多为幼树的干皮。
2、核桃楸皮为胡桃科植物落叶乔木桃楸(山核桃)的干燥枝皮。
产地:均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性状鉴别:木犀科秦皮呈卷筒状或半卷长条状,厚约2~3毫米,长短不一。外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并生有灰白色花斑。内表面稍光滑,黄白色或淡棕色,较老干皮外表皮显粗糙,具不规则的龟裂,质较坚硬而略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苦。水浸液呈淡黄绿色,并有蓝色荧光为秦皮的特征。
以皮层薄厚均匀,皮细呈长条筒状者为佳。
主要成分:大叶白蜡树皮含七叶树甙。
功效与作用:止痢、收敛、清热。现已证实有利尿、解热和止痛(特别对肌肉风湿痛)作用。并能抑制痢疾杆菌,有效成分为上述两种结晶。
炮制:切丝、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大肠经。
功能:清燥湿、清肝明目、止痢。
主治:湿热下痢、目赤肿痛、生翳。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菌痢,疗效较好,接近于合霉素。配白头翁、黄柏,或配苦参、木香,方如秦皮苦参汤。
其次,可用于治目赤肿痛、麦粒肿,配淡竹叶、川连。又可试用于风湿肌肉痛作为止痛药。前人经验说秦皮可治风寒湿痹,近代实验也初步观察到秦皮可减轻肌肉风湿疼痛。
用量:3~15g。
附:治菌痢时如无秦皮,在广东可用上银花、鸡蛋花或木棉花代之。
处方举例:秦皮苦参汤:秦皮12g、苦参12g、木香6g,水煎服。
注:核桃科核桃楸皮呈卷筒状或长条形,厚约1毫米,长多在1米以上。外表面灰褐色或灰绿色。密生多数小圆点状皮孔。嫩皮上常有三角形(猴脸状)叶柄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平滑质坚韧(过去多代麻绳用结扎党参)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苦。水浸液呈淡黄绿色,无荧光。
效用:味苦微辛,性平,能清热解毒、治慢性细菌性痢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8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11:13 | 只看该作者
青黛
【中药概述】
青黛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菘蓝的新鲜叶经加工制得粉末。咸、寒。归肝、肺、胃经。
1.用于温热病或温疫热毒发斑、吐血、咯血等可单用,亦可与蛤粉,蒲黄等同用。
2.用于小儿疳积发热及惊热等,如(青黛丸)。
3.用于肺热咳嗽,气急痰稠之证,如(青黛海石丸)。
4.外涂痄腮肿痛(用鸡蛋清调涂)、口舌溃疡及湿热疮疹多脓汁黄水痛痒等证。
【药效鉴别】
青黛清肝凉血解毒。与白矾二药合用,共奏清肝解毒,消痰瘀退黄疸之功。
【临证应用】
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各等份,研末炼蜜为丸,每服10g,治肺热咳嗽。
【药理作用】
对炭疽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金黄色球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靛蓝5%以上。
【用量用法】
本品9——30g,水煎服,多入剂。

青果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宋《开宝本草》。原名橄榄。
别名:干青果,橄榄。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常绿乔木橄榄的成熟干燥核果。多为栽培。
产地:主产福建、广东、四川、广西。多分布于我国温热地带。
性状鉴别:纺锤形,长约3~4厘米,直径约1.5~2厘米,表面黄棕色,皱缩。内果皮木质(果核),致密,坚硬,内三室,每一室内含一红棕色细长棱形种子,除去种皮可见白色富油质子叶两片。气微,味涩,久嚼微甜。
以个粒均匀,无破碎,果肉厚者为佳。
炮制:捣碎,生用。
性味:甘、涩、酸、平。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喉。
主治:咽喉肿痛,烦渴,解河豚中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8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11:37 | 只看该作者
青风藤
青风藤原名清风藤,始载宋《图经本草》。《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类。本草书籍中对此药记载简略,未悉所指为何种。
来源:为防己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青藤的藤茎。
产地:江苏、浙江、湖北。
性状鉴别:藤茎细长圆柱形。直径1~2.5厘米。表面灰褐色,有纵皱纹及纵向皮孔。老茎外表粗糙有裂纹,茎有节,节处稍膨大,并有分枝或分枝痕。体轻,脆易断,纤维性强。断面灰黄色或暗灰色。韧皮部很窄,木质部灰黄色与灰褐色射线呈均匀放射状排列,形成车轮状,导管孔明显,中心髓部圆形色灰白。气微味苦。
主要成分:青藤含多种生物硷,包括:青藤硷、双青藤硷、土杜拉宁、清风藤硷。清风藤科清风藤含清风藤硷甲。
药理作用:实验证明清风藤硷甲具有镇痛、消炎作用:
1、镇痛,能提高痛阈。
2、消炎,对实验性关节炎能减轻肿胀。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风湿关节痛、疮疥肿痛。
临床应用:作为消炎镇痛药用。
1、制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热痹),关节有红肿热痛,配其它祛风湿药浸酒或水煎,方入清防饮,或用青藤硷的提纯物注射液肌注,对镇痛消炎都有一定帮助。
2、治跌打瘀肿,内服或外敷,有助于散瘀退肿。
使用注意:青藤在日本称为汉防己,但实际上与我国所称的正品防己(粉防己)并不相同,应加以鉴别。
用量:9~15g。
处方举例:清防饮:清风藤15g,汉防己9g,水煎服。
注:青风藤品种较复杂。全国多数地区所用的青风藤,主要为本文所说的青藤。其根部在河南,四川地区又作防己药用,湖北地区尚以华防己和木防己的藤茎做青风藤。上述复杂品种中,仅华防己的藤茎与青藤近似,但切断面显清晰的多层环纹,一般2~7圈,中心偏斜,其它品种,均与青藤显著不同,易于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8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12:21 | 只看该作者
青蒿
青蒿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来源: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或青蒿开花前采收的茎叶,野生。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产。
性状鉴别:黄花蒿(臭蒿),全株长约50~100厘米,基部直径约1~2厘米,上部渐细,多分枝。茎黄绿色或褐色,有多数纵向棱线,质硬。折断面白瓤占很大比重。叶片为三回羽裂,干后均碎断零落。气香,味微苦。
青蒿(香蒿):形与黄花蒿略同,唯叶为二回羽状裂,深秋仍绿不变黄色。气味香浓。
两种均以色青绿未开花香气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青蒿素、挥发油和苦味质等。
药理作用:1、解热发汗。尤其适宜于清热暑热以及解退驰张热和原因不明的久热,但在高热和热病进展期,解热效果不甚显著。
2、止血。对鼻出血和紫斑,有一定治疗效果。
炮制:切咀生用,或鳖血制。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清热凉血,解暑除蒸。
主治:暑邪发热,阴虚发热,疟疾,骨蒸劳热。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清热虚热河暑热。前人的经验说:“青蒿为清热凉血退蒸之良药”,现代实践也主要是用于血虚而有热者。
1、治疗血虚发热(多属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的阴虚发热)、潮热盗汗,配地骨皮、白薇等。又可在滋补药中,加入青蒿一味,帮助解热。
2、治疗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配生地、知母、地骨皮等清热凉血药,方如青蒿鳖甲汤。
3、用于清解暑热(即夏令感冒,或中暑、低热)。发热止汗,胸闷头晕者用之最宜,可配薄荷或甘草、滑石等。
3、治疗紫斑、鼻出血等,取其有清热凉血作用,有一定效果。治鼻出血用鲜青蒿捣汁加冷开水冲服。治紫斑配升麻、鳖甲、当归、生地等同用。
5、治皮肤瘙痒。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1、青蒿气味芳香,地肠胃刺激不大,与一般苦寒药又伤脾胃者不同,但有泄泻者仍不宜用。出汗多者也要慎用。
2、青蒿虽可用全草,但主要靠其叶,清透解肌。青蒿子无退热功能,但可治便秘。
用量:常用量3~9g,为加强解热作用,有时须用15~24g。
处方举例: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水煎服。
注:江苏、上海等地以牡蒿作青蒿用,山东地区用茵陈蒿作青蒿用。品种比较混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9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13:19 | 只看该作者
青蒟
植物名:蒌叶。
生长环境:本品为扳援藤本。栽培。
分布: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我国南部,我国仅见栽培。
入药部分:叶。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温、味辛甘。
功能:疏风解毒、消滞、敛肺气、化痰。
主治、用量和用法:1、外感传里咳嗽,配伍用;2、风寒咳,配伍用;3、痈肿毒疮,干生可用,煎服外洗患处。
验方1:(治外感伤风咳方)青蒟叶7片、东汉桔根5钱、芒果核2个、布渣叶5钱、清水三碗半,煎成一碗煎服。
(方解)伤风之病,由于邪犯皮毛,皮毛为肺之合,故易咳嗽。方中青蒟叶,东风桔根入肺,疏风止咳。芒果核,布渣叶消腻滞。相辅为用,效果甚佳。
(方歌)伤风咳嗽用青蒟,芒核布渣叶共收,东风桔蔃疏风好,外感食滞可无忧。
验方2:(治鸡咳方)青蒟叶7片,糖冬瓜5钱,清水一碗半,煎成半碗,温服。
(方解)本方青蒟温以散寒,糖冬瓜甘以润燥,合为散风寒润肺燥之剂。
(方歌)鸡咳频频不必愁,温散寒邪用青蒟,糖冬瓜入能润肺,服完之后乐悠悠。
验方3(治风寒咳嗽经验方)番鬼柠檬叶20片、干青蒟1钱,清水二碗,煎成大半碗,日服一次。
(方解)番鬼柠檬叶,叶厚,有茸毛(不是一般柠檬或西柠檬叶,气香,味微酸,性温,散肺经风寒,化气除痰,治风寒之咳。青蒟性味辛温,化气除痰,治风寒咳嗽初起,相辅为用,可并治新久风寒咳嗽,对于老人之患是症者,尤为适宜。
(方歌)风寒咳嗽干青蒟,化气除痰力最优,君以番鬼柠檬叶,老人寒咳不须愁。
参考资料:《广州中医验方选集第一集》市二人民医院治妊娠脚肿验方:生青蒟2块,瘦猪肉2两,斩烂,蒸熟佐膳食之,约食二次,脚肿即消。
《广州中医方选集第一集》太平卫生院治小儿气虚脱肛验方:青蒟、枯凡各5分,煲滚黑醋侯凉洗之。另以黑芝麻5钱,熟地2两,北芪1两,煲瘦肉6两饮之。
《广东省中医验方交流汇编》内载治狂犬咬伤方:青蒟、万年青、额不食、假紫草、假红蓝(假红丝线)各1两,加水煮热,捣烂敷患处。未敷前先用银器消毒,刮请血迹,然后敷之。几天可愈。最好先食烧鹅5两,亦无复发之虑,忌食糕米金瓜一百天。
(广东中医》(1961年第二期)新会县崖西卫生院介绍小儿麻痹方:大力王2两、臭尾凤3两、花椒2两、万年桐两半、入骨消两半。上药洗净后,加生盐、葱头各2两,青蒟1两,同捣烂,用锅头热熨患处,每日三次。曾治二十二例,治愈率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9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14:02 | 只看该作者
青木香
【中药概述】
青木香,别名:土木香、祁木香、总状土木香、藏木香,为马兜铃科草本植物马兜铃的根。辛、苦,微寒。归肝、胃经。
1.辟秽解毒:用于夏季痧胀,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等,可单用,或与白芷配伍应用。
2.行气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腹胀痛,脘腹疼痛,疝气,高血压等,可配伍行气药等同用。
【药物形态】
本品呈圆锥形,略弯曲,长5~20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根头粗大,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及叶鞘残基,周围有圆柱形支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至浅灰黄色,有凹点状油室。气微香,味苦、辛。
【药效鉴别】青木香化湿浊之功不及木香,但以通滞散结,顺气止痛为胜。擅于理气泄热治胃痛。
【临证应用】青木香用好醋浸,挟于腋下,治腋臭,《平易方》。
【药理作用】本品粗制剂对各种动物,无论静脉注射或口服均能引起一定的降压作用,一般煎剂作用较强。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马兜铃酸、尿囊素、青木香酸、木兰花碱等。
【用量用法】3——10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青皮
【中药概述】
青皮,别名:青橘皮、青柑皮,为芸香科小乔木橘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1.肝气郁滞:用治胁肋胀痛,常配柴胡,郁金,香附等;治乳房胀痛用瓜蒌,香附,橘叶等。
2.用于食积气滞、胃脘胀痛。常与草果,山楂,麦芽同用,如(沈氏尊生<青皮丸>)。
【药物形态】
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6cm,厚0.1~0.2cm。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室1~2列。气香,味苦、辛。个青皮,呈类球形,直径0.5~2cm。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室,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厚0.1~0.2cm,外缘有油室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气清香,味酸、苦、辛。
【药效鉴别】本品行散,入于肝胆,善破气疏肝,又能助脾胃以消积化滞。
【临证应用】1.青皮80g,白芥子,苏子,胆草,当归30g,研末每服10g,治肝气不和、胸肋刺痛;2.青皮研粗粉,每服10g,水略煎服,治乳腺增生、乳腺癌。
【药理作用】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挥发油中的柠檬烯有祛痰作用。水煎醇沉液,有显著的升压作用,且能兴奋呼吸,对失血、创伤、输血等不同原因造成的实验休克,亦有一定保护和治疗作用。
【化学成分】各种青皮均含挥发油,且多含黄酮甙等。
【用量用法】3——10g,水煎服,或入剂。
【使用注意】性烈耗气,气虚者慎用。
醋青皮:苦微辛酸,温。引药入肝,增强其疏肝、理气、止痛之功。多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及疝气疼痛等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9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14:27 | 只看该作者
青葙子
青葙子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野鸡冠花子,鸡冠花子。
来源:为苋科植物一年生草本青葙和鸡冠花的干燥种子。有野生,亦有栽培。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青葙种子和鸡冠花种子两者极相似。均呈扁圆形或双凸镜形,边缘较薄,中心较厚。直径约1~1.5毫米,厚约0.5毫米。色黑,平滑光亮。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表面有网状纹,网纹呈矩形或多角形,排列成整齐的同心环。基部稍下凹处为种脐,中央有稍突起的脊,种皮薄,剥去种皮,子仁黄白色,饱含油质。气微,味淡。以色黑亮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其中主要为青葙子油脂。
功效与作用:中医实验认为有祛风热、清肝火和明目等作用,其原理大概与消炎作用有关。
炮制:生用。
性味:苦,微寒。
归经:入肝经。
功能:祛风热,清肝火,明目。
主治:风热目赤肿痛,翳障失明,皮肤风热,疮疡,瘙痒等症。
临床应用:用于与决明子基本相同,且两者常配伍同用,但总的来说,青葙子不如决明子常用。两者的微细区别是:决明子以治疗由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为主(表症较明显);青葙子以治疗由肝火引起的目赤肿痛为主(兼有口苦咽干、头胀目热、烦躁易怒等“肝火”症状)。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上述两种症状都属急性结膜炎。又决明子略带补性,而青葙子则无补性。
1、用于治疗肝火所致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配菊花9g、龙胆草3g,水煎服。
2、用于治疗视物不清。古方即以青葙子配元明粉、羌活、枣仁等治疗视物模糊,眼前有暗影飘动。现代在古方基础上加减,制成青葙汤(慢性葡萄膜炎方),试用于治疗慢性葡萄膜炎,据初步观察,效果尚好,可控制炎症和提高视力。
使用注意:肝虚者不宜用;又用酒制过者较好。
用量:3~15g。
处方举例:青葙汤(慢性葡萄膜炎方):青葙子15g,元明粉4.5g(冲),酸枣仁12g,密蒙花9g,决明子9g,茯苓12g,白扁豆15g,水煎服。
注:1、华北、西北等部分地区及京津两市,另习用一种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野苋菜和反枝苋的种子。本品与青葙子略似,但体形约小半倍,在扩大镜观察全体略似杏核,周边有一略便薄的环边,种脐处不下凹,而向外凸出呈一小尖。表面花纹点状呈放射状排列。
2、山西省部分地区另以藜科植物藜(灰菜)的种子作青葙子用。陕西、甘肃地区部分地区青葙子中也常混有藜的种子。本品形态与苋菜子相似。
以上两种药效是否与正品青葙子相同,还待进一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9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15:01 | 只看该作者
清明柳
别名:大叶柳。
植物名:垂柳。
生长环境:本品为落叶乔木。喜生于水边或堤岸、水池旁,作固提或观赏用。
分布:产我国长江以南及北部各省,广东除海南岛外,到处有生长。
入药部分:枝、叶。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涌边。
性味:性微凉、味淡。
功能:清热。
主治、用量和用法:1、外感发热:用干枝连叶1至2两,清水煎服;2、湿火骨节痛:用法同上;5、口角歪斜:用枝钩口角。向左歪则钩右,向右歪则钩左。
验方:(治湿火骨节疼痛方)清明柳1两、桑枝1两、枸杞头1两、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湿为六气之一,如伤湿化热,成为湿火,流于骨节,为湿火骨节疼痛。本方用桑枝、枸杞头、透络舒筋,利湿清热,清明柳解郁热,合成利湿清火之剂。对于湿火郁结,内灼筋骨而致的疼痛有效。
(方歌)湿火为患骨节疼,清明柳用枸杞头,桑枝合来各一两,五碗煎成一碗收。
参考资料:《广东中医》(1959.1)开平县第一人民医院某老中医治麻后肺炎的秘方:马口水、垂杨柳,此方仅二十余天就把43个麻后并发肺炎的垂危病人挽救过来,方如下:
(一)1、马口水250~500毫升,用米喂马,在马口两角流出之口水;2、垂杨柳(新鲜)40~60克;3、糯米少量(或白米)。
制备:取马口水、垂杨柳、糯米,共置瓦煲中以明火煮沸30分钟,静置片刻,倾出全部清液,盛于器皿中,作随意饮料。
(二)马屎干6~10克、鲜垂杨柳40~60克、水500~600毫升。
制备:取马屎、垂杨柳、水,共置瓦煲中,以明火煎沸30分钟,用纱布滤过,或静沉清20分钟,倾出清液,先取30~50毫升,置“凹盅盖”中,用马牙研磨20分钟,至溶液呈乳白色即先服。其余作随意饮料。
(三)马牙、垂杨柳。1、取垂杨柳40~60克,加水500~600毫升,置瓦煲中明火煮沸30分钟,静置片刻,过滤取其滤液,冲药服用。2、取冷沸水30~50毫升,置“凹盅盖”,用马牙研磨20分钟,至其水溶液呈乳白色时,即可用垂杨柳汤冲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9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17:36 | 只看该作者
拳参
【中药概述】
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的根茎。苦,凉。归胃、大肠、心经。
1.清热镇惊:用于热病惊搐,破伤风,及热毒痈疡,肝炎,慢性气管炎;外治口舌生疮,牙龈炎,痈疖肿毒,痔疮出血,子宫出血等症。
2.除湿消肿:用于湿热泻痢,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等。
【临证应用】
拳参 大青叶 板蓝根 连翘,用于风热感冒以咽喉肿痛突出者疗效尤佳。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卡他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肠炎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鞣质8.9%、淀粉12~46%、糖类6%,及果胶、树胶、粘液质等。
【用量用法】
本品9——15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无实火热毒者不宜用,阴症外疡者忌服。

蓍草
【中药概述】
蓍草为菊科植物千叶蓍草的地上部分。苦,酸,平;有小毒。归肾、大肠经。
抗菌消炎,解毒镇痛。用治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阑尾炎、肾盂炎等,蓍草粉每服1克,水冲服。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蛇咬伤等。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蓍草素、生物碱、黄酮、多种氨基酸等。
【用量用法】
2——8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9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18:04 | 只看该作者
瞿麦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入草部中品。
别名:石竹草、巨麦、十样锦。
来源: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干燥带花全草。多为栽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丛生,直立。瞿麦高30~80厘米。石竹高30~50厘米。有节。多分枝。单叶对生,线状披针形,全缘,基部连合成鞘状,花顶生,单一或数朵簇生,花冠5瓣,有红、白、紫、杂等多种颜色,瞿麦花冠先端深裂成细丝状。石竹花冠先端星锯齿裂。蒴果长圆筒状,包于宿存萼筒内,成熟时顶端作4~5齿裂。内有黑色扁圆形种子多枚。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也有野生。
性状鉴别:本品花期前割取地上全株晒干扎成把。晒干后的瞿麦呈黄绿色,其余同上。以黄绿色,无杂草,无根,花未开放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皂甙。石竹花含芳香油,主要为丁香酚、苯乙醇等。
药理作用:1、利尿。其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
2、兴奋肠管,使肠蠕增加。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小肠经。
功能:清热利尿,破血通经。
主治:淋病尿积压,经闭不通。
临床应用:最适宜于治热淋而有血尿者(如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常配赤芍、茅根、生地,方如瞿麦散。如果热症更盛,再加配栀子、滑石;对产后泌尿系感染而致的血淋,宜配蒲黄。
此外,瞿麦也治便秘,因其能使肠蠕动增加而促进排便,常配瓜萎仁。
用量:3~12g,大剂可用至18~24g。
处方举例:瞿麦散:瞿麦9g、赤芍9g、茅根30g、生地18g、阿胶4.5g(溶化),地骨皮6g,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9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19:34 | 只看该作者
蚺蛇簕
别名:石莲子根。
植物名:南蛇簕。
生长环境:本品为披散藤状灌木,多在郊外野生。
分布:广州近郊常见。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不拘时采根,冬季采子。
自采地点:广州花都、从化等地。
性味:性凉、味苦。
功能:止痒、解毒、消肿。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癍痧发热:用干根5钱至1两,清水煎服;2、风湿骨痛:用干根5钱至1两,清水煎服;3、皮肤生蛇: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洗患处。
验方:(治伤寒夹色方)蚺蛇簕根5钱、兔狗尾5钱、海金沙5钱、簕角根5钱、鸭脚皮3钱、榕树须3钱、香付子3钱、清水五碗,煎成一碗半,热服。
(方解)蚺蛇簕清热、簕角根、兔狗尾、海金沙利水解毒,鸭脚皮、榕树须,疏散表邪,使邪从外解,加香付子行气疏肝。合为解表利尿、行气清热之剂,对房劳并感风寒发热者有效。
(方歌)伤寒夹色蚺蛇簕,鸭脚榕须香付实,海金狗尾簕角根,表里双解去毒疾。
附录:(子)1、治癍痧发热;2、治心气痛;3、治小肠气痛,以上均用子5钱至1两,打碎,清水煎服。

人字草
别名:孩儿草。
植物名:鸡眼草。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或多年生,披散的草本。生于山坡、田垄上,林中旷地、路旁等向阳地方。
分布:日本、朝鲜、越南和我国东南和西南部各省。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基边、山岗。
性味:性微凉、去瘀生新。
主治、用量和用法:1、小儿疳积:干用3至于5钱,清水煎服,或配独脚金1至2钱,加蜜枣同煎;2、跌打肿痛,配伍用。
验方:(治跌打肿痛方)人字草5钱、金牛根5钱、寮刁竹3钱、大还魂5钱、小还魂5钱、毛麝香5钱,共为末,加酒煮热敷患处。内服用1钱,加酒适量炖服。
(方解)本方人字草、大还魂、小还魂开腠理以祛邪;毛麝香、寮刁住、金牛根祛风消肿,通络止痛,共为细末,酒煮热敷,以助其药力。
(方歌)跌打肿痛人字草,大小还魂毛麝保,寮刁竹与入地牛,祛风通络止痛好。
按:此药别名原来是孩儿草,只因20年前民间从此药代孩儿草,成为习惯,使原药孩儿草反被此药代替,此药又可治疗鹭鸶鸟受伤积瘀,用法:鲜用,捣烂,加酒煮热敷患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9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20:11 | 只看该作者
人参
【中药概述】
人参为五加科草本植物人参的根(Radix GinsengGinseng)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经。
1.大补元气:用于气虚欲脱,短气神疲、脉微欲绝等,如(<世医得效方>人参附子汤);用于正虚邪实,或邪气未尽而正气已衰的证候,如体虚外感的,如(参苏饮)。
单用本品大剂量浓煎服,即(<医方考>独参汤)为补气固脱之有效良方。
2.补益脾肺:用于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或中气下陷等,如(<和剂局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用于肺肾气虚所致的呼吸短促、动辄气喘、易出虚汗等症,如(人参蛤蚧散)。
3.生津止渴:用于温热病耗伤津液及消渴症等,如(<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用于热病气阴两伤,症见身热、口渴、汗多、脉大无力者,如白虎加人参汤。
4.安神定志:用于气血亏虚的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如(归脾汤)。
【药效鉴别】
从气血的关系来讲,气旺可以生血,故人参又有益血之功。在安神益智,增强智力活动方面颇有特殊的功效。其扶正祛邪的作用也较强。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镇静和兴奋双向作用,与用药时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有关系,与剂量大小及人参的不同成分亦有关。能减轻中枢抑制药(水合氯醛、氯丙嗪等)的抑制作用。
2.适应原样作用:人参能增加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加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人参对各种有害因素如物理的(冷冻、高温、过度运动、高压或低压)、化学的(各种毒剂、麻醉药物等)、生物的(异种血清、细菌、移植瘤等)的不良影响均能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3.对循环系统的作用:能双向调节血压、强心、保护心肌。调节血压、强心、保护心肌人参对麻醉动物,小剂量可使动物血压上升,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人参的甙类对麻醉动物呈轻微的短时降压。人参水煎剂有类似强心甙的作用。
4.对内分泌的作用:人参皂甙有间接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醇提取物对大鼠有抗利尿作用。可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
5.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具有降血糖等作用。
6.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作用:人参的醇或水提取物可使兔骨髓、肝、脾等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升高。人参总皂甙是由具溶血性和抗溶血性的二种类型的皂甙所组成。此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肿瘤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多种人参皂甙(13种以上)、人参醇、人参烯、多种糖类,多种维生素,多种氨基酸、人参酸、胆碱、甾醇类、黄酮类及挥发油。
【用量用法】
5——10g(挽救虚脱,当用大量15~30g),宜文火另煎,将参汁兑入其它药汤内饮服。
【使用注意】
凡肺气壅、胸闷憋气、表邪未解及一切实证、热证均忌用。服人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反藜芦(诸参辛芍叛藜芦);畏五灵脂(人参最怕五灵脂)。
【注】
山参(野生者称“山参”,人工栽培者为“圆参”)。在补气之中兼能养阴生津功效较佳。
生晒参(为圆参不经加工洗净晒干者为“生晒参”,用硫磺薰过,再晒干者)。微苦、甘。
红参(红参又名生蒸参。为园参经刷洗、笼蒸等加工后,晒干而成)。甘,微苦。
【药效鉴别】 红参性偏温,温中补气,适用于气虚、阳虚体质,补脾胃,鼓舞脾胃元气。
白糖参(擦去外皮经糖制者为“白参”白糖参,经扎孔、浸糖、烤干等加工而成)。药力弱,常用于病后体弱、气阴耗伤之补养。
人参条(系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经加工而成者)。
《本草从新》云:“生津,止渴,补气。其性横行手臂,指臂无力者服之甚效”。因其为不定根,仅得参之余气,药力较上述各类均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9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2:22:25 | 只看该作者
仁面树叶
别名:艮捻叶。
植物名:人面子。
生长环境:本品为常绿大乔木。栽培于村庄旁作为果树。
分布:我国南部地区,广东中部较多栽培,此外越南亦有。
入药部分:叶。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平、味酸。
功能:生津止渴、健胃消滞。
主治、用量和用法:1、产后口渴:干用1~2两,微炒,清水适量,煎一小时,作茶,分次服;2、食滞:干用1~2两,清水煎服。
(方歌)产后口渴与食滞,仁面树叶能健胃,微炒煎汤渴作茶,止渴生津兼消滞。

忍冬藤
【中药概述】
忍冬藤为忍冬科藤本植物忍冬带叶的嫩枝。甘、苦寒。归胃、肝经。
1.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荨麻疹,大头瘟,热毒疮疡,疔肿等,可配清热解毒药同用。
2.利痹通经:用于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等。配桑枝,石膏,知母,防己,薏以等清热通络之品。
【药效鉴别】
金银花藤能通经活络,祛风除经络风热,对痹痛化热者用之颇宜,可配防己,秦艽等。
【临证应用】
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湿热痹型,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发热恶风。忍冬藤15g,葛根20g,黄芩10g,黄连,赤芍,知母6g,水煎服,每剂煎服2次,日1剂。
【化学成分】
含忍冬甙、黄酮、生物碱等。
【用量用法】
本品12——26g,水煎服,或入剂。
【附】
银花子(为本品之果实)性凉。功与金银花相似;叶(为本品之叶)功与金银花相似但较弱。
【注】
忍冬藤寄生,寄生于忍冬藤上。甘苦。归肺、胃、大肠经。疏风清热,消肿解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9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21 22:19:01 | 只看该作者
榕树须
植物名:榕。
生长环境:本品为常绿大乔木。我国南部随处可见,尤于村落旁最多。
分布:我国南部地区到处皆可见,但干燥之山地少见,此外亚洲热带地区亦有分布。
入药部分:吊须(榕树有三种:大叶榕、细叶榕、飞榕,本品即是细叶榕树横枝部的吊须)。
采集期:全年采吊须、叶。
自采地点:市郊。
性味:性凉、味淡。
功能:散瘀热、清眼热。
主治、用量和用法:1、外感发热,配伍用;2、伤寒夹色,配伍用;3、麻疹不透:干用适量,煎水洗身;4、铜鼓钉:干用2两、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5、眼热: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6、痔疮:煎水熏肛门。
验方1:(治夹色伤寒方)榕树须1两,鬼羽箭5钱、鸭脚树根皮5钱、扁柏叶5钱、老虎脷5钱、清水五碗,煎成一碗,热服。
(方解)风寒中于人,邪留表而不传里,以里不虚之故,房劳而里虚,则外邪内传,迅速化热,此为夹色。故治伤寒夹色,取解表邪清里热之法。本方榕树须、鬼羽箭、鸭脚树皮、俱为解表清里之药,老虎脷清热毒、扁柏凉血,合为解表清热、凉血散毒之剂。
(方歌)夹色伤寒榕树须,鬼羽箭来老虎鸣,鸭脚树皮扁柏叶,热清毒解病能苏。
禁忌:麻风病者服之,其皮肤之症状更形显露。
附录:(叶)治跌打外伤积瘀:用生叶擂烂,加酒煮热敷患处。(乳)治眼热:天明前将横枝近梢部斩一刀口,有乳汁流出,用杯接取约5钱,加白糖冲入热粥内,搅匀服食。
参考资料:《广东省中医验方交流汇编》内记载治乳疮方:用榕树叶8两,擂烂,用酒四两蒸熟,取汁饮之,其渣加面粉煎糊敷患处。
《广东中医锦方选集第一集》广州市华林卫生所治鹅喉验方:榕树须6两、黑醋一汤碗,煎好含漱,治鹅喉三百余例,有二百七十多例见效。
《广州市中医验方选集第一集》市一人民医院治疳眼有膜方:榕树向东边取胶二钱,调白粥或蒸猪肉连服数日。
《广州常用草药验方集解》治疗眼热经验方:干榕树叶6钱、干蒲公英1两,清水煎服。
(方解)民间用榕树叶煎水洗眼,治眼热病,历验不爽,本方配以清热解毒之蒲公英,合为内服之剂,功效更佳。
(方歌)眼热民间有验方,干榕树叶六钱当,蒲公英配足一两,热清毒解复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0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6:51:22 | 只看该作者
肉苁蓉
肉苁蓉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淡大云、甜大云、寸云。
来源:为列当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苁蓉的干燥肉质茎。野生产于湖边沙地的琐琐林中,寄生于琐琐的根上。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宁夏、甘肃以及新疆等地区。
性状鉴别:肉苁蓉呈不规则扁圆柱形,略弯曲,或呈段块状。长10~20厘米,直径3~5厘米。表面暗棕色或棕褐色,密披鳞片状肉质叶片或残基,呈夏瓦状排列。质坚而稍有韧性,不易折断。断面淡棕色至棕黑色,深浅不一,有辐射状花纹,中央有髓心,有时中空。显肉性。气微,有酱样气味,味微甘。
以肉质茎粗壮肥大,密披鳞叶,表面棕色内碴棕黑色显油润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微量生物硷,并有结晶性中性物质。又有报告谓含甙类和有机酸样物质。
功效与作用:滋肾益精、壮阳滑肠,其作用为强壮、通便。
附:水浸液对实验动物有降低血压作用,又能促进小鼠唾液分泌。
炮制:加黄酒蒸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甘、温。
归经:入肾、大肠经。
功能:益精血、补肾助阳、滑肠通便。
主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腰膝冷痛,血枯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1、治疗肾虚患者,补阳滋阴都一定作用,对肾虚型神经衰弱,有精神不振、体倦、腰酸、健忘、听力减退的患者,尤以适宜。常配杞子、五味子、麦冬、黄精、玉竹等。
又可治肾虚阳痿、早泄、妇女不孕,崩漏带下,竣补之力虽不足,但药性温和,配伍补骨脂、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肉厚,仍能发挥壮阳作用。
2、治老人气虚、血虚所致的便秘。一般可用肉苁蓉煮猪肉汤服,血虚便秘配当归、生地、火麻仁、方入苁蓉润肠汤;虚秘而汗多、小腹不适,需配沉香。
使用注意:1、一般补阳物多燥,滋阴物多腻,但肉苁蓉补而不燥,滋而不腻,其力不缓,故有苁蓉(与“从容”谐音)之称,兼有表证的肾虚患者也可用;
2、一般用淡苁蓉,偶尔用咸苁蓉,取其有固涩作用,治小便频数和滑精;
3、大便溏泄、实热便秘者不宜用。
用量:6~18g。治便秘常用12~18g。
处方举例:从容润肠唐:肉苁蓉15g,当归12g,生地9g,白芍9g,火麻仁9g,水煎服。
注:除上述淡苁蓉外,产地尚生产一种盐苁蓉,即将采集的鲜苁蓉投放于盐池内浸渍2~3年,取出晒至6~7成干即可。
盐苁蓉又名盐大云,形态与淡苁蓉相似,唯表面黑褐色,外披黄褐色盐霜,质柔韧,易折断,断面黑棕色或黑色。气微,味极咸。主销华东及中南地区。一般在冬季用清水漂洗至无咸味后,切片晒干使用,效用与淡苁蓉相同。
肉苁蓉的原植物据《中药志》记载有苁蓉、迷肉苁蓉和肉苁蓉三种;但近年文献技术的拉丁学名、中文名称、图谱上的形状、以及以哪一种为主,尚不统一,还有待有关单位调查确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25 13:52 , Processed in 0.439338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