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楼主: 白薇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草药大全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4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38:09 | 只看该作者
皂角刺
皂角刺,别名:皂荚刺、皂刺、天丁、天丁明、皂角针、皂针,为豆科乔木植物皂荚树上的棘刺。辛,温。归肝、胃经。
1.消肿托毒:用于消肿排脓,疮疡肿痛,脓熟不溃,单用或配活血药同用。
2.祛风杀虫:用于麻风,顽癣等症。
【药物形态】
本品为主刺和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圆锥形,长3~15cm或更长,直径0.3~lcm;分枝刺长1~6cm,刺端锐尖。衷面紫棕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c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药效鉴别】皂角刺药性锐利,攻走血脉,直达经络,其活血消肿排脓通乳之功与穿山甲相似,为外科疮疡肿毒常用药。
【功效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用量用法】3——15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泽兰
泽兰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中品。古代与佩兰(兰草)已有混淆,至李时珍起将二物明确分开。
别名:地瓜儿苗。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地瓜儿苗及其变种毛叶地瓜儿苗的地上全草。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鉴别:茎方形,高约30~120厘米,粗5毫米左右,黄绿色或黄褐色,节明显,紫色,质脆易折断,中空。叶对生于节上,有短柄,多皱褶或破碎,完整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狭窄,边缘有粗锯齿,疏生毛茸,灰绿色,叶面有凸起小点,叶背有小凹点。轮伞花以身干,色绿,叶多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鞣质等。
药理作用:活血通经、利尿消肿。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苦,微温。
归经:入脾、肝经。
功能:活血通经,行水。
主治:月经不调,瘀腹痛,水肿。
临床应用:为妇科常用药。
1、治血瘀经闭、经痛、月经稀少。通经效果较好,胜于月季花、凌霄花等。药性较和缓,但仍要与补益气血之品同用,使消中有补,不伤元气,方如泽兰汤。
2、治产后浮肿,有利尿作用,可用泽兰叶配防己,等分研末,每服6~9g,温酒或醋汤调服。
3、治跌打瘀肿,能活血去瘀,内服和外用均可,常配姜皮、姜黄、银花藤等外洗,如关节热洗二方,可治关节扭伤后肿痛,对消肿填痛有一定效果。单味鲜泽兰叶捣烂外敷也有助于消肿。
用量:3~9g,最常用6g,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1、泽兰汤(《济阴纲目》):泽兰叶6g,当归12g,白芍9g,甘草4.5g,水煎服。
2、关节热洗二方:泽兰6g,姜皮12g,姜黄9g,宽筋藤15g,银花藤15g,红花6g,水煎,趁热熏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4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38:33 | 只看该作者
泽泻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故名。
别名:泽夕。
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 ma orietnale(Sam.)Juze P.)的干燥根茎,均为栽培。
产地:建泽泻:主产于福建的建瓯。川泽泻:主产于四川的灌县。产泽泻:主产于广东的湛江。
性状鉴别:建泽泻:呈圆球形或倒卵圆形。长约4~7厘米。直径约3~5厘米。外表皮黄白色。顶端有茎痕。周身有不规则的环状隆起岗(俗称岗纹)及多数散在突起小店状的须根痕。质坚实。断面淡黄白色,肉眼 观察显粉性,颗粒,显微镜下观察如海绵体,但较紧密。味甘微苦。以个大独茎,色黄白,质坚者为好。
川泽泻:呈椭圆形,个稍小于建泽泻。外表淡黄褐色,顶端茎痕略小,有的具2~3个茎基痕,形成畸形、皮略粗,环状隆起岗不明显,有多数散在须根痕。下端较尖,多数带有突起的疣状疙瘩,疙瘩周围有未尽的须根残留。质亦坚实 ,断面深乳黄色,显微镜下观察海绵状结构略松泡,气味与建泽同。习惯认为品质不及建泽泻好。
广泽泻:长圆形,长约4~7厘米,直径2.5~4厘米。外表皮黄白色,亦不显隆起岗纹。下端亦带有多数突起的疣状疙瘩或脱落疙瘩后的白色凹痕,质较轻松,味苦甜不一。
主要成分:1、挥发油,内含糠醛;2、其乙醇提液含生物硷、植物甾醇及天门冬素;3、其水及苯提取物有抗脂肪肝成分。
功效与作用:1、利尿。作用显著,能增加尿量、尿素与氯化物的排泄。2、降胆固醇。动物实验发现,泽泻对家兔血中胆固醇含量有轻度抑制作用,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但临床尚未用于治疗动脉硬化。
炮制:切片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利水渗湿泻热。
主治:小便不利,淋病尿血,湿热痰饮,水肿胀满,脚气。
临床应用:1、用于肾炎水肿或脚气水肿,取其利尿消肿作用。常配茯苓、白术,方如四苓散。可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减。
2、用于治疗由肾阴不足(肾阴虚)、肾火亢盛而引起的遗精、滑精、眩晕等证候,取其有泻肾火的作用(可能与利尿清热有关),但须配合其他滋补肾阴的药物,如熟地、山萸肉等,方如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既有熟地、萸肉、山药之补,又有泽泻之泻,泻去肾火,使补药更能发挥作用,这样一泻一补,一开一合,相反而相成,共奏补肾阴之效。但要注意,由肾阳虚而引起的滑精以及无湿热者,则不宜用泽泻。
附:前任曾说泽泻能治消渴(糖尿病属消渴范畴),现代实验也初步证实泽泻有降血糖作用,但现代临床实践极少用泽泻为主药治糖尿病。至于六味地黄丸虽可用治糖尿病,但主要作用不再泽泻。
用量:6~15g分量不宜过大。
处方举例:四苓散(《明医指掌》)茯苓12g,泽泻6g,猪苓9g,白术9g,水煎服。
注:1、泽泻商品,原粉建泽泻(包括江西广昌)与川泽泻两大类。由于利用秋冬水田空闲期间栽种,并可利用泽泻的叶压一次绿肥,因而江南各省多用引种,并已成功。因引种的来源不同,商品形态不一,但基本 上相差不大。如广泽泻,在湛江地区,多在入冬栽培,初春采收。茎叶翻于土中,压作绿肥。这样一举两得,既生产 了泽泻又压了绿肥。但生长日期较短,泽泻个体较小,不太成熟,因而气味也不同。一般成熟度较搞的味较甜;成熟度 较低的则较苦淡。
2、由于泽泻在加工干燥时,多用火炕烘干,内外色碴均会受一定影响,如火大则色重色褐,火小泽淡,黄白,故外色内碴,不尽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4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39:51 | 只看该作者
贼仔叶
别名:火贼叶、贼公草、老贱骨、捍风散。
植物名:裸花紫珠。
生长环境:本品为灌木至小乔木。生于山地灌木丛中。
分布:广东各地区可见,此外亚洲热带地区亦有。
入药部分:叶.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郊外。
性味:性平、味微苦、气香。
功能:祛风消肿、散瘀止血。
主治、用量和用法:1、跌打:用干叶为末或鲜叶擂烂,加酒适量、煮热敷患处。
2、刀伤:用干叶为末,掺患处。
验方:(治跌打方—)贼仔叶5钱、入地金牛根1两,火罗伞5钱、大还魂5钱、小还魂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冲酒适量、内服。或为末加酒煮热外敷。
(方解)本 方贼仔叶祛风消肿,大还魂、小还魂祛瘀生新,入地金牛行气止痛,大罗伞复脉止血。综合成方,对跌打伤科有效。
(方歌)跌打伤科汤用此,大小还魂共济施,贼仔叶于大罗伞,入地金牛重用之。
参考资料:《广州市中医验方选集第一集》文昌卫生院治跌打肿痛验方:贼公叶4两,浸大米酒一斤,外用炖热,频擦患处。

鲗鱼胆草
别名:鲗鱼草、细叶龙胆草。
植物名:耳草。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近直立或平卧草本。喜生于旷地上或树林下,为广州常见的野生草本。
分布:我国云南、两广和海南均产之。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凉、味苦。
功能:解毒、止痒。
主治、用量和用法:1、皮肤生蛇:干用1至2两,煎水外洗患处;2、热毒痕痒:用法同上;3、蛇咬,配伍用。
验方1:(治蛇咬方)鲗鱼胆草1两、七星剑5钱、半边莲5钱、仙人对坐草5钱、田基黄5钱、大叶蛇总管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鲗鱼胆草、半边莲、田基黄、大叶蛇总管四种为清热解毒药;七星剑、仙人对坐草二种为祛风解毒药。合为祛风毒、清热毒之剂。用治蛇咬而困于风毒与热毒者甚效。
(方歌)鲗鱼胆草蛇咬倒,七星仙人对坐草,半莲总管田基草,解毒功能第一好。
验方2:(治皮肤生蛇方)鲗鱼胆草1两、毛麝香5钱、六耳苓5钱、秋苦瓜5钱、天芥菜5钱、银花叶5钱,清水煎洗患处。
(方解)本方以毛麝香、六耳苓祛风散毒;鲗鱼胆草、秋苦瓜、天芥菜、银花叶清热解毒,合为祛风、清热、解毒之剂,用于外洗,直接治疗患处,效果良好。
(方歌)皮肤湿毒胆草呈,毛麝苦瓜六耳苓,天芥菜求银花叶,煎水外洗毒能清。
参考资料:本品有大叶与细叶两种,大叶的味甜,细叶的味苦。入药用苦味为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4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0:43 | 只看该作者
樟柳头
别名:广商陆、白石笋。
植物名:闭鞘羌。
生长环境:本品为高大草本。野生于热带地区山丘地。
分布:非洲、亚洲热带。美洲和我国广东、台湾均有产。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山脚坑边。
性味:性微凉、味淡。
功能:利水去湿。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百子痰,周身肿胀,配伍用;2、白浊,配伍用。
验方1(治百子痰方):1、内服方:樟柳头1两、黄皮根5钱、鹰不泊5钱、天香炉5钱、白鹤藤5钱、寮刁竹3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儿童酌减。后用下方熏肛门。2、熏肛门方:樟柳头、鹰不泊、白鹤藤、菖蒲、假筠各5钱,清水煎后,趁热倾入痰盂,使病者坐痰盂上,熏肛门,如有出汗,用毛巾抹出汗。
(方解)百子痰乃痰湿肿胀之病,患者多为儿童,症状:身肿、腹胀、肚脐突起。作铡鱼口状。治疗宜用化气、利尿消肿法,本方樟柳头(白石笋)、天香炉利尿、黄皮根、寮刁竹化气,白鹤藤祛风,鹰不泊清热,合成消肿之方,以供内服。并外用白鹤藤、鹰不泊、白石笋、菖蒲、假筠煎水熏肛门,使药蒸气由肛而入助气行,同时又有发汗消肿作用。
(方歌)樟柳头疗百子痰,香炉石笋白鹤藤,刁竹黄皮鹰不泊,涤痰利尿肿即行,假筠石笋鹰不泊,煎水熏肛效入神。
验方2(治白浊方):樟柳头1两、塘边藕5钱、金针头5钱、田贯草5钱、猪瘦肉适量、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樟柳头、塘边藕、金针头、田贯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毒从尿出,淋浊自愈。
(方歌)白浊频流痛不休,樟柳金针两用头,塘边藕合田贯草,瘦肉同煲服即愈。

樟脑
【中药概述】
樟脑,别名潮脑、韶脑、脑子、油脑、树脑,为樟科乔木植物樟的根、干、枝、叶经提炼的结晶品。辛、热。归心、肝、脾经。
1.杀虫止痒:用于疥癣疮痒,有除湿杀虫,止痒之效力,配土槿皮,地肤子,蛇床子,硫黄,苦参等泡酒外用,或配硫黄,枯矾,苦参,黄柏等研末,植物油调敷。
2.消肿止痛:用于跌仆损伤、瘀滞肿痛等多种疼痛证。可用酒精配成酊剂外擦。
3.辟秽开窍:用于突然昏倒或神志昏迷等。
【药效鉴别】
樟脑辛香走窜,内服有芳香开窍、辟秽化浊的作用,治卒然昏倒、热病神昏以及痧胀吐泻等症。
【药理作用】
1.有局部刺激和防腐作用。
2.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
3.有强心作用。
4.对常见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促进粘膜分泌。
【化学成分】
樟脑是一种右旋性酮。
【用量用法】
0.5——1g,宜入丸、散剂。不宜入汤剂。外用适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4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1:53 | 只看该作者
珍珠草
别名:日开夜闭。
植物名:叶下珠。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直立草本。生于田间、旷地上。
分布:广布于热带地区和我国长江以南至广东。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荒郊、野地。
性味:性微凉、味淡。
功能:平肝、清热、明目。
主治、用量和用法:1、疳积:干用5钱至1两,蜜枣4枚,清水煎服;2、眼热:干用5钱至1两,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3、疳积上眼:用法同上。
验方:(治小儿疳积方)珍珠草5钱、独脚柑2钱、金钱草3钱、清水二碗,煎成一碗,分三次服,或加蜜枣、猪肝等同煎。
(方解)小儿疳积,多由肝热郁结,脾胃消化不良而成。方中珍珠草、独脚柑、清肝去积;金钱草清热利尿,使肝郁之热从小便而出,构成清热去积利尿之剂。
(方歌)小儿疳积三件宝,珍珠独脚金钱草,猪肝蜜枣同入药,清补兼施法最好。
(治眼热方)珍珠草5钱、草决明5钱、犁头草5钱、旱莲草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眼热多因风热而成。方中珍珠草清肝明目;犁头草清热解毒;旱莲草、草决明清肝经风热;风热去而眼热自愈。
(方歌)珍珠旱莲犁头草,眼热用之如至宝,还有清肝草决明,风热消除眼自好。
参考资料:《中国药学大辞典》本品名真珠草,治小儿百病及诸疳弱瘦,眼欲盲皆有效,为末白汤下或蒸鱼肉食。

指天椒
植物名:指天椒。
生长环境:本品为直立、多枝灌木状草本,栽培于田间或家园。
分布:广布于全球的温带、热带地区;广州近郊有栽培。
采集期:全年采根,夏采叶,秋采根。
自采地点:家种。
入药部分:果。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祛风散寒,开胃消滞,止痛消肿。
主治、用量和用法:1、蛇头缠指,不大红大痛者:生用数枚,加生盐擂烂,外敷;2、蛇咬:干用1两,浸酒1斤。浸20至30天,以陈久更佳,被蛇咬者,内服1至2两,嗜酒者可多饮。并外用棉花蘸此酒,敷伤处。留出一孔以透毒;3、跌打肿痛:用上法浸酒外用。
(根)治脚软无力,方一:用干根5钱至1两,水蚧1至2只,清水煎服。
方二:用干根5钱至1两,红枣十枚,鸡或鸡脚,酒水各半,炖5小时,连服数剂,日服1剂。
(叶)明目:用鲜叶,猪肝适量,煎作羹汤服。
(方歌)祛风散瘀指天椒,跌打肿痛力能消,舌头缠指与蛇咬,浸酒塗敷毒自凋,根煲水蚧疗脚软,叶煎猪肝目更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4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2:13 | 只看该作者
知母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蚔母。
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he)的干燥根茎。
产地:河北省易县、张家口、蓟县、山西、河南、内蒙。以易县产品俗称西陵知母最为著名。
性状鉴别:毛知母:扁圆柱形,有时分叉,稍弯曲,虫体样,被棕黄色毛茸及叶基纤维。根头处因为有浅黄色叶痕和茎痕残留,残存的纤维束保住根茎头,故俗称金包头。表面有纵抽沟,环纹明显,下面多光秃,具椭圆形须根痕。质脆易断,断面黄色,散生维管束(筋脉点),味微甜后苦。以身条肥大,外皮附金黄色须毛,质坚实柔润,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知母肉:趁鲜时去净外皮,晒干而成。黄白色,有纵皱和须根痕,余同毛知母。以条肥大,质坚色黄白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多种甾体皂甙,水解后生成萨洒皂甙元,并含有烟酸,每克生药含烟酸200微克。
功效与作用:1、解热。前人的经验说知母能退实症、虚症之热。现代动物实验证实生品确有显著通热作用。知母与石膏不同,无论对高热或低热,均有一定请解作用。2、抗菌。体外实验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抑制作用较强。3、镇静。能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例如配黄柏能降低性神经兴奋(所谓泻肾火);配酸枣仁可降低大脑皮层过度兴奋,治虚烦失眠;配桂枝可加强对风湿关节炎的镇痛作用;配白芍可治由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引起的筋惕(即肌肉纤维的搐搦)。知母对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烟酸有关。4、祛痰。
炮制:切片,生用或盐水制。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肺,肾,胃三经。
功能:解热除烦,清肺滋肾。
主治:热病口渴,肺热咳嗽,阴虚燥热的虚汗骨头蒸。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温热病时的气分实热(证见石膏所述),辅助石膏,发挥解热和镇静作用。多夏季出现的久热不退(中医名暑疟,西医称夏季热),可配石膏、青蒿、麦冬、鳖甲、牛膝、橘红等,如再加小环钗、银花、南豆花,效果更好。
2、用于治疗虚热(慢性、消耗性疫病的发热),尤其下午低热。自觉热从骨内蒸发而出(前人称为“骨蒸”、盗汗、脉沉细而数,可配鳖甲、地骨皮。妇女产后的劳热,也可按此原则治疗。
3、用于治疗肾火亢盛(表现为遗精、梦泄、性神经兴奋增高等症状,并有喉痛、咽干、腰酸酸软)。此时用知母,取其有镇静作用,但须配黄柏,如知柏八味丸。知母、黄柏合用能加强 滋阴降火,从而能更好地起到镇静神经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4、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尤其适用于慢性肾盂炎而有阴虚阳亢“热象”的患者,可服知柏八味丸,以茅根汤送服,或以金银花煎汤送服。此方对尿有脓细胞而又不能用抗菌素的患者,更为适用。
5、用于治疗口腔炎、口腔溃疡、咽喉炎,辩证属阴虚火旺者。配玄参、生地或加露蜂房、甘草。
6、用于治疗消渴。例如糖尿病患者有口渴、烦热等肺胃燥热征象时,宜用知母配瓜萎根(天花粉)、麦冬等生津药治疗。
此外,知母外用可以治紫斑和过敏性皮疹,其法以知母加醋磨汁,搽患处,可促进退疹。
使用注意:1、知母有“滑肠”作用,脾虚便溏者不宜用;2、以前有人认为孕妇宜慎用知母,其实只要辩证准确(如孕妇期间有高热、烦躁、舌赤苔黄), 仍可适当使用知母,配其它热药,以清热、除烦、安胎。
用量:常用量6~12g,大剂用到15~24g。
处方举例:知柏八味丸(《医宗金鉴》):成药,也可作汤剂:知母9g,黄柏6g,熟地24g,山萸肉12g,淮山12g,茯苓9g,泽泻9g,丹皮9g,水煎服。
注:毛知母,主销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及出口。知母肉,售天津、北京、华北、东北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4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3:02 | 只看该作者
枳实
【中药概述】
枳实,别名:鹅眼枳实,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酸橙的幼果。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1.行气除胀:用于积滞内停,腹满胀痛,便秘、以及泻痢后重,如(大承气汤)、(<内外伤辨惑论>枳实导滞丸、枳术丸)。
2.化痰开痹:用于胸胁痰饮,痞满不适,如(<济生方>导痰汤)、(枳实理中丸)。
3.消积导滞:用于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可与黄芪,升麻等同用。
【药物形态】
本品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5~2.5cm。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厚0.3~1.2cm,黄白色或黄褐色,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
【药效鉴别】
枳实破气结的作用很强,对气结而成的坚积,用枳实破其气结,气行则积消;因气结而痰阻者,用枳实破其气结,气行则痰行;由于气结而胸脘痞闷、胸痛者,用枳实破其气结,则痞闷自除。
【临证应用】
1.(内外伤辨惑论<枳术丸>白术60g,枳实30g,为末为丸)健脾消痞,饮食停滞而致脘腹痞痛,不思饮食;
2.(<温病条辨>小结胸加枳实汤),用于阳明暑温,水结在胸,面赤身热头晕,渴欲凉饮,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
【药理作用】
1.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2.有健胃作用。
【用量用法】
3——15g,水煎服,或入剂。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钟乳石
钟乳石为少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石钟乳。
别名:石钟乳。
来源:为一种钟乳状的天然碳酸钙。生于石灰岩山区的洞穴中。是降水从洞顶岩层沿裂隙下渗,并不断溶解岩石(碳酸钙)。这种水溶液渗入洞中后,因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散发出二氧化碳,水份在空气中不断蒸发,使碳酸钙的浓度不断增加,达到过饱和浓度时即结晶,年久逐渐增生成冰柱状的岩石。采下后,上部粗大者称钟乳石,其下部细如笔管者称滴乳石或鹅管石,而在洞穴下部向上伸长者称石笋。
产地:主产于中南、西南、华东地区,此外北京、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亦产。
性状鉴别:钟乳石圆锥形或圆柱状的段块,大小不等,一般长约5~20厘米,直径2~7厘米。表面白色、灰白色或棕黄色,粗糙,凹凸不等,体重,质坚,断面洁白或有棕黄色相间,由略呈放射状结晶排成环状层次,显闪烁的亮光,中心多有一圆孔。气无,味微咸。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以色白或灰白,圆锥形,断面有亮光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碳酸钙。
功效与作用:壮阳、温肺。
炮制:生用或煅用,配方时捣碎。
性味:甘、温。
归经:入肺、胃、肾经。
功能:补肺、壮阳、通乳。
主治:肺劳咳嗽气喘、吐血、阳痿、腰膝无力、乳汁不通等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4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3:55 | 只看该作者
猪胆茄
别名:长身癫茄。
植物名:茄瓜。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草本,栽培蔬菜。
分布:我国各地皆有栽种。
入药部分:果。
采集期:秋天采果。
自采地点:家种或山岗野生。
性味:性平、味甘淡。
功能:清肝、明目、去积除痰。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癫痫:干或生用7个,切开,清水六碗,煎成半碗服;2、小儿疳积:生或干用1个,切开,加猪肝,清水煎服;3、眼热:生或干用1至2个,切开,加猪肝,清水煎服。
(方歌)猪肝茄瓜本领强,能疗癫痫与疳积,眼热疳积加猪肝,癫痫只宜单味食。

猪苓
猪苓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野猪粪、朱苓。
来源:为寄生真菌多孔菌科猪苓的干燥菌核。多为野生,多寄生于桦、柞、枫、橡等树木的根上,生长于地下30厘米左右的土壤中,夏季雨后在以上林木中若发现地面上一处先干或地面凸起处生有一茎多头蘑菇状子实体(即猪苓苗)下面即有猪苓生成。现山西安泽县等地已有人工配置。
产地:主产于陕西、山西、云南、辽宁、河北、河南等省。除华东地区及两广地区未见生产外,其它各省均有分布。
性状鉴别:猪苓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长形的略扁而弯曲,有的分歧如鲜姜有的如瘤集结。长约5~25厘米,直径约3~10厘米。表面乌黑色皱缩,凹陷及皱褶处常附有砂石,体坚而不重,轻若软木,长形者易折断。圆小者不易折断,断面白色或淡黄白色,细腻,显颗粒状花纹,气无味淡,嚼之柔韧不易碎。
以外皮乌黑光润,块大均匀,断面白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麦角甾醇、无晶形多糖类,以及微量生物素。
功效与作用:利尿 。作用显著,比茯苓、木通等更强。给药后6小时内,尿量增加62%。尿中氯化物增加45%,可能是由于抑制肾小管重吸收机能而引起利尿(因其对肾小球滤过率无用明显影响)。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利水渗湿。
主治:肾炎,小便不利,淋浊尿闭,水肿泄泻等症。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水肿,由于其药性比茯苓稍凉些,故适用于有水肿而稍偏于热的患者。例如肾炎浮肿而有热者,可用猪苓利尿而清热,配茯苓、泽泻、滑石等中强去湿泻热作用,方如猪苓汤。如浮肿严重,可再加车前子、牛膝。
2、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尿痛、尿血、小腹胀满(如急性尿道炎)。可配木通、滑石等,水煎服。
使用注意:猪苓没有补性。服用过多易致利尿过甚而伤阴(有口干、烦躁等症状),因此,如平时小便量多者不宜服。又凡须利尿但不宜过于疏泄者,用茯苓而不用猪苓。
用量:6~15g。
处方举例:猪苓汤《伤寒论》:猪苓9g、茯苓9g、滑石9g、泽泻9g、阿胶珠4.5g(溶化),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4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4:19 | 只看该作者
猪牙皂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牙皂、小牙皂、小皂角。
来源:为豆科植物落叶乔木皂荚的干燥不育果实。栽培或野生。
产地:主产于山东、河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此外广西、甘肃等省亦产。
性状鉴别:荚果扁圆条形,呈新月弯曲。全长5~12厘米,宽5~12毫米,厚2~10毫米。形如野猪獠牙,故名“猪牙皂”。顶端尖如鸟喙,基部有细长的子房柄,长1~3厘米。外果皮革质略光滑,或有细纵裂纹,棕红色或棕黑色。质坚脆易折断。中果皮纤维性,断面棕黄色,瓤心灰绿色,显疏松,内无种子。粉尘闻之使人发嚏。气微,味微苦辛而麻舌。
以荚果肥厚,皮光滑棕红色,内碴黄绿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三萜皂甙、鞣质。
药理作用:开窍、化痰、散风。现代研究证实有下列作用。
1、抗菌。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杀阴道滴虫。其皂甙能使阴道滴虫胞浆膜变薄、胞浆暴露而致虫体溃灭。
炮制:捣碎,生用。
性味:辛、咸、温,有小毒。
归经:入肝、大肠经。
功能:通窍、祛痰,通大便。
主治:中风口噤,咽喉肿痛,痰喘胀满等症。研粉吹鼻取嚏,醋调敷痈肿。
临床应用:1、用于逐痰开窍,此为牙皂现代的主要用途,入通关散复方中用,取其有刺鼻而通窍的作用,吹鼻取嚏,治中风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亦可用稀涎散。
2、用于通便,配细辛、蜂蜜等制成通便条、塞入肛门,通过局部刺激而增强肠蠕动,促进排便,治便秘和轻症动力性肠梗阻。
用量:0.9~1.5g,入丸散剂外用,如入汤剂内服,刺激性极大,故仅能用最小量(不超过0.3~0.6g),如作散剂冲服,不超过0.15g。
处方举例:
通关散《古验方》:牙皂、细辛各等份,共研极细末,吹入鼻中,引嚏苏醒。
稀涎散《圣济总录》:牙皂、明矾各等份,研末,温水调灌取吐,治中风牙关紧闭实证。
通便条:皂角12g、细辛12g,研末,加蜂蜜120g,调匀,趁热制成栓子(用玻璃纸或聚乙烯薄膜包装),每次1条,塞入肛门。
附:皂角刺:为皂角树茎枝的锐利棘刺。味辛,性温。有散肿、解毒、祛风作用。用于治痈疡,促使其消散或早日溃破,内服及外敷均可。内服常派防风、黄芪、白蒺藜、蝉衣,又可配银花、炙山甲等,方如消疮饮。外用配万年青等捣烂外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5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5:36 | 只看该作者
猪仔笼
别名:猪仔粒。
植物名:饭钵栎。
生长环境:本品为大乔木。生于山地树林中,稍潮湿肥沃土壤可见。
分布:广东省中部和南部的山地,海南和越南北部亦有。
入药部分:果实去壳,打碎入药。
采集期:冬季。
采购地点:市药材市场购进。
性味:性凉、味微苦甘。
功能:收敛肺气、止咳、止血。
主治、用量和用法:1、热咳;2、痰火瘰疬;3、小肠气,以上均用1~2两去壳,打碎,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
验方:(治肺燥咳方)猪仔笼5钱(去壳打碎)、糖冬瓜5钱、清水两碗半,煎成大半碗,温服。
(方解)肺金受燥而咳,法当润燥。猪仔笼甘凉清燥,糖冬瓜甘润。合为润燥之剂,治燥咳有效。
(方歌)干咳常因肺燥金,清金沙药猪仔笼,加入糖冬瓜煎饮,甘凉清润显其功。
参考资料:1、本品正名猪仔笼,别名猪仔粒/2、牛大力别名猪仔笠,“笠”于猪仔粒之“粒”字同音,不可混淆。

紫荆皮
【中药概述】
紫荆皮,别名:肉红、内消、紫荆木皮、白林皮,为豆科灌木植物紫荆皮的树皮。苦,平。归心、肝、脾、膀胱经。
1.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痈疽疖疮,鹤膝风等症,可配伍活血消肿药同用。
2.利水通淋:用于利尿,及淋症。
【药物形态】
树皮呈筒状或槽状或不规则的块片,向内卷曲,长约6~25cm,宽约3cm,厚约3~6mm,外表灰棕色,粗糙,有皱纹,常显鳞甲状;内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有细纵纹理。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红棕色。对光照视,可见细小的亮点。气无,味涩。
【临证应用】紫荆皮75g,独活,白芷45g,赤芍30g,石菖蒲22g,研末葱酒调敷患处。主痈疽发背,阴阳不和,冷热瘀凝者。
【用量用法】6——10g,水煎服,或入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5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5:59 | 只看该作者
竹沥
竹沥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竹顶下商品有竹沥膏与竹沥水两种。
别名:竹汁、竹油。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或竹状乔木或灌木淡竹的茎秆经加工火烤沥出的黑色粘稠液汁。
产地:华东、中南、西南产竹地区均可制造,天津亦有生产。
加工方法:取新鲜的淡竹,截成20~30厘米的段,纵劈成块。装入铁桶内塞紧,桶外糊泥,桶口用铁丝纱封住,斜悬于铁架上,下面放一容器。然后在桶的周围微火烧烤。其油即滴沥于容器中,称竹沥油。
竹沥膏:取竹沥油,加入十倍的饴糖,加热搅拌均匀即成。
性状鉴别:呈黑油膏状。具烟油样气,味微苦涩而有清凉感。
竹沥水:取竹沥油0.5kg加入清水5kg,白矾30g置铜锅内,加热熬煮,放冷沉淀,取其上部清液约4kg。
性状鉴别:呈淡棕红色液体状。气味同竹沥膏。
功效与作用:清热化痰。
炮制:生用。
性味:甘、大寒。
归经:入心、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止咳定喘。
主治:中风不语,痰迷癫狂,瘟热咳嗽,消渴烦闷。
临床应用:1、治风热咳嗽。凡感冒、急性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表现有痰火炽盛、胸闷短气、喘息、口干声嘶、咳痰艰难者,宜用甘寒之竹油,配清热、祛痰药,方如清痰泻热方。
2、治中风,作用和用法与天竺黄相同。
附:1、竹沥有时不易取得,实用性颇受限制,目前多以天竺黄代替,如两者都缺,可勉强以竹茹代之,但清化痰效力大减。
2、竹沥与天竺黄比较:两者都能清热、祛痰、镇惊,但竹沥大寒,其性滑利,清热润操之力较好,且通透达经络,治四肢拘挛;竺黄微寒,其性较缓,故多用于小儿。3姜汁常配竹沥同用,即可加强祛痰效果,又能以其辛热制竹沥之寒滑,以免伤及胃气。
用量:30~90g。冲服。
处方举例:清痰泻热方:象贝母9g,杏仁9g,竹沥60g(冲服),芦根30g,冬瓜子9g,桑白皮9g,枇杷叶6g,水煎服。
注:1、制造竹沥的原料应以淡竹为正品。但目前淡竹与小杂竹均可取用。
2、竹沥油为配制竹沥膏和竹沥水的原料。配方中少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5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6:18 | 只看该作者
紫草
紫草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花紫,根紫,可以染紫色故名。全国大部分地区习用商品,主要有软紫草和硬紫草两类。
1、软紫草
别名:软苗紫草。
来源: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紫草的干燥根,野生。
产地:新疆。
性状鉴别:根呈扭曲不直的圆柱形,有时数个支根扭卷在一起,根头上有残留茎基。长6~12厘米,直径2~3厘米,全体暗紫色,皮部极疏松,呈条形鳞片,层层重迭,极易剥落。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木质部不明显。商品多破碎成片状。气特殊,味淡微酸。以根条肥大体松软者为佳。
2、硬紫草
别名:硬苗紫草,紫根。
来源: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草的干燥根,野生。
产地:主产于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南、广西、贵州等地亦有分布。
性状鉴别:根呈扭曲不直的圆锥形,根头较大,有分歧的茎残基,常常有侧根。长7~15厘米。表面有紫红色,粗糙。有不规则的纵沟。皮薄层少,稍呈鳞片状剥离,不能剥成大片。质硬而轻脆,易折断。断面边缘深紫色,微显层纹,中间木心灰黄色。气微臭。味微甘而酸。
以根条粗长、色紫、皮厚、木心小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乙酰紫草素,水解后得紫草素,结构以维生素K,为萘醌衍生物。
功效与作用:解毒、透疹。据现代实验,其效能与其强心、解热作用有关。
1、强心。动物实验证实紫草根对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这一作用有利于促进外周血液循环,促使毒素较快排泄,因而可能就是紫草能透发痘疹的理论根据。
2、解热。有缓和的解热作用。
3、抗真菌。10%生理盐水紫草浸液对羊毛状小芽孢癣菌等有抗菌作用。
4、抗病毒。紫草素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5、抗垂体促性腺激素和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经动物实验,初步证实有明显作用。现代还观察到紫草有预防麻疹和治疗湿疹性皮炎、女阴道炎等作用,但原理尚未明了,值得进一步研究。
炮制:生用。
归经:入心、肝二经。
性味:甘、咸、寒。
功能:清热凉血,透疹解毒。
主治:斑疹瘟毒,预防麻疹有良效,外用治皮肤疮溃疡及烫伤。
临床应用:为痘疹要药。
1、用于透发痘疹。婴儿麻疹、痘疹三四日,如疹隐隐色红,将出而未出,大便秘结,用紫草鞥帮助透疹而使病热减轻。方如紫草红花饮。但如有腹泻便溏,疹已出而红活者不要使用。用于预防麻疹,可用紫草9g、甘草3g,水煎服。隔天一次,共服三次。
2、外用紫草油(将紫草溶于植物油中而得),治湿疹和女阴炎。
用量:3~9g。
处方举例:紫草红饮:紫草6g,藏红花0.9g(泡),垂丝柳6g,连翘9g,金银花9g,大青叶9g,紫花地丁9g,淡竹叶9g,浙贝母9g,甘草3g,水煎服。
注:1、紫草除上列软、硬两种外,尚有四川,云南,贵州所处的滇紫草,当地已有较长时期的药用习惯,青海,广东也在使用。根呈扭曲不直的圆柱形。表面栓皮呈层片状,紫褐色或紫红色不鲜艳。根皮易脱落,呈不规则的层片状。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酸。此种根的外皮为不规则大小不等的片状物,常数层相连,外皮粗糙内表皮较平滑,商品中称滇紫草皮。
内蒙古紫草:性状与新疆紫草近似,惟颜色较浅,呈淡紫色或红色。
新疆还使用当地所产的天山紫草和帕米尔紫草。
在广东通用的中药名称中,包含有“紫草”二子的有三种不同的药物,要加以鉴别:1、红条紫草,即本项所述的紫草科植物紫草(紫草根);2、北紫草,是白头翁的其中一个品种,毛茛科植物委陵菜;3、紫草茸。
2、紫草的品种较多,但均为紫草科的几个不同属植物。根历代本草描述,应以硬紫草为正品。京、津则软、硬两种紫草都用,但以软紫草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5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6:37 | 只看该作者
紫河车
紫河车为较常用中药。始载《本草拾遗》,原名“人胞”。
别名:胎盘、胞衣。
来源:为人科婴儿出生时所脱掉的胞衣经放净瘀血加工干燥而成。
产地:全国各地妇产院均可收集。
性状鉴别:完整的加工品呈不规则的碟片状,直径9~16厘米,厚约1~2厘米。黄白色或紫黑色。外面凹凸不平,有多数沟纹,形似海绵状;内面较平坦,边缘向内卷曲,在中部或一侧附有脐带的残留。有脐带处向四周散射出许多血管分枝。体较轻,质硬脆而疏松。易折碎,断面黄色或棕色,并杂有白色块粒,有特异的血腥气,味甘咸。
以个大完整,色淡黄,质疏松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有卵巢激素、黄体激素、乙酰氨基葡萄糖、右旋半乳糖、甘露糖、多种氨基酸。
功效与作用:益气、养血、补精、有强壮作用。又胎盘提出物能刺激子宫收缩、促进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发育的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还有免疫及抗过敏的作用。胎盘粉对实验性结核病有一定疗效。
炮制:轧粉生用。
性味:甘、咸、温。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补气、养血、益精。
主治:虚损、赢瘦、咳血气喘、劳热骨蒸、遗精、不孕等症。
临床应用:本品历来作为强壮药用,治各种劳损和虚弱,尤其气虚、血虚、咳喘。现代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肾经衰弱、贫血、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气管炎等,但要长期服用才有效。
一般以单用为主,没人2~3次,每次重复胎盘粉3~4.5g,大剂用至每次6~9g(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用鲜胎盘半个水煎服,每周2~3次,也可用胎盘注射液肌注。
对贫血患者,用胎盘粉1.5g配党参末3g冲服,每日3次,效果亦好。
对老弱患者加配熟地、杜仲等补益药更好,方如河车大造丸。
用量:粉剂每次1.5~9g,入煎剂鲜品半个~1个。
处方举例:河车大造丸(成药):含紫河车、肉苁蓉、熟地、生地、天冬、黄柏、五味子、锁阳、当归、杞子、杜仲,早晚各服9g,空腹白开水送下。
注:现天津使用提出胎盘球蛋白后的剩余物,称为红胎盘代紫河车药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5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6:58 | 只看该作者
紫花地丁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紫花地丁”,始载《本草纲目》。市售商品植物来源复杂,主要有三大类:一为罂粟科植物地丁操(紫堇或布氏紫堇)习称苦地丁京津地区习用。另一类为豆科植物米口袋及其同属数种植物,习称甜地丁。再一类为堇菜科植物辽堇菜、犁头草、白花地丁等数种同科植物,习称紫花地丁,后两种全国应用较广。
1、地丁草
别名:苦地丁,紫花地丁(京津)。
来源:为罂粟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地丁草的干燥全草。多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东、山西、辽宁等省。
植物形态:细弱草本,茎高10~30厘米。多分支,具棱脊。基叶根生,茎叶互生,有长柄,2回羽状全裂,裂片线形,灰绿色。花腋生,总状花序,花瓣四片,紫红色。蒴果扁平长长椭圆形,内含数枚短肾形黑色或棕黑色有光亮的种子。
性状鉴别:全草,皱缩卷曲成团状。叶片多碎断,全体呈绿色或灰绿色。蒴果夹果状。黑色种子多散存于碎叶之间。气青草味,味苦而持久。
以枝叶青绿色,无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生物碱、香豆素等。
药理作用:清热、消肿、消炎。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苦、辛、寒。
归经:入心、肝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痈疽发背,疔疮肿毒,麻疹热毒。
临床应用:为治疗疮疖常用药,尤其适用于头面部和背部的疖肿,配蒲公英、菊花、银花等,方如五味消毒饮。
用量:复方中用9~15g,单味用30~60g。
处方举例: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银花15g、野菊花9g、紫背天葵9g,水煎服,如能加一匙姜白酒冲服更好。
2、米口袋
别名:甜地丁。
来源:为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米口袋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或带根的全草,均野生。
产地:主产于中南、华北、东北等地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鉴别:主根圆锥形略似鼠尾,长10~20厘米,直径0.3~1厘米,有分歧。表面黄棕色,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根头上有多数基生叶,叶柄细长,直径约1毫米,长约15厘米,叶为羽状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荚果圆筒形内含小米粒样种子,多枚(故名米口袋)。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呈灰绿色。气微青草臭,味微甜。
以根条粗壮灰绿色者为佳,河南、山东、湖北等省有些地区只用根不用地上部分。
3、堇菜科地丁
别名:紫花地丁、如意草(京津)。
来源: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辽堇菜、犁头草、白花地丁、香堇、长萼堇菜等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华东、中南等地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鉴别:全草,多皱缩卷曲,成不规则的团状,主根3~5厘米,直径1~3毫米,多分歧,土黄色。地上部分绿色或黄绿色,叶根基丛生,叶柄细长达5厘米,叶片皱缩,展开后长3~5厘米,宽约1~3厘米,长卵形或三角形等多种形式,边缘具钝锯齿,被灰白色柔毛或无毛。花茎细长顶端常具三裂蒴果,内含长圆球形淡黄棕色种子多枚。茎叶质脆易碎。气微臭,味苦而涩稍粘。
以茎叶整齐,黄绿色,无杂质者为佳。
注:1、据中药志和中药鉴别手册记载还有些地区如内蒙用豆科山野豌豆的地上部分作紫花地丁。浙江、云南、安徽滁县等地,以远志科植物瓜子金称竹叶地丁。广东、广西以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称广地丁,四川以龙胆科植物石龙胆作地丁用,而陕西、四川部分地区以菊科植物蒲公英全草称黄花地丁。这些地丁应结合地区习用,注意鉴别。
2、以上多种地丁科属不同,形味各异,均作地丁药用,效用是否相同应加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5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8:00 | 只看该作者
紫萁贯众
【中药概述】
紫萁贯众为紫萁科植物紫萁的干燥根茎。苦,寒。
清热解毒,止血:用于防治感冒、鼻衄、头晕、痢疾、血崩漏等证,单方煎服;外伤止血,本品焙焦研细末敷患处。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甾类化合物。
【用量用法】
本品9——2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注】
此外,还有狗脊贯众(为乌毛蕨科植物单芽狗脊和狗脊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荚果蕨贯众(为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带叶柄残基的根茎)。

自扣草
别名:光明草、毛芹菜、去膜草。
植物名:小回回蒜。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直立草本。生于潮湿地方或浅水中。
分布:广布我国南北各省,广州近郊田野间常见。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春多、夏少。
自采地点:家种及湿地野生。
性味:性凉、味辛。
功能:清肝明目、去眼膜、去眼红筋。
主治、用量和用法:1、风热眼痛、羞明:干用3钱至5钱,清水煎后加片糖服。或不加糖,加猪横脷同煎;2、眼起红筋:干用3至5钱,清水煎服,加片糖服。
验方:(治眼热方)自扣草5钱、犁头草3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清肝明目自扣草,眼起红筋服宜早,记取犁头草再加,煎服数剂功效好。
禁忌:本品外敷有刺激性,能发泡,不可入眼,内服宜按医生叮嘱,不可过量。
参考资料:《广州常用草药验方集解》内载治疗眼发红经验方:自扣草5钱、老鼠拉冬瓜一两,水两碗,煎成一碗,饭后服。
(方解)眼热为肝肺经风热而起,轻者红痛多泪,羞明,久则起膜,本方自扣草味辛、性凉、清肝肺热、退眼膜。老鼠拉冬瓜味甘淡、性凉、清肝热、退眼红筋,去湿火,利小便,两位并用,其效益著。
(方歌)眼热发红泪偏多,羞明疼痛奈如何,老鼠拉瓜自扣草,煎成内服自无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5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8:43 | 只看该作者
紫苏
本品为常用中药,《名医别录》列为中频。原名“苏”。现商品多按不同部位分别定名药用。
来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紫苏的干燥全株(称紫苏子)。去掉嫩枝及叶片的老梗(称紫苏梗)。摘取的叶片(称紫苏叶)。成熟的果实(称紫苏子)。多为栽培。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具特异芳香。茎方形、直立,高30~100厘米,紫绿色。多分枝。也对生,柄长2.5~7.5厘米,叶片卵圆形,长4~12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突尖,叶缘钝锯齿状,两面紫色或表面绿色,两面疏生柔毛,背面有细油点。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钟形,果实成熟时萼膨大,花冠管状,上端二唇形,淡红色,小坚果灰棕色或褐色,卵形。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湖北、河南等地,其它各地多有栽培。
性状鉴别:紫苏茎略方柱形,有四棱,暗紫色,显纵沟,具明显的节,节上分枝或生叶,长30~80厘米,直径约3~10毫米,嫩茎上有白毛茸。叶片紫绿色,薄如纸多破碎。顶端有宿存花萼(称苏子兜亦作药用)。果实灰棕色,卵形,直径约1毫米左右。老茎质坚硬,嫩茎质松脆,断面有白色髓心。老茎气微、味淡。嫩茎及叶气芳香,味微辛苦。以茎枝较嫩,紫绿色、带有多数叶片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紫苏醛。
功效与作用:1、发汗解热;2、利尿;3、健胃,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4、祛痰,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物。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脾经。
功能:理气宽胸,解郁安胎。
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有胸闷、恶心、呕吐者(相当于胃肠型感冒)。苏叶发汗的作用比麻黄、桂枝弱得多,单用效力不大,要与荆芥、防风或生姜等同用以助发汗。但它的特长是兼能理气宽中(调整胃肠功能、帮助消化),止呕(与枳壳同用更好)。有频频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用本品4.5g加川连3g,水煎服。至于老人和小儿较轻型的感冒,用麻黄、桂枝嫌发汗太甚时,可用紫苏叶代替,方如香苏饮。
2、用于行气安胎,治疗妊娠呕吐,胸闷恶心。老苏梗作用较好(4.5~9g即可)。配陈皮、砂仁更能增强健胃作用。
3、用于解鱼蟹中毒,要用至30%~60%。此外,还可以外用治疗阴囊湿疹。方法是用苏叶30g煎水,放温后浸洗患部,然后用生油在患处搽匀。
用量:一般6~9g。
处方举例:香苏饮(《局方》):香附6g,苏叶6g,陈皮3g,甘草3g,生姜9g,红枣3枚,水煎服。
附:紫苏梗,通称苏梗,为紫苏的干燥茎枝,专长顺气安胎(健胃、止妊娠恶心呕吐)。紫苏梗:切片,生用。效用略同紫苏偏于理气安胎。紫苏叶:生用,效用发表解肌,祛风散寒。紫苏子:炒用或生用,效用驱探痰解郁,下气定喘。
注:苏子,分紫苏子(黑苏子)、白苏子二种。北方多习用黑苏子,大部分为野生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5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9:12 | 只看该作者
紫菀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子菀、小辫儿(安国)。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均为栽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1.5米。具不规则的块状根茎,簇生多数细根、灰紫色,基生叶丛生,长椭圆形,边缘具锯齿状,两面疏生小刚毛,叶基部渐狭延长成翼状的叶柄茎生叶生近无柄。茎直立,单一,直径约1厘米,上部有分枝。头状花序成复伞房状,花两色,外围为一轮舌状花,花冠兰紫色,长1.5~1.8厘米,中心为管状花,花冠黄色,长约6毫米,瘦果扁平,倒卵形,长约3毫米,具白色冠毛。
产地:生产于河北安国、安徽毫县。
性状鉴别:根茎为不规则的疙瘩块状,长约2~6厘米,直径约1.5~3厘米。顶端有茎基及叶柄的残留,其下簇生许多细根,形如马尾或编成辫状。根长约5~15毫米,直径1~2毫米表面淡紫色或紫棕色,具纵皱纹,断面淡黄白色,质稍柔软,气微,味甜。以根多而长,棕紫色,去净地上茎无泥土者为佳。
功效与作用:传统经验认为能止咳化痰,现代实验证实能显著地增加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这可能与其所含的紫菀皂甙有关。但一般认为镇咳作用不明显(也有实验谓紫菀彤有镇咳作用)。此外,有些实验还没证实紫菀有抗结核的作用。能抑制人型及牛型结核杆菌,且对动物有保护作用。另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宋农痢疾杆菌和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槲皮素有利尿作用。紫菀皂甙有很强的利尿作用。
炮制:切嘴生用或蜜制。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肺经。
功能:润肺下其,消痰止咳。
主治:风寒咳嗽、气喘痰多、肺虚久咳咯血。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慢性咳嗽,尤其寒咳,有痰道壅塞,咳吐不爽,或痰中带血(例如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病之咳嗽),配百部、桔梗、荆芥等,方如止嗽散。如慢性咳嗽而偏于劳热,设置咳吐脓血,则需配养阴清热药如天冬、黄芩、桑白皮之类,方如紫菀汤。
使用注意:本品并非润药,故凡肺阴不足,虚火上炎者慎用,必须用时,只能在滋阴重剂内酌加少许紫菀配伍。
用量:4.5~9g。
处方举例:止嗽散(《医血心悟》):紫菀9g,前胡6g,荆芥6g,百部6g,白前6g,桔梗3g,甘草3g,水煎服。
紫菀汤(王海藏方):炙紫菀9g,黄芩4.5g,天冬9g,桑白皮9g,杏仁6g,桔梗6g,阿胶珠6g(溶化),川贝6g,知母6g,党参6g,五味子12粒,甘草1.5g,水煎服。
注:除以上紫菀外,有些地区使用菊科植物橐吾属十多种植物的根及根茎作紫菀用,如肾叶橐吾、大叶橐吾等,习称山紫菀或土紫菀其中以肾叶橐吾使用的地区较广。本品在全国分布很广,多自产自销。它与紫菀的不同点为:根较细,直径约1毫米,体稍轻,质略硬脆,表皮褐色或黄棕色。断面中间淡黄色细木质心。有特异香气,味淡辛辣有刺舌喉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5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49:57 | 只看该作者
自然铜
自然铜为少常用药。始载《开宝本草》。
别名:接骨丹(河北)。
来源:自然铜为黄铁矿矿石(硫化铁)。
产地:四川、山东、湖南、湖北、东北等地,在我国分布较广。
性状鉴别:自然铜多呈立方形晶体,块大小不一,小块数毫米,大块2厘米作用。表面平坦,青黄色,有光泽,形似青铜块(因晶体块自然生成故名自然铜)。有时表面呈棕褐色,无光泽,系受氧化所致,变为褐铁矿。质坚重,但易砸碎,断面不平坦,青黄色,有光泽气味均无。
以晶体呈方块形,颜色黄亮,不含岩石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硫化铁。
功效与作用:散血止痛,促进骨折愈合。
炮制:煅后醋淬。
性味:辛、平。
归经:入肝经。
功能:散瘀止痛,续筋接骨。
主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血作痛。
临床应用:凡跌打损伤,尤其骨折,患处有肿痛,均可用自然铜,常配乳香、没药、续断、骨碎补等,方如新伤续骨汤。内服或外洗均可。
使用注意:自然铜不宜多服;阴虚有热者忌服。
用量:3~9g。
处方举例:新伤续骨汤:自然铜(醋煅)12g,乳香3g,没药3g,续断9g,骨碎补12g,归尾12g,土鳖虫9g,丹参6g,泽兰6g,延胡索4.5g,桑枝12g,桃仁3g,水煎服,适用于新伤骨折。
注:云南产品多数为褐铁矿石,内外均呈褐色,无光泽。同等药用。
自然铜不溶于稀盐酸,难溶于硝酸,投入火中燃烧产生浅蓝色火焰。

自消蓉
别名:通心蓉、通心菜、散心蓉。
植物名:凸尖野百合。
生长环境:本品为粗壮、亚灌木状草本。生于市郊旷地。
分布:我国南部。
入药部分:叶、茎。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微凉、味淡。
功能:利水、消水肿、散瘀、去痰火。
主治、用量和用法:1、热咳: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2、吐血:用法同上;3、痰火核:用法同上’4、水肿,配伍用。
验方1:(治水肿方)虚肿:自消蓉1两、花生2两、眉豆2两、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食。
(方解)自消蓉利水消肿、配伍花生眉豆,补益营养,对治疗虚肿,效果良好。
(方歌)治疗虚肿自消蓉,花生眉豆共协同,五碗清泉煲服食,利水消肿力最雄。
实肿:自消蓉5钱、樟柳头5钱、鹰不泊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自消蓉利水去浮肿,佐以樟柳头、利水之力更大,鹰不泊清热,合为清热祛湿消肿剂,对实肿疗效良好。
(方歌)如属实肿应改制,消蓉不泊柳头从,清泉三碗煎水饮,清热祛湿力维隆。
验方2:(治苦伤咳嗽吐血方)自消蓉5钱、红菱根5钱、蚌花2钱、东风桔5钱、白簕根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以自消蓉散瘀、白簕根、蚌花化气止血,红菱根清肝热,东风桔清骨火,疏肝肺风热,合为治疗苦伤吐血,潮热骨蒸之有效方剂。
(方歌)消蓉散瘀除痰火,红菱白簕蚌花伙,清热还加东风桔,疗伤止血收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5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50:56 | 只看该作者
走马箭
别名:只零叶。
植物名:蒴翟。
生长环境:本品为亚灌木,常生于荒芜空地上或废墟附近的草地上,林下肥沃的土壤也有它的分布。
分布:我国和日本、马来西亚和东非。
入药部分:根。
自采地点:郊外湿润地。
性味:性平、味咸、有猫屎臭。
功能:祛风消肿、舒筋活络、活血祛风湿。
主治、用量和用法:1、过劳疲倦: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2、手脚酸痛无力: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或加鸡脚同煎;3、筋骨痛: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4、风湿痹痛: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
验方:(治风湿手足痛方)臭屎茉莉5钱,走马箭5钱、半枫荷1两、枫香寄生5钱、千斤拔5钱,以上共五味,用五碗水煎成一碗服。
(方解)方中走马箭,臭屎茉莉头通经络、去寒湿。半枫荷、枫香寄生祛风利关节。千斤拔益肝补肾。合为祛风寒湿、补肝肾之剂。
(方歌)风寒湿痹邪侵入,马箭枫荷千斤拔,臭屎茉莉枫香寄,五味同煎快去疾。

紫草茸
紫草茸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唐本草》,原名“紫铆(音矿)”。
别名:紫梗、紫胶、紫虫胶、洋干漆(精制品)。
来源:为胶蚧科昆虫紫胶虫在豆科植物钝叶黄檀等树枝上所分泌的胶质。野生或培养。
产地:云南、四川、台湾。国外主产于印度、缅甸、印尼等地。
性状鉴别:呈半圆柱形,表面紫褐色或紫红色,凹凸不平,有皱纹及小虫眼孔隙,依附树枝出凹入成沟。质硬而脆。遇热则软化而发粘。断面有平行排列的长圆形虫窝。气微味淡。以块大,紫褐色,质松脆,无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虫胶质、蜡、色素等。
药理作用:清热凉血解毒,破瘀行气止痛。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斑疹不透、麻疹不出痈疮肿毒。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清热麻疹之血热,用于麻疹初出时,配合轻升透发的药物,如葛根、升麻等,既能清解痘毒,又可助麻疹透发(如单用紫草茸,轻升之力不足),再加小量川芎,则疹出更为畅快,方如紫草茸汤。
与紫草比较:紫草茸既能解毒活血,又无作泻之患,这是它胜过紫草的地方。
用量:6~12g。
处方举例:紫草茸汤:紫草茸12g,葛根9g,升麻9g,丝瓜络9g,银花9g,桔梗9g,佩兰9g,川芎1.5g,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6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14:51:18 | 只看该作者
栀子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山栀子、红栀子、黄栀子。
来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多野生,现已大量栽培。
产地:主产于湖南、浙江、江西、福建、江苏以及广西、四川等省。
性状鉴别:本品呈球形或椭圆形,长1.5~4.5厘米,直径约1~2厘米。表面橙黄色或暗红色,淡褐色或褐色,果皮薄而革质,略有光泽,通常有6条隆起的翅状纵棱(背缝线),纵棱间多数有明显的纵行脉纹一条(腹缝线)。顶端有宿存花萼裂片6个以上,多碎断。基部突尖或渐尖,有果柄痕。破开后,果皮内壁淡黄色或黄白色。种子多数,聚成类圆形的团块状,橙红色或橙黄色。种子扁圆形不规则状如辣椒的种子,浸入水中被染成黄色。气微,味微苦酸。
以色红、圆形,子仁饱满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栀子甙、番红花甙、栀子黄色素。
药理作用:1、解热。抑制发热中枢,作用略似黄芩、黄连,但效力稍弱。
2、去黄疸。有利胆作用,能增进胆汁分泌。又实验证明,对结扎输胆管后的动物,栀子可抑制其胆红素在血中升高,作用的有效成分藏红花素藏红花酸。栀子液能引起胆囊收缩。
3、止血。炒黑成炭(山栀炭)后,有止血作用。
4、抗菌。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5、镇静。对于由热性病引起的脑部充血和神经兴奋而造成的心烦、失眠有治疗作用。又实验证明,栀子流浸膏对小白鼠有镇静作用。
6、降压。动物实验能降低血压。
此外,动物实验证实本品对腹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清炒或炒焦。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肝、肺、胃经。
功能:清热降火,除烦利尿,凉血解毒。
主治:热病心烦,黄疸,血淋,小便不利,吐衄下血,疮疡热毒。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等)。历代中医均以栀子为治疗发黄的主药。现代实验性证实其主要作用为去黄疸。常配以茵陈蒿;配熊胆退黄更快。
2、用于治疗烧伤感染,有发热、烦热、烦渴、烦躁等热度症状,可用栀子清火解毒,但须配黄柏、生地、连翘等,并重用黄芪托毒,减少毒素吸收。方如加味四顺清凉饮。
3、用于治疗咳血、鼻衄兼有湿热证候者。用山栀炭(黑山栀),须与其它凉血止血药同用,方如咳血方。
4、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有肝热证候者(目赤肿痛、多泪、口苦口干、心中烦热、夜睡不安)更适宜,用栀子可以清肝热(消炎、镇静) 。如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用栀子9g,菊花9g,甘草3g,水煎服。治肾盂炎、尿道炎之小便不利,用栀子9g、甘草9g,可利小便。
5、用于治疗跌打扭伤、挫伤。以生栀子研末,用面粉、鸡蛋清(蛋白)调匀、湿敷肿处。
此外,栀子还有其它用途。如治痔疮热痛,用黑山栀研末,以凡士林调匀后,局部涂抹可以止痛。
附:1、栀豉汤可治热病后心烦失眠。前人的经验有谓生栀子服后容易涌吐(炒栀子则无此弊),其实如果患者原来已觉胸闷有痰,服后确能涌吐,吐后反觉舒畅;但原来无胸闷胸堵者,服栀豉汤后一般不会吐。
2、虚汗便溏者忌用栀子。
用量:3~9g。
处方举例:1、加味四顺清凉饮:生栀子9g、连翘15g、防风9g、当归18g、赤芍9g、羌活6g、生甘草9g、生黄芪45g、生地15g、黄柏9g,水煎服,治烧伤后感染发热。
2、咳血方《丹溪心法》,黑山栀9g、青黛粉3g(冲)、瓜蒌仁12g、海浮石9g、诃子2.4g,水煎服,治肺热咳血。
注:1、商品中尚有一种水栀子,其果实较长大。长约3~7厘米。直径11.5厘米,其他与山栀子相似。过去多用于染色,现已与山栀子通用。按水栀子与山栀子属于同科植物的果实。山栀子多生于小丘陵地带;水栀子则多生于溪边沟等。性味同山栀子。
栀子:习惯以个粒均匀颜色红鲜艳者为好。黄枝子稍次,青褐色者最次。这主要是由采收时间的成熟度决定,生者多青,熟者多红。同时采回栀子后,为了使其迅速干燥,都上锅蒸一次而后晒干或直接用火烘干。在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干燥的不及时,产生变色现象。
2、四川,贵州产的山栀仁,为海桐科属植物光叶海桐(又名柞木,为小乔木)的成熟干燥种子。呈颗粒状,为不规则的微凹的多面体、棱面大小各不相同,粗约3~7毫米。表面红棕色至暗棕色,略有光泽。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内心呈黄白色,浸入水中,水不被染成黄色。气微,味极涩。效用与山枝子不同,仅当地习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16 17:34 , Processed in 0.418768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