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楼主: 白薇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草药大全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0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26:43 | 只看该作者
仙人对坐草
别名:蛇退梦想、入地蜈蚣、三枝标。
植物名:三羽新月蕨。
生长环境:生长于山地树林下或水沟溪边稍荫蔽湿地。
分布:我国南部和热带亚洲各地。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春、夏、秋季。
自采地点:大山石岩边。
性味:性平、味微苦。
功能: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量和用法:1、毒蛇咬伤:干用1至2两,煎水冲酒服;2、痈疮、疥疮,配伍用;3、皮肤痕痒生蛇,配伍用。
验方:(治皮肤生蛇方):仙人对坐草、七星剑、六耳苓、毛射香、入地金牛根,各5钱,为末开滚水,片糖适量调搽患处。
(方解)仙人对坐草、七星剑解毒疗疥疮;六耳苓、毛麝香祛风止痒;入地金牛行气活血、解毒。合为皮肤病之祛风、清热、解毒剂,治疗皮肤疥疮、丘疹甚验。
(方歌)皮肤生蛇痒不停,仙人对坐六耳苓,七星毛麝金牛强,为末加糖敷即灵。

仙人掌
【中药概述】
仙人掌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全株。甘,寒。归心、肺、胃经。
1.行气活血:用于心胃气痛,胃肠溃疡,胃酸多,痞块,痢疾,痔疮出血等症。有散瘀消肿这作用。
2.清热解毒:用于喉痛,腮腺炎,肺痈,乳痈,疔疱,烫火伤等。
【临证应用】
1.治疗急性乳腺炎;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冻伤(取仙人掌捣糊,敷于患处,3天换药一次);4.牙痛(急性牙髓炎、牙周炎);5.流行性腮腺炎(取仙人掌捣烂,加95%酒精50毫升调匀,外敷局部,日2次)。
【化学成分】
含三萜,苹果酸,琥珀酸、粘液质。灰分中含24%碳酸钾。
【用量用法】
本品9——30g,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去刺。
【使用注意】
虚寒者忌用,其汁禁入眼内,忌铁器。
【附】】
仙人球(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球属的全株)。甘、酸,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疼:适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胃疼等症。外敷可治疗蛇虫咬伤及水火烫伤。9~30g,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去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0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28:04 | 只看该作者
鲜地黄
【中药概述】
鲜地黄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温热病、高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对于热入营血,灼伤阴液,津少口渴之症尤为适宜,常与犀角,丹皮,玄参等同用。如(<
地黄煎>生地黄汁,生门冬汁,白沙蜜酥)。
【药效鉴别】
鲜地黄甘寒多汁,略带苦味,性凉而不滞,质润而不腻,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效。
【用量用法】
本品10——30g,水煎服,或入剂。
【注注注注】
鲜地黄,古代文献称为生地黄,而现今则称干地黄为生地,为避免混淆起见,故分别标出“鲜”、“干”以示区别。

咸酸根
别名:入地龙、大叶酸味根。
植物名:酸藤果。
生长环境:本品为藤状灌木或藤本。在山野间或路旁生长的阳性小藤本,耐干旱和酸性土壤。
分布:广东省各地均有。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温、味酸(刺激咽喉)。
功能:去毒、消肿、散瘀、止痛。
主治、用量和用法:1、闭经:干根1~2两,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2、皮肤痕痒:干根适量煎水外洗;3、浊滋:干根适量,煎水外洗患处;4、跌打肿痛,配伍用。
验方1:(治跌打肿痛方)咸酸根5钱、金牛5钱、大还魂5钱、小还魂5钱、透骨消5钱、黑老虎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跌打肿痛,因于积瘀。本方药物皆为散瘀之品,而入地金牛兼祛风行气,黑老虎兼有祛风活血之效,加以大还魂行气,透骨消散骨节瘀,入咸酸根则温通之力更大。跌打肿痛患者用之有效。
(方歌)消肿散瘀咸酸根,入地金牛还还魂,透骨消熔黑老虎,温通散瘀效超群。
禁忌:孕妇忌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0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28:53 | 只看该作者
香附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原名“莎草”至《唐本草》始称“莎草根香附子”,因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制香料,故名。
别名:香附子、莎草根。
来源:为莎草科多年草本植物莎草的干燥块茎。野生于海、河、溪边沙地上较多。
产地:主产于山东、湖南、湖北、浙江、河南、河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根茎略呈纺锤形,大小不等;长约1.5~3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棕褐色。全体具多数环节纹,附生棕色毛须及残留的根痕(带有毛须的称毛香附,去净毛须的称光香附,碾去外皮的称香附米)。质坚硬,经过蒸煮的折断面有光泽,色显紫红,直接晒干的色白而显粉性。外皮与中间圆心分层明显,中心色略深,散步有黑色点状维管束。气芳香,味辛苦。以粒大,色紫红,光润,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香附稀,香附醇,并含脂肪酸等。
功效与作用: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其药理作用研究得还很不够。现代实验初步发现有:1、镇痛作用。香附的乙醇提液能显著地提高实验动物(小白鼠)的痛阈。
2、抑制子宫收缩,使子宫肌肉弛缓,但其作用不及当归。
炮制:碾碎,醋炒。
性味:辛、微苦、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主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胀满,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临床应用:前人称本品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广泛用于气郁所致的疼痛,尤其妇科病症和月经不调。
1、治月经不调、月经痛。见证有肝郁气滞,与神经精神因素(如情绪抑郁或暴躁、精神紧张)有关的月经疼痛更适宜。可用香附配四物汤,或加乌药、延胡索。如属经来后期,小腹虚寒作痛,可用香附配当归、川芎、杜仲、艾叶等,方如香附芎归汤,既能调经,又能止痛。
2、治气郁疼痛。如属肝郁所致肋痛(多见于慢性肝炎),可用香附配逍遥散。
如胃脘气痛,兼有吞酸呕吐,嗳气食少(可见于胃神经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或慢性胃炎),偏于热的,配栀子、川连、陈皮、如香附散,偏于寒,配良姜、吴茱萸。此外,伏暑湿所致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可配旋复花等行气舒肝化郁,方如香附旋复花汤。外感而兼有肝气郁结者,可用香附、苏叶等发汗解郁止痛,如香苏饮。
使用注意:有血虚内热,或月经先期者不宜用。
用量:6~9g。
处方举例:1、香附芎归汤(《肾氏尊生书》):香附9g,川芎4.5g,当归12g,白芍9g,艾叶(炒)9g,熟地30g,麦冬9g,杜仲9g,橘红3g,青蒿6g,甘草3g,水煎服。
2、香附散(《沈氏尊生书》):香附9g,栀子6g,川连3g,陈皮6g,法夏6g,水煎服。
3、香附旋复花汤(《温病条辨》):香附3g,旋复花9g(布包),茯苓9g,苏子9g,陈皮9g,制半夏9g,薏苡仁15g,水煎,分三次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0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29:36 | 只看该作者
香花菜
别名:(苗兰香)
植物名:绿箔香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草本,宜于比较湿润环境。
分布:广州附近有栽培,江苏,何必也有栽培。
入药部分:叶。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温、味甘,气芳香。
功能:祛风散寒。
主治、用量和用发:①风寒咳嗽:用生叶2至4两,加豆腐适量,生葱两条,放在锅内,煎作送食。亦也加鸡蛋且同煎。②肺痨咳嗽:用鲜叶2至4两,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③胃口风:用鲜叶适量,加鸡蛋煎食。
(方歌):香花菜核祛风寒,肺痨咳嗽胃风藏。疗肺鲜叶煲瘦肉,咳嗽风寒煎蛋汤。

香茅
名:大风茅、香茅草。
植物名:香茅。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簇生成大丛的草本。栽培植物,适于较热的地方。
分布:广布于热带地区。广州亦有栽培。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温,味甘辛,气芳香。
功能:祛风消肿。
主治、用量和用法:1、头风晕:干用1至2两,鸡肉适量,清水炖,加酒冲服;2、预防产后风:干用1至2两,鸡肉适量,清水炖,冲酒服,临产前服一、二次。
附录:香茅草,全草煎水外洗,治风肿、跌打瘀肿。
验方1:(治跌打瘀肿方)香茅草、黑老虎、鸡骨香、大还魂、小还魂、大小罗伞,各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香茅草祛风消肿、黑老虎去瘀生新,鸡骨香行气止痛、大小罗伞通血脉止痛、大小还魂散瘀消肿,适用于外伤瘀肿疾患。
(方歌)跌打瘀肿香茅草,大小还魂黑虎保,大小罗伞鸡骨香,祛风行气止痛好。
验方2:(治牛病搅肠痧方)香茅草10两、白术8两、两味炒锅,清水煎服。
参考资料:《广东常用草药验方集解》预防产后风经验方:香茅头1至2两,独用一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如炖鸡更佳,可于产前预服二次,有祛风保产作用。
(方解)产后气血虚弱,百脉需要养晦,偶有发生产后风昏现象。香茅头辛温而不散,气香二不窜,能温腹肿诸风寒,预服数次,能使血脉旺盛,故能预防产后风晕。
(方歌)预防产后气血虚,百脉失濡风掉晕,独用香茅头煎服,加鸡同炖力超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0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0:00 | 只看该作者
香薰
香薷为较长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别名:江香薷,香茹。
来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海洲香薷的干燥全草,野生或栽培。
产地:海州香薷,中南、华东、西南、西北等地均产。
华荠宁,分布于江南各省,主产于广西,湖北、湖南等省,多为野生。
性状鉴别:海州香薷为带根或不带根的全草,长30~50厘米,直径约1~3毫米,茎略方形,稍呈波状,弯曲。茎基部深褐色或黄褐色,中上部紫色或淡黄绿色。分枝及叶为对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疏锯齿。叶稀疏,多已脱落。顶端常带有穗状花序残留的花萼,花萼兜状五裂。全株披有白色短毛茸、茎质脆易折。断面白色,有松泡髓心。气香、味微辛凉、略麻舌。
以茎细长,花穗多,香味浓者为佳。
石荠宁茎较海州香薷矮细,长不及30厘米,直径约1毫米,上部略方形,而稍作波状弯曲,有分枝,基部紫红色,上部灰绿色。叶对生,披针形灰绿色,多皱缩或脱落。多无花。全体披白色毛茸,气香,味辛凉而微有灼感。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香薷酮、倍半萜烯等。
药理作用:发汗解热,利尿。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肺、脾、胃经。
功能:发汗解暑,和中利湿。
主治:伤暑,形寒无汗,腹痛吐泻,水肿,脚气。
临床应用:主要用作夏令的解表药,故前人有谓“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
1、用于治疗夏季因感寒或暑湿(例如受凉或饮食生冷不洁食物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外感,表现有恶寒、发热、无汗、腹痛、吐泻者(相当于胃肠感冒,或急性胃肠炎),治疗方剂中香薷为最常用之药,常配厚朴、炒扁豆,以加强祛湿功能,方入香薷饮。但有“阳暑”证候者(汗多、大渴、高热)不宜用香薷。
2、用于治疗脚气水肿和肾炎水肿,取其用利尿消肿作用,不过效力较小,且须配茯苓、白术等。
3、用于辟除口臭,取其气味清香。可用香薷9g,水煎含漱。
香薷煎汤热服,容易引起吐呕,故宜冷服;或配用杏仁、黄芩、黄连等药,也可免除呕吐的副作用。
用于解表时,水煎宜较速;用于消肿时,宜久煎浓缩服用。
用量:3~9g。
处方举例:香薷饮(《局方》):香薷4.5g,厚朴6g,炒扁豆18g,水煎服。
注:香薷主要为本文所列的两种,前者称白花香薷,后者称青香薷;无花香薷,主销全国多数地区,京津两者同等药用。此外,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则以同植物“牛至”的干燥全草作香薷用,本品在江西称白花茵陈,主销出口,特征是茎四棱形,被白色柔毛,叶对生,卵圆形,全缘或偶有锯齿,两面有油点。多不具花,气香,味辛凉。
新疆产销的为萼果香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0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1:07 | 只看该作者
香橼
中药概述】
香橼,别名:枸橼、西柠檬、西柠、香泡树,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枸椽或香圆的成熟果实。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1.平肝舒郁,健脾开胃:用于肝郁不舒及脾胃气滞的胸腹痞满,胁肋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与香附,木香,白豆蔻等同用。
2.化痰止咳:用于痰多咳嗽,有顺气化痰之效,常与半夏,茯苓,生姜等同用。
【药物形态】
本品呈圆形或长圆形片,直径4~10cm,厚o.2~o.5cm。横切片外果皮黄色或黄绿色,边缘呈波状,散有凹人的油点;中果皮厚1~3cm,黄白色,有不规则的网状突起的维管束;瓤囊10~17室。纵切片中心柱较粗壮。质柔韧。气清香,味微甜而苦辛。香圆 本品呈类球形,半球形或圆片,直径4~7cm。表面黑绿色或黄棕色,密被凹陷的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粗皱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及隆起的环圈,基部有果梗残基。质坚硬。剖面或横切薄片,边缘油点明显;中果皮厚约o.5cm;瓤囊9~11室,棕色或淡红棕色,间或有黄白色种子。气香,味酸而苦。
【药效鉴别】香橼疏肝调气,宽中除胀,又能行气利水化痰,可用于胸脘痞满胀痛、呕逆少食、气逆咳嗽。
【药理作用】具有健胃、驱风、祛痰等作用。
【化学成分】含橙皮甙、柠檬酸、苹果酸、挥发油、果胶、生物碱等。
【用量用法】3——12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小飞扬
别名:细叶飞扬草、细飞扬、乳汁草。
植物名:千根草。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匍伏状草本。生于郊外草地上。
分布:广布于全球热带,广州普遍分布。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季。
自采地点:荒地、郊野。
性味:性微凉。
功能:解毒、干水收敛、止痒。
主治、用量和用法:飞疡疮、天疱疮、烂头胎毒、皮肤痕痒,生用1至2两,或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外洗患处。
验方:(治烂头飞疡方)干小飞扬、干大小飞扬、干老虎脷各5钱,清水煎服,外洗患处。
(方解)烂头飞疡因湿热而起,本方以小飞扬草收敛水湿,大飞扬草清热解毒,老虎脷止痕痒而祛毒。三味组成,煎水外洗患处,能治因湿毒而引起之皮肤疾患。
(方歌)飞扬草治烂头疡,大小飞扬两洽商,加入五钱老虎脷,煎汤熏洗效无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0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2:45 | 只看该作者
小还魂
别名:接骨草、小驳骨丹。
植物名:裹篱樵。
生长环境:本品为灌木。栽培植物,种于村庄旁,有时植作绿篱,或在村边变为野生植物。
分布:我国南部地区。
入药部分:枝、叶。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平、味淡。
功能:散瘀。
主治、用量和用法:跌打:用干枝叶1至2两,煎水冲酒服,或干叶为末,加酒煮热外敷。
(方歌)跌打散瘀小还魂,干叶干枝二两匀,水煎酒冲适量服,煮末和敷效更宏。
参考资料:《广州常用草药验方集解》内载:治疗跌打经验方:大还魂、凤凰鸡、田基黄、小还魂、过江龙、金锁匙、大罗伞、山白芷、小罗伞、续断、毕拔、千打捶、威灵仙、驳骨消、打不死、满山香、扁柏、黑老虎、五加皮、香加皮、入地金牛、山枝子、马尾莲、石射香、土鳖、贼仔叶、石辣、桂枝、各药等量,共为细末,用滚水开,热敷伤处,每日换药一次,有吊瘀、接骨作用。

续随子
【中药概述】
续随子(又名:千金子)为大戟科草本植物续随子的成熟种子。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1.泻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水,二便不通之水肿实症,可单味使用,或与大黄等同用。如(证治准绳<续随子丸>续随子,人参,木香,防己,茯苓,槟榔,葶苈子,海金沙,桑白皮)。
2.破血消症:用于月经闭止,症瘕积聚等症。可与其他活血调经药同用。
【化学成分】
含黄酮甙、大戟双香豆素、白瑞香素、脂肪油及大戟醇、大戟甲烯醇等。
【用量用法】
1.5——5g,打碎入煎剂,或入丸、散剂。

玄参
【中药概述】
玄参为玄参科草本植物玄参的根。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1.凉血滋阴:用于温热病入营分,阴伤、烦热口渴,夜寐不安,或温病热毒发斑等,有凉血解毒之效,如(清营汤、化斑汤)、(<温病条辨>增液汤)。
2.解毒软坚:用于咽喉肿痛,属于外感者,可与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属虚火上炎者,可与生地黄,麦门冬等配伍;瘰疬、痰核等,常配牡蛎,浙贝母等。如(消瘰丸)、(<外科正宗>玄参
解毒汤)。
【药效鉴别】
元参不但能滋阴降火,而且有凉血解毒的作用。玄参以祛邪为主。
【药理作用】
有降血压、降血糖、中枢抑制、解热等作用;还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利胆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玄参素、植物甾醇、生物碱、脂肪酸,微量挥发油及维生素A类物质。
【用量用法】
10——15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腹胀便溏者忌。本品反藜芦(诸参辛芍叛藜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0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3:06 | 只看该作者
续断
续断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川断。
来源:为川续断科(山萝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和续断的干燥根。多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湖北、四川、湖南,此外陕西、贵州、云南、江西等地亦有生产。
性状鉴别:续断呈条状圆柱形,略扁缩,微弯曲,长5~15厘米,直径0.5~2厘米。表皮土褐色或灰褐色,有扭曲的纵皱及沟纹,有少数须根痕和横裂皮孔,新货柔韧,陈久则变硬。易折断,断面部平坦,灰绿色或棕色,中心木部淡褐色,维管束呈放射排列。气微香,味苦甜而后涩。
以根条粗长,无茎芦及须根,质柔韧,内灰绿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续断硷、挥发油、维生素E及有色物质。
功效与作用:补肝肾、续筋骨、活血、安胎。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苦、辛、微温。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跌打损伤,痈疽肿痛,腰膝无力,风湿痹痛,胎动不安及崩漏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腰腿痛,作用与杜仲、牛膝相似。与杜仲比较,续断苦温,兼能活血,治跌打骨折损伤较常用;而杜仲甘温,专于温补,对治疗肾虚腰痛和安胎,尤有价值。与牛膝比较,牛膝下行之力较好,续断宣补之力较胜。
1、治腰腿痛(肾虚或寒湿型),足膝无力或筋骨拘挛,常以续断、杜仲、牛膝等同用,方如续断丸。
2、治跌打损伤所致的腰膝或四肢肿痛。在跌打方剂内,加入一味续断,能加强镇痛作用。
3、治月经过多、崩漏而有腰痛、腹痛者,常配艾叶、地榆、当归、黄芪。
用量:6~12g。
处方举例:续断丸:续断、萆薢、牛膝(炒)、杜仲、木瓜各60g,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g,分作4丸,每服1丸,每日2~3次,温开水或温酒送下。
注:续断古籍说法不一,品种甚乱:陶弘景按桐君采药录谓,续断蔓生,根本黄白有汁......今皆用茎叶......又呼为桑上寄生。又说为接骨树。高丈余,皮主金疮。广州又有续断藤。苏恭谓,今俗用者叶似苧而茎方,根如大蓟。苏颂谓于四棱,似苧麻叶,花红白色似益母草,根如大蓟,谨按范汪方云续断即是马蓟......市之货者亦有数种,少能辨其粗良。《本草纲目》谓......但自汉以来皆以大蓟为续断相承久矣。......今人所用以川中来,色赤而瘦,折之有烟尘其者为良焉。《中国药学大辞典》谓系辱形科续断的根。陈仁山药物生产辨云,续断产湖北......名川断。又一种产广东......名西断。
2、现市售续断除正文所述两种外尚有同属植物大头续断(浙江产苣胜子的根)在个别地区也作续断代用品。此外四川和宁夏个别地区以唇形科糙苏的根作续断使用。
3、川续断根,多数条并生,根肥壮,干后呈半角质状,显肉性。续断的根单一,根瘦小,干后柴质,木性格。另外川续断因加工方法不同,品质亦不同,如采后经过熏烤至半干或水烫笼蒸后进行发汗处理,而后再烘坑干燥的,质柔韧,内碴灰绿色,习惯认为品质好。采后直接晒干或烘干的质坚硬,内碴黄白色,质次。
4、苣胜子系川续断科大头续断的种子,也有的认为是续断的种子。种子有四棱,略呈方柱形,长约6毫米,横宽约1.5毫米,两端狭窄,淡褐色,内种仁白色,富油质。气微味苦。效用能滋补肝肾治腰膝无力,四肢酸痛,并有良好的降低血压作用。另外浙江地区尚有一种同科棱拉毛果(起绒草)与苣胜子蕾丝,有的地区也作苣胜子使用,效用是否相同尚待考证。其主要区别为种子灰褐色,长5毫米,四棱中间另有1~2条明显的纵棱线,两端平截而不狭窄。气微,味微苦。
[发帖际遇]: 白薇子在酒肆与人拼酒,喝得烂醉如泥,惨不忍睹,纹银-1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0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3:29 | 只看该作者
小茴香
小茴香为常用中药。始载《唐本草》,原名怀香。
别名:茴香子,小茴。
来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均为栽培。
产地:主产内蒙,山西其它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鉴别:小茴香为双悬果,形似稻谷而细小或稍弯曲,长5~6毫米,直径约2毫米,黄绿色,有明显的纵棱线及沟。果实有时纵分为两瓣,腹面较平,中间绿色。背面有五条纵棱。气芳香味微甜。以子粒均匀,饱满,黄绿色,香气浓厚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茴香醚、小茴香酮。
药理作用:主要作用为健胃,对胃肠起温和刺激作用,能减少肠胃气胀。此外,临床观察认为小茴香有一定镇痛作用,无论对胃肠痉挛痛或肌肉挫伤捩伤痛,都有一定缓解作用。
炮制:盐水炒。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肾、脾、胃经。
功能:补阳散寒、理气开胃,止呕。
主治:治寒疝作痛,腹脘胀痛,食少呕吐。
临床应用:1、用于治消化不良,可视为芳香性健胃剂,常配生姜、厚朴等药同用。
2、用于治疗寒疝(包括肠绞痛、睾丸和附睾肿痛,阴囊冰冷而有抽紧痛,并牵涉至小腹),取其有散寒止痛作用,常配木香、川楝子等,如属睾丸鞘膜积液引起之疼痛,则再加配枳壳、白芍、苡仁等,方如睾丸鞘膜积液方。
用量:1.5~4.5g。
处方举例:睾丸鞘膜积液方:小茴香3g,川楝子12g,木香3g,枳壳9g,白芍12g,黄柏9g,槟榔6g,生薏苡仁24g,木通6g,水煎服。
注:近似品;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分果呈扁平椭圆形,长3~5毫米,宽1.5~3毫米,厚约1毫米。表面中心棕色,边缘黄绿色。背面有三条微隆起肋线,腹面中央有一条棱线。小茴香除要用外,多作调味香咪,并供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1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4:01 | 只看该作者
小蓟
本品为常用中药。历史同大蓟。
别名:刺儿菜。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干燥全草,野生于路旁及田间。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植物形态:1、刺儿菜:多年生草本,主根单一,侧生、根须状,茎直立,高约30~50厘米,紫棕色或绿色,无毛或有蛛丝状毛,上部有少数分枝,基生叶在花期枯萎。茎叶互生,长椭圆形,长7~厘米,宽1.5~2.5厘米,边缘有不规则的小刺。头状花序顶生,单性;雄花序较小,总苞长约23毫米,卵状,苞长多层,边缘膜质,先端具刺,花冠淡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略扁;冠毛羽状,白色,先端膨大而弯曲。
2、刻叶刺儿菜:较前中全株高大,高可大1米,茎较粗有条棱,色绿。叶长圆形,边缘有缺刻至羽状浅裂。花托有托毛。瘦果倒卵形,冠毛白色。
性状鉴别:1、刺儿菜:茎呈圆柱形,常已折断,直径2~3毫米,微带紫棕色,表面无毛或有柔毛及纵棱。质脆,折断面纤维状,中空。叶片大多破碎不全,皱缩而卷曲,黄绿色,边缘微波状,有金黄色针刺,茎端有头状花序,总苞钟形,苞片黄绿色,5~6裂,花冠多脱落,冠毛羽壮状常外露。气微,味微苦涩。
2、刻叶刺儿菜:茎比刺儿菜粗而长,直径3~5毫米。叶的边缘有缺刻,具有多数刺毛,气味同上。
以上两种,均以色灰绿,质嫩,叶多,无根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生物硷,挥发油,苦味质量等。
功效与作用:1、凉血而破瘀,炒炭后确能缩短出血时间;
2、消炎、利尿而散痈肿。
炮制:切咀,生用或炒炭。
性味:甘、凉。
归经:入肝经。
功能:凉血、止血。功同大蓟而力弱,且不如大蓟之善消痈肿。
主治:吐血、尿血、外伤出血、传染性肝炎、肝肿大。
临床应用:主治热证出血。鼻衄、牙龈出血、咯血、便血,均可应用,有凉血破瘀作用,常与小蓟及其他止血药同,方如十灰散。
用量:7~15g,鲜品30~60g,小蓟15g、荷叶1张、侧柏叶15g、茜草根15g、棕皮15g、丹皮9g、栀子9g、生大黄9g、茅根15g,以上十味药烧黑存性,研极细末,每服9~15g,用鲜萝卜汁或鲜藕汁调服。
附: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全草(广东习惯上用其根)。味甘,性凉。含生物硷。有止血作用,能收缩血管,并能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缩短。用鲜品较好,炒炭止血作用反比生品差。此外,又能降低麻醉动物的血压。临床常用于热证出血,尤其血淋和月经过多,但咳血、吐血、鼻衄、便血亦可用,常配生地、蒲黄等,方如小蓟饮子。处方:小蓟根、生地、炒蒲黄、藕节、淡竹叶、木通、滑石、黑山栀、当归、甘草等各等分,研成粗末,每次12g,水煎温服,治血淋。小蓟常用量9~18g(鲜品30~60g),入煎剂不宜久煎。
大小蓟功用大同小异。小蓟专于止血,大蓟兼疮肿。在广东一般用大蓟较多,或大小蓟混杂同用。
注:1、小蓟的全国药用情况,与大蓟同样复杂,广大地区所用的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而北京、山西等地称之为“大小蓟”;内蒙古呼市、包头以本种花后的全草称大蓟,嫩时称小蓟;东北个别地区,则以菊科植物苣卖菜的全草作小蓟。
2、根据目前用药情况及历代本草记述,小蓟应以刺儿菜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1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4:22 | 只看该作者
辛夷
辛夷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故名。“
别名:木笔花,望春花。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木兰的干燥带苞片花蕾。
产地:主产于河南、湖北、浙江、安徽、陕西等地。
性状鉴别:本口形毛笔头,基部有木质短柄,花苞片生有黄绿色毛茸,花苞内有数层紧密相抱的棕紫色花瓣。中心有螺旋状排列的花蕊,红棕色。质轻脆,易分层,显油性,气辛香,味辛辣。以花蕾未开,毛茸黄绿,无枝梗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柠檬醛,丁香油酚、茴香脑等。
功效与作用:通鼻塞、治头痛,现知其原理为:
1、局部收敛。以辛夷制剂外用滴鼻,可见鼻粘膜上产生蛋白凝固物,并使分泌物减少,但内服对鼻粘膜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降压。动物实验有降血压作用,有效成分在非挥发部分中。
此外,辛夷煎剂、流浸膏对实验动物的子宫有兴奋作用;辛夷煎剂在试管内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散风、通鼻窍。
主治:感冒头痛,鼻塞,鼻渊。
临床应用:辛夷为治鼻渊(鼻窦炎)的常用药。可治疗由鼻窦炎、慢性鼻炎引起的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对急性鼻炎也有一定疗效。常配白芷、防风、细辛等同用,方如辛夷散;也可配苍耳子、荆芥、黄芩等。外用以乳剂和浓油最佳,油剂次之,煎剂又次之。
注意:辛夷不宜多服,否则易致头昏目赤。
用量:3~6g。
处方举例:辛夷散(《济生方》:辛夷、白芷、防风、细辛、升麻、藁本、川芎、木通、甘草,各等分为末,每服6g,清茶送下。
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木兰科植物玉兰和望春花的干燥花蕾也作辛夷药用。药品形似相似,不易区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1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5:03 | 只看该作者
徐长卿
徐长卿为少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老君须、鬼督邮、石下长卿。
来源:为萝摩科植物徐长卿的根或带根全草。野生与栽培均有。
产地:主产于河北、河南等地。
性状鉴别:干燥的全草茎呈细圆柱状,表面灰绿色,基部淡紫色,具细纵条纹。质稍脆,折断面纤维性。叶纸质、灰绿色。木部细小,黄棕色。根细长、多数丛生、质脆,断面有粉性。气香、味微辛。
主要成分:全草含牡丹酚,肉珊瑚甙元,去酰牛皮稍甙元。根含黄铜甙、糖类、氨基酸、牡丹酚等。
功效与作用:全草水煎剂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及镇痛作用。
炮制:切段,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心、脾经。
功能:祛风止痛、温经通络、解读消肿。
主治:风湿性关节痛、胃痛、跌打肿痛、肝硬化腹水、月经不调。
临床应用:徐长卿味辛性温,辛能发汗解表,理气散结,温能散里寒而止痛,故能祛风湿,通经络而止痛。治风寒湿痹,常与猪肉、白酒炖服;治胃痛,常与延胡索配伍;鲜品生用捣敷、治毒蛇咬伤也很有效。
此外,徐长卿制成片剂口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率高达84%。实践证明,徐长卿有很好的消炎、化痰、止咳、平喘等作用。
使用注意:体弱者忌服。
用量:3~9g,入丸散或浸酒服,外用:煎水洗或捣敷患处。
处方举例:1、治风湿痛:徐长卿根24g,猪肉(瘦)120g,老酒60g,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方》)。
2、治疗精神分裂症(啼哭、悲伤、恍惚):徐长卿15g,泡茶当水饮(《吉林中草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1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5:28 | 只看该作者
旋复花
旋覆花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金佛草花,旋福花,复花。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覆花或线叶旋覆花等数种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呈扁球形,直径约1.5厘米或已散碎。下具短柄,苞片多数灰绿色,平列四层于花托外围,花托半圆球形,淡黄色,上面密布凸起的小点,全体组成盘状,每一小凸点上生黄色舌状花或管状一枚。花冠多皱缩脱落,密集的瘦果顶端着生多数白色冠毛,质轻脆、易散碎。气微味苦。
以花序多数完整,黄白色,苞片灰绿色,无枝梗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蒲公英甾醇、旋覆花甾醇B、旋覆花甾醇C,另含一种中性结晶物。
药理作用:止呕逆、软坚痰,其作用为镇吐、祛痰。
炮制:去净枝柄,生用或蜜制。
性味:辛、苦、咸、温。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能:下气、行水、消痰。
主治:咳嗽痰多,胸胁痞满、呕吐噫气。
临床应用:1、用于止呕,治由脾胃虚寒或有湿而引起的呕吐、呃逆,取其有下气作用,常配代赭石等,方如旋复代赭汤。胃肠神经官能症,有噫气、消化不良者,可用旋覆花。常配香附、党参、白术、木香、神曲、鸡内金之类,方如旋复止噫汤,或有旋复代赭汤也可。
2、用于祛痰,治痰壅气逆,顽痰胶结,咳吐不爽,胸中痞,如慢性气管炎,常配桔梗、桑白皮、半夏、瓜蒌仁等。
使用注意:阴虚燥咳、大便不泄者不宜用。
用量:3~10g,入煎剂宜包煎
处方举例:旋复止噫汤:旋覆花6g(包),香附4.5g,广木香3g(后下),党参9g,白术9g,神曲9g,鸡内金9g,水煎服。
附:金沸草为旋覆花之全草。功能下气、利水、活血,配麻黄、前胡、桔梗、荆芥等治处感咳嗽、上呼吸道炎,方如金沸草散(《局方》)。处方:金沸草9g,麻黄1.5g,前胡6g,桔梗3g,赤芍3g,法夏4.5g,荆芥9g,薄荷4.5g(后下),甘草3g,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1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6:22 | 只看该作者
血见愁
植物名:山霍香。
生长环境:本品为草本。栽培或少数逸为野生。
分布:亚洲热带地区。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季。
自采地点:郊野、山岗。
性味:性凉、味平淡。
功能:散瘀、止血、凉血。
主治、用量和用法:1、劳伤、苦伤、咳血:干用5钱至两半,清水煎服;2、撞红:鲜用2两至4两,擂烂取汁,炖1小时服;3、跌打肿痛:配伍用;4、刀伤:干用为末,撒在伤患处。
验方:(治跌打肿痛方)血见愁1两、透骨消1两、九层塔5钱、黑心羌5钱,晒干为末,用酒调匀,加热敷患处。内服每次1~2钱,冲白酒服。
(方解)本方血见愁凉血散瘀,透骨消除骨骼瘀痛,九层塔辛温通脉,黑心羌祛风行气。合为活血、通脉、祛瘀、消肿之剂。
(方歌)跌打肿疼血见愁,透骨黑羌九塔求,开酒调敷冲酒服,活血祛风瘀不留。
参考资料:《广东省中医经验交流汇编》介绍:治心气剧方:用血见愁、 五指毛桃、青漆三味之根各适量,清水服。又治呕吐血方:血见愁根、五指毛桃根,适量,煮猪瘦肉服。
《广州市中医验方选集第一集》南区卫生科介绍刀伤出血方:血见愁晒干为末,出血时敷之,立即止血。

血余炭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原来名乱发。《本草纲目》释名血余。李时珍说:“发者血之余......”。今血余不直接入药,须洗净煅炭后始供药用,名为“血余炭”。
别名:发炭。
来源:为人发经加工煅烧而成的炭。
加工方法:收集理发剪下的头发,用碱水或皂角水洗净污垢,再用清水漂净,捞出,晾干。取净头置煅锅内,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上面锅底贴白纸,用文武火煅贴在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待凉后,取出,砍成小块即得。
产地:全国各地均可制做。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等,色乌黑而光亮。表面稍平坦并有多数小孔,状似海绵。折断面呈蜂窝状。体质轻松,易碎。用火烧之有焦发气,味苦。
以体轻,色黑有光泽,无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炭素。
药理作用:收敛止血。动物实验证实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和血浆再钙化时间。另有利尿作用。
炮制:原品药用。
性味:苦、微温。
归经:入心、肝、肾经。
功能:消瘀、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崩漏等症。
临床应用: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但较多用于崩漏和吐血。例如月经过多者可配莲蓬炭、侧柏叶加补中益气汤,火配当归炭、首乌、益母草等,方如血余归母汤。治虚证吐血也可用此方加减。
使用注意:内有瘀血积热者不宜用本品。
用量:一般研成极细末冲服,每服0.9~3g。入煎剂用6~15g。
处方举例:血余归母汤:血余炭9g、当归炭9g、益母草15g、生地18g、大枣5枚,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1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6:45 | 只看该作者
血竭
血竭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唐本草》,原名“麒麟竭”。血竭之名始见于《图经本草》。
别名:血竭花、血力。
来源:为棕榈科常绿藤本植物麒麟竭的果实成熟时分泌出的红色树脂。均为进口。
产地:主产于印尼、马拉西亚、索马里等地。
采收加工:果实大如樱桃,其外密被硬质鳞片,鳞片间分泌出的红色树脂,几乎将鳞片全部遮蔽。采集果实,充分晒干(干燥后的树脂甚松脆),如贝壳同入笼中强力振摇,使松脆的树脂与果实分离,而后筛去果实与鳞片等杂质,用布包起,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状,取出放冷即可。
性状鉴别:血竭分原庄血竭两类。
1、原庄血竭:呈不规则的块状。表面紫红色或被有深红色粉尘。质坚脆或松脆、易碎裂,破碎面内色与表色一致,微有光泽。因品质不一,常含有多少不等的花序,果实及鳞片等杂质气无,味淡。
以含杂质少,体松脆、断面黑亮、色红者为佳。
2、牌号血竭:现市售商品有手牌和皇冠牌,均系经过加工再制的成品,花序、果实及鳞片等杂质已被清除,并做成定型的团块状。直径6~8厘米,底部平圆,顶部呈钝角四楞形并有纵顺皱褶沟梭。表面暗红色或黑红色,并印有金印牌号。质坚硬脆,易砸碎,断碎面微有光泽及细孔,红褐色。研粉则成鲜艳的深红色。气无,味淡。嚼之有砂砾感。
以外色黑红似铁,断面黑亮,研粉鲜红似血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血竭红素、安息香酸等。
功效与作用:止血止痛,活血生肌。动物实验证实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对多种皮肤癣有抑制作用。
炮制:研细粉生用。
性味:甘、咸、平。
归经:入心、肝经。
功能:活血止痛,散瘀生新;外用止血生肌。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心腹卒痛,金疮出血,疮疡不敛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跌打损伤而有心腹疼痛或出血者,常配乳香、没药、儿茶、冰片等,方如七厘散,此方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
血竭性较辛热而燥热,阴虚血热者慎用。
用量:内服1~1.5g,一般入丸散剂,不入汤剂。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七厘散(成药):含血竭、红花、儿茶、朱砂、乳香、没药、麝香。每服0.21~0.9g,每日1~3次,用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也可外用,以白酒调敷患处。
注:1、血竭溶于醇,不溶于水。
2、传统的鉴别方法,将血竭研成细粉,撒在纸上,以微火烘烤、勿使纸焦,血竭熔化后呈黑红色,对光透视,仍显鲜红色。用火点燃无松香气味、烟有呛鼻感者,品质好。反之则次,或掺有其它树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1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8:20 | 只看该作者
蕹菜干
古籍名:蕹菜《本草纲目》。
别名:空心菜、水蕹菜。
植物名:蕹菜。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蔓状草本。为栽培作物,陆地或水田、水塘栽培。
分布:广东省到处皆有,长江以南各省有栽培。
入药部分:全株(干用)。
采集期:夏天。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凉、味甘。
功能:清热、解毒、利水。
主治、用量和用法:1、痢疾:干用2~4两,水马蹄两(生用)、清水6碗,煎成2碗,温服,渣可食;2、食狗肉后发热,或食狗肉后误食绿豆,发生胸翳、腹胀痛等症状:干用2~4两,清水适量煎作茶,频频服,服完再煎服。
(方歌)蕹菜能疗痢疾疴,马蹄同煎力偏多,食狗误食绿豆水,煎汤频饮腹胀瘥。

一枝黄花
中药概述】
一枝黄花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的带根全草。辛、苦,凉。
1.疏风清热:用治感冒发热,咳嗽,可配贯众、鲜松针等同用;小儿惊风等。
2.解毒消肿:用于疮疡肿痛,痈肿,黄疸,毒蛇咬伤等。外用跌打损伤。
【药效鉴别】
一枝黄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临证应用】
1.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一枝黄花9g,一点红6g,水煎服;
2.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一枝黄花,酢浆草各20g、地龙,枇杷叶各6g,水煎服。
【药理作用】
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全草含酚性成分、鞣质、挥发油、皂甙、黄酮类等。
【用量用法】
9——15g,水煎服。
【使用注意】
口服后咽部麻辣等不适感,但大多数可在30~60分钟内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1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39:51 | 只看该作者
鸦胆子
鸦胆子为较常用中药。始载《本草纲目拾遗》。
别名:苦参子、鸭蛋子。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多年生灌木鸦胆子树的成熟果实。多野生。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此外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分布。
性状鉴别:核果卵圆形,长6~8毫米,直径4~5毫米,外表面黄棕色或黑褐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果实两侧有明显的棱脊。壳坚硬而脆,内含种子一枚,淡黄绿色或淡黄白色,富油脂。气微,味极苦。
以果实成熟、饱满,粒均匀,子仁黄白色、油足者为佳。
主要成分:鸦胆子苦素A、B、C、D、E、F及G。另含鸦胆子甙、鸦胆子油。
功效与作用:1、抗阿米巴原虫:体外和体内(动物)实验,均证实有杀灭或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有效成分分为其葡萄糖甙。
2、抗疟:动物实验能抑制鸡疟原虫繁殖。
3、对赘疣细胞有毒性作用,能使细胞破坏,细胞核固缩,最后细胞坏死脱落,故外用可治皮肤疣。
4、抗病毒:对甲型流行感冒PR8有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用时捣碎。
性味:苦寒。
归经:入大肠经。
功能:燥湿、杀虫。
主治:痢疾、疟疾,外用捣敷治痔疮赘疣等症。
临床应用:1、治疗阿米巴痢疾。对急性患者效果良好,优于白头翁,能使症状迅速消失,治愈率约80%。对慢性阿米巴痢疾和带阿米巴的病人,也有较好治疗效果。服鸦胆子兼服白头翁汤,或口服鸦胆子兼用鸦胆子仁的水浸液灌肠,效果更佳。
2、曾试用于治疗疟疾,但疗效不高,现已少用。
3、外用治鸡眼、皮肤寻常疣。用鸦胆子油或碎仁数粒捣烂后,涂敷于患处,可使赘疣脱下,如能先将皮肤患处稍擦损然后在敷药,效果更好。鸦胆子油能刺激正常皮肤引起皮炎,用时不要使油触及正常皮肤。
使用注意:鸦胆子对肠胃有刺激,可引起呕吐、腹痛、轻泻或腹部坠胀等副反应,要装入胶囊服用,或用桂圆肉包裹服用,以减少刺激性。孕妇和幼儿不宜使用。
用量:内服每次10~15粒(小儿每岁粒),一日三次。
处方举例:鸦胆子仁15粒,用桂圆肉包裹(或装入胶囊,每囊5粒),饭后用沙塘水送服,每日三次,连用7~10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1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40:31 | 只看该作者
薤白
薤白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别名:夕白。
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薤或小跟蒜的用沸水煮过或蒸后干燥的鳞茎。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其它各地亦大部分有产。
性状鉴别:鳞茎鲜时似小蒜头但不分瓣。商品呈不规则的圆形,大小不一,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有皱纹。有时外面具数层有纹理的膜质鳞片,揉之易脱。质坚硬,角质半透明。具强烈的蒜臭,嚼之粘牙。以黄白色,粒大,半透明,无鳞叶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
药理作用:行气止痛。其作用原理现代还甚少研究。按薤白为葱蒜属植物,该属植物有类似芥子的作用,欧洲民间过去常用该属植物缓解肺部炎症引起的刺激症状(如胸痛);又实验证明口服葱蒜的提出物后,平滑肌的反应先是短暂兴奋,继而抑制。这两点资料对于理解薤白治疗胸痹(胸膜炎、心绞痛)何以有效,可能有一定帮助。
炮制:生用。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能:开胸痹、导痰壅,散结满,止疼痛。
主治:胸部闷痛,咳嗽气喘,冷痢后重等症。
临床应用:为治疗胸痹的常用药。所谓胸痹,主要是由于心脉血滞,以致胸阳不运而引起,表现为胸中觉痞满阻塞不畅,胸背部有刺痛,或前后牵引痛,或牵涉至胸膈或胁下作痛,并常有气促、喘息、从现代医学观点看,“阳”一般代表功能,胸阳不运就是胸部血液循环功能阻滞的意思。现已明了,胸痹证常见于心绞痛,其发病确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有关。此外干性胸膜炎、肋间神经痛所见的胸痛也属于胸痹。
治疗胸痹常以薤白配栝萎、半夏为基本药,再随证加减。
如属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绞痛,可和栝萎薤白半夏汤配其他理气活血药治疗。据现代初步观察,按此法治疗数目,多数病例症状显著改善。
如属胸膜炎,则用枳实栝萎白散,再加种连或黄芩,加强行气宽胸和清热作用。
如属肋间神经痛,可用栝萎薤白白酒汤加络石藤、宽筋藤等。
对于由内伤气团,例如由肩挑或搬运重物过度憋气用力引起的前胸翳闷,也可用栝萎薤白半夏汤行气而舒解胸闷。
此外,薤白还可以治胃肠湿滞、泻痢,有醒脾助消化和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服用过多对胃粘膜有刺激,溃疡病者不宜长用。又平素胃气虚寒者,服薤白后往往发生噫气,也不宜多用。
用量:9~18g。
处方举例:1、栝萎薤白半夏汤加减:栝萎30g,薤白12g,制半夏6g,丹参18g,郁金9g,红花6g,水煎服。
2、枳实栝萎薤白散加减:枳实6g,栝萎15g,薤白15g,制半夏6g,川连3g,陈皮3g,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1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41:53 | 只看该作者
鸭脚树皮
别名:伞托树皮。
植物名:鹅掌紫。
生长环境:本品为乔木,山地的疏树林中,常见的多生长于较潮湿、阳光充足的环境。
分布: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各省极为常见的树种。广东各地、广州郊区都有,此外越南亦有。
入药部分:树皮。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凉、味苦、微香。
功能:解表、发汗。
主治、用量和用法:1、外感发热头痛,配伍用;2、夹色伤寒,配伍用。
验方:(治外感发热夹色方)鸭脚树皮5钱、簕角根5钱、狗肝菜5钱、榕树须5钱、岗梅5钱、鹰不泊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饭簕角根、狗肝菜、鹰不泊、岗梅为治外感之药;鸭脚树皮、榕树须则以治疗夹色伤寒见长。组合成方,功效可靠。
(方歌)外感发热夹色兼,鸭脚树皮岗梅添,簕角榕须狗肝菜,鹰不泊来病可痊。
附录:(叶)1、治风瘼:生干可用,煎水外洗;2、皮肤热毒痕痒:用法同上

鸭拓草
【中药大全】
鸭跖草为鸭跖草科草本植物鸭跖草的地上部分。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1.清热泻火: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可与金银花,薄荷等配伍;若邪热在气分,可与石膏,知母等配伍。
2.解毒:用于热毒疮痈,可与蒲公英,野菊花等配伍;咽喉肿痛,可与板蓝根,射干等配伍。
3.利水:用于热淋或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可单用鲜品,亦可与清热利尿药配伍。
【药效鉴别】
鸭跖草清热解毒,可用于心胃实火上炎,口舌肿痛,热毒发散于肌肤而致丹毒,疮疡热疖,可配石膏,蒲公英,栀子等。
【临证应用】
1.流行性感冒:可用本品配伍 紫草,马兰根,豆豉,淡竹叶,木贼草,枇杷叶,射干;
2.治急性肾炎,属邪热内盛型,起病急剧,浮肿明显,腹大胀满,尿血。取本品60g,水煎分2次服完。
【药理作用】
1.本品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有抑制作用。
2.煎剂有利尿作用,其作用与所含钾盐有关。
【化学成分】
酣飞燕草甙、阿伏巴甙和鸭跖草素。
【用量用法】
8——15g,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2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31 06:42:53 | 只看该作者
亚麻子
【中药概述】
亚麻子(又名:壁虱胡麻)为亚麻科草本植物亚麻的成熟种子。甘、平。归肝、胃经。
1.润肠通便:用于大便干燥或便秘等症,有通润肠道的功能。可配伍润肠通便药同用。
2.祛风止痒:用于皮肤痒疹,麻风及脱发等症,可单用。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蛋白质、粘液质、鞣质、糖、有机酸、脂肪酸、亚麻子苦甙、香叶醇等。
【用量用法】
6——12g,打碎入煎剂。

烟樨
别名:栾樨、苑樨。
植物名:阔苞菊。
生长环境:本品为灌木。喜生于潮水能达到的地方。
分布:广东珠江三角洲一道均产。此外,亚洲热带各地沿海地区亦有分布。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采根、叶,冬采花。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平、味甘、气芳香。
功能:化气、去湿、消坚散核。
主治、用量和用法:1、痰火核:用干根1~2两,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2、胃痛:用法同1;3、气痛:用法同1;4、疝痛,配伍用;5、花柳骨痛:用干根2~4两,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服。
验方1(治痰火核方):烟樨根1两、簕茨菇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或加猪瘦肉同煎服。
          (方解)烟樨根化气、除痰、消坚散核;簕茨菇化气,单用亦能散核,合之则功用更大。
          (方歌)痰火核成肝郁因,能疗斯疾烟樨根,簕茨菇应同加入,消坚散结力千斤。
验方2(治疝气方):烟樨叶(根亦可用)1两、黄皮根1两,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或加猪瘦肉同煎服。
          (方解):烟樨叶化气祛湿,黄皮根化气,相辅为用,化气之力更大。治疝气之分者,有效。
附录:(叶)清热、平肝、去积、化气除痰。民间习惯于农历四月初八日用烟樨叶和米粉、黄糖制成烟樨饼食,或加使君子叶、白花蟛蜞草、白毛鸡屎藤叶等制成。
            (花)治小肠疝气。
[发帖际遇]: 白薇子走在路上无故被一幅画砸到,拿去鉴定竟是名家大作,纹银+1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25 13:42 , Processed in 0.453654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