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楼主: 白薇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草药大全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01:01 | 只看该作者
萆薢
本品为较常用药,别名赤节。始终《名义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类,又名白菝葜。
别名:绵萆薢,粉萆薢、薢夕。
来源:为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绵萆薢,福州萆薢,粉背萆薢的干燥块茎。前两种为药材绵萆薢,后一种为药材粉萆薢。多在产地加工切皮。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以及江南各地均生产。
性状鉴别:绵萆薢:为规则的片状,厚约三毫米。片大小宽窄不一。周边外皮灰黄色,卷缩。切面白色或前黄白色,显粗糙,有筋脉点,质棉软轻泡,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棉软,整齐不碎者为佳。
粉萆薢:为不规则的薄片厚在一毫米一下,周边外皮褐色,凹凸弯曲,大小宽窄不一。切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有黄绿色圈斑。略显细腻平坦。质稍坚脆,有弹性,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片大较薄,有弹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暑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总皂甙水解后生成薯蓣甙元。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其原理尚待研究。
炮制:生用。
性味:苦甘,平。
归经:入肝、肾、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治:淋浊白带、腰膝痹痛,湿热疮毒。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小便频数,小便失禁(尤其小儿)。配益智仁、乌药。
2、用于治疗膏淋(尿液混浊如膏,或如米汤,小便短涩,欲出未尽)。有湿热证候者(可见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配车前子、黄柏等以加强祛湿清热作用,方如程氏薢分清饮;有阳虚肾虚证候者(可见于慢性前列腺炎、各种原因引起的乳糜尿等),配乌药、益智仁等,方如萆薢分清饮。
3、用于治疗湿热痹痛,尤其腰背冷痛、下肢活动不利、麻木(可见于周围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前人的经验说萆薢“治湿最长,治风次之,治寒则尤其次”。对于湿热和风湿所致的肌痛,本品确有缓解功效、常配桑枝、络石藤、牛膝等药。
4、用于治疗皮肤湿疹、慢性皮炎,或脓疱疮等属湿热症者,配黄柏、苡仁等,方如萆薢祛湿汤。
用量:4.5~12g。大剂量可用至24~30g。
处方举例:1、程氏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川萆薢9g,黄柏9g,石菖蒲4.5g,云芩12g,白术9g,莲子心6g,丹参4.5g,车前子12g(包煎),水煎服。
2、萆薢分清饮(杨氏方):川萆薢9g,益智仁6g,乌药9g,石菖蒲4.5g,茯苓9g,生甘草3g,水煎服。
3、萆薢祛湿汤:川萆薢9g,黄柏9g,生苡仁15g,赤芍9g,丹皮9g,泽泻9g,生滑石12g,通草3g,水煎服。
注:1、萆薢来源复杂。李时珍谓: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蓣。现市场上常见商品有三种,其中两种白色或黄白色一虚软,一略坚实。与李时珍所述相同,京津习用。
2、另有一种红萆薢,京津不用。主产四川省,据《四川中药志》记载为百合科菝葜属数种植物的块茎。原植物尚待进一步研究。商品为规则的乱切片,薄厚大小不一。周边外皮棕色弯曲不直。切面红褐色,中心有黄色粗纤维。体略轻、质硬易折断。气无味淡。
3、四川省内萆薢和土茯苓常相混用。
4、一般习惯认为萆薢微清苦。断面略显粗糙。少粉性。水湿后不产生粘滑感。土茯苓则味淡甜而不苦。断面略显细腻而无粗纤维组织,含粉性,水湿或水煮后粘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01: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7-8 23:01 编辑

冰片
【中药概述】
冰片,别名艾片、龙脑、梅片,为龙脑香科乔木的树脂加工结晶品。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1.开窍醒神: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神志昏迷、痉厥,不省人事等,如(安宫牛黄丸)。
2.清热消肿:外用于咽喉肿痛、口舌溃烂、目赤肿痛及耳道流脓等,如(<外科正宗>冰硼散)、(拔云散)。
3.用于疮疡痈肿、目赤云翳,如(<重楼玉钥>生肌散)。
【药效鉴别】
冰片走窜开窍,“无往不达”,其性凉,清热解毒的效力优于麝香。能引药深入病处,若病邪尚在体浅部者,用之反有引病深入的可能,故病在深部者用之。
【药理作用】
体外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右旋龙脑律草烯、榄香烯、龙脑及香醇酮等。
【用量用法】
0.5——5g,入丸散剂,不宜入汤剂。外用适量。
【注】
药用冰片有三种。艾片(为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中提取的结晶,为天然冰片的一种);机制冰片(是用樟脑、松节油等经化学方法合成的);龙脑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
品,又叫“梅片”)。

扁豆
古籍名:扁豆《名医别录》。
植物名:扁豆。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缠绕草本,农村常有栽培。
分布:广布热带各地个我国西南部及南部。
入药部分:花。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微凉、味微淡。
功能:清肝明目、去眼胶、去眼红筋。
主治、用量和用法:热眼:干用3至5钱,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
附录:(根、茎)亦可入药,功效稍逊。
(方歌)生扁豆花性微凉,专治眼热效最亮,取用五钱清水煎,清肝明目炫其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02:35 | 只看该作者
薄荷
薄荷为常用和中药。始载《唐本草》。
别名:银丹草。
来源: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干燥全草。均为栽培。
植物形态:草木,多年生,茎方形,被逆生长柔毛,全株有辛凉香气。单叶对生,长卵形或椭圆形,叶缘锐锯齿状。花在腋部成轮状花序,花冠略成二唇形,淡红色或紫色。四枚小坚果,藏于宿存厚膜质的萼筒内。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江苏、太仓、河北安国、江西、湖南等地产量大、质量好。
性状鉴别:干燥后,叶多卷曲皱缩或破碎,气芳香,搓碎时更显著。味辛而凉。薄荷的收割北方一年二次,江南一年三次,习称头刀、二刀、三刀。头刀茎长而粗,二刀茎匀、叶多,含油量多质量好,三刀者茎细叶薄。
以条匀,叶密,紫红梗有白毛,香气浓,叶绿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含薄荷脑、薄荷脑、薄荷酮;此外,尚含樟烯、柠檬烯等。
功效与作用:疏散风热,其作用为:1、消炎;2、镇痛;3、健胃祛风;4、止痒。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辛凉。
归经:入肺、肝经。
功能:发汗,散风热。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作为辅助药,主要用于协助疏散风热。
1、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感冒、上呼吸道炎等)。作为发汗解表的辅助药,特别适宜于有头痛、眼红、咽喉肿痛的患者,除有解表作用外,还可使咽喉部发炎的粘膜局部血管收缩,减轻肿胀和疼痛。常配荆芥、防风、或桔梗、甘草等同用。
2、协助其他解表药透疹。用于麻疹初期,疹透不快,配升麻、葛根、蝉蜕等。
3、用于治疗夏季感暑的头昏、发热、口渴、小便短赤。可疏解风热,配石膏、甘草、方如鸡苏散。
使用注意:肺虚咳嗽、阴虚发热不宜用;哺乳妇女一般不宜多用,因薄荷有退乳的副作用。
用量:2.4~6g,入煎剂要后下。
处方举例:鸡苏散《伤寒标本》:薄荷3g(后下),生甘草3g,滑石18g,水煎服,或共研粗末焗服,但以水煎服较好。
注:苏州尚产一种龙脑薄荷,茎上部螺旋状,雄蕊短于花冠,叶片厚,气味浓,供出口。
野薄荷与家薄荷外形相似,但茎细弯曲,叶小而稀疏,气弱。北方产头刀薄荷茎长、色紫、叶大、质优,二刀较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03:04 | 只看该作者
补骨脂
补骨脂为常用中药。始载《开宝本草》。
别名:怀故子、破故子、黑故子、破故纸。
来源: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补骨脂的成熟干燥种子。栽培,亦有野生。
产地:主产于河南、四川、安徽、陕西等地。此外江西、山西、湖北、云南等地亦有生产。
性状鉴别:补骨脂呈肾形,长3~5毫米,宽2~4毫米,厚约1.5毫米。表面黑色或黑褐色,显粗糙,有微细的网纹,一侧中部微凹入,质坚硬,不易破碎。破开后内种仁黄白色或黄绿色富油性,气微香,味微辛苦。
以粒大,成熟饱满,色黑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补骨脂乙素,为天然查耳酮;又含多种香豆精类物质,主要为补骨脂内酯和异补骨脂内酯。
功效与作用:补骨脂历来认为能补肾暖脾,固精缩尿,近年来,更新发现有以下作用:
1、扩张心冠状动脉:动物实验对离体和在位心脏都有扩张冠动脉的作用;对心肌氧消耗量无明显影响。能兴奋心脏,提高心脏功作率。有效成分为补骨脂乙素。
2、外用促使皮肤色素新生。
3、抗菌:其酒精浸剂在试管内有抑制结核杆菌作用(抑菌浓度为1:50,000)。
附:补骨脂对实验性肉瘤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中能为香豆精类物质。
炮制:盐水炒。
性味:辛、苦、大温。
归经:入脾、肾经。
功能:温脾止泻,补肾壮阳,固精缩尿。
主治:脾虚寒泻、肾虚阳痿,遗精尿频,腰膝冷痛。
临床应用:为治疗脾肾阳虚的常用药。
1、治肾虚久泻,尤其所谓“五更泻”,即黎明前腹泻,伴有腹痛肠鸣,泻后则安,苔淡白,脉沉细,常见于肠结核、局限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用补骨脂配吴茱萸、五味子等,能调整肠管功能状态(剑肠)而止泻,方如四神丸。
单纯脾虚腹泻,泻下不消化食物(所谓“完谷不化”),可用单味补骨脂微炒后研末,每服1.5g,温开水送服,有一定疗效。
2、治肾虚尿频、夜尿多,常以补骨脂配益智仁、菟丝子等,加强抗利尿作和。
3、澡肾虚腰痛、早泄、喘嗽,配核桃肉,两者有协同作用,补肾之力更强,可制丸服或入汤剂,方如故纸核桃方。
4、补骨脂虽能扩张心冠脉,但目前仍未作为主药治疗冠心病,只是在冠心病者有明显肾阳虚、夜尿多、四肢冰冷时,才在治疗方剂内酌加补骨脂6~9g协助补肾扶正。
5、治白癜风,可用补骨脂130g,加入95%酒精100毫升中,一周后取浸液擦患处,可促使患处局部色素增生,斑块缩小。
使用注意:前人经验认为补骨脂性甚窜燥,不宜轻用。现代现察也说明了,补骨脂药性较热,有些患者服后易致动火,出现口干、舌燥、咽痛等症状,阴虚火盛者更不宜服。另外,补骨脂对胃有刺激性,胃病者宜慎用,但溃疡病属虚寒型者仍可服。
用量:3~9g,不宜多服。
处方举例:四神丸(《内科摘要》):补骨脂120g,五味子90g,肉豆蔻60g,吴茱萸30g,生姜120g,红枣50枚,制成枣肉丸,每服6~9g,温开水送服。
故纸核桃方:破故纸(补骨脂别名))30g(研末)、核桃肉60g(研烂)蜜调如饴,每晨温开水调服一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04:13 | 只看该作者
萹蓄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扁竹、猪牙草、扁竹牙、扁竹、竹节草。
来源: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萹蓄和异叶蓼、习见蓼的干燥茎叶,均为野生。
植物形态:萹蓄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或长)15~50厘米,茎平卧或斜向上伸,亦有直立,基部多分枝,具明显的节及纵沟纹。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有短柄;托叶鞘筒状抱茎而生,基部暗红褐色,先端老时裂成丝状。花簇生叶腋,花冠小,绿色,边缘粉红色。瘦果三棱形,黑色。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鉴别:茎圆柱形,直径约1~3毫米,灰绿色,节间棕红色,有细纵皱纹。叶片皱缩,呈棕绿色或灰绿色。气无味微苦。
以色绿叶多,质嫩,无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叶含萹蓄甙、大黄素和钾盐。
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显著,且能强加尿内钠的排出。连续给药也不会产生耐受性,应用上安全范围较大,用量可稍大,过小则无利尿作用。有效成分为钾盐。2、抗菌。对福氏痢疾杆菌III型有较强的抑菌作用。3、驱虫。临床观察对驱除蛲虫等有一定作用。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苦平。
归经:入膀胱经。
功能:利热湿,痛淋闭,杀虫。
主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等症。
临床应用:1、治疗热淋、石淋(如尿道炎、尿道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尤其适宜于有小便涩痛兼有大便秘结者,配木通、瞿麦、车前子等,方如八正散。
2、治疗乳糜尿、配萆薢、石韦、海金沙等,如乳糜尿方。
3、治疗蛲虫病,单用萹蓄30g,水煎,早、晚各服一次;或配榧子肉、尖槟等,如萹榧驱蛲汤。
使用注意:瞿麦、萆薢、萹蓄都能去湿热利小便而治淋症。但三者的适应症各有重点。凡热重于湿,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和疼痛者用瞿麦;如湿重于热,小便如米汤样,则宜用萆薢;如湿热相当,小便一般滞涩不畅者用萹蓄,遇有兼证时,三者可彼此配伍同用。
用量:9~18g,单味使用至30g。
处方举例:1、八正散《局方》:萹蓄9g、木通6g、瞿麦9g、栀子9g、滑石12g、车前子9g(包煎)、大黄3g(后下),甘草梢6g、灯心草3g,水煎服。
2、乳糜尿方:萹蓄18g、石苇15g、川萆薢30g、槐花米12g、十大功劳叶30g,水煎服。
注:1、蓼属中的萹蓄组植物异叶蓼及习见蓼等其生药外形与萹蓄极相似,均与萹蓄通用。
2、广东、广西所用萹蓄,系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其性状效用,均与蓼科萹蓄不同,注意区分。
3、福建北部及东部所用萹蓄系都可植物鸡眼草和长萼鸡眼草的全草,称小萹蓄。
[发帖际遇]: 白薇子走在路上无故被一幅画砸到,拿去鉴定竟是名家大作,纹银+1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0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7-8 23:33 编辑

八月扎
别名:木通果实、八月炸、八月札、野香蕉、预知子、野木瓜《药材学》、羊开口、五叶木通《湖南药物志》、通草、附支、丁翁、万年藤、燕复子、乌复子、畜菖子、絮子、桴棪子、八月瓜《中国药用植物志》、黄狗卵子《江苏植物药材志》、木通、沙藤、拿藤切泡《天目山药植物志》、八月渣、木通藤《杭州药用植物志》、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中国药学大辞典》(本品为木通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功能:能利气催血,杀虫,解毒,疗蛊,消痃癖气块,宿食,胸膈烦闷,催生,有止痛作用。治肝胃气痛、胁痛、月经痛、腰痛、外治蛇虫咬伤。
分布:浙江、江苏。
采集期:秋、冬。
功效:近年民间用以治癌症(详见白花蛇舌草),用量五钱至一两。

布渣叶
别名:破布叶、蓑衣叶。
植物名:破布叶。
生长环境:本品为乔木或大灌木。生长于潮湿水沟、小河边或山谷。
分布:广州近郊,村前村后常见野生植物。
入药部分:叶。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市郊村边。
性味:性微凉、味淡微酸。
功能:清热消滞。
主治、用量和用法:食滞: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
参考资料:《临床实用中药》本品清热、消积,治肠胃湿热滞,可解蜈蚣毒。


草果
草果为少常用中药。始载《本草纲目》,豆蔻项下。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
来源: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成熟的干燥果实,野生或栽培。
产地:主产于云南省文山自治州,广西南宁、百色地区,贵州省罗甸。
性状鉴别:为长圆形或长钝角三棱形,长3~4厘米,直径1.5~2.5厘米。外皮棕褐色,有多数突起的纵棱河相对形成的纵沟纹。顶端有一圆形突起小凹脐系宿萼残基。底部常带有短果柄。果皮革质韧性,易纵向剥开。剥开果皮,可见种子多数集结成团,由隔膜分成三瓣,每瓣有种子10~20枚。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多角形,棕色,外披灰白色薄膜。在棱角聚合的尖端有一小凹脐,相对的底面有一小凹沟或凹穴。质坚硬。破开后见百色种仁。气特异,而臭(如“臭大姐”),味辛辣。以个大饱满,表面红棕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
炮制:去皮取仁清炒。
性味:辛热。
归经:入脾、胃经。
功效与作用:散寒燥湿,除痰截疟。
主治:疟疾、瘟疫。
注:西北地区多作肉食调味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08:53 | 只看该作者
苍耳草
古籍名:苔耳《神农本草经》。
别名:痴头婆、白痴头婆、痴头猛。
植物名:苔耳。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草本。生于旷地,路旁或田野间的野生植物,略耐干旱。
分布:广东省各地多见,山区则少;北方温带地区普遍生长。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秋后药力减)
自采地点:山岗、郊外。
性味:性平、味微苦。
功能:祛风,散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头凤晕: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
2、夹色: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
3、湿热下痢: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
4、红云血癣:生用10斤、洗净切碎,水适量,煎十小时去渣,再煎成膏状,分为1日二次,用糖调服。
5、疥疮:干用适量,煎水外洗患处。
附录:(根)
1、治痰火核:干根2两,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
2、治白浊:干根1至2两,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
(果)治感冒发热,配伍用。
(方歌)苍耳草根各逞能,草治头晕兼痢频,疥疮煎汤淋患处,亦治血癣夹色人,根疗白浊痰火核,瘦肉同煎功如神。
参考资料:《现代实用中药》本品成分含脂肪39%,树脂3.3%,黄色苍耳昔39%,及维生素C等。效果:1、子为发汗、利尿排毒药,有镇痉痛作用,用于肌肉神经麻痹、梅毒、麻风、关节痛、疟疾、水肿、虫伤等。2、叶、茎治癣疥、湿疹、头痛、四肢拘挛痛、风湿周痹、恶肉死肌、膝痛、溪毒、瘰疠、疥疮。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最近研究。全草对麻风病及恶性痢疾有显著疗效。
《中医杂志》(1958.1)内载:苍耳子合剂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无效者仅占16%,处方苍耳子2斤、卒夷6两,碾碎,然后加菊花2两、茜草2两、艮花2两,煎熬约5小时,倾出药汁后,加水于药渣中煎4小时倾出药汁,如此共计4次过滤,将药汁蒸发浓沸(起大泡时)加入蜂蜜半斤搅匀,约得600毫升,冷藏,每服5毫升,一日三次,连用1至2月。
《中医杂志》(1958.11)江西省麻风病院报导:以苍耳草治麻风人11例,无1例无效或恶化。方法是用苍耳草制成流浸膏,埋成丸剂,每服4两,日服1次,逐渐加,最高日服16两,分2次服。一般病人5至7天即开始进步。
《江西中医药》(1960.4)内载:用苍耳草治疗结核,在治疗过程发现对结核性脓胸亦有显明疗效。
《中医杂志》(1960.6)登丰县医院报告:误食苍耳中毒病例,皆呈现头痛,头晕,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呈现昏迷状态,不能转动。体检:心津较快,腹呈中等度膨胀,肠鸣减弱,体温、血压、血象均正常,其他无阳性体症。(中医杂志编者介绍中医治疗方法)1、中毒不久,可用吐药或泻药清理胃肠道。2、中药解毒:“三豆汤”加甘草“二花汤”“艮乔汤”均克。一般情况可用甘草、沙参、艮花、黄连、云苓煎服。或用鲜芦根、绿豆、艮花、菊花、甘草煎服。与出现现象可用甘草、远志、沙参、血余炭、三七面(冲)煎服。有烦躁用龙胆草、甘草煎服。其他如地浆水、蜂蜜、生绿豆、甘草水、豆浆可分别多服。3、针法:解毒取穴:曲池、三阴交,牙关紧闭取颊车、合谷,呕吐腹泻取中浣、内关、足三里,昏迷取人中、承浆,呼吸苦难取内关。一般可多刺足三里。
又据河北省卫生防疫站实验报导:初步证明苍耳子毒性物质可溶于水,并且不耐高温。若用水浸泡后弃液,则可减少或消失其毒性。又若经过高热(炭化)处理后,也可破坏其毒性。
《中医杂志》(1959.12)报导:苍耳草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率达60.7%,和通常应用其他药物效果相仿。胆对过敏性副鼻窦炎、鼻息肉、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不够满意。有效例见用药后鼻通气转好,鼻痒,喷嚏减少,鼻腔分泌物减少。
《中医杂志》(1958.11)江西省麻风病院以鲜苍耳草浓煎为丸治麻风病,一般病人于第六天即开始进步,根据100例分析,显著进步占72.72%,进步者占27.27%。
(广州中医学院报导)该院与曲江,英德等血吸虫病防治站合作,采用苍槟合剂治疗中期血吸虫病95例,一般症状消失或减轻,大便检查(沉卵三次)阴性率70~90%,经三个月追踪检查,阴性率一直保持75~80%,证明苍槟合剂对体内血吸虫可能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处方:苍耳全草两半、枣儿槟榔两半,炼为水剂,每日作2次空腹分服。二十天为一疗程。
《湖北验方集锦第一集》主治血丝虫病方:苍耳子20粒、苦养6钱、共研末,同元肉做粑,烧食,内服,服五次有效。
《河北中医验方汇选》介绍,治白蛇缠腰(缠腰丹)验方:苍耳子1两、冰片2分,将苍耳子用土炒至黄褐色,研为极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用香油调成糊状,抹患处,早晚各一次,约十三天全愈。
[发帖际遇]: 白薇子外出放孔明灯,许愿让自己变得更美,纹银+2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09:25 | 只看该作者
苍耳子
苍耳子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枱耳实。
别名:苍子。
来源: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苞片的果实。均为野生。
产地:各地均产。
性状鉴别:苍耳果实呈纺锤形。表面灰黄~灰绿色,带有勾剌,外皮(总苞)坚韧,内分二室,各有一枚瘦果,瘦果卵圆形,灰墨色,一端有剌状突起的柱基,去种皮后内有子叶二片。有油性,气微味苦。
以子大,饱满,黄绿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苍耳甙,苍耳油(其中有大量亚油酸),苍耳毒蛋白,丙种维生素等。
功效与作用:祛风散湿,其作用为发汗,镇痛,抗菌,消炎。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副作用可有口渴,便秘。
炮制:炒至深黄色,串去剌药用。
性味:甘苦温,有小毒。
归经:入肺经。
功能:发汗,散风,去湿。
主治:风寒头痛,鼻渊,痹痛拘挛。
临床应用:1、常用治鼻窦炎(鼻渊),过敏性鼻炎,配辛夷更能加强通窍作用。如属急性鼻窦炎,热挚较盛,发热,头痛,鼻流浊涕,须配清热药如石膏,黄芩等,方如苍耳散。如属慢性,则配辛夷,茜草等,方如复方苍耳子汤,对减轻炎症,减少流涕有一定帮助。如属过敏性鼻炎,则配益气汤再加五味子、金缨子,方如苍耳益气汤。对调补体质,改变过敏状态有一定帮助。
2、治风湿痹痛,关节活动不灵、痛处不定,呈游走性,配威灵仙、肉桂、苍术、川芎。
3、治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即所谓“头风”,头痛如劈如锥,牵及颈后,遇风更甚,可用苍耳子(兼有鼻塞者更合适),取其能发汗镇痛,常与防风、藁本、白芷等解表药同用。
4、治荨麻疹可用苍耳子水煎外洗(连茎、叶同用较好)。
用量:3~9g。不可过服,否则易致中毒,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低血压,腹痛。
外方举例:1、苍耳散(《济生方》);苍耳子6g,辛夷6g,白芷6g,薄荷4.5g(后下),生石膏30g(打碎先煎),黄芩6g,水煎服。
2、复方苍耳子汤:苍耳子15g,辛夷9g,银花9g,茜草6g,菊花9g,水煎,加少许蜜糖或砂糖送服。
3、苍耳益气汤:苍耳子9g,辛夷9g,党参12g,白术9g,茯苓12g,金樱子6g,五味子4.5g,甘草6g,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4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10:22 | 只看该作者
苍术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术”至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提到术有白(即白术)赤(即苍术)之分,现商品又将苍术分两类。一产华东,中南,水湿切片后析出白霉如毛,称毛苍术。一类产东北,华东,切片后不生白霉称山苍术。
别名:茅苍术(毛苍术)、北苍术(山苍术)。
来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 DC.)和北苍术(Atrca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 .)的干燥根茎。均为野生。
产地:茅苍术主产于江苏省茅山地区(故名茅苍术),湖北省襄樊地区,河南省信阳,南阳地区。以及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均有生产。山苍术主产于华北,东北各省,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亦有生产。
性状鉴别:茅苍术:呈不规则的连珠状,又似疙瘩之连接,弯曲拘挛,条块大小不一。长2~厘米,直径0.8~1.5厘米。表皮深褐色略粗糙,有根痕及短小须根,有茎痕或偶带残茎。质坚实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明显的棕红色油腺散在,习称“朱砂点”。切断面水湿后,能析出微细的针状结晶,形如白霉。气芳香,味微甘而后苦辛。以形如连珠状,坚实,外皮深褐色,断面黄白色,显朱砂点为佳。
山苍术:形色略与茅苍术同。但体形较粗大有分歧。长约3~15厘米,直径1~3厘米,质亦坚实,但较茅苍术略松泡。断面黄白色,略显菊花心样放射纹理,亦有明显的棕红色油腺但较少。切断面水湿后无针状结晶析出,香气不及茅苍术浓烈,味甜微辛苦。以个肥大,坚实,去净毛须、气味芳香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有苍术醇(C15H26O)、苍术酮(C15H20O)。又含大量甲种和丁种维生素(但水煎剂不含甲种维生素)(注:化学元素数字为缩小并在右下)。
功效与作用:1、健胃。2、利尿、发汗,利尿作用不明显,但能增加钠、钾从小便排出。3、镇静,有效成分为挥发油。4、降血糖。5、强壮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维生素有关。
炮制:切皮,米泔水炒,土炒。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燥湿健脾,去风湿。
主治:脾为湿困引起的运化失调,食欲不振,呕恶烦闷,腹胀泄泻;关节肢体疼痛。
临床应用:为祛湿的重要药物,不论内湿、外湿都勊应用。前人的经验说:“治外湿以苍术最为有效。
1、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即所谓湿郁中焦),有胃脘满闷、食欲不振、或吐或泻,配厚朴、陈皮,方如平胃散;如偏于热滞,也可配香附、神曲、栀子等。
2、用于治疗泄泻,尤其夏季水泻,湿热较重,配银花、茯苓。
3、用于治疗风湿,尤其肌肉风湿。常配麻黄、桂枝、苡仁等,加强镇痛效果。如为热痹、有发热、口渴、关节红肿剧痛、苔黄、脉数,则配石膏等清热,白虎加苍术汤加减。
4、用于外科,对治疗阴疸、肛周结核等有一定效果。又可治疗湿热所致下肢腹胀痛无力而类似丹毒者,常配黄柏、牛膝、生苡仁等,方如四妙丸。
5、用于眼科、治疗夜盲症和麻疹后角膜软化,取其甲种维生素,多入丸散服(有报道用水煎也有效果)。可单味研末用,或与木贼配伍。处方:苍术120g,木贼60g,研末混合;饭时随蔬菜调入3~6g,或配雄羊肝。
此外,还可用于强壮。治精神不振,肢体无力,偏于虚寒者,配熟地、干姜。
使用注意:苍术性较辛燥,故阴虚血燥、有咯血鼻衄者不宜用。
附:苍术与厚朴均能化湿。治胃肠满闷和吐泻时,两者常配合同用,但祛风燥湿以苍术作用较强;温中除满则苍术不及厚朴。
用量:3~9g。
处方举例:1、平胃散(《局方》):苍术9g,厚朴6g,陈皮6g,甘草3g,水煎服。
2、白虎加苍木汤加减:苍术9g,生石膏30g(打碎先煎),知母12g,甘草6g,桑枝12g,防己9g,银花藤9g,水煎服。
3、四妙丸(《丹溪心法》):苍术、黄柏、牛膝、生苡仁各等分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g,开水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5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11:30 | 只看该作者
草蔻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见于《开宝本草》实际为豆蔻。而真正的草豆蔻在《本草纲目》才有记载。
别名:草豆蔻、草叩、草叩仁。
来源:为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寇的成熟干燥种子团。野生或栽培。
产地:主产于广东海南岛,湛江地区,广西的玉林,钦州,梧州地区。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球形团块,由30~200余粒种子紧密集结而成,被黄白色隔膜分为三个自然瓣,隔膜处略下凹呈纵沟状,两端集合点略呈三角形,直径约1~厘米。表面灰棕色,种子集结坚不易脱落。个体种子呈不规则的颗粒状,上面有一条明显的纵沟纹。质坚硬,破开后可见白色众人。气味酸,味辛辣微有凉香感。以子粒饱满,紧结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豆蔻素及由姜素。
功效与作用:1、健胃止吐。2、祛寒止泻,有收敛作用。
炮制:捣碎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健脾燥湿,开胃止呕。
主治:脾胃虚弱,湿郁寒滞引起的不思饮食,呕逆脘痛。
临床应用:1、治胃寒腹痛呕吐、唇舌淡白、口泛清涎、食欲不振(相当于某些类型急性胃炎、溃疡病,可用本品6g,配吴茱萸、延胡索、高良姜、香附各6g,水煎服,有散寒、止痛、止呕作用。
2、治虚寒久泻(慢性菌痢、慢性结肠炎)用煨草寇、配煨木香、煨诃子,方如草豆蔻汤。
用量:1~2g,入丸散剂服较好。
处方举例:草豆蔻汤:煨草寇3g,煨木香3g,煨诃子2.4g,条芩9g,火炭母9g,水煎服。
注:云南云山州,思茅等地也有生产但品质不如两广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5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12:58 | 只看该作者
侧柏叶
别名:柏树叶。
来源:为侧柏的干燥带叶枝梢。
产地:同柏子仁。
性状鉴别:带叶枝梢,中轴扁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2毫米左右,分枝稠密。叶鳞片状,抱茎交互而生,作扁平状,节节相连。排列紧密,顶端呈三角形。灰绿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涩。以灰绿色,无树枝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有杜松酸、侧柏酮等。
药理作用:1、止血。实验证明能缩短和凝血时间。生用效力较好,侧柏炭的凝血作用反比生品差。
2、抗菌。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其酒精浸剂在1:180,000浓度下仍能抑制结核杆菌。
炮制:生用或炒炭。
性味:苦、涩、微寒。
归经:入肺、肝、脾经。
功能:凉血,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血、尿血。
临床应用:1、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内出血而属热证者(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脉弦数),止血效果较确实,为中药止血药中较可靠的药物之一,常配艾叶等,方如四生丸。
2、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有热咳、燥咳而无痰者较适用),前人认为侧柏叶能“养阴滋肺”,现已证实其作用为镇咳、祛痰。可用侧柏叶末9g配红枣12g,浓煎代茶。用片剂效果亦好,每日服量相当于生品90g,分5~6次服,初步观察,能明显改善症状。
3、外用治疗烧伤,以侧柏炭研成细末,过筛后用熬沸的豆油或香油调成软膏,适用于中小面积程度较轻的烧伤,创面经初期处理后余敷,有一定的消炎和去腐作用。
使用注意:侧柏叶苦寒,多服、久服后可有头晕、恶心、胃部不适、食欲减退等反应。极少数人可用浮肿、皮疹等过敏性反应,但停药后症状即消失。
用量:3~18g,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四生丸:生侧柏9g,生艾叶9g,生荷叶9g,生地9g,水煎服(此方较寒凉,血止后应停用,不宜久服)。
[发帖际遇]: 白薇子 因醉酒在州桥夜市跳起脱衣舞被玄字捌壹捌录入文兴十一载娱乐新闻卷,纹银-3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5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15:01 | 只看该作者
柴胡
柴胡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商品分北柴胡和南柴胡二类。
别名:北柴胡别名:硬柴胡、津柴胡。
南柴胡别名:软柴胡、香柴胡、红柴胡。
来源:北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狭叶柴胡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南柴胡”。
以上两种均为野生。
产地:北柴胡主产于华北、河南。湖北、辽宁、山东、安徽等省亦产。
性状鉴别:北柴胡:呈圆柱形,有分歧,稍弯曲。长约5~15厘米,上端直径约0.2~1厘米,尾端渐细,形如鼠尾,顶端略带芦茎。外皮黄褐色或单棕褐色,有细纵纹和横长点状皮孔及支根痕,质较坚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柴质。气微香,味淡。
以主根粗大,少支根,黄褐色为佳(河南洛宁产者习称王范柴胡质最好)
软柴胡:主根圆柱形或圆锥形,多弯曲,少分歧,长约5~10厘米,直径0.2~0.6厘米。顶端常残留有黑棕色纤维毛须,外皮棕褐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有疣状皮孔,质松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或淡棕色,多裂隙,气微香,有油腥气,味淡。
以根条粗、红棕色,质松脆者为佳。
主要成分:主要含柴胡皂甙、植物甾醇,另含少量挥发油茎叶含芦丁。
功效与作用:疏气、解郁、散火,其原理为:
1、解热。动物实验证实有解热作用。临床观察其退热作用平稳可靠,但效力仍不及黄芩。
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胁痛、开郁调经的作用。
3、抗菌。体外试验队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4、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此外,又具有抑制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作用。
炮制:切片醋炒、鳖血炒。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发热退热、疏肝解郁、升阳。
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临床应用:1、用于退热。特别适宜于解退弛张热(热度高低不一,早晚波动在1℃以上)、往来寒热(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就不恶寒,二者交替出现),凡发热性、感染性疾病,有上述热型者均可用柴胡退热。临床较多用于感冒、流感、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淋巴腺炎、蜂窝组织炎热症轻时配葛根,发热重时配黄芩,方入小柴胡汤。
2、治肝气郁滞所致的胁痛和月经痛。用柴胡治胁痛(如慢性肝炎),取其有镇痛作用。但如肝痛较甚,且有胃肠功能失调,即食后胀满、消化不良、恶心、胸隔满闷,腹痛等所谓“肝气横逆”的症状,单用柴胡力量不够,要配香附、郁金、青皮等。
治疗肝气郁滞所致的月经不调,肚腹作痛(与精神和体质因素有关的月经痛),也是取其镇痛、镇静作用,常配当归、白芍加强其作用,方如逍遥散。
3、治疟疾,配常山。
使用注意:凡阴虚所致的咳嗽、清热不宜用柴胡;由于“肝火上逆”(如高血压)所致的头胀、耳鸣、眩晕、胁痛,柴胡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症状加剧,甚至出血。
至于肺结核病,一般应慎用柴胡,但当兼有外感表症,需和解表里时,则可用;兼有肝郁,需解郁时,也可用,此时用量一般是3~4.5g。
附:柴胡、白芍常配伍同用,一方面能加强疏肝镇痛效能,另一方面白芍可缓和柴胡对身体的刺激作用。
用量:6~18g,解肝郁,镇静、镇痛,用6~9g。为了加强加热发汗作用,必要时可用至10~18g,还要久煎浓煎。
处方举例:1、逍遥散(《局方》):柴胡9g、当归9g、白芍9g、白术9g、茯苓9g、薄荷3g(后下)、生姜4.5g、炙甘草3g,水煎服。
2、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12g、黄芩9g、制半夏9g、党参6g、生姜6g、甘草3g、大枣4枚,水煎服。
注:1、北京尚销一种竹叶柴胡,系北柴胡或南柴胡茎叶根的干燥全草。
2、柴胡属的根都可入药。除南柴胡系狭叶柴胡外,其它各种柴胡,只要是质坚硬的,都称北柴胡。
3、在安徽、山东、江苏地区于春季收竹叶柴胡的嫩苗称”春柴胡“,因地上部分此时尚嫩,故又称”芽胡“或”麦苗柴胡“,主销华东地区,并有出口。京津地区以这种嫩柴胡的根称南柴胡或软柴胡药用(其产地称柴胡头)。
[发帖际遇]: 白薇子得到猪神庇佑,成为村中养猪大户,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纹银+1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5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16:13 | 只看该作者
菖蒲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植物来源较多。商品主要有 石菖蒲、鲜菖蒲和九节菖蒲三种。
1、石菖蒲
来源: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野生于山涧溪水石间。
产地:主产于华东、中南、西南地区。
性状鉴别:根茎扁圆柱形,多弯曲,长3~20厘米,直径0.3~1厘米,常有分歧。表面棕褐色或黄棕色,显干枯皱缩,具细纵纹,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2~8毫米。叶痕略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而凸起呈鳞片 状。根茎下面,具多数圆点突起的细根痕,偶有细根残存。节部有时残留有纤维状叶基,质坚韧。难折断,断面类白色者粉性,淡棕色者短纤维性。皮部纤维较多,横切面可见形成环,气芳香,味微辛。以条粗,坚实,断面类白色,香 气浓者为佳。
主要成分:石菖蒲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细辛醚(C12H16O3),并有酚性成分。水菖蒲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甲基丁香酚、细辛醛等。(注:化学元素数字为缩小并在右下)
功效与作用:芳香开窍,逐痰去浊,其原理为:镇静、健胃(促进消化液分泌)、镇痛(解除肠管平滑肌痉挛)、利尿。
附:体外试验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心、胃经。
功能:通窍除痰,醒神健脑,去湿开胃。
主治:神昏癫痫,健忘耳聋,脘痞满闷不饥,噤口下痢。
临床应用:1、用于湿温病而证见发热、神志模糊或昏迷,烦躁不安、气粗短促,面红耳赤、头昏耳聋,这些情况中医认为属于“湿浊蒙蔽清窍”,而菖蒲辛香,能化浊开窍,配郁金更能加强理气作用而 宣透湿邪。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上述症状是由于脑膜或脑实质受炎症刺激而引起的,可见于“流脑”和“乙脑”。菖蒲和郁金可能是通过镇静作用,配合其他清热解毒药,而有助于缓解神昏、烦躁等症状,方如菖 蒲郁金汤。
2、用于治疗狂躁型精神分裂症,表现痰气郁结者,配郁金、白矾等同用,其原理可能仍属镇静,方如白金丸加味,或用石菖蒲6g,糖适量,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3、用于治疗声音嘶哑而见喉炎或声带水肿者,常配腊梅花、桔梗、石斛等,方如菖蒲开音汤。
4、用于健胃,治疗消化不良,表现有肚腹胀痛,肠鸣多气(因胃肠内异常发酵所致)。菖蒲能刺激胃液分泌,并对制止胃肠的异常发酵有一定帮助,常配厚朴、陈皮等同用。此外,治疗噤口痢,用菖蒲解胸膈之热闭,开胸进食,也取其健胃理气作用,配参苓白术散。
5、用于通淋,取其有利尿作用,在治石淋或热淋的方剂中,可用作辅助。
6、用于明目,试治角膜溃疡,配枸杞子、菊花、琥珀等。
使用注意:石菖蒲与水菖蒲(处方名优称建菖蒲)比较,功用近似,但菖蒲辛香的气味较浓、通窍作用较强,故多用之,其鲜品(名鲜菖蒲)用于高热神昏疗效更好。另有九节菖蒲,为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 质较优,芳香开窍之力较石菖蒲更胜。
用量:1.5~7.5g,不宜过量。用于明目、开音,投以1.5~3g作药引便可;用于开窍治疗神昏烦躁,用4.5~7.5g如欲通利大小便,则常需用至9g左右。
处方举例: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石菖蒲4.5g,郁金4.5g,连翘9g,山栀仁6g,菊花6g,淡竹叶9g,岗梅根27g,水煎服。
2、鲜菖蒲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饯菖蒲(细叶菖蒲)的根茎或带苗全草。野生或栽培,喜生于阴湿沙质土壤。
植物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横走,多分歧,长约3~15厘米,直径约5毫米。表面白色而带红晕,有紧密而明显的环节,节间长约2~3毫米,有残留鳞片,节的下面生根。叶丛生于根茎先端,二行排列,线形 ,长5~20厘米,宽约1.5~3毫米,先端尖,全缘,暗绿色,光滑无毛。花茎扁三棱形,肉穗花序自佛焰苞中部侧裸出,无梗,呈圆柱形,花两性,淡黄绿色,花被6、雄蕊6,浆果肉质,倒卵形。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
性状鉴别:同植物形态,而不带花茎。
炮制:剪断,鲜用。
效用:同石菖蒲。
3、节菖蒲
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陕西、河南、山西等地。
性状鉴别:根茎呈纺锤形,略弯曲,长1~3厘米,中部直径3~7毫米。表面黄白色至棕色,有多数横向突起的节(鳞叶痕)交错排列,节上常有小疙瘩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性,类白色至黄白色 。气无,味淡而微酸。以肥大粗壮,表面黄色,断面白色者为佳。
炮制:生用。
效用:习惯认为与时菖蒲同功。
注意:1、九节菖蒲。历代本草均无记载,至清代陈仁山《药物生产辩》云:“又有一种名外菖蒲者,即九节小菖蒲”。按中医药理菖蒲是芳香开窍药,而九节菖蒲的植物科属及性味,均与石菖蒲不同。 两者效用是否同功,值得研究。
2、除上述三种菖蒲外,还有水菖蒲,别名白菖蒲、臭菖蒲。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野生于浅水的沟溪沼泽。其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性状与石菖蒲相似,唯体较粗壮而疏松。直径0.8~2厘米,淡黄白色,节间较稀 疏。断面较平坦,少纤维。具特异香气,味苦辛。
此外四川还产销:1、建菖蒲:或称九节菖蒲、大菖蒲。产于西昌高山水沼地区,其原植物可能为石菖蒲的变种—随手香。性状较水菖蒲略小,全体各段粗细不匀。外表棕色或微显紫色,节较密。根痕明显,呈曲回状排列。断面 桃红色或淡棕色,较平整。气香。味微苦。2、藏菖蒲:主要四川甘孜与西藏接壤地区,性状似水菖蒲,只是体粗壮而大,节稀疏,鳞片不太突出。圆形根痕较大,异常明显,数多而稠密,中央凹洞深陷。断面粉棕色,显粉性。香气略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5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16:50 | 只看该作者
常山
常山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商品来源复杂,全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认为鸡骨常山为正品。
别名:鸡骨常山、黄常山。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落叶小灌木黄常山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省。
性状鉴别:根圆柱形,弯曲不直,直径约会0.3~2厘米,多断切为长10~15厘米的节段,栓皮较薄均已脱落。表面黄色,光滑,显细纵纹。头大尾细,下部多有分歧,质坚硬,形如鸡骨,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久嚼令人作呕。
以质坚实,条均匀光滑,表面及断面黄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常山硷甲、乙、丙,此外还含有常山次硷和伞花内酯等。
功效与作用:常山是治疗疟疾的要药,能化痰抗疟、清热利水。动物实验证明有下列作用:
1、抗疟。常山对实验性疟疾感染,有显著疗效。有效成分为常山硷。常山硷乙、丙的作用强度约为奎宁的89~152倍,近年也证明常山硷乙对恶性疟疾和间日疟,急性发作时有较好的疗效,能迅速控制症状,血中疟原虫阴转,但不能根治。其主要副作用为呕吐,胃肠道外给药也会引起呕吐。
2、催吐。作用较强大,其原理主要是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反射作用。
3、退热。动物实验证明,常山有明显确定的退热作用。此作用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关。
4、抗病毒。体外实验证明,常山对甲型流行感冒病毒PR8有抑制作用,对感染流感的小鼠也有效果。
5、抗阿米巴。体外和动物实验、治疗,均证明对阿米巴原虫有一定抑制作用。
6、其他作用。运动实验证明,常山硷甲、乙、丙静脉注射于麻醉狗,能引起血压下降;对有孕子宫多呈兴奋作用,体外试验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苦、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肺经。
功能:吐痰、行水、截疟。
主治:新久疟,老痰积饮,欲吐不能,胸胁胀满等症。
临床应用:1、用于抗疟,为中医药治疟的要药,历代医家广泛应用常山治疗各种疟病。现代的实践认为,常山对治疗间日疟和三日疟有疗效,可作为主要控制症状的抗疟药使用,常配乌梅、川连、槟榔、草果、法夏、北杏、黄柏等,代表方为常山饮。但因其有较严重毒性,且在治疗量下也有催吐等剧烈副作用,因此,临床应用的价值大受限制、要消除其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
2、引吐积痰、毒物,以常山配伍甘草,温服取吐,治胸中痰饮、食物中毒、宿食停留于胃者,取其能涌吐出老痰、积痰和宿食,但是注意只在邪盛体壮的情况下才适用。
附1:1、常山的副作用:为服后呕吐,生用、重用则吐作用更加明显,因此,一般用酒制和炒过,或配入槟榔、草果、法半夏、乌梅等,能减少其副作用,如著名的“七宝饮”、“常山饮”即按此配伍,可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脾胃虚寒、胸闷气滞者,配藿香也能止呕。又其叶服后致吐,故煎药前应先剔除其叶;2、关于常山与甘草同用问题,有认为常山配甘草必呕,但历代治疟代表方剂,许多都用常山与甘草相配,看来只要同时再适当配伍其他药以防呕吐,常山与甘草的配伍并不禁忌。
用量:4.5~9g(抗疟),3.4~4.5g(祛痰)。
处方举例:常山饮(《局方》):常山9g、贝母9g、草果4.5g、槟榔12g、乌梅6g、生姜9g、大枣12g,水煎服。
七宝饮:常山9g、槟榔9g、鳖甲9g、乌梅3个、红枣3g个,甘草9g、生姜3g片,水煎服。
附2:蜀漆为常山苗。味辛、性平、有毒。功用与常山同,但催吐作用较常山更强,现代更少用。
注:除上述常山外还有以下10种:
1、山常山。产于中南华东南北各地,为小蘖嚎猪刺,三颗针,庐山小蘖等多种植物的干燥根,根弯曲不直,一般长15~30厘米,直径1.5~3厘米,多带淡褐色粗皮,剥落粗皮,内鲜黄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中心有黄白色髓心。气微味苦。均含小蘖碱可作提取黄连素的原料。天津市作常山使用。
2、滇鸡骨常山。主产云南,为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的干燥根。治发热头痛,身起泡、红肿及高血压。叶有小毒常作消炎、止血、接骨止痛药。
3、滇常山。产于四川、云南等地,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干燥根,四川、云南民间用于治头眩晕。
4、臭常山。产于贵州、云南等地,为芸香科植物日本常山的干燥根,根、茎及叶贵州民间均用,解热镇咳外用治肿毒。
5、白常山。产于四川等地,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白常山(展枝玉叶金布,鹅儿花)的干燥根。四川民间用于散寒泻火,治疟疾、寒热往来。根极似鸡骨常山,但断面有白心可以区别。
6、海州常山。产于安徽、江苏等省,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干燥根。根、茎、叶、花均可疗疾。功能祛风湿、清热、利尿止痛、平肝降压,亦可治疟(茎叶名臭梧桐,为制豨桐丸、片的主要原料)。
7、土常山。产于浙江,为虎耳草科植物(甜茶)的干燥根,与鸡骨常山相似,淡黄色可涤痰结,散肿毒,治瘿瘤。民间代鸡骨常山,作截疟药,能催吐。此外另有同科伞形绣球,腊莲绣球等的根亦作吐常山使用。
8、广西南宁以山矾科华山矾的干燥根,作吐常山用,治疗疟疾。
9、湖南通道及会同县,以马鞭草科的黄荆和牡荆的根、作土常山用。
10、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部分地区以薯蓣科穿山龙的根,作常山用,称为常山、草常山或土常山。
综上所述,可见常山植物来源不一,品种混乱。其疗效亦不尽相同,应注意区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5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17: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7-8 23:35 编辑

车前草
【中药概述】
车前草,又名:田贯草,车前科科草本,属利水通淋药。
【车前草_车前草的功效与作用_车前草的副作用】
别名:田贯草、钱串草、钱贯草。
植物名:车前。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草木。为极常见的野草,喜生与湿润的草地上、住宅附近或菜地、田基上等。
分布:广东全省均有,我过到处皆可见。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家种,菜园及郊野、夜色灰姑娘野生。
性味:性凉、味淡。
功能:清热去湿、利水通淋。
主治、用量和用法:①小便刺痛,淋浊、白浊、配伍用的;②疝气:用1至2两,加猪小肚,清水煎服。
验方:(治淋浊方)甘车前草1两、塘边藕5钱、海金沙5钱、白石笋5钱、刘寄奴5钱、金针头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温服。
(方解)本方车前草长于利尿,塘边藕利尿解毒,海金沙利尿清热,白石笋泻利水湿,刘寄奴活血,金针头利水通淋,合为清热解毒利尿之剂、治淋浊有效。
(方歌)治疗淋浊车前草,海金沙与刘寄奴,金针塘藕白石笋,解热通淋效力高。
参考资料:《广州市中医验方远集》德成卫生所介绍:治小便下血验方:车前草5钱,旱早莲1两,煎服。
潺稿树根皮
植物名:潺稿树.
生长环境:本品为常绿小乔木。生于疏林中,或山坡灌木丛中。
分布:广东与广西的南部,海南普遍分布,广州近郊山野常见。
入药部分:根、皮。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山岗、荒地。
性味:性寒凉。
功能:解阳疮热毒,本品胶质甚大,可作外敷料赋形剂,不作内服。
主治、用量和用法:1、腮肿;2、红肿热毒;3、热毒疮,以上均生用捣烂,敷患处;4、溃疡烂肉:干用为末,滚水调匀,冻敷患处,入脓水多,日患二、三次。
验方1:(治热毒疮方)潺稿树根皮、如意草、蒲公英、火炭母各等分,俱鲜用,捣烂外敷。如干用为末,滚水调敷。
(方解)本方潺稿树根皮,清凉解毒及作赋形剂,火炭母、蒲公英清热解毒,如意草解毒消肿,凡红肿焮痛阳疮,用之有效。
验方2:(治背痈方)潺稿树根皮2份、如意草1份,生捣烂外敷,或干用为末,加蜜调敷。
(方解)方中之潺稿树根皮清热解毒,如意草消肿解毒,阳性背痈有效。
(方歌)疮科潺稿树根皮,炭母如意蒲公英,生捣外敷涂患处,红肿疮疡毒自清,除去炭毛公英草,加蜜疗痈效最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5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18:47 | 只看该作者
车前子
车前子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商品有小粒车前子与大粒车前子两种。
1、小粒车前子
来源: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主根明显,常不分枝。叶全部为基生,柄长为你叶片1/3或更短,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11厘米,先端尖,基部狭窄成柄,边缘有疏锯齿呈波状,表面绿色,有5~7条近于平行的弧形主肪。花径数枝,高10~30厘米;穗状花序长尾花茎1/2或1/3;花淡绿色,蒴果盖裂。种子通常5枚,黑紫色。
产地:全国各地,主产于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野生于山野、路旁、田埂及河边。
性状鉴别:种子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细粒,长1~1.5毫米,宽不足一毫米,一面略凸起,一面稍平。表面棕褐色或黑紫色。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密网纹,在稍凸的中部可见白色的小点(俗称开眼)。质坚硬,气微,味淡,嚼之带粘液性。以粒饱满,紫黑色,无杂质者为佳。
2、大粒车前子
别名:江车、关车。
来源: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与前种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主根不明显,均为须根。高达50厘米,叶为宽卵圆形,具长柄,凡与叶相等或长于叶片,基部稍扩大。花茎数枝,高12~50厘米。蒴果内含种子4~8枚,其余同平车前。
产地:主产于江西、辽宁、河南、四川等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鉴别:形状与小粒车前子略同。唯颗粒较大,长2毫米,宽1毫米。以粒大色黑,白色小凹点明显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车前子酸、车前甙琥珀酸,粘液质。并含大量粘液质。
功效与作用:1、利尿。能增加水分的排泄,同时,尿素、氯化钠和尿酸等的排泄也增多。但也有些实验未能证实此项作用。
2、滋补。略有补性,可利可补,即所谓“利小便而不走气”,能益阴明目,可能与其所含的维生素A类物质的作用有关。
炮制: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肝、肾、小肠、肺经。
功能:利水渗湿,清热明目,化痰止咳。
主治:淋病尿闭,暑湿泄泻,目赤昏花,痰热咳嗽。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热淋(急性尿道炎、膀胱炎),取其利尿和清热作用,常与萹蓄、石苇等配伍。八正散和石苇散都用车前子。
2、用于治疗肾炎水肿。入小便不利并有肾虚症状者,须配牛膝、熟地、山茱萸肉、肉桂等,方入济生肾气丸。
3、用于眼科疾患。入滋补药可以补虚,入解表清热药可以泻实。例如,配当归、熟地、杞子、菟丝子等可补益气血治目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方如加减驻景丸。配黄芩、龙胆草、羌活、菊花等可清肝经积热而治眼中生翳、血灌瞳螺、羞明多眵(相当于疱性角膜炎),方如车前子散。
用量:3~15g作汤剂要布包入煎,又利水宜炒用,补虚宜酒制。
处方举例:1、济生肾气丸(济生方》):成药,每服9~12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如能以黄芪、党参煎汤送服更佳。如作汤剂可按下方:怀牛膝9g,车前子12g(包煎),淮山药12g,云苓12g,熟地24g,山萸肉9g,丹皮6g,泽泻9g,附子9g,肉桂3g(焗),水煎服。
2、车前子散(《审视瑶函》):车前子、密蒙花、羌活、白蒺藜、黄芩、菊花、龙胆草、草决明、甘草、各等分为末,每服6g,食后饭汤送下。
注:车前子大小两种同等药用,只有销售习惯不同。前者销华东,中南,西南并出口,后者主销华北、东北、西北各省,京津两者通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5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19:24 | 只看该作者
沉香
沉香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
别名:海南沉。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常绿乔木白木香树(国产沉香)或沉香树(进口沉香)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虫食蚁蛀,伤处树脂外溢浸渗于洞穴周围,久则结香。产地劳动人民根据结香原理,采取刀砍斧凿使树木受伤结香,采回有结香的木材,剔去不含树脂泡朽部分,干燥后即为沉香。有国产也有进口。野生或栽培。
产地:沉香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海南岛、湛江、广西玉林等地区有产。国外印度、印尼、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国产沉香: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剔去朽木部分,具长短不一的纵沟及纵棱,含油足的木质部黑棕色,微有光泽,含油较少的木质部淡褐色,不含油的木质部黄白色,色深淡交错,形成纵顺花纹或花斑纹。虫伤及创伤部分黄褐色,显粗糙呈枯朽样。凸凹不平或有孔洞,并常附带有微量泥土。含油足者质坚重,入水下沉或半沉;含有少或不含油者质较轻泡,入水上浮。易点燃,烧时发浓烟,有黑色油状树脂冒出,并有浓郁香气四溢。气芳香,味微苦。
进口沉香:呈条状块或盔状,表面黄棕色至黑棕色,花纹不明显,微有光泽,并有黑棕色树脂凝结于表面。质坚重,不易折断,纵裂面木质纤维较粗。气味与国产沉香相同,但较浓烈。
以上两种沉香均以色黑质重,树脂显著,入水下沉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及树脂,进口沉香油中主要为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丙酮,高级萜醇等。
功效与作用:降气、散寒,其作用可能为镇痛、镇静。
炮制:劈小块或磨粉,生用。
性味:辛、微温。
归经:入胃、肾、脾经。
功能:降气、温中,暖肾助阳。
主治:气逆喘急,呕吐,呕逆,心腹冷痛,肠鸣泄泻,腰膝虚冷,男子精冷等症。
临川应用:主治小腹疼痛。
1、治虚寒血滞所致的小腹疼痛,脐下觉有气动的冷感(可见于月经不调等症),多配乌药、木香、延胡索等,方如沉香降气散加减。
2、治肺气壅滞所致的气逆喘息(如支气管哮喘),作为辅助药,配熟地、苏子、莱菔子、橘红、桑白皮等。其原理前人认为是由于沉香有降逆平喘作用,故有助于止喘。近年来,有人用沉香1.5g,配侧柏叶3g,共研极细末,临睡前顿服,初步观察,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效果。
3、治胃寒而致的呃逆、呕吐(急性胃炎),常配丁香、肉桂,或紫苏、豆蔻。此时,沉香作健胃药用。
此外,沉香配肉苁蓉可治气虚便秘。亦有人用沉香治血管神经性水肿,证见面目浮肿,小便不畅,配冬葵子、白间翁等同用。
使用注意:1、沉香和肉桂都善于治气血虚寒瘀滞所致的小腹痛,但沉香偏于从理气方面发挥作用而通滞,肉桂偏于人温阳方面发挥作用而散寒;2、气虚下陷,或阴虚火旺者均不宜用沉香。
用量:0.9~3g,多为磨粉后丸散用。如入煎剂,最好磨汁和药一起冲服或后下。
处方举例:沉香降气散加减:沉香末2.4g(冲),台乌9g,槟榔9g,木香3g(后下),延胡索6g,香附3g,水煎服。
注:沉香有多种规格。现国产沉香分为4等,主要是依据含油多少而定。
1、等应无白木,全含油,体质坚重。
2、等稍显白木,含油部分约占70%以上。
3、等白木比重较多,含油部分约占50%以上。
4、等白木比重大,含油部分约占20%以上。等外品含油部分占20%以下。
进口沉香一般比国产品好些,体质较坚重,丝长较粗,含油足,色泽较深。有茄楠沉、落水沉和特1~4等沉香茄楠香品质最好,质坚油足,锉成碎粉后,能捻成团块柔软不散。落水沉质重油足,能沉于水底,但粉碎后捻不成团块,其余依据含油情况分等。有的按形状命名,如盔帽状的名大,小盔沉,节段状的名大、中、小节沉等。
[发帖际遇]: 白薇子逛庙会的时候不幸被偷了钱袋,纹银-2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5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20:02 | 只看该作者
陈皮
【中药概述】
陈皮,别名:橘皮、贵老、黄橘皮、红皮、橘子皮、广橘皮,为芸香科小乔木福建或朱橘等多种橘皮的果皮。辛、苦,温。归脾、肺经。
1.消胀止呕: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或食少吐泻等,如(<小儿药证直诀>异功散)。
2.祛痰止嗽:用于痰湿壅滞之咳嗽痰多、胸膈满闷等,如(<和剂局方>二陈汤);偏虚者用(六君子汤)。
3.用于痰湿阻滞,胃气不降之呃逆、呕吐等,如(橘皮汤)、(<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药效鉴别】
《本草备要》中有陈皮“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为脾肺气分之药,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宣通五脏”的记载。
“陈皮专理气,留白补胃中。”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又因味苦燥湿,故寒湿阻中的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者,用之尤为适宜,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治脾虚气滞,腹痛喜按、不思饮食、食后腹胀、便溏舌淡者,可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异功散。若脾胃气滞较甚,脘腹胀痛较剧者,每与木香、枳实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
2.用于湿痰,寒痰咳嗽。既能燥湿化痰,叉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陈汤。治寒痰咳嗽,多与干姜、细羊、五味子等同用。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陈皮煎剂对离体兔肠可降低其紧张性,对阿托品引起的肠管紧张性下降,陈皮可进一步使之舒张。对结扎大鼠幽门形成的实验性胃溃疡,皮下注射甲基橙皮甙,可明显抑制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并能抑制胃液分泌。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对心脏的影响:陈皮煎剂、醇提取物及橙皮甙均能兴奋离体及在位蛙心,使收缩力增强,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剂量过大反而出现抑制。离体兔灌注陈皮煎剂扩张冠脉。
②对血管与血压的影响:麻醉犬或兔静注市售陈皮或柑皮煎剂或醇提物,可使血压迅速升高,反复给药,不发生快速耐受性。但较大剂量煎剂给犬灌胃,却无升高血压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①祛痰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发挥此作用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和蒎烯。
②平喘作用:鲜陈皮煎剂对家兔支气管有较好的扩张作用。
另外,本品尚有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右旋柠檬烯等挥发油,并含橙皮甙、柑橘素、川皮酮、肌醇及维生素B、C等。
【用量用法】
3——10g,水煎服,或入剂。
【使用注意】
气虚证、阴虚燥咳、吐血证及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1.《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其多及独用则损人。”
2.《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原者,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阴虚咳嗽生痰,不宜与半夏、南星等同用;疟非寒甚者,亦勿施。”
3.《本草汇言》:“亡液之证,不可用,因其辛以散之也;自汗之证,不可用,因其辛不能敛也;元虚之人,不可用,因其辛不能守也;吐血之证,不可用,因其辛散微燥,恐有错经妄行也。”
4.《本草崇原》:“阳气外浮者,宜禁用之。”
5.《本草从新》:“无滞勿用。”
6.《得配本草》:“庸疹灌浆时禁用。”
【注】
本品原名“橘皮”,药用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属六陈药之一。
广柑皮(橙皮)为同属植物茶枝柑的果实。广柑皮不是广陈皮,不宜作陈皮入药。
【附】
橘叶(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橘的叶)。辛、苦,平。归肝经。疏肝行气,消肿散结。用于胁肋作用痛、乳痈、乳房结块及症瘕等证。本品8~15g,水煎服。或代茶饮。
【药效鉴别】
橘叶舒肝气滞,消痞散结,多用于肝气郁结的胁痛,可配柴胡,郁金等;乳房结块,可配栝蒌,青皮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5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20:33 | 只看该作者
赤芍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商品有赤芍(多伦赤芍)、铁杆赤芍、川赤芍三种。
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及同属草芍药、川赤芍、毛叶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等的干燥根。均为野生。
产地:赤芍生产于内蒙古锡盟地区的多伦。此外,河北省龙关、辽宁、黑龙江等部分地区亦产。
铁杆芍药:主产于华北、东北以及西北等地。
川芍药:主产于四川省阿坝、甘孜、凉山等自治州以及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鉴别:赤芍:呈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余厘米,直径0.6~2厘米。表皮暗棕色,粗糙,多数纵顺皱纹及微凸起的横向皮孔,皮松薄易剥落,俗称“糟皮”。质较轻松,易折断,断面略显粉性,粉白色至淡棕色,俗称“粉碴”,具射线纹理(菊花心)及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略酸。以支条粗长,质较轻松,糟皮粉碴者为佳。
铁杆芍药:形色气味与赤芍类似,唯支条较细,皮紧结不易剥落,内碴粉白色或黄白色,肉坚实,无裂隙,质较坚重。以支条均匀,内碴粉白者为佳。
川赤芍: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4厘米。表皮棕色或棕褐色,有纵顺皱纹及横向皮孔。质坚实,断面显粉性、黄白色或带紫色,显射线纹理。气香。味苦甜。以支条粗壮,内碴黄白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苯甲酸、鞣质、芍药甙等。
功效与作用:1、镇静、镇痛。尤其对缓解肠痉挛引起的腹痛,有明显作用。实验证明,芍药浸出液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对焦爱徒离体肠管显抑制作用。又有人认为对中枢神经系统起镇静作用(药学杂志,89:879,1969)。临床经验表明,赤芍的镇痛作用不比当归差。
2、抗菌,抗菌谱与丹皮类似。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菌作用。有效成分为苯甲酸。
3、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4、扩张心冠脉。赤芍水浸液有一定的扩张心冠状动脉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酸、苦、微寒。
归经:入肝经。
功能:清泄肝火,散瘀活血,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瘀滞腹痛,经闭徵瘕,痈肿疮毒,关节肿痛,胸胁疼痛。
临床应用:凡因瘀血而引起的疼痛或烦热,都可用芍药。
1、用于治疗因血热瘀滞而致的小腹或腰背疼痛、坠痛。如妇女的闭经、腹痛,配桃仁、红花、归尾;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属实证者),配蒲公英、败酱草等,如前列腺汤。
2、用于治疗跌打瘀肿、疼痛,配乳香、没药、桃仁、归尾等。
3、用于治疗脑震荡后遗症之瘀血头痛,配川芎、白芷、当归、羌活等。
4、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配川芎、红花、降香等,方如冠心二号方。
用量:6~15g。
附:赤芍长于活血散瘀,白芍偏于镇静止痛,兼有补性,故补血养阴,宜用白芍。凉血逐瘀宜用芍药。妇女肝郁气痛、烦躁、或跌打肿痛,可肿痛,可芍药、白芍同用。一般发热头痛药辅助清热和活血药时,可任选赤芍或白芍。
处方举例:前列腺汤:赤芍15g,蒲公英30g,败酱草15g,桃仁6g,王不留行6g,丹参6g,泽兰6g,乳香6g,川楝子6g,水煎服。
注:赤芍与白芍原植物均为毛茛科属植物的干燥根。古代赤白不分,近代已分为两种,但划分的说法不一,简录于下:1、古代认为开红花者为赤芍,开白花者为白芍。2、近代有人认为栽培品为白芍,野生品为赤芍。3、有人不论栽培或野生,只要经过去皮煮熟晒干的即为白芍,不去皮直接晒干的即为赤芍。4、有人为两者同种,因生长环境的条件不同,形色有所变异。5、有人认为两者虽然同科同属但不同种,不能混为一谈。以上五种说话,都有一定客观论据。芍药的花朵有单、有双、有红、有白,如湖南地区栽培的芍药,就有白花白根、红花红根等不同品种,说明花色不同,根皮也有白赤等不同。栽培绝大部分作白芍用,但也有少数以栽培品作赤芍,如过去北京市效生产的铁杆赤芍。野生品绝大部分作赤芍,但也有的作白芍,如陕西宝鸡生产的西白芍。关于因生长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异现象,以及按植物分类进行划分,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就实际商品,习惯上认为正品是多伦赤芍,其原植物一说为芍药见《中药志》,但也有的认为是草芍药见《中药材品种论述》,尚待统一;就其糟皮粉碴的特点来说,是不能加工成白芍的,如经栽培,是否能加工白芍,也尚待试验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6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21:07 | 只看该作者
赤小豆
赤小豆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赤豆,红小豆,朱砂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的干燥种子。叶、花及发的芽亦供药用。野生与栽培均用。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干燥的种子呈圆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暗紫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微凹陷成一纵沟,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子仁。气微,嚼之有豆腥气并有粘性。以身干、体实、饱满、色紫红发暗者为佳。
主要成分:每百克含蛋白质20.7g,钙67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58g,粗纤维4.9g,灰分3.3g,磷3.5mg,铁5.2mg,其外还含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功效与作用:赤小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洗净泥土,生用,打碎。
性味:甘、酸、平。
归经:入心、小肠经。
功能:除湿利水,消肿解毒,和血排脓。
主治:水肿脚气,泻痢下血,热毒痈肿。
临床应用:赤小豆性善下行,内能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消肿,为滋养利水消肿良药,治水肿、脚气偏于虚胜者,尤为适宜;外可清血分热毒,因其性寒入血而能降火行血,故可治疗热毒疮疡之症。
1、治疗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常与薏仁米、冬瓜皮等配伍,亦可与鲤鱼同煮服,虚性浮肿,可与红枣配伍,长期服用,如赤豆薏苡汤。
2、用于湿热黄疸,身黄,发热、无汗,可与麻黄、连翘等配伍,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用于疮疡肿毒,红肿热痛及内痈,大便下血,可单用煎浓汁服,或与当归配伍。亦可研末外敷。若与冬瓜仁、桃仁、薏苡仁等配伍,可治肠痈。
4、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赤小豆捣细末与鸡蛋清调敷患处,一般一次即能消肿,疗效显著。
5、治疗肝硬化腹水,常与活鲤鱼同用,具有消肿行水利尿之功。
使用注意: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用量:9~30g,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患处。
处方举例:1、赤小豆汤(《圣济总录》):赤小豆50g,桑根白皮(炙、锉)60g,紫苏茎叶30g(锉焙)。上三味除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锉60g,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12g,生姜0.3g,煎一盏半,空心温服。
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麻黄(去节)60g,连翘60g,赤小豆60g,杏仁40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60g(切),生姜(切)60g,制甘草60g。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煮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3、赤豆薏苡汤(《疡科捷径》):赤小豆、薏苡仁、防已、甘草。煎汤服。
注:赤小豆有野生与栽培两种。南方多习用野生者,北方习用栽培者,两种商品质量无甚区别。均同等入药。此外,四川、云南则以“红饭豆”入药。河南、山西则误将相思子充当赤豆用,二者在外形与药效上均不相同,必须严格区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16 22:17 , Processed in 0.491839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