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楼主: 白薇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草药大全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0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0:21:36 | 只看该作者
假蒟
别名:追博蒟、臭蒟、毕拔。
植物名:假蒟。
生长环境:本品为草本或亚灌木。生于村边、密林较阴湿的地方,有时亦生于荒芜地上。
分布:我国南部各省均有分布。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荒地。
性味:性温、味微辛、甘。
功能:祛风、消肿、行气、利水。
主治、用量和用法:1、水肿:用生叶4量,擂烂取汁,加米煮为甜糊食。或擂烂取汁加米粉煎饼食;又或用生叶八两,擂取汁,加如米、水煮饭,用糖送食,戒盐;2、风瘼:生用全草,煎水外洗。
附录:(子)名毕拔。治风火牙痛,干用5钱,清水煎,含漱用。
参考资料:《广州常用草药验方集解》治疗皮肤湿热经验方:假蒟、老虎脷、毛麝香、入地金牛、小飞扬、乌栖叶、每味1至2两,煎水,洗患处。有疏风、去湿、清热、解毒作用。
(方解)皮肤湿热,可生疮疖、丘疹、湿疹、红肿痛,湿痕化脓等症。本方以假蒟、毛麝香祛风消肿,乌栖、金牛清热解毒,飞扬收敛水湿,老虎脷止痕痒,故能治皮肤湿热引起之疾患。
(方歌)皮肤湿热用假蒟,毛麝金牛虎脷收,小飞扬合乌栖叶,煎洗疏风解毒优。

尖毛痕芋头
别名:尖尾峰、野芋头。
植物名:假海芋。
生长环境:本品为粗壮草本。生于林中湿地上。
分布:亚洲热带地区和我国南部。
入药部分:根块。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荒地、郊野。
性味:性寒、味甘淡、有毒。
功能:解暑清热。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癍痧大热:生用1斤,洗净去皮,切张,用清水十五碗,煎成两碗服,忌食盐;2、骨火痛:用法同上;3、痈毒大疮:生用、切去皮、捣烂,外敷患处。
附录:(叶)治远年烂肉、用鲜叶适量,放入黑醋内,蒸半小时,取叶敷患处。
(方歌)大热癍痧症势凶,痕芋头寻尖尾峰,生用一斤水四倍,煎成两碗服即崧。
参考资料:《广东中医》(58年一期)痕芋头治肺集合经验:1、将鲜痕芋头(注意不可湿生水)去皮、和米卷为粉,将粉晒干煲粥食。2、将痕芋头切片,晒干,和面粉作汤丸食。3、将痕芋头干片加白糖共煮服(待水沸后,才可投入痕芋头共煮),一般服三个月即愈。此外,以之治痢疾三天即愈。以之治狂犬病毒,若遇狂犬咬后,即以本药捣烂敷伤口,再内服解毒药即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0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0:22:44 | 只看该作者
江南柏
别名:罗汉松、江南侧柏。
植物名:罗汉松。
生长环境:本品为乔木。生于山地的树林中,或栽培于公园住宅旁。
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广东中部、北部均有。本种与常见栽培供欣赏用之“短叶罗汉松”系灌木状,叶子簇生状,长约4~7厘米,可区别。
入药部分:叶。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平、味淡。
功能:止咳、止血、散瘀。
主治、用量和用法:内伤咳血,配伍用。
验方:(治内伤咳血方)江南柏5钱、红菱根5钱、牛大力5钱、龙船花根5钱、五爪龙根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江南柏止咳散瘀;牛大力、五爪龙止咳除痰;红菱根顺气除痰、清肝肺热;龙船花散瘀止痛。合成除痰、止咳、凉血、止血、行气、理肺之剂。对内伤咳嗽、咯血甚验。
(方歌)内伤咳血莫须愁,江南柏下大力牛,五爪龙船红菱蔃,散瘀除痰血自收。

姜黄
姜黄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唐本草》,因其茎叶及根茎似姜而色黄故名。目前商品有姜黄和片姜黄两种。
别名:黄姜。
来源:姜黄: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多为栽培。
片姜黄: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植物温郁金的根茎趁鲜时切片晒干。多为栽培。
产地:姜黄:主产于四川、福建以及江西、湖北、陕西、去南、台湾地。
片姜黄:主产于浙江温州地区。
性状鉴别:姜黄:主根茎呈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4厘米,直径2~3厘米。外表皮鲜黄色,多皱缩,有明显的环节(叶基痕),状如蝉,俗称“蝉肚姜黄”。侧生根呈圆柱形或稍扁,略弯曲,常有支指状分歧,两端钝尖,长2.5~5.5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俗称“长条姜黄”。外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皱缩或只显细皱纹,亦显较细环节纹。质坚实。横断面橙色、棕黄色或黄褐色,角质样,有一淡黄色环圈(形成层),维管束极细不甚显著。姜气香,味辛微苦。
以条块肥壮,外色鲜黄,内色橙黄,香辣味浓者为佳。
片姜黄:为不规则的纵切片,长3~8厘米,宽1.5~3.5厘米,厚约2~3毫米。边缘皮层粗糙皱缩略向内容卷,土黄色或灰黄色,切面与表色略同,略平滑,有时可见维管束点线。质坚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平坦,无光泽。姜气香,味辛凉苦。
切片整齐,薄厚均匀,淡黄白色,质坚实,香、辣、苦、凉、味重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姜黄酮、芳香姜黄酮、姜烯等。
药理作用:行气滞、散风活血而镇痛。且有利胆作用(促进胆汁排出,作用较弱但持久)和收缩子宫作用(兴奋子宫,能维持5~7小时的阵发性收缩)。
炮制:姜黄切片,生用。片姜黄原品入药。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行气破瘀,通经。
主治:经闭腹痛。徽瘕积聚,肩臂痹痛,外伤瘀血肿痛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在行血镇痛上有其特长,常与黄芪、桂枝、白芍等配伍,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肩关节周围炎用此方,也有一定效果。
用于治疗月经痛,由子宫虚寒、血滞不通引起者,常配当归、川芎、延胡索等。
用量:3~9g
处方举例: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桂枝6g,秦艽6g,片姜黄4.5g,当归6g,白芍6g,生姜6g,大枣4枚,水煎服。
注:1、药用以片姜黄为主,姜黄多作食品染料。
2、以上两种植物的块根均为郁金(详见郁金项下)。
3、姜黄、郁金及莪术三者的胡植物及彼此的关系,历来比较混乱,近代按植物分类,已知三者均属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及块根。现市场售商品,是根据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形色以及加工方法不同分别命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0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9:29:55 | 只看该作者
蕉花
别名:蕉蕾。
植物名:甘蕉。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粗壮草本。栽培于果园。
分布:广植于热带各地。
入药部分:花。
采集期:夏、秋采花。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微凉、味dan功能:去湿热、止痢。
主治、用量感和用法:1、胃痛: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2、红白痢;3、痔疮: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并外洗患处;4、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
(方歌)蕉花姹紫与嫣,秋来采集好加工,胃痛痔疮红白痢,便后见红亦可松。
参考资料:《广东省中医验方交流汇编》治出腐骨方:用大蕉树头擂烂敷患处。

绞股蓝
【中药概述】
绞股蓝为葫芦科草本植物绞股蓝的根状茎或全草。苦、寒。归肺、脾经。
1.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促,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可单用,或入汤剂中服用。
2.养心安神:用于失眠、精神不安,有益气补脾作用。
【临证应用】
用治慢性气管炎。取七叶胆适量,每次3g,日服3次,10日为一疗程。
【药理作用】
用于慢性胃炎、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还有防癌抗癌作用,对化疗和放疗后引起的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增升作用。有增强体力机能,增强免疫的作用。
【化学成分】
含苏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皂甙、其皂甙结构与人参皂甙极相似。
【用量用法】
本品8——16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金岗头
别名:铁菱头、马甲头、车夹簕头。
植物名:菝葜。
生长环境:本品为落叶、扳援状灌木,生于广州近郊丘陵地及疏林下。
分布:广布于我国长江一南地带。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采根。
自采地点:郊野、山岗。
性味:性凉,味淡微甘。
功能:清暑散热、化气导滞、止血。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癍痧热症: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2、大肠湿热: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3、腹泻:用法同上;4、下血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
验方:(治癍痧方)金岗头1两、山芝麻5钱、鸭脚树皮5钱、海金沙藤5钱、三桠皮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温服。
(方解)金岗头去湿清热;山芝麻、鸭脚树皮解肌;海金沙藤去小肠湿热;三桠苦清热解毒。以上对癍痧湿热有效。
(方歌)癍痧湿热山芝麻,金岗头下海金沙,鸭脚树皮三桠苦,轻扬解毒此方夸。
附录:本品水煎后呈紫红色,故市售凉茶多用此药调色;民间用一煮粥,有清热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0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9:32:34 | 只看该作者
金果榄
【中药概述】
金果榄为防己科藤本植物青牛胆的块根。苦、微辛,寒。归肺、胃经。
1.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疮痈肿毒和毒蛇咬伤等证。可单用水煎服,或代茶饮。也可与同类药同用。
2.用于热证的胃脘疼痛、泻痢腹痛和肺热咳嗽等证。可单用,水煎服。
【临证应用】
金果榄5克,装胶囊,每服3粒,日服3次。
【药理作用】
现代用治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口腔炎,腮腺炎,淋巴结结。外用毒蛇咬伤等。
【化学成分】
含掌叶防己碱、黄酮甙、氨基酸、糖类等。
【用量用法】
9——20g,水煎服,或入剂。或代茶饮。

金花草
古籍名:乌韭《神农半草经》。
别名:孔雀尾。
植物名:乌韭。
生长环境:本品为陆生草本。生长在靠山脚,或近水沟的草丛,或长在湿石上。
分布:广东各地都有分布,长江以南和西南各省均有,此外热带亚洲亦有。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全年,夏、秋为多。
自采地点:山岗、荒地、屋边。
性味:性微凉、味微苦。
功能:解鸦片烟癖、散瘀、清热解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鸦片烟癖: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渐服渐愈;2、跌打积瘀:配伍用。
验方:(跌打积瘀方)金花草5钱、透骨消钱、火罗伞3钱、九层塔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金华草古名乌韭,《本草纲目》言其甘寒,治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治疗黄疸,金疮内塞,烫火伤,乌发,补中益气,近人应用于镇咳,治伤风感冒,消肿毒。本市医生用治烟癖、跌打、可见其功用不少。在本方取其清肝凉血,配伍透骨消入骨消瘀,火罗伞通利血脉,九层塔祛风消肿。组成治跌打之剂,有一定疗效。
(方歌)跌打积瘀肿痛饶,金花草合透骨消,九层塔下大罗伞,瘀去新生血自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0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9:34:26 | 只看该作者
金鸡爪
植物名:柠檬香碱草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草本。生于稍干燥的草地或旷野上。
分布:广东省中部,以广州附近为主。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平、味淡、气微香。
功能:顺气散瘀、止咳。
主治、用量和用法:1、肺燥咳血;2、苦伤积瘀;3、胃痛,均用干根1至2量,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
验方:(治苦伤咳血方)金鸡爪5钱、白毛鸡屎藤根5钱、五爪龙5钱、红菱根5钱、红丝线5钱,清水三碗,煎成衣碗服。
(方解)本方金鸡爪、红菱根能顺气;白毛鸡屎藤根、五爪龙能化气;红丝线凉血散瘀。合为理肺止咳、凉血、止血之剂。
(方歌)苦伤咳血金鸡鸣,白鸡屎藤配红菱,五爪龙吟红丝线,瘀化营清血自停。
参考资料:《广东省中医验方交流总编》治双草鹅喉,水不通方,金鸡爪根(又名罗伞树)适量,将药煮水含之,在含时注意勿吞药入腹。

金钮头
别名:金钮扣、金杉钮。
植物名:水茄。
生长环境:本品为灌木,生于路旁、水沟边、荒屋烂地。
分布:广州市郊常见之。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采根。
自采地点:郊野、荒地。
性味:性微凉、味淡。
功能: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量和用法:1、劳伤苦伤: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2、跌打肿痛:用法同上;3、胃痛:用干根1至2两,加猪瘦肉,清水煎服。
验方1:(治劳伤苦伤方)金钮头1两、下山虎5钱、江菱根5钱、龙船花根5钱、清水三碗半煎成一碗温服。
(方解)本方金钮头散瘀,下山虎、龙船花根解郁行气,红菱根清肝肺热,止咳血。合为化瘀疗伤之有效方剂。
(方歌)苦伤劳伤咳血多,潮热胸翳奈若何,红菱金钮下山虎,龙船花根煎服瘥。
验方2:(治跌打瘀肿方):金钮头1两、黑老虎5钱、大罗伞5钱、入地金牛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热服。
(方解)跌打积瘀,成为肿块,方中四药,俱能散瘀,而入地金牛,并能祛风,黑老虎既祛风又行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瘀血自能消散。
(方歌)跌打瘀肿为何因,皆因气滞血难行,金牛黑虎大罗伞,钮头一刀尽生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0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9:35:08 | 只看该作者
金钱草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本草纲目拾遗》。原名“蜈蚣草”。
别名:对坐草(江苏)、路边草(湖南)、神仙对坐草(浙江)、大金钱草(四川)。
来源:本品为报春花科珍珠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野生。
产地:主产于四川、江苏、湖南、江西以及江南各省均有分布。
性状鉴别:(植物形态):全草茎长20~60厘米。细弱平卧而生,稀披茸毛或近无毛。叶对生,卵圆形或肾形,全缘,叶片具紫黑色条斑,叶柄较长。夏日叶腋生黄色小花,花柄尤长,可达叶端。萼5片,花冠5瓣深裂,线形。雄蕊5枚。蒴果。本品因产地加工方法不一,干燥后,有的作顺直长条状,有的则散乱弯曲,红褐色。叶片卷缩,红褐色或青褐色。气无味淡。
以茎叶较完整、黄棕色、无杂草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鞣质、黄酮类钾盐等。
药理作用:1、利尿,可能与其所含钾盐有关。
2、排石。可能通过化石作用,把结石碎化为砂,或通过利尿作用,把细结石冲出。
3、利胆。其煎剂能促进汁从胆管排出。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性平、味淡。
归经:入肝、胆、膀胱经。
功能:清热消炎、利尿通淋、排结石。
主治: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沙石淋)、肝胆结石。外敷治恶疮。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对胆道结石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1、用于治疗膀胱、输尿管结石。可用金钱草60g、煎汤代茶,另用金钱草配海金沙等煎服,方如输尿管结石方,治疗效果良好,确能使不少病例的结石排出或消失。
2、用于治疗肾结石,要配石苇、鱼脑石等以加强利水通淋作用,并配杜仲、核桃肉等补益药以补肾,方如肾石一方。
3、用于治疗胆道结石,四川大金钱草作用较好,且需配茵陈、柴胡、栀子等药,方如胆道排石汤,适宜于没有明显梗阻和感染的胆道结石。
使用注意:用金钱草治结石,时间须较长,要长期坚持服药,一般需一个月以上。
又长期或大量服用金钱草,会产生头晕,心悸等反应,这可能与利尿排钾有关,除适当补充钾盐外,中药或配用固肾药如金樱子、芡实之类。
用量:常用量:30~60g,单味最大用120~150g。
处方举例:1、输尿管结石方:金钱草60g、木通9g、瞿麦24g、车前子9g(包煎)、生滑石15g(炒)、山栀9g、海金砂18g(包煎)、萹蓄18g,水煎服。如能加琥珀末0.6~0.9g冲服更好。
2、肾方一方:金钱草60g、瞿麦18g、生滑石30g、海金沙21g(包煎)、杜仲24g、木通9g、怀牛膝12g、党参9g、鸡内金9g、鱼脑石12g、核桃肉30g、石苇12g、两头尖12g(如无,可用郁金12g代替),水煎服。
3、胆道排石汤:茵陈30g、金钱草30g、黑山栀12g、柴胡6g、丹参12g、枳壳6g、赤芍6g、白芍6g、广木香9g,水煎服。
4、排石汤(遵义医学院方):金钱草30g、黄芩9g、大黄6g、枳壳9g、川楝子9g、木香9g,水煎服。
注:金钱草,现已成为治疗胆、肾和膀胱结石症的一种新兴草药。由于各地用品种不同,同名异物较多。原植物科属也不相同。除上述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四川称大金钱草),习用地区较广外,还有下列四种在不同地区作金钱草用。
1、四川小金钱草:为旋花科植物马蹄金的全草。别名:黄胆草、小迎风草(重庆)、小马蹄草(成都)、金挖耳(广西)、荷包草(浙江)。
2、广金钱草:为豆科山蚂蟥属植物金钱草的地上全草。别名:金钱草(广东、湖南、广西)、假花生(南宁)、落地金钱(广州)。
3、江苏金钱草:为唇形科活血丹属植物长管理活血丹的全草。别名透骨消(四川)、连钱草(江苏、上海),金钱草(杭州)。
江西金钱草:原植物有二:1、为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天胡荽的全草。2、为同科天胡荽属植物破铜钱的全草。别名:小金钱草(江西、浙江)、满天星(四川、广西)、明镜草(重庆)、星宿草(成都)、小铜钱草(安徽、江苏)、铜钱草(湖南)。
天津北京主要销售正文所述的报春花科过路黄;北京也习销广金钱草。其形状如下:茎细圆柱形,长短不一,密披黄绿色短柔毛,茎部木质。叶互生一或三片,多卷缩,顶端叶呈圆形,先端微凹,全缘,横出平行脉。叶面无毛,叶背密被黄绿色绒毛,侧生叶椭圆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紫色。果实为荚果(全草与寻骨风相似)。
各地对金钱草的功效,在地区使用上也略有不同,如1、四川大金钱草治胆结石;小金钱草民间也有用于治胆结石病。2、江苏金钱草用于胆囊炎。3、江西金钱草多用于肾结石。4、广金钱草多用于膀胱结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0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9:36:03 | 只看该作者
金荞麦
【中药概述】
金荞麦为蓼科草本植物野荞麦的根茎。甘,涩,微苦,凉。归肺、肝经。
1.清热解毒,消痈利咽: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等,可配鱼腥草,土牛膝,山豆根等同用。
2.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湿筋骨酸痛,手足关节不利等,可配桑枝,络石藤,苍术,当归等同用。
【临证应用】
治肺痈,发热烦躁,咯吐大量腥臭脓痰,或痰中带血。本品250g,置瓦罐内文火煮熬,或水煎服。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酊剂作用较强于水煎剂。
【化学成分】
含对香豆酸、阿魏酸、葡萄糖所成的甙赤地利甙及槲皮甙、槲皮素、芸香甙等。
【用量用法】
9——20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金丝草
【中药概述】
金丝草,又名:黄毛草,禾本科草本,属利水同淋药。
【金丝草_中药金丝草_植物金丝草】
金丝草(禾本科)古籍名:金丝草《本草纲目》。
植物名:黄毛草。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簇生草本。常生于阴湿的、斜坡、岩缝或堤岸边。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凉,味平淡。
功能:清热、利水、通淋。
主治、用量和用法:1、小儿肝熱: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2、小儿湿热尿短:用法同上;3、疳积,配伍用;4、淋浊;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
验方:1、(治小儿湿热尿短方)金丝草5钱,灯心花4个,车前草5钱、旱莲草5钱,清水三碗半,煎成一碗,分三次服。
(方解)方中金丝草、灯心花清心利尿;旱莲草入肝肾清热;车前草利膀胱湿热。合为治膀胱湿热尿短之方。
(方歌)小儿湿热尿不长,金丝旱莲两草尝,灯心花合车前草,清除湿热尿正常。
2、(治小儿疳积方)金丝草5钱、扶儿草3钱、独脚金2钱、蜜枣5枚,清水两碗,煎成一碗作茶服。
(方解)本方金丝草平肝清心利尿,扶儿草、独脚金清肝理脾清疳积,蜜枣取其甘润,全方不削不优,为治疳积平稳之剂。
(方歌)小儿疳积肝熱多,金丝扶儿两草料,独脚金加蜜枣煎,清肝理脾积自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0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9:37:48 | 只看该作者
金银花
【中药概述】
金银花为忍冬科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1.宣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发热,初起有表证者,如(温病条辨<银翘散>);若热入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者,银花,连翘合<白虎汤>。
2.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痈肿、疔疖、咽喉肿痛等证,可单用,或配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3.凉血止血:用于热毒泻痢,或温热病营分证等,可单用浓煎服,如<清营汤>。
4.肺热咳嗽:用于发热,咳嗽咯黄稠痰,或气急胸痛,常见急性气管炎、肺炎等,配鱼腥草,瓜蒌,并与麻杏石甘汤合用,疗效良好(金银花鱼腥草用量在30g以上,煎时后下)。
【药效鉴别】
银花能消散上焦风热而解表,既清风温之热,又解血中之毒,偏于透上半身之热。
【临证应用】
大叶肺炎初起时,可用本品配杏仁,连翘,牛蒡子,桔梗,薄荷等同用;如肺热咳喘时,可配麻黄,生石膏,杏仁,生甘草,连翘,黄芩,知母,薄荷等同用。
【药理作用】
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伤寒、痢疾、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氯原酸、异氯原酸、新氯原酸、多种咖啡酰鸡纳酸等。
【用量用法】
10——10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金缨根
别名:塘莺簕。
植物名:金缨子。
生长环境:本品为扳援状有刺灌木。生于旷野、丘陵、小坡或路旁灌木丛中。
分布:我国、日本和美国均有栽培、盛产于我国南部。
入药部分:干根。
采集期:全年采根、秋冬采果实。
自采地点:山岗、丘陵。
性味:性平、味淡微甘。
功能:除痰火、止泻痢。
主治、用量和用法:1、痰火核,配伍用;2、痰火疬,配伍用;3、白带:干根约8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温服;4、痔疮:用根4两,清水煎,熏洗患处。
验方1:(治痰火核方)金缨根2两、五爪龙2两,将两药炒透,加净猪瘦肉2两,清水七碗煎成两碗,温服。
(方解)金缨根除痰火,治结核,五爪龙化气除痰,两味合用,有解郁结,除痰火之效。
(方歌)治痰火核此方珍,五爪龙同金缨根,煎汤还加猪瘦肉,解郁除痰立法新。
验方2:(治痰火疬方)金缨根5钱、水老鼠簕根5钱、白花灯笼根5钱、五爪龙根5钱、清水四碗,煎成碗半,温服。
(方解)本方在前方基础上,加水老鼠簕,白花灯笼根,取其去痰火、消坚块,化气消肿,仅此两味亦可自成一方。与前方合用,降火除痰,化气质功力较大。
(方歌)治痰火疬四般根,金缨鼠簕白花灯,五爪龙同入药用,除痰降火法堪珍。
参考资料:《广东中医》(1959年12月)金缨子根治疗子宫脱垂8例,疗效很好,服法:生金缨子根4两,加水煎4至5小时,去渣取汁,加甜酒或三花酒2至4钱,一次混合冲服,最好晚上睡前服。
《广东省中医验方交流汇编》治小便不通方:金缨子4两、川滑石1两,煎水内服。
治水肿方:生金缨子树根(去粗皮)切碎称一两五钱,鹿含草3钱、小香(极小团结者)七枚,用水二碗半煎到半碗,复被静卧趁温时服下,片刻,小便即通,肿亦消。此症全身浮肿,小便不通,甚则两足赤紫透明,疼痛异常,不能步履,诸药不效,急宜用此方。
治飞丝入目外治方:金缨子叶捶烂和乳汁贴之。
《湖南省中医单方验方第二辑》治腰痛因于闪腰跌扑伤者:金缨子树根、盛灵仙根各等分,切薄片,入红糖热就泡服。又治手指生蛇头疔肿痛方:金缨3钱,蛇总管3钱,硼砂少许,以两位水熬,加硼砂少许,以脱脂棉蘸敷患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0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9:38:22 | 只看该作者
金盏银盘
别名:玉盏金杯、感暑草、鬼针草、蟹钳草。
植物名:三叶鬼针草。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草本。荒地、村旁、田基上或溪流边均很常见。
分布:广布于全球的温带地区,我国南部各省均产。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郊外。
性味:性微凉、味淡。
功能:清热、解表。
主治、用量和用法:1、感冒发热: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2、癍痧,配伍用;3、痔疮:生用4至8两,煎水外洗患处及熏肛门。
验方:(治癍痧发热方)金盏银盘1两、山芝麻5钱、鹰不泊5钱、倒扣草1两、海金沙藤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半,热服。
(方解)热困在里,发为癍痧,治疗之法,宜在清热之中,兼解表导下,使邪有出路。本方金盏银盘解表清热;倒扣草、金沙藤利水清热;山芝麻清热滑肠;鹰不泊专于清热。全方位法,层次分明。
(方歌)金盏银盘治癍痧,鹰不泊海金沙藤,山芝麻合倒扣草,解表清热效如神。
参考资料:《广州市卫生局中医药临床经验汇编》(1960.3.)内记载金盏银盘合剂治疗145例风热病,治愈率99.31%,其中1例以情况不明,占0369%。药方:金盏银盘1两、金钱草8钱、野菊花5钱、狗肝菜1两、岗梅根5钱、磨盘草5钱、清水煎服,每日服1剂。10~15用1/2,5~9岁用1/3,2~4岁用1/4。
(方解)本方为金盏银盘合剂。金盏银盘味淡、性凉,微解表、治感冒、退暑热;也菊花疏头目风热,相辅为用,则解表作用较强;加以狗肝菜清肝热;磨盘草治久热不退;热则伤津,用岗梅以救其津;并见痰火肺燥,小肠热者,则有金钱草清利之,此方重在退热,能治感冒引起之头痛、耳痛、肺燥、咽痛、肝火小肠热等症状。
(方歌)金银合剂风热好,野菊金钱磨盘草,岗梅用好可救津,狗肝同煎服宜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1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9:38:59 | 只看该作者
荆芥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名“假苏”。
来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干燥全草或花穗。栽培或野生。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茎直立方形,香气浓郁。叶对生,茎基部叶柄部明显,叶片羽状深裂,裂片3~5片,线形,全缘,下面有凹陷腺点。花呈轮伞状,密集在枝端,形成穗状(有长穗和段穗二种)淡红紫色,花瓣二唇形,二强雄蕊。四枚小坚果。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南方生产于江西、浙江,是栽培品。北方生产河北省,为野生。
性状鉴别:南荆芥:为干燥带有花穗的枝梗,叶片多已脱落,茎方形,黄紫色或紫色,有毛茸,断面纤维性,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花穗稀疏细长,生于顶端,黄绿色。搓之有薄荷样香气。
北荆芥:为除去花穗的茎枝。
摘芥穗:为短穗荆芥,不带茎枝的穗,长4~6厘米,直径约1厘米,花萼排列紧密。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味较全草强烈。
铡芥穗:为长穗荆芥,少带茎枝的花穗,长约20~40厘米。此穗花萼排列疏散而长。其余同上。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右旋荷酮、和少量右旋柠檬烯。
功效与作用:1、发汗解表,作用较和缓。2、消炎3、止血,炒炭后有止血作用。实验证明荆芥炒黑成炭后,确能缩短出血和凝血的时间。
炮制:荆芥切咀,生用或炒炭。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发汗解表,散瘀止血。
主治:外感风寒,麻疹初期透发不畅,炒炭可止衄血、崩漏、便血。习惯无汗用芥穗,有汗用荆芥,入血分用荆芥炭。
临床应用:传统经验认为本品为风病、血病和产后的要药。
1、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均可用:风寒的,配防风、生姜;风热的,配薄荷,柴胡等。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荆芥虽属辛温,但温而不燥,与辛凉解表药配伍,可增强疏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有发热、头痛、鼻塞、咽疼、眼结膜等风热症状(感冒、流感早期)。方如荆防败毒散。
2、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前任的经验是“咽痛必用荆芥”,现代在治疗咽炎和扁桃体炎的方剂中,荆芥常不少。配桔梗、生甘草尤能加强其消炎作用。
3、用于治疗出血。用荆芥炭止血,要配其他止血药,例如配槐花炭治疗大便下血,配茅根治鼻出血。
4、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因失血过多或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晕厥),可用荆芥穗。单味6g研末冲服,或随症配其它药煎服。
5、用于透疹止痒。在荨麻疹、风疹、麻疹时用之,起到加速病理过程消退和止痒的作用。常用薄荷、防风等配伍(内服或外洗均可)。
附:荆芥穗功用与荆芥同,但作用较强,治血晕时是为要药。
用量:3~9g。
处方举例: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各6g,川芎、甘草各3g,水煎服。
注:同属植物裂叶荆芥,东北等地亦有作荆芥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1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9:39:48 | 只看该作者
井栏草
别名:细叶凤尾草
植物名:剑叶凤尾蕨。
生长环境:本品为草本,长于溪边阴处或树林下湿地,喜生于呈发性土埌上,村庄附近则多见于石砌、水井的井壁上或屋后水沟上。
分布:华南地区和热带亚洲;广东各地皆可找到。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荒地、井口边。
性味:性凉、味淡。
功能:清热、利水、祛湿。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癍痧发热,配伍用;2、痄腮:干用1~2两,清水煎服;3、痢疾:用法同上;4、小便刺痛:用法同上。
验方1(治癍痧发热方):井栏荽、海金沙藤、金盏银盘、狗肝菜各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金盏银盘解表兼清里热,以狗肝菜助其凉性,入肝肺三经,井栏荽入大小肠以去湿热,海金沙、车前草利膀胱引热邪从小便而解。合为发表、清里、利湿,治癍痧热症之剂。
(方歌)癍痧大热有奇方,海金沙藤与狗肝,金盏银盘车前草,热从尿解病能医。
验方2(治痢疾方):井栏荽1两、火炭母1两、羊蹄草1两、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井栏荽清大肠湿热兼利尿,火炭母清肠胃湿热,羊蹄草去湿解热毒。三味俱治痢,而各具其长。合而成方,益增疗效。
(方歌)大肠湿热滞下频,井栏荽与羊蹄群,建堂加入火炭母,清肠解毒显奇能。
参考资料:《本草推陈》成分:含有“酉柔 ”质。效用:为止血止痢疾药,适用于泄泻、痢疾、肠出血、小便尿血、痔疮出血等症。用法:每日3~6两作煎服剂。临床经验:福州市传染病院用本品治菌痢80例,治愈率为100%,平均退热日期为1.6天。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消失,平均为23天。大便成形,平均为4天。大便培养细菌转阴性为3.7天(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展览资料)。
《广东中医》(1959.7)南海县中医院报导:采用本药治疗肠伤寒5例,得较好的结果。该药疗效高,药价便宜,其中一例治愈出院,只需药费二元八角。
《广东中医》(1958.9) 井栏荽治急性扁桃体腺炎5例,患者4~5天治愈。
《中华儿科杂志》(1960.3)上海广慈医院报导:剑叶风尾草,别名为白鸡脚(井栏荽),治疗细菌性痢疾,用温州草药白鸡脚治疗85例,治愈率达57%,成人更好,达93%,日用量一般1两至1两半,剂量较大,效果更高。一次服比多次疗效高,加用灌肠不能增加疗效。对抗药菌株有46.6%治疗率。试管内白鸡脚敏感试验结果不能完全符合临床上治疗效果。毒性副作用极小,使用安全。
广东韶关卫生协会报导:以井栏荽1两,擂烂取汁,加入梅片5分,调冷开水涂治烫伤,一日涂5~7次,连用一周,结痂全愈,不留疤痕。
《广东中医锦方选集节一集》钦县卫生防疫站介绍:凤尾草6两、石榴叶2两、火炭仁7钱(破外壳),加水4碗煎成3碗,加蜜,于6小时内分3次服完,治疗74例痢疾,其一天愈者20例,二天愈者17例,三天愈者37例。
《广州常用草药验方集解》防痢疾方:井栏荽、簕苋菜头、羊蹄草、火炭母,上药各1两,用水4碗煎成1碗,作1次服。
(方解)痢疾多由饮食生冷酸辣燥热,或感受风寒暑湿热,引起大肠湿热而成。本方有止痢、去湿、清大肠热作用,为防止痢疾之有效方剂。
(方歌)大肠秽浊频频,君以栏荽炭母臣,簕苋菜头清湿热,加入羊蹄草作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1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9:40:25 | 只看该作者
九层塔
别名:千层塔。
植物名:罗勒。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直立草本。为栽培植物,也有野生,多生于山坡路旁,灌木丛中。
分布:广东省各地习惯于菜地里栽培,华南、华中、华北均有栽种,热带亚洲亦有。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温、味辛、气香。
功能:止痛、消肿、散瘀、去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腹痛:干用3~5钱,清水煎服;2、风湿肿,配伍用;3、流注风疮:干用为末,加葱,酒调煮热,外敷;4、毒虫咬伤,加片糖,捣烂外敷;5、蛇咬伤,配伍用;6、跌打,配伍用。
验方1:(治寒滞肚痛方):九层塔5钱、黑老虎5钱、清水二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九层塔温以祛寒,香二而行气;黑老虎促脾燥湿,脾阳得运,寒滞可去,肚痛自止。
(方歌)太阴寒滞痛绵绵,九层塔下老虎眠,虎啸风生寒湿散,中土生温腹自然。
验方2:(治风湿肿方)九层塔、大风艾、五月艾、香茅、各等量,煎水外洗患处。
(方解)九层塔辛温祛风,大风艾、五月艾祛风消肿,香茅去风湿、煎水外洗,佼邪从外解,治风湿肿有效。
(方歌)风湿浮肿外洗方,九层塔下大风当,加入五月与香茅,风散肿除体复康。
验方3:(治蛇咬伤方)九层塔5钱、金牛根1两、七星剑5钱、寮刁竹3钱、半边莲5钱、金耳环2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冲酒服。
(方解)方中九层塔、金牛根、七星剑、寮刁竹、半边莲、金耳环均为祛风解毒之品,相辅为用,功力更大,冲酒饮用,能行气走表,攻毒外出,为毒蛇咬伤内服祛风解毒通治之剂。
(方歌)毒蛇凶噬九层塔,金牛根与七星客,耳环刁竹半边莲,煎服酒冲蛇毒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1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9 09:41:38 | 只看该作者
九里明
植物名:千里光。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草本。旷野,路旁以及阳光充足的溪流边或灌木丛中都很常见,但深山密林中较少。
分布:华南地区的平原常见,此外我国中部、西南各省亦有。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凉、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热毒疮疖:生用适量,煎水外洗,或用生叶捣烂,外敷患处;2、烂头:用法同上;3、痔疮,配伍用。
验方:(治痔疮方)九里明、马齿苋、文头萝叶、榕树须、山大刀各等分,清水适量,煎洗肛门。
(方解)湿热坠结于大肠,乃生痔疮。治法重在清大肠湿热。本方九里明、马齿苋、文头萝叶、榕树须均清湿热,山大刀祛风,合为清湿热祛风消肿之剂。熏洗疗法,乃直接作用于肛门患处,收效更快。
(方歌)大肠湿热痔疮成,文头萝叶九里明,山大刀同马齿苋,煎洗肛门疮自平。

九里香
植物名:九里香。
生长环境:本品为灌木或小乔木。生于山地或栽培于庭园,广州尤多。
分布:我国南部地区,此外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均有分布。
入药部分:叶。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平、味苦。
功能:止痛、止血。
主治、用量和用法:1、跌打:生用叶适量,捣烂,加酒煮热外敷;2、蛇咬生用叶2两,擂烂加酒炖半小时,酒内服,渣外敷患处;3、牙痛:生用枝叶1两至两半(或干用5至1两),清水煎服。
验方:(治跌打瘀肿方)九里香5钱、透骨消4钱、血见愁4钱、黑老虎4钱、金牛根4钱、清水三碗半,煎成一碗冲酒服。
(方解)九里香芳香止痛、黑老虎、入地金牛行气活血、透骨消入骨骼散瘀,血见愁入血份、凉血,合为行气活血,止痛消肿之剂。
(方歌)跌打瘀肿痛红伤,血见愁添九里香,透骨金牛黑老虎,瘀散血行效益彰。
附录:(根)治蛇咬:干根1两至两半,清水煎,加酒冲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1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0:55:13 | 只看该作者
九爪芋
别名:旱芋仔。
植物名:旱芋。
生长环境:本品为草本。杂粮或蔬菜植物,栽培于山坡地和旱田,性耐短期干旱,收获期较早。
分布:原产于印度,现广种于广东各地。
入药部分:原产于印度,现广种于广东各地。
入药部分:根块。晒干用,陈久为佳。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去大肠湿热。
主治、用量和用法:1、湿热肚痛:干用5钱至1两,煲粥食;2、大便溏泄:用法同上;3、痢疾:用法同上。
(方歌)九爪芋干本领强,大肠湿热最擅长,腹痛便溏还泻痢,煲粥食之效非常。
按:家种芋类,品种名称甚多,本书芋英干的科目,拉丁学名与九爪芋同,用块根入药者多用九爪芋,用茎入药者可不必选择。

韭菜子
韭菜子为常用中药。载自《本草经集注》。
别名:起阳子、韭菜籽、韭子、韭菜仁。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种子,其叶、根亦供药用。多为栽培。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鉴别:干燥的种子呈扁平卵圆形或类三角形,稍弯曲而皱缩,周边很薄,中部较厚。粒大小约3毫米,表面黑色,一面稍凸起,一面微凹陷,凸起面粗糙而有致密的皱纹。质稍硬,手捻之有湿感。内仁白色。味苦辛,有韭菜味。
以身干、饱满、色黑、无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种子含生物碱及皂甙。
功效与作用:韭菜子味辛性温,用治肾气过劳,不能收摄者,若阴虚火旺及阳亢不交、独阴失合误用,是抱薪救焚矣。韭菜子之功,全在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治肾阳虚遗精、单味药服用,或与补肾助阳药配伍同用。
炮制:洗净,生用或炒用、捣碎。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
主治:阳痿梦遗,小便频数,腰膝酸软,泻痢,带下。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
用量:3~9g,或入丸、散。
处方举例:1、治玉茎强硬不痿、精流不住,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其病名叫强中,乃肾滞漏疾也。《经验方》:韭菜子、破故纸各30g,为末。每服9g,水一盏,煎服,日三次。
2、治妇人带下及男子肾虚冷,梦遗《千金方》:韭菜子七升。醋煮千沸,焙、研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1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0:59:12 | 只看该作者
菊花
菊花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商品根据产区的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黄菊等数种。
别名:白菊花、甘菊花。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栽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并互有引种。
毫菊花:主产于安徽毫县,涡阳及河南商丘;
滁菊花:主产于安徽滁县;
贡菊花:(微菊)主产于安徽歙县;
杭菊花:(白茶菊)主产于浙江桐乡,海宁;
怀菊花:主产于河南沁阳,武陟;
黄菊花:(大小两种)主产于浙江、海宁;
川菊花:主产四川中江。
采收加工:11月间,当花正盛开时采收。各种菊花加工方法如下:
白菊花:系将花枝割下,捆成小扎,倒挂阴干,然后剪下花头。
滁菊花:系摘取头状花序,经硫磺熏过,晒成6成干时,用筛子筛,使成圆球形,再晒干。
贡菊花:系摘下花后用火烘干。
杭菊、大黄菊:系摘下花后,上蒸笼蒸过晒干;小黄菊则用火烘干。
性状鉴别:头状花序,外层花瓣(舌状花)多呈扁平单片状。中间有黄色的圆盘状花心(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绿色花蒂,由3~4层叶状物(总苞片)组成。气清香,味甘微苦。由于产区和加工方法不同(实际品种不一),各地产品略有差异。
1、毫菊花:花大足壮,花瓣长而紧密,长约1~2厘米。将花冠捋齐与蒂粗细相等。色白。
2、滁菊花:形状与毫菊类似,惟花朵较小。多皱缩呈绒球状,花心较松。
3、贡菊花:花朵小,花瓣密而短,色白。蒂绿而鲜艳,花心金黄色。
4、杭菊花:因加工蒸过而呈压迭状。朵大瓣阔而疏,色白微黄,花心较大,深黄色。蒸过的大黄菊与其相似,只瓣为黄色。
5、怀菊花和川菊花:花大瓣长。约1~2厘米,多为黄白色,带有浅红色或棕红花的花瓣。花心细小,浅棕色,质松而柔软。
6、小黄菊(烘黄菊):为黄菊花小的头状花序或未开放的花蕾。
白菊花均以白色,花完整,不散瓣,香气浓,无梗叶者为佳。黄菊花则以色黄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腺嘌呤、水苏硷、胆硷等,并含挥发油。
功效与作用:疏风散热、解毒、明目、其原理为:
1、消炎,利尿。
2、抗菌。杭菊花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此外:白菊花在体外对色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种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或炒炭。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疏风除热,清肝明目。
主治:头目风热,眩晕,头痛目赤等症。
临床应用:各种菊花都有不同程度的清散风热、解热、解毒(消炎)、明目等作用,但各有所长。
甘菊花(白菊花)养肝明目的功效较好,常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目暗。滁菊花为白菊花的一种,功用相同,其品质较优,镇痛镇静的作用较好。
杭菊花(黄菊花)疏散风热的能力较好,常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
野菊花清热解毒的能力较强,擅长治疗疔疮肿毒(详见下条)。
具体用途如下:1、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杭菊花配桑叶、薄荷等。
2、用于治风热眼痛(结膜炎)。杭菊花配白蒺藜、木贼,水煎服,也可用其热蒸气熏眼。
3、用于治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相当于高血压病早期的头痛)。甘菊花配夏枯草,钩藤等。
4、用于治肝肾不足(如慢性肝炎、视神经炎时)引起的头晕眼花。甘菊花配杞子,方如杞菊地黄丸(汤)。
用量:3~18g。
处方举例:杞菊地黄汤(《医级》):杞子12g,甘菊花9g,熟地15g,茯苓9g,淮山12g,泽泻9g,山萸肉9g,丹皮6g,水煎服。
注:上述几种菊花,均为药用之甘菊,但以毫菊,怀菊为主,习惯认为毫菊优于怀菊。杭菊:原为茶行经营,多做茶用,故名茶菊。滁菊:香气浓郁而幽雅,为菊花中之珍品(过去多在加工时洒上绿豆粉)。贡菊:京津及福均称之“滁菊”,京多做茶用。黄菊:京津习用大黄菊。在应用上各随大夫处方。在功效上,疏风散热多用杭菊、黄菊;平肝明目,多用白菊滁菊(贡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1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0:5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7-10 11:01 编辑

决明子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决明。
别名:马蹄决明,草决明。
来源:本品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多为栽培。
产地:全国各地。
性状鉴别:种子类圆柱形,似马蹄,两端斜截,一端有小尖(种脐),长5~7毫米,直径2.5~3毫米,表面棕色褐色或青绿色,平滑有光泽,两面各有一条颜色较浅的条纹,质坚,不易破碎,横切面可见胚乳灰白色至淡黄色,子叶黄色或暗棕色,强烈折迭而皱缩。味淡微苦,嚼之有豆腥气。以颗粒均匀,饱满,棕褐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到蒽醌衍生物。
功效与作用:由于有消炎和泻下作用,故能祛风热、明目、通便,其明目作用还可能与所含的胡萝卜素(甲种维生素类物质)有关。现代实验还发现决明子有降血压作用。
炮制:炒用。
性味:甘苦咸,微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清肝益肾,明目,通便。
主治:头痛,目赤,昏暗不明,内热便秘。
临床应用:本品广泛用于眼科。无论内眼或外眼炎症,只要无禁忌证(如泄泻、低血压等),在方剂内加入决明子一味,都属有益。但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外眼炎症。
1、用于治疗由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一般配菊花、木贼、黄芩等,如急结炎方;症状较剧烈者则须配柴胡、黄连、防风等,方如决明子汤。
2、用于治疗用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头痛。单用决明子15g,或配夏枯草15g,或配钩藤、白疾藜各9g,水煎服。
3、用于治疗便秘(兼有目赤、口臭、小便短赤等热象者较适宜)。可配淡竹叶、瓜萎仁各9g,水煎服。
此外,传统经验认为决明子在清热当中,又略带补性(可能与含有甲种维生素类物质有关),能滋益肾水,故亦用于肾虚所致的头痛目暗(属某些内眼病),但须配杞子、甘菊花等。
使用注意:有泄泻和低血压者忌用。
用量:4.5~24g,常用量9~15g。
处方举例:决明子汤:决明子(炒黄)9g,柴胡9g,黄连6g,淡竹叶9g,防风6g,升麻3g,细辛1.5g,菊花9g,甘草3g,水煎服。


爵床【中药概述】
爵床为爵床科草本植物爵床的全草。咸,寒。归肺、肝、肾经。
1.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泻痢、黄疸等症。
2.消滞去积:用于小儿疳积,食少腹胀等。
3.活血止痛:用于疔疮痈肿,扭伤肿痛、跌打瘀血作痛,风湿久痹筋骨疼痛等。
【药效鉴别】
爵床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与土茯苓合用,善能清湿热,清解中有活血,相得益彰。
【临证应用】
治肝癌,属气滞血瘀型,肝区疼痛,腹部胀满。本品60~90g,水煎服,日3次。
【药理作用】
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对志贺、斯密、福氏、宋内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还含有爵床定C和D等木脂体。
【用量用法】
本品9——19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1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1:01:34 | 只看该作者
苦参
苦参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地槐、白茎地骨、山槐、野槐。
来源:为豆科植物多年生类草本小灌木苦参(野槐)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河南、湖北等省。全国大部地区有产。
植物形态:小灌木高50~120厘米,根圆柱形有分歧,外皮黄绿色或黄褐色。茎枝丛生草本状,嫩枝有纵沟,有黄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形似槐叶,总状花序顶生,花冠蝶形黄白色。花萼钟状,稍偏斜。荚果线形,先端尖如鸟喙。种子数枚近球形,成熟后黑色。
性状鉴别:根圆柱形,长10~40厘米,上粗下细,直径约1~3厘米。有分歧,外表皮棕黄色或褐色,皮薄多破裂。易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粗纤维状,黄白显射线纹理,有裂隙。苦参多在生鲜时切为不规则的厚片或段,厚长约1~3厘米。气微,味极苦,有豆腥味。
以根条顺长均匀,内淡黄白色,无枯朽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苦参硷。
功效与作用:1、利尿、解热:实验证实有利尿作用。
2、抗真菌:体外试验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抵制作用。
3、抗滴虫。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大小肠经。
功能:清热除湿,利尿、祛风,杀虫。
主治:湿热痢疾,小便不利,疥癣疮毒。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疹、疮疖、女阴瘙痒等皮肤病,以外用为主。可单用苦参30g煎汤外洗,或配合其它药,如皮肤止痒方。又可用于治疗菌痢、肠炎,以苦参9g、配木香9g、甘草2.4g,水煎服。
据报道,近年来,苦参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有一定疗效。但总的来说,苦参用于洗方或丸方中较适宜,不可多用于汤剂。最近,国内有用苦参注射液治疗痢疾肠炎等,又用苦参配枯矾等制成软膏,配樟脑等制成酊剂治皮癣,均有一定疗效。
苦参大苦大寒,肝肾虚而无热者不宜服。
用量:3~15g。
处方举例:皮肤止痒方:苦参9g,百部15g,川椒9g,雄黄6g,硼砂6g,煎水外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1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1:02:32 | 只看该作者
苦地胆
别名:萆鞋头、土公英、牛触鼻、草鞋公。
植物名:地胆草。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草本,为草地或旷野常见的野草。
分布:中国南部地区,广东各地极为普遍。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凉,味苦。
功能:清热、去眼热。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癍痧热:干用苦地胆、海金沙藤、山芝麻、金盏银盘各4钱,水司碗,煎成一碗服;2、干脚气:干用苦地胆4两,煎水冲白芷末3钱服;3、天泡疮:生用4两,煲水洗;4、皮肤热毒:用法同上;5、眼热:全草2两煲猪瘦肉服食。
验方:(治癍痧热症方)苦地胆1两、岗梅根5钱,布渣叶5钱、狗肝菜5钱、水翁花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狗肝菜、布渣叶清肝胃;岗梅根生津;水翁花清热解肌;苦地胆清里热。相辅为用,为表里双解之剂。
(方歌)癍痧热症不须狂,苦地胆来岗梅藏,布渣水翁狗肝菜,表里双解是良方。
附录:(头)性温、味甘。
治虚眼:干用1两、鸡肉适量,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食。
参考资料:《广东省中医验方交流汇编》治乳痈方:地胆头1两5钱、枥泡根1两5钱。上药1分泡水食,1分捶烂塗之。
《广州市中医验方选集第一集》广州市药材总支职工介绍治乳疮初起,红肿热痛未成脓验方:地胆头(土公英)2两、白糖4两、隔水炖热,用布包熨乳房,冷则更炖,久之可散。

苦丁茶
【中药概述】
苦丁茶为冬青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大叶冬青等的叶。甘、苦、凉。归肝、胆、肺、胃经。
1.散风热,清头目,清肝火:用于风热头痛,目赤,齿痛,肝火上炎,头胀目眩,耳鸣等症。
2.解热毒:用于肠炎,痢疾,水火烫伤,耳脓,乳痈初起等。
【药效鉴别】
苦丁茶散风热,清利头目,与槐米二药合用,一入肝之气分,一入肝之血分,用肝之气血两清。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色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熊果酸,原儿茶酸、鞣质、黄酮甙及糖类等。
【用量用法】
本品10——26g,水煎服,或代茶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1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1:0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7-10 11:04 编辑

苦蓢
别名:水胡满、缸瓦林、路边清。
植物名:假茉莉。
生长环境:本品为直立灌木。生于潮汐能至的河边、小溪旁,或基围上。
分布:广州附近常见,在沿海地区普遍生长,此外亚洲热带地区亦有。
入药部分:枝、叶。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郊外塘边。
性味:性大寒、味道苦、气微臭、有微毒,不可滥服过量。
功能:散瘀消肿、杀菌、止痕、去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苏劳撞红,配伍用;2、石肯:用干叶为末,加生神仙掌适量擂烂,煮热外敷;3、跌打:鲜叶取汁5钱,加酒适量,炖1小时服。
验方:(治苏劳、撞红方)苦蓢叶5钱、马齿苋1两、旱莲草1两、井栏荽1两、羊蹄草1两、风档叶1两、扁柏1两,都生用,擂烂取汁,加酒适量,炖一小时服。
(方解)本方苦蓢、旱莲草、井栏荽、羊蹄草、扁柏、风档叶清热祛瘀,马齿苋、羊蹄草、井栏荽清利大小便,邪从下夺。苏劳、撞红用之有效。
(方歌)苏劳撞红苦蓢叶,旱莲栏荽马齿苋,扁柏风档与羊蹄,擂汁酒炖毒能撤。
宽筋藤
别名:透筋藤、吼筋藤。
植物名:宽筋藤。
生长环境:本品为草质藤本。生于灌木丛中或疏林下,常缠绕于灌木或乔木上,耐旱性强,虽切断根部而茎残存他物上仍不易枯死。
分布:广东及广西的南部,广州近郊常见。
入药部分:茎。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郊外。
性味:性凉、味苦。
功能:宽筋活络。
主治、用量和用法:治四肢筋骨抽痛:干用5钱至1两两清水煎服。
验方:(治筋骨抽痛方)宽筋藤、臭屎茉莉、豆豉羌各5钱。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或加猪脚筋、猪脚同煎服。
(方解)四肢筋骨抽痛,乃湿邪化火,湿火流筋之候。宽筋藤苦凉而具宽筋活络作用,善解筋骨强痛,配臭屎茉莉、豆豉羌活血祛风湿,则标本并治,其效益彰。再宜注意“崧筋藤”适宜于痿痹无力,宽筋藤适宜于痉挛性痛,不可误用。
(方歌)筋骨抽痛宽筋藤,勿将崧筋作宽筋,加入豆豉臭茉莉,能医强痛奏功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22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10 11:05:17 | 只看该作者
款冬花
款冬花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款冬、冬花。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款冬的包有多层苞片,带短柄的干燥花蕾。栽培或野生。
产地:主产于河南、甘肃、陕西、山西等地。湖北、四川、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亦产。
性状鉴别:花蕾呈棒状或长椭圆形,单一或2~3并生,有时可达5朵。俗称“连三朵”。一般长约1~3厘米,直径约0.5~0.8厘米。花蕾及花柄上包有粉紫色或淡棕褐色鳞状苞片数层(往往被误认为是花瓣)。鳞状苞片包裹着黄棕色未成型的细小舌状及管状花(开放时黄色)和蜘蛛饲样的絮状物。气清香,味微苦辛,嚼之如絮。
以朵大2~3并连,颜色粉紫鲜艳,花柄短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款冬醇、植物甾醇,蒲公英黄色素、鞣质、二十七烷等。
功效与作用:止渴下气。实验证实确有一定的镇咳效力,但祛痰作用不显著。
炮制:生用或蜜制。
性味:入肺经。
功能:风寒喘咳,痰多,劳嗽,咯血。
临床应用:为止咳常用药。前人经验认为款冬花温而不燥,有邪可散,散而不泄;无邪可润,润而不寒;因此,一切咳嗽,无论属寒热虚实,只要与肺经有关,都可用之。现代也用于多种咳嗽,尤其伤风感冒、上呼吸道炎而喘嗽者,更常应用,方如款冬花汤。
款冬与紫菀常配伍同用,前者能止咳,后者能祛痰,合用却能互补不足,共奏化痰止咳的效果。两者的微细差别是:紫菀性较辛燥,可用寒咳;款冬性较清润,治燥咳效果更好。
用量:4.5~9g。
处方举例:款冬花汤:款冬花9g,花杏仁6g,浙贝母6g,知母6g,桑白皮6g,五味子9g,甘草3g,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28 19:25 , Processed in 0.535481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