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楼主: 白薇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草药大全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2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0:29 | 只看该作者
山松子
别名:松鸡、松毛子。
植物名:马尾松。
生长环境:本品为乔木,山岗到处可见。
分布:广东省及长江以南各省皆有分布。
入药部分:果,以树上未成熟者入药。
采集期:秋季。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温、味苦、气香。
功能:祛风。
主治、用量和用法:1、胃痛:干用4至5枚,清水煎服;2、疝气:干用4至6枚,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
附录:(叶)(别名松毛)1、治风湿脚肿痛:生用适量,煎水温熨洗患处。
2、治跌打肿痛:鲜用捣烂,加酒煮热外敷。
3、治皮肤痕痒:生用适量,煎水外洗患处。
验方:(治跌打瘀肿方)松毛1两,大罗伞、小还魂、透骨消、血见愁各5钱,为末,用适量加酒煮热敷患处。
(方解)松毛善祛风活血,配大罗伞散瘀、止痛,小还魂接骨止痛,透骨消散骨络瘀伤,血见愁清热止痛、止血。合为祛风、活血、散瘀、接骨止痛方。
(方歌)跌打瘀肿有松毛,大小还魂罗伞设,血见愁来透骨消,肿消痛止呻吟歇。
(松花散)治远年烂痘、烂肉:在清明时采下,用纸垫晒,使花粉跌落纸上,将此粉掺患处,有生肌止痛之效。
(松香)治皮肤病,并可作膏药原料。
(松寄生)治疝气、劳伤、胃痛、鼓胀,风湿骨痛:用1至3两,清水煎服。

山茱萸
【中药概述】
为山茱萸科小乔木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酸,微温。归肝、肾经。
1.补肾涩精:用于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冷、神被畏寒、小便频多等,如(杞菊地黄丸)、(<普济方>山茱萸丸)(<扶寿精方>草还丹)。
2.补益肝肾:用于肝肾不足、冲任虚损的崩漏带下、月经量多等,如(六味地黄丸)。
3.敛汗固脱:用于大汗不止,体虚欲脱,有敛汗固脱之效,可与人参,龙骨等配伍。
【药效鉴别】
山茱萸与熟地均能补益肝肾。但熟地长于益精血,其力较山茱萸为胜,但无助阳之功,不具收敛之性。本品既可补阴,又可补阳,故为补益肝肾(阴阳)的要药。
【药理作用】
1.有降血压作用;
2.有抑制肠痉挛作用;
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4.对因放疗、化疗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改善作用。
【化学成分】
含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山茱萸甙及维生素A类物质。
【用量用法】
3——10g,水煎服。
【注】
山茱萸之核不入药用,应去核,而使其分量还足(避免以核充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2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0:57 | 只看该作者
山药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薯蓣”。山药之命始见于《本草衍义》。商品因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毛山药与光山药两种。
别名:怀山药。
来源: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薯蓣除去外皮的干燥块根。多为栽培,亦有野生。
产地:原产山西平遥、介休,后主产河南博爱、武陟,温县,现除西北,东北高寒地区外其它各省均有栽培。两广及福建等地多有野生。
采集加工:冬季地上苗枯萎后采挖,挖回块根,切去根头,洗净泥土,用竹刀刮进外皮及须根,放熏炕中用硫磺熏8~11小时,待山药变软,取出进行烘晒到外皮收干时,再放入炕中熏蒸24小时,使内在水分向外散发,山药又回潮变软、再次进行烘晒到外皮干硬后,停止烘晒,堆垛发汗,而后反复烘晒发汗数次,直至全干,即为毛山药。选择粗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清水浸润均匀后,放平板上,用木板压于山药上进行搓揉,使成圆柱形,两端切齐,趁潮湿用硫磺再熏一遍,晒干后,打磨光洁即为光山药。
性状鉴别:毛山药略呈圆柱形,微弯曲稍扁,一般长10~25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白色,有的带纵沟皱,有的略平坦,未去尽栓皮或须根深陷处则带有深褐色斑块或小点。两端不平齐。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质,显颗粒状,无木质纤维组织。气无,味甘淡、微酸。
光山药呈圆柱形,一般长10~2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洁白光滑,两端平截。余与毛山药相同。两种山药,均以条干均匀,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皂甙、粘液质、精氨酸、尿囊素、淀粉酶、胆硷等。
功效与作用:1、益气补脾:与其所含营养成分和粘液质、淀粉酶等有关,有滋补作用,能助消化、补虚劳、益气力、长肌肉;2、止泻;3、祛痰。
炮制:切片,生用或麸炒。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肺、肾经。
功能:健脾开胃,补气养阴,止泻涩精。
主治:脾虚泄泻,虚劳久嗽,消渴遗精,带下尿频等症。
临床应用:1、用于脾肾虚证,作一般滋养补益药用。如属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体倦神疲,配白术、莲子肉、党参等;如属肾阴虚损,表现遗精、盗汗等症状,配熟地、山茱萸肉等。
2、用于脾虚泄泻,大便稀溏如水样,含不消化食物,可与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配伍,方如参苓白术散;或配葛根、茯茶等,方如山药汤。又可重用山药一味,以补脾止泻、助消化,其法为每日以山药60g煎水代茶。小儿脾虚之消化不良兼有虚汗,则以山药12g、浮小麦9g、神曲9g、苡米9g煎水代开水服。
3、用于肺脾两虚之慢性咳嗽,表现为痰多清稀、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精神困倦等(可见于肺结核),常用山药配党参、川贝、茯苓、杏仁等补气和止咳化痰药,方如和肺饮。
4、用于治疗消渴症(病情相当于轻型和中型糖尿病),效果颇称满意,可用单位作为食疗,或每日以150g煎水代茶,长期服用;也可配黄芪、天花粉、麦冬、生地等,方如山药消渴饮。
此外,因服寒凉药过多而致大便滑泄,也可用生山药60~120g浓煎服用以止之。
使用注意:属于炎症腹泻者忌同;大便干结者慎用(多服反易致气滞);脾虚而腹虚胀满闷者也应慎用。又本品与硷性药混合,或煎煮时间过久,会使含淀粉酶失效。
用量:9~30g,大剂用至90~120g作食料时适量,大量可用至250g。
处方举例:1、山药汤:淮山30g,豆蔻9g,煨葛根9g,茯苓15g,银花9g,灸甘草6g,水煎服。
2、和肺饮:淮山12g,党参9g,茯苓9g,百合9g,杏仁7.5g,灸甘草7.5g,水煎服。
3、山药消渴饮:黄芪12g,党参15g,天花粉6g,麦冬9g,生地15g,水煎服。
注:1、山药过去规格繁琐,按产地及根条粗细长短,分成很多名称,如山西产的称西超,产河南的称坏超,又各分若干等级。并有因根条体质坚重而命名的鸡骨山药等。1964年商业、卫生两部颁发了54种中药材规格试行标准,根据山药的支条大小颜色的黄白,将光山药订为1~4等,毛山药1~2等,但均系指家种的长条形山药加工的产品。此外江南地区,尚有野生或栽培的“脚板薯”加工的产品,薯形粗短,表面略平坦而无抽皱,中心多有细孔隙,粉质洁白,现多产于广西,运销全国。也有的地区因其块大内部不易干燥,加工时切成长方条形,称方山药,如四川,多地产地销。
2、光、毛山药的疗效相同,为了节省劳力和加工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搓圆打光工艺,现国内销售以毛条山药为主。出口外销,则仍保持加工山药的传统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2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1:21 | 只看该作者
山芝麻
别名:岗芝麻、假芝麻、假油麻。
植物名:山芝麻。
生长环境:本品为矮小灌木,常生于山野和旷地上。
分布:印尼,泰国和我国;我国南部普遍产之。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清实热、消瘀滞。
主治、用量和用法:1、治癍痧热病: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2、牙痛:干用5钱至1两,煎水含漱;3、苦物吐血:干用1至2两,猪瘦肉适量,煎服;4、大肠实热: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5、猪牛热病:干用10至20两,清水煎服。
验方1:(治实热方)山芝麻1两、岗梅根5钱、狗肝菜5钱、鸭脚皮5钱、苦地胆5钱、蛇泡簕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狗肝菜清肝胃热;山芝麻、苦地胆、蛇泡簕清热解毒。加以鸭脚皮之透达,岗梅根之救津,此方用于实热有效。
(方歌)实热入焚此方求,山芝麻与地胆头,鸭脚狗肝蛇泡簕,救津胜与岗梅俦。
验方2:(治癍痧热病方)山芝麻1两,救必应5钱、鹰不柏5钱、海金沙藤5钱、木患根1两、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山芝麻,木患根清胃热;鹰不柏,救必应解毒;海金沙藤利水,使实热从小便而去。
(方歌)癍痧热病山芝麻,海金沙藤木患根,鹰不柏来救必应,热从溲解此方珍。
验方3:(治伤寒夹色方)山芝麻根1两、救必应5钱、狗肝菜5钱、木患根5钱、五指柑5钱、榕树须5钱、狮子滚球5钱、鸭脚皮5钱,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是症由于房劳感冒,外邪入里而成。故用山芝麻根、木患根、救必应清热、散瘀,五指柑、榕树须,狗肝菜,狮子滚球入里透邪;鸭脚皮领诸药以达外,合成透邪清罡,散瘀解毒之剂。
(方歌)伤寒夹色山芝麻,木患榕须狗肝夸,五指感来救必应,滚球鸭脚治无差。
禁忌:孕妇慎用,过服伤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2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2:36 | 只看该作者
杉树寄生
植物名:福氏鞘花。
生长环境:本品为寄生大树上的小灌木。寄生在杂树上,无一定寄生。
分布:我国南部地区山地,广东中部和北部树林中。
入药部分:全株。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山上、寄生于杉树。
性味:性平、味甘淡。
功能:花气、止咳、散瘀。
主治、用量和用法:1、胃气痛:干用1~2两,猪瘦肉适量,清水适量;2、疝气:用法同上;3、苦伤:用法同上;4、内伤咳血:用法同上。
(方歌)杉树寄生功用多,苦伤咳血疝气瘥,更主心胃气疼痛,瘦肉同煎勿蹉跎。
附录:1、(杉花)功效与杉寄生相同,用量为20朵左右,加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
2、(杉皮)烧灰和油可搽火伤。
3、(杉节)浸酒能祛风。

伤寒草
别名:夜牵牛。
植物名:夜牵牛。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草本,生长于旷地、路旁或村庄附近。
分布:我国南部各省,广州附近极为常见。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季。
自采地点:小山岗。
性味:性凉、味淡。
功能:清肝热。
主治、用量个和用法:1、外感发热;2、湿热下痢:均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3、小儿疴夜尿:干用3~5钱,清水煎服。
(方歌)清肝散热伤寒草,治热下痢兼扭肚,小儿夜尿频频疴,煎服两三回便好。
按:古时有人称伤寒草为感冒草,现人称黄花母草为感冒草,使用时宜鉴别。查感冒草、伤寒草、黄花母草是三种不同植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2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3:08 | 只看该作者
商陆
商陆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花商陆。
来源:为商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商陆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河南、湖北、安徽、陕西等地。此外河北、甘肃、四川、贵州等省亦产。多为野生。
性状鉴别:在产地已加工成横切或纵切片,大小薄厚不一。外皮灰棕色、皱缩。切面浅黄棕色或类白色。横切片木质部突起,韧皮部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俗称“罗盘纹”(商陆特点)。纵切片木质部呈多数平行纵条状突起。质坚硬,难折断。气微,味苦微甜而麻舌。
以片大、色白两面环纹明显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三萜、皂甙甾族化合萜物,生物碱和硝酸钾等。
功效与作用:主要为利尿作用。由于刺激血管运动神经中枢,使肾区血流增进而利尿。此外,其所含的钾盐与利尿作用也有关。大剂量反而引起尿量减少。除利尿处,也有一定的峻泻作用,服后刺激肠粘膜,可引起水泻。
商陆毒性较大,商陆素能引起中枢神经麻痹,呼吸和运动障碍,语言不清,躁动,肌内抽搐,严重者出现心脏麻痹而死亡。中毒较轻者有发热、呼吸频数、血压升高、头痛、眩晕、剧泻。
炮制:醋制、切块。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入肾经。
功能:逐水、利尿、消肿。
主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临床应用:商陆逐水消肿,效力次于芫花、甘遂、大戟,主要取其利尿作用,以治疗肾性水肿,但由于毒性较剧,内服须极慎重。有报道谓如用商陆5g与五花肉(即半肥瘦猪肉)60g煎汤(只饮汤),可减低商陆毒性。又过去曾有用商陆合剂(商陆、泽泻、杜仲)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而体质尚好者,有一定疗效,可增加尿量,减轻浮肿,但此方近年已较少用。总之,因商陆毒性较大,临床使用应取慎重态度。孕妇忌用。
用量:1.5g~4.5g(一日量)。
处方举例:商陆合剂:商陆、泽泻、杜仲各3g水煎二次,一日内分二次空腹服完。
附:广东商陆通用名为樟柳头。为姜科植物闭鞘姜的干燥根茎。味酸辛,性微寒,有小毒。含皂甙、酸类和有机酸。功能利水消肿,拨毒、止痒。用于治小儿急性肾炎水肿,也治尿道感染。外用煎水洗患部治荨麻疹。用量3~15g入煎剂。外用适量。方如急性肾炎方,处方:樟柳头15g,鹰不泊9g,白茅根15g,仙鹤草9g,车前子9g,水煎服。据报道,此方对小儿急性肾炎疗效较好。
注:1、全国大部地区所用的商陆为正方所述的品种,与历代本草记述相符。此外还有(1)河南信阳、湖北黄岗、孝感以石竹科植物丝石竹的根(即有些地区作银柴胡用者)作商陆用。(2)广东以姜科植物闭鞘姜的根作商陆用。(3)四川产一种野牡丹科植物朝天罐的根运销外地作商陆用。这三种商品均与商陆有很大差异,并不具“罗盘纹”之特征。易于区别。
2、《中药鉴别手册》记载,山东、浙江、江西尚产销一种美州商陆,未做商品性状描述,上海《中药学讲义》记载商陆与商陆同用。但据《天津中草药》商陆项下记载“本种不能入药,误服使人肝昏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2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3:34 | 只看该作者
蛇床子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来源:为伞形科蛇床的成熟干燥果实。均系野生。
产地:主产于华北、中南等地,其他各地均有野生。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中空、分枝,高30~80厘米,表面有纵沟纹、疏生白柔毛,基生叶有长柄,基部有短阔的叶鞘,叶片卵形,2~3回羽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茎生叶柄较短。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8~10枚线形,花色白,小型5瓣。双悬果椭圆形,分果各具翅状棱脊5条。花果期6~8月。
性状鉴别:双悬果椭圆形,由两个分果合成。长2~4毫米。直径1~2毫米。淡黄棕色淡黄绿色。顶端有残留花柱,基部偶有细果柄。每个分果的背面有翅状棱脊5条。接合面平坦,有两条棕褐色略凸起的油线,中央略凹入。果皮薄脆。果皮薄脆,搓之易拓,中含榄核种子1枚。具油性。气香,搓时更浓,味微辛、凉、苦。以果粒饱满,黄绿色,无枝叶混杂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蒎烯、樟脑烯,异戊酸龙脑脂,又含蛇床子素及香豆精类成分。
功效与作用:温肾助阳、燥湿杀虫。实验观察有以下作用:1、抗真菌。试管内对紫状皮表癣菌有抑制作用。
2、抗病毒。对鸡胚培养的新城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3、驱虫。临床上用蛇床子提出物驱蛔虫,可使大便蛔虫卵阳性的患者转阴性。
4、类型激素作用。实验证明蛇床子能使正常的小白鼠延长交尾期,去势的小白鼠出现交尾期,有类性激素的作用。
5、抗滴虫。在显微镜下观察,滴虫当加入蛇床子激素后立即停止活动,用10%蛇床子膏后1分钟即止活动,而对照组则可活动1小时以上。但也有人观察到蛇床子提出物在体外并无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肾经。
功能:补肾阳,散风寒,燥湿杀虫。
主治:阳痿、阴囊湿痒,带下阴痒,子宫寒冷不孕。外用熏洗疥癣湿疮皮炎湿疹等症。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皮肤湿疹和瘙痒症,如婴儿湿疹、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汗疱疹糜烂期、阴囊湿疹、外阴瘙痒、疥疮、皮癣等。皮肤有分泌物渗出和发痒者,可用蛇床子煎水外洗,或用蛇床子30g、轻粉9g,研为细末,油调或凡士林调膏外搽,或用蛇床子油膏外搽,均有治疗效果。
2、用于治疗阴道滴虫,有阴道滴虫引起的外阴瘙痒,可用蛇床子30g,白矾6g,或再配紫苏叶30g,煎水外洗;也可用10%蛇床子液500毫升冲洗后,加用蛇床子阴道栓剂,有较好效果。
3、用于治疗肾虚、阳痿等病例。多配合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等温肾助阳药物内服。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对有阴虚炒热者不宜用。
用量:外用适量,内服3~9g。
处方举例:蛇床子油膏:蛇床子30g,凡士林70g,调制成膏外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2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蛇泡簕
别名:蛇喷泡簕、饭盖簕、水泡簕。
植物名:茅莓。
生长环境:本品为扳援状灌木,南部各处山野间产之。
分布:我国南部、越南、日本及琉球群岛。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有产、秋季最宜。
自采地点:山岗、荒地。
性味:性凉快、、味微苦。
功能:去骨火。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癍痧热症: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2、疴血:干根1两至2两半、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3、牙痛:干根5钱至1两,清水煎服;4、骨痛: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5、眼热:干根5钱至1两、清水煎服。
验方1:(治骨火痛方)蛇泡簕1两、凉粉草5钱、茅根1两、三桠苦1两,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蛇泡簕、三桠苦味苦性凉,苦能燥湿,凉能清热;凉粉草、茅根清热利湿;湿去热解,骨火自灭。
(方歌)骨火为患湿为因,燥湿清热法可行,桠苦茅根蛇泡簕,凉粉草入显功能。
验方2:(治癍痧热症方)蛇泡簕5钱、大头陈5钱、路兜簕5钱、山芝麻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癍痧热症来自外感,大头陈疏风解表,;路兜簕、蛇泡簕清热;加以山芝麻清胃而滑肠;表里双解,邪自不留。
(方歌)时行厉毒出癍痧,蛇泡簕伴山芝麻,大头陈伴路兜簕,双解表里法堪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2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4:24 | 只看该作者
蛇王草
别名:蛇王菊。
植物名:欧地瓜儿苗。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河畔冲积土壤上或村庄附近的空旷地上。地下茎可食用。
分布:广东省为栽培,原产于温带。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凉、味苦、气香。
功能:消肿、散毒、止痛、止痒。
主治、用量和用法:1、恶毒大疮:生用,捣烂外敷;2、皮肤生蛇痕痒:生用火干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或为末,加酒调涂患处理;3、烂肉,配伍用;4、蛇咬,配伍用;5、鼠疫:生用全株2两,取叶捣烂,加片糖外敷肿核,将茎用清水碗半,煎成一碗服,此方在四十年前本市鼠疫流行,经验有效。
验方:(治蛇咬伤、热疮方)蛇王草5钱、田基黄3钱、半边莲5钱、金耳环2钱、寮刁竹5钱,晒干为末,内服,每次用1钱,炖酒服。外敷伤口用适量,加片糖、酒适量,调敷患处,留出伤口,以便蛇毒流出。
(方解)蛇王草、寮刁竹消肿散毒;田基黄、半边莲清热散毒;金耳环祛风通窍。此方辛凉、祛风通窍、解毒、治蛇伤最有效,治热疮亦有效。
(方歌)毒蛇咬伤用蛇王,半边莲合田基黄,金环刁竹合为末,加酒炖服可安康,再加片糖涂患处,此方亦能治热疮。
参考资料:《广东省验方交流汇编》治蛇咬良方:蛇王草、寮刁竹、金耳环、独脚莲、韩信草、多须公、威灵仙、九层塔、七星剑、金锁匙、黑老虎,俱可用。每药各4两,独脚球全用3两、双眼龙3两(皮根)、了哥王4两(根皮)、独脚乌扣3两(根皮)、正川莲3两(全用)、吴萸2两(全用),将上药浸酒15斤,每服2两,日服2次。如为药丸,每个量2钱,酒溶化,日服2次。若为散,每服1钱5分,日服2次,开水冲服。如遇伤口闭,用刀割开,流清瘀血,伤口入感到痛,即用犁头草、半边莲各2两,捣烂,加冰片2分敷上,中间留一孔。
[发帖际遇]: 白薇子 上厕所没带纸被地字贰叁叁录入文兴十一载娱乐新闻卷,花大价钱请求删除此项,纹银-2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2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5:36 | 只看该作者
射干
射干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寸干。
来源: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野生。
产地: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全国各地亦有分布。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有分歧,表面黄棕色。如采收加工干燥时经过火烧则呈灰褐色或棕褐色,并显烧焦的痕迹。表面粗糙皱缩。有不规则的环形皱纹和圆盘状茎痕或偶有短痉残留。常有未去尽的须根或由于须根脱落而形成的圆形小凹眼。质坚硬。断面黄色。气微、味苦。
以肥壮、无须根、质坚重、内色黄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射干甙、鸢尾甙、芒果素、异射干英等。
功效与作用:1、清热、泻肺、利咽,其原理与消炎、利尿、祛痰等作用有关;2、抗真菌:对致病性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痰散结,散血消肿。
主治:痰热壅盛,咽喉肿痛,乳峨,痈肿疮毒。
临床应用:1、治外感咳嗽多痰,如为风热咳嗽,痰涎壅塞,可配前胡、杏仁、贝母;如为风寒咳嗽而多谈,呼吸不畅或有喘息,呼吸时喉中有哮鸣者,相当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可配麻黄、生姜、细辛、五味子以温化寒痰,方如射干麻黄汤。
2、治热症的咽喉肿痛,配山豆根、桔梗等。
3、治水田皮炎,用射干煎水1:20,加适量食盐,乘热温擦患部,可消炎止痒,使丘疹消退。
处方举例:射干麻黄汤《金匮要落》:射干6g、麻黄3g、生姜3g、细辛1.5g、五味子1.5g、紫苑9g、款冬花6g、制半夏9g、大枣4枚,水煎服。
注:四川以鸢尾科蝴蝶花(花菖蒲)的根茎称“士知母”,曾长期代射干使用,其形态与射干略似。唯体形稍显粗大而轻泡,内碴白色,效用与射干不同,应注意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3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6:03 | 只看该作者
伸筋草
伸筋草为常用中药。始载《分类草药性》。
别名:石松、狮子草。
来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全草。其子(石松子)亦入药。均为野生。
产地:生产于湖北襄阳、孝感专区。此外,江苏、安徽、贵州等省亦产。
性状鉴别:伸筋草茎弯曲细长,处处生根,长约30~120厘米,直径约1~3毫米。形较扁,表面黄褐色。通常根上的外皮脱落后露出黄色心。茎上多分枝,向上如风尾,密生黄绿色的细长鳞叶,质柔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白色,外层有青黄色的薄皮。无臭、味淡。
以身干、茎长、黄绿色,无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全草含石松碱、石松宁碱、菸碱、钾盐、伸筋草醇,此外,尚含挥发油及醣类等。
功效与作用:据抗菌试验,其石松碱成分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高度敏感,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中度敏感。
此外,石松也有利尿,增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还能解除小儿之痉挛性潴尿溜及便秘。
炮制:切段、生用。
性味:苦、辛、温。
功能: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水肿、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伸筋草有祛风散寒、活血通路之功,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等常与桑枝、威灵仙、五加皮等配伍以增强疗效;若用于跌打损伤,可与赤芍药、红花、苏木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用量:9~15g;或浸酒。外用:捣敷患处。
处方举例:1、治风痹筋骨不舒:伸筋草15g,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2、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伸筋草30g,丝瓜络15g,爬山虎15g,大活血9g,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附:石松子
来源:同伸筋草。药作其孢子。
性状鉴别:干燥的孢子微细而疏松,呈粉末状,淡黄色,质轻,无吸湿性。于器皿中稍加振摇即易滑动。入水时浮于水面,煮沸则下沉。能浮在氯仿表面,但在松节油及纯乙醇中则下沉。吹入火焰中燃烧,有闪光及响声。无臭味。
主要成分:石松子(孢子)含脂肪油。油的成分为石松子油酸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孢子中尚含纤维、木聚糖等。
药理作用:孢子口服1克/天,连服2天,可引起切除卵剿的大鼠出现动情期;其氯仿提取物也有雌激素样作用。
主治:皮肤糜烂。
处方举例:治小儿夏季汗疹及皮肤湿烂。石松子粉,滑石粉等份。研均,扑身。(《现代实用中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3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6:32 | 只看该作者
神曲
神曲为常用中药。始载《药性论》。《本草纲目》列入谷部,李时珍谓“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
别名:六神曲、六曲。
来源:神曲是用面粉、杏仁、赤小豆等六种药物混合,经发酵后加工制成。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处方:面粉75公斤、赤小豆3公斤、去皮杏仁3公斤、鲜辣蓼0.75公斤、鲜青蒿0.75公斤、鲜苍耳秧0.75公斤(用鲜嫩枝叶,去掉粗枝)。
制法:1、先取面粉与杏仁混合,用石碾轧细过罗待用。
2、取赤小豆粉碎成粗末,加水熬煮成粥。
3、取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秧,洗净切细段,加水煮烂,连同上药晾冷,共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如水不足可增加适量的温开水,反复搅拌至成颗粒状。取出,置容器中,使之发酵(约48小时),发酵后揉坨,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小块,晒干即得。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小块,表面黄白色,略平滑。质较坚硬,断面粗糙,微显白色菌丝。有发酵气,味酸微甘。
主要成分:含淀粉酶、酵母菌、乙种维生素闻、挥发油、甙类物质。
药理作用:消食行气,健脾止泻、解表,可视为一种酶性助消化药,有健胃作用。
炮制:生用或妙焦、炒黄用。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主治:食积不消,胃纳不佳。
临床应用:1、用于健胃,治消化不良,属于寒滞者更适宜,有食欲不振、饮食积滞、胸腹胀满者常用之,配山楂、麦芽、党参、白术、方如健脾丸。
2、用于健脾,治脾虚泄泻(常伴消化不良),配白术、陈皮、砂仁等。
3、用于解表,治感冒而表现有伤食腹泻者(可见于胃肠型流行性感冒),配解表药。此外,神曲还可加入由金石药品组成之丸齐中,以增强胃力而助消化吸收(例如磁朱丸)。
使用注意:1、积滞而表现有胃火炽旺、舌绛无津者,不宜用神曲。此时由于阴津消耗,应先生津、清热,用甘寒、清凉之品,如竹茹、布渣叶、淮山药、天花粉之类。而神曲辛温,性味较燥,虽能消滞,但在此情况下恐其助阳,故仍不宜用;
2、胃酸过多者用神曲后有泛酸、嗳酸倾向,故不宜用。
用量:9~15g。
处方举例:健脾丸:神曲9g,山楂9g,麦芽12g,陈皮6g,党参6g,白术9g,枳实6g,水煎服。
注:福建尚产健胃曲(别名建曲、建神曲、范志曲、万应曲)。是用豆谷及其他多种药物混合加工,印压成块,发酵而成。干燥后呈扁长形方块,长6厘米,宽4.5厘米,厚2厘米。表面灰白色,有霉斑及虫蛀痕。体轻显疏松,断面粗糙,灰黄色至灰褐色,有草质纤维,气清香,味微苦。效用略同神曲,兼治伤风感冒,暑温痢疾。
[发帖际遇]: 白薇子中秋节吃月饼不小心吃坏肚子,拉稀三日,纹银-2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3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19:35 | 只看该作者
升麻
升麻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
别名:窟窿牙根。
来源:为毛茛科多处生草本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和升麻燎去须根的根茎。野生。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东北、内蒙古等地;四川、陕西、青海亦有产。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结节长块状,表面黑棕色,有数个深1~2厘米的圆形空洞(茎基痕),有的带未净的细根,坚硬刺手,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绿色,中空,四周成层片状。空洞周围及外皮脱落处可见网状纹理。气味苦涩。
以整齐肥大,皮黑,内色黄绿,无须根者为佳。
主要成分:兴安升麻含多种甾萜类成分及其降体温作用的升麻糖甙等。
功效与作用:解热、解毒,前人经验认为能“升提中气”,可能与兴奋平滑肌的作用有关。另临床观察认为升麻还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北京地区亦有炒炭。
性味:甘辛微寒。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能:发表、升阳、透疹解毒。
主治: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
临床应用:1、用于解表透疹。麻疹初起,透疹不快时用之,配葛根、牛蒡子等,方如升麻葛根汤。但要注意热盛过甚,或麻疹已透,或有呼吸迫促者均不宜用。
2、用于升阳,与益气药同用。用于治疗脱肛、子宫脱垂、中气不足、脾虚泄泻等,作用原理尚未完全明了(前人谓能升提中气),配柴胡后,升提力量较显著。方如补中益气汤。
3、用于止痛。尤其适用于头面部疼痛而偏于风热者,如治轻症头面部神经痛,配苍术、荷叶,方入清震汤。治疗胃火牙痛(牙龈炎),配葛根、石膏或黄连;又治咽喉疹痛,配玄参、桔梗、牛蒡子等。
用量:常用量2.4~9g。用量不宜过大,因本药有一定刺激性,容易引起呕吐、头晕目眩等副作用。
处方举例:1、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升麻2.4g,葛根9g,赤芍4.5g,甘草2.4g,水煎服。
2、清震汤(刘河间):升麻9g,荷叶1张,水煎服。
注:1、广东、福建、湖南产的一种广东升麻,为菊科植物麻花头的根。呈纺锤形,表面浅灰色,质硬而脆,易折断,具粉性,仅福建和两广使用并有少量出口。
2、甘肃、陕西、云南个别地区以虎耳草科落新妇属植物的根茎及全草作红升麻用。此外,四川产一种毛茛植物小升麻的根茎;贵州产一种菊科植物白头婆的根,称“土升麻”、“杆升麻”,均与正文所述的品种不同。药材外形差异很大,只在当地习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3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20:05 | 只看该作者
生地
生地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生地黄。
来源: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的干燥块根。
产地:主产于河南省、温县、博爱、怀庆、武陟、孟县等地。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块状或长条形,纹锤形,全体扭曲皱缩,大小不一,直径1~5厘米,长5~15厘米。每支重量10~125克。表面灰棕色,多皱褶及沟纹,粗糙。质地致密,断面紫黑色或乌黑色,油润有光亮。气微 香,味微苦甜。
以肥大,质致密沉重,断面油润,紫黑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量地黄素、梓醇、多种氨基酸等。
功效与作用:1、止血:动物实验证实,生地的提取物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可见中医在止血方剂内应用生地是有根据的。
2、强心、利尿:对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较显著,主要作用于心肌。由于有强心、利尿作用,故有助于解热。
3、降血糖:作用显著,能抑制实验性高血糖,也能使正常家免的血糖量下降。
炮制:1切片;2炒炭。(炒至起鼓枯松)
性味:甘、苦、寒。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
功能:滋阴、凉血。
主治:阴虚发热,热病伤阴,烦渴、骨蒸,斑疹,吐衄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症。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性疾病。有舌绛、口渴、便秘、睡眠不安证候的,可用生地配玄参、麦冬等清热,方如增液汤。所谓增液,并不是真正能够增加体液,只不过是通过清热而使体内水分消耗减少,譬如釜底抽 薪,去掉了热源,水分蒸发自然减少。
2、用于治疗血热而致的出血。治吐血、衄血,可配茅根、芦根;治尿血,则配木通、车前子;治痔疮出血,可配槐角、地榆,方如凉血地黄汤。但如血证因阳虚、气虚引起,或因出血两致阳虚、气虚,则不宜用生地。
3、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在养阴清热方剂内,生地常不可少。一般配鳖甲、地骨皮、知母等。治疗阴虚所致喉痛(慢性咽炎),可用生地配甘草、薄荷、山豆根等。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大便干结、习惯性便秘,可用 生地60g煎水饮,或加瘦猪肉60~120g同煮汤服。
4、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皮癣等)。配蒺藜、白鲜皮、防风等,方如生地消风饮;或单用生地,每日90g,煎成300毫升,分1~2次服完。如为“血热”所致的疮疤, 则用生地30g,夏枯草15g,水煎服。
5、用于治疗糖尿病。以生地配天冬、杞子等为基本药,再随证加减。
6、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显性关节炎。用干生地每日90g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出药液约300毫升,分1~2服完。可使疼痛减轻、肿胀消退。
使用注意:1、生地性凉,用于清热凉血;熟地性温,用于补血滋阴;故虚寒者用熟地不用生地,有熟者用生地不用熟地。当清热而又要照顾体虚时,可生、熟地并用,方如百合固金汤(治肺痨咳血)、当归六黄汤 (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治阴虚发热盗汗,唇燥心烦)。
2、生地多服会影响消化功能,为防其腻滞,可酌加枳壳或砂仁。对少数有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的患者,要用间歇用药法,以减少副反应。
3、气血虚弱的孕妇,或胃肠虚弱、大便稀烂者,不要用生地。
用量:9~30g
处方举例:1、增液汤(《温病条辩》):生地24g,玄参30g,麦冬24g,水煎服。
2、凉血地黄汤(《外科大成》):生地18g,当归7g,赤芍9g,黄连3g,枳壳3g,黄芩4.5g,槐角9g,地榆12g,荆芥6g,升麻3g,天花粉12g,生甘草3g水煎服。
3、生地消风饮:生地18g,川芎3g,大风艾9g,白鲜皮12g,蒺藜12g,防风9g,水煎服。
4、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生地9g,熟地9g,玄参15g,麦冬9g,当归9g,白芍9g,川贝9g,桔梗6g,百合24g,甘草6g,水煎服。
5、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生地15g,熟地15g,黄连6g,黄芩9g,黄柏6g,黄芪18g,当归6g,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3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20:57 | 只看该作者
生竹心
别名:竹叶卷心、竹针、竹必。
植物名:粉单竹。
生长环境:栽培于村边或野生于郊野。
分布:我国两广、海南岛、广州近郊。
入药部分:未开的叶。
采集期:全年。在晨早日光未出时采为佳。
自采地点:郊外、园林。
性味:性凉、味甘。
功能:清心火、利尿。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癍痧热症,配伍用;2、心肝火盛,配伍用;3、麻疹发热:生用1至3钱,清水煎服;4、眼热:生用3至5钱,清水煎服。
验方1:(治癍痧热症方)生竹心3钱、路兜簕根5钱、狗肝菜1两、海金沙藤5钱、山芝麻5钱、狮子滚球5钱、清水四晚,煎成一碗半服。
(方解)此方生竹心清心热,海金沙藤导心热于小肠,山芝麻泻热于大肠,狮子滚球去癍痧,清腹中热滞,路兜簕、狗肝菜清实热,为治癍痧之重剂。
(方歌)癍痧大热有竹心,路兜簕根狮子球,山麻海藤狗肝菜,清心利尿毒难留。
验方2:(治小儿外感发热而久热不退方)生竹心3钱、旱莲草5钱、磨盘草5钱、清水三碗半,煎成一碗服。
(方解)此方以竹心清心为主,辅以旱莲草清肝火,磨盘草清肺肾虚热,为甘凉退热法,不仅初起发热有效,久热不退亦有效。
(方歌)小儿发热势不休,旱莲草与生竹心,磨盘草根煎水服,甘凉退热见功深。
验方3:(治小儿肝火盛方)生竹叶心2钱、独脚柑2钱、孩儿草3钱、清水一碗半,煎成大半碗,分三次服。
(方解)本方竹心泻心火,孩儿草、独脚柑清肝热,去疳积;对治疗小儿心肝火盛及疳积疾患有效。
(方歌)小儿肝火或生疳,生竹心同独脚柑,加入孩儿草煎服,清肝去积泻君心。
参考资料:《重庆祖国医学采风录》用鲜竹叶心一两,煎水代茶,治久病失眠,诸治无效,属阳气不如阴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3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22:11 | 只看该作者
十大功劳叶
【中药概述】
十大功劳叶为小檗科常绿灌木植物狭叶十大功劳叶。苦,凉。归肺、肾经。
清热补虚,化痰止咳:主治肺结核咯血,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腿酸软,心烦目赤,风热感冒等症。
【药效鉴别】
功劳叶滋阴清热,凉血解毒,兼行气分。
【临证应用】
主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属胃火积盛型,咽痛较甚,拒食,身热,口渴,咽部充血红肿。本品40g 甘草20g,水煎2次,一次服完,日1剂。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小檗碱、小檗胺、药根碱、掌叶防己碱、木兰碱等。
【用量用法】
本品8——15g,水煎服,或入剂。

石斛
【中药概述】
石斛为兰科草本植物环草石斛等的茎。甘,微寒。归胃、肾经。
1.养胃生津:用于热病伤津胃阴不足的口干烦渴、干呕少食、胃脘作痛、舌光少苔,常与麦冬 沙参 生地等同用。如(<时病论>清热保津法:鲜石斛,鲜生地,天花粉,麦冬,连翘,参叶)、(<证治准绳>石斛汤)。
2.滋阴清热:用于阴虚津亏,虚热不退,能滋肾阴,腰膝酸软,清虚热,常配银柴,地骨皮等。
3.补肝益肾:用于肝肾阴虚之眼目昏花,或翳障遮晴等证,如(石斛夜光丸)。
【药效鉴别】
本品养阴之力较强,且重在滋养胃阴,有清热保津之效,鲜品作用尤强。
【药理作用】
口服本品,能促进胃液的分泌而助消化,至肠道则使其蠕动亢进而通便。但若用量增大反使肠肌麻痹。
【化学成分】
含石斛碱、金石斛碱、石斛副碱、石斛星碱、石斛胺碱和6-羟基石斛星碱等。
【用量用法】
本品6——15g,水煎服。
【使用注意】
本品能敛邪,使邪不外达,故温病初期不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3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23:11 | 只看该作者
石栗
植物名:石栗
生长环境:本品为常绿大乔木,栽植于路旁园庭。
分布:原产于印尼,现广植于热带各地。
入药部分:叶、果。
采集期:全年采叶,秋季采果。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寒、味甘淡、果有微毒。
功能:通经、利尿。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白浊:用果5~10枚,打碎,陈皮少许,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2、经闭:用果5~10枚,打碎,猪瘦肉或猪横俐一条,清水煎服。
(方歌)石栗甘淡性微寒,能疗白浊与闭经,少加陈皮缘理气,瘦肉同煲效果灵。
附录:(叶)治闭经、白浊:用干叶1~2两,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
禁忌:孕妇忌服。

石楠藤
石楠藤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宋《开宝本草》。
别名:爬岩香、丁公寄、丁公藤、石南藤。
来源:蔷薇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石楠的枝叶。
产地:江苏、浙江。
性状鉴别:茎圆柱形,有分枝,长约30厘米,直径0.4~1厘米,枝顶端具叶。表面灰棕色,有腊样光泽,具纵皱纹,有多数半月形叶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易剥落,木部黄白色,气微味淡 。
以嫩枝、条匀、外皮灰棕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野樱皮甙、又含游离的氢氰酸。
功效与作用:1、祛风、舒筋活络。从临床观察,有利尿作用。
2、健胃。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肾经。
功能:壮筋骨,去风湿。
主治:腰腿疼痛,软弱无力。
临床应用:1、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炎,以慢性而偏于寒、有腰膝疼痛、下肢无力者较适宜,常配其它祛风湿药和补益药,方如石楠藤汤。
2、用于治风寒感冒所致的头痛,配白芷、藁本等。
3、用于治小儿疳积腹胀,取其有健胃作用,常配黄连、鸡内金、陈皮等同服。
用量:9~15g,大剂可用至30g。
处方举例:石楠藤汤:石楠藤15g,海桐皮30g,五加皮9g,骨碎补12g, 续断15g,当归9g,杜仲12g,水煎服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3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23:28 | 只看该作者
石榴皮
石榴皮为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下品,原名安石榴。
别名:石榴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安石榴酸实壳。
来源:为安石榴科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的干燥果皮。多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果皮呈瓢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厚2~3毫米。外表面暗红色或棕黄色,粗糙,有麻点。顶端的片块上有筒状突起的残存宿萼,基部有柄痕或偶带短果柄。内面呈黄色或红棕色,有隔膜及种子脱落后的凹坑,形成隆起的网状纹理。质硬而脆,断面鲜黄色。气无,味苦涩。
以个大,皮厚,棕黄色,整洁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鞣质、粘液质,苦味质。
药用价值:涩肠。其作用主要为收敛、抗菌。体外试验对绿脓杆菌、弗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抗菌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有抗流感病毒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酸、涩,温。
归经:入大肠、肺、肾经。
功能: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白带,虫积腹痛。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止泻,对久痢、虚泻、水泻都可用。现代观察治疗细菌性痢疾效果较好。一般单用即可。多用粉剂,也可用煎剂。
用量:入煎剂9~15g。大剂用至30g,研未冲服每次6g。
处方举例:石榴皮4只,煅黄研末,每早晨服6g,白开水送下,治久泻。
注:石榴根皮,为石榴根部的干燥皮,有人简称为石榴皮(注意与石榴果皮不同)含挥发性生物硷,即石榴皮硷。又含较多量(25%)的鞣花丹宁酸,有驱绦虫作用,可用石榴根皮煎剂(石榴根皮25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服下)注意:石榴根皮煎剂对胃粘膜有刺激性,有胃炎者慎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3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24:08 | 只看该作者
石韦
石韦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石苇、石尾。
来源:为蕨类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等多种石韦的干燥带柄叶片,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华东、中南、西南各地区,此外华北、西北、东北各地也有分布,喜生长于温热潮湿的山林溪流地带。
性状鉴别:叶片多披针形也有戟形。有长柄,大小不一。最小者长5~10厘米,最大者长30~60厘米。叶片表面黄绿色,老叶面上生有多条纵顺棕黑色小店,背面密生星状柔毛如毡,嫩时灰白色或驼色。老后满布孢子囊群,呈棕色,叶片革质,硬脆易碎断,气无,味微苦。
习惯以叶大、质厚,表面淡绿色,背面有棕色毛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皂甙、蒽醌类、黄酮类绵马三萜、异芒果素等。
药理作用:1、利尿;2、清热止血;3、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抗流感病毒。
炮制:刷去背面星状毛和孢子囊,切丝生用。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利尿通淋。
主治:热淋、血淋、尿涩作痛。
临床应用:实际应用不如萹蓄、萆薢普遍。但在利尿清热和止血方面,仍有其特长。
1、用于治疗热淋,有小便不利、涩痛,配车前子、滑石等。
2、用于清热止血,如血淋或石淋而有血尿,可配当归、芍药、紫珠草等,方如石韦散加减。如为热症吐血,可用石韦50g,浓煎顿服。
3、近年来试用于治白细胞减少,配红枣,方如石韦红枣汤:石韦30g、红枣15g,水煎服,每日一剂。
用量:6~30g。
处方举例:石韦散加减(《普济方》):石韦30g,旱莲草18g,紫珠草12g,白芍12g,瞿麦12g,冬葵子30g,白术12g,滑石18g,当归9g,炙甘草4.5g,水煎服,治肾结石血尿。
注:石韦的原植物很多,分布地区甚广。商品分为大叶石韦和小叶石韦两类,同等药用。但叶片的背面必需具有密生棕黄色柔毛者才能药用。多种瓦苇和骨牌蕨,星蕨,其叶背面孢子囊作两列点状排列,而无星状密生的柔毛,习惯不作药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3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24:31 | 只看该作者
使君子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开宝本草》。商品有带壳的使君子和去壳的君子仁两种。
来源:为使君科植物藤本灌木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使君子)或种子(君子仁)。多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区。
性状鉴别:使君子呈纺锤形,长2.5~4厘米,直径1.5~2厘米,具5条纵棱,棱间凹陷。果皮茶褐色,坚硬而光滑,稍有光泽。体轻,不易破碎。断切面呈五角形,壳内含有种子一粒(君子仁)。种子纺锤形,显干瘦,多抽皱长1.8~2.6厘米,直径0.6~1厘米。种皮灰白色或黑棕色,质易脆,易剥落。种仁黄白色,肉质。气微香,味香甜美。以个大成熟饱满种子黄白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使君子酸钾。胡芦巴硷、吡啶、脂肪油等。
功效与作用:驱蛔虫:体外试验使君子水浸剂对猪蛔虫头部有麻痹作用。有效成分为使君子酸钾。
炮制:生用。
归经:甘,温。
主治:小儿虫积,疳积,食积,腹胀面黄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驱蛔虫,排虫率约达70%,疗效还不够满意,但因其毒性小,较安全,且味甘可口,小儿喜服,故多用于儿童驱蛔。可单用,或配槟榔同服,放如使槟合剂。又有人驱蛲虫,但疗效比驱蛔虫更差。此外,也可用使君子治疳积,取其有驱虫兼健胃作用。常配胡黄连、芜荑等,方如疳积丸。
使用注意:1、副作用可有呃逆,用其壳煎水饮服可止;多服还可出现眩晕、恶心等反应。
2、生食副作用较大;炒后副作用稍轻。
3、使君子不宜与热药、热茶同服,否则易致腹泻。
用量:入煎剂6~9g。嚼服按年龄,每穗1颗(炒香),总量不超过20颗。空腹服,连服2~3天。
处方举例:使槟合剂:使君子9g,槟榔4.5g,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34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0 07:25:17 | 只看该作者
柿蒂
柿蒂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原名柿,列为中品。
别名:柿子把。
来源:为柿树科植物落叶乔木柿果实上的干燥宿存花萼。多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其他省亦有产。
性状鉴别:宿萼呈盖状,扁圆形,直径1.5~2.5厘米。黄棕至红棕色。中央有一果柄或脱落而留下圆孔,萼的中央部较厚,边缘4裂,裂片常向上反卷,易碎裂。腹面有细密的黄棕色短绒毛,中央有果实脱落的凸起疤痕。质坚韧。气微,味微涩。以个大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三萜成分、为乌索酸、齐墩果酸、白桦脂酸。
功效与作用:止呕、止呃。
炮制:去掉边把。
性味:苦,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温中下气。
主治:呃逆,噫气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胃寒气滞所致的呃逆,配丁香更能加强祛寒止呃作用,方如丁香柿蒂汤。又可用柿蒂、竹茹、木香、代赭石各3g,共为细末分三次量用开水冲服治呃逆。
用量:3~9g。
处方举例:丁香柿蒂汤:
组成:丁香6g、柿蒂9g、人参3g、生姜6g。
主治: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秫米
中药概述】
秫米,别名:糯小米、黏粟、糯粟、黄糯,为禾木科草本植物小米的成熟种子。甘,微寒。归肺、胃、大肠经。
和胃安神:用于脾胃虚弱,或胃失安和引起的夜寐不安,常配半夏同用,如(《内经》半夏秫米汤:半夏,秫米)治胃不和,夜不得眠。
【药效鉴别】
本品有和胃安眠作用,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秫米与半夏同用,一泻一补,一升一降,具有调和脾胃、舒畅气机的作用。
【化学成分】
含维生素B1、B2、烟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77%、支链淀粉等。
【用量用法】
10——25g,水煎服,或入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25 13:55 , Processed in 0.557655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