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朝宗|古风·演绎·江湖

 找回密码
 入世江汉(邀请注册)
搜索
楼主: 白薇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传承] 草药大全

[复制链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8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38:32 | 只看该作者
大青叶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名医别录》。市售商品因各地区使用习惯不同,来源于数种不同科植物。京津地区习用品为蓼科植物蓼蓝的带叶枝和十字花科菘蓝的叶片(板蓝根叶)。
别名:蓝靛叶、靛青叶。
1、蓼蓝叶
来源: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蓼蓝的干燥带叶茎枝。为人工栽培。
产地:主产于东北、华北等地区。
植物形态:茎圆柱形,高50~90厘米,直径约6毫米左右,中空,有节,节间长3~8厘米。叶互生于节上,卵圆形或椭圆形,全缘,叶缘及叶背面主脉上被黄色短毛,叶柄长约1厘米,基部抱茎,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呈玫瑰红色。瘦果三棱形,含种子一枚,
性状鉴别:干燥后叶片多皱缩破碎,或脱落,蓝绿色,中脉淡黄棕色。茎黄棕色,略扁缩,有纵棱或沟纹,稍弯曲,节间略膨大有灰黄色膜质叶鞘包于节上。质脆,易折断,断茎中空淡黄色。气微,味淡。
以枝叶齐全,茎黄棕色,叶蓝绿色,无枯枝黄叶者为佳。
2、菘蓝叶
别名:板蓝根叶。
来源: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木植物菘蓝的干燥叶片。多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华东、华北以及陕西、贵州等地。
植物形态:茎圆柱式,直立高40~90厘米,上部多分枝,通常全体被白粉。主根圆柱形,外表皮灰黄色。基叶丛生,椭圆形,全缘,全滑,有长柄,茎生叶互生,无柄,半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销,黄色,角果翅果状。
性状鉴别:本品根基生叶,干后多皱缩,成不规则的散乱状或团块状。有的叶片破碎仅剩叶柄。呈暗灰绿色。完整的叶片全长约10~20厘米。叶柄长3~8厘米。叶质易破碎。气微,味淡微酸。
以叶片纯净无杂质,暗灰绿色,较完整者为佳。
主要成分:蓼蓝、大青、菘蓝、菘青、木蓝均含靛甙,水解、氧化后成青黛。含靛蓝5%以上。马蓝含靛甙,在空气中氧化后产生靛蓝。
功效与作用:1、解热:对解退感染性疾患的高热效果较好。
2、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白喉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苦、咸、大寒。
归经:入心、胃经。
功能:清热凉血、解心、胃热毒。
主治:流感、热病发斑、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流脑、肠炎、菌痢。外敷疮肿毒。
临床应用:1、用于解毒。主要治疗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肺炎,也治细菌性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扁桃体炎。可单味用,或配板蓝根、荆芥,或配生石膏、黄芩等,如乙脑方。
一些出诊性病毒感染在热毒炽盛时,可用大青叶,例如麻疹出疹期高热、毒性症状明显者,也可用大青叶配黄连、黄芩、生石膏等。
重症肝炎有高热神昏、皮下出血者,也可用大青叶配入相应方剂中。
2、用于退热。尤其适应于解退上呼吸道炎、扁桃体炎引起的高热,常配金山沙草,方如青沙场。
用量:常用量6~5g,大剂可用30~60g。
处方举例:
1、乙脑方:大青叶30g、生石膏120g(先煎)、黄芩12g、焦山栀9g、紫草9g、丹皮9g、鲜生地60g、元明粉6g(冲)、黄连3g,水煎服。
2、青沙汤:大青叶15g、海金沙草30g,水煎服。
注:除以上两种植物全国多数地区作大青叶药用外,还有些地区如上海市用十字花科菘青的叶,作大青叶用。福建、广西、广东、四川用爵床科马蓝的叶作大青叶用。甘肃、江西、湖南、贵州、广东(部分地区)用马鞭草科大青的叶作大青叶用(湖南衡阳用全株)。福建还用豆科假蓝靛叶作大青叶用。以上数种效用均与蓼蓝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8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8:39:00 | 只看该作者
大蒜
大蒜为少常用中药。载自《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列入菜部。
别名:胡蒜、葫、独蒜、独头蒜。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均为栽培。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鉴别:鳞茎呈扁球或短圆锥形,外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质鳞被;剥去鳞叶,内有6~10个蒜瓣,轮生花茎的周围;茎基部盘状,生有多数须根。每一蒜瓣外包膜质,剥去膜质,即见白色、肥厚多汁的鳞片。有浓烈的蒜臭,味辛辣。
主要成分:新鳞茎每100g含水分70g,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3g,粗纤维0.7g,另含钙、磷、硫胺素、核黄素、挥发油等。
功效与作用:1、抗菌作用;挥发油所含的蒜素,对于数种细菌性、真菌性与原虫性感染,已充分证明有杀菌作用,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大蒜的发挥性物质,大蒜汁及浸出液及蒜素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白喉、痢疾、大肠、伤寒、副伤害、结合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大蒜的新加仑制剂,毒性很小,能减慢心率,增加心收缩力,扩张末梢血管,增加利尿,能降低实验性动脉粥硬化兔的血压。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有效。
炮制:生用,捣汁。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
主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痢疾,疟疾,百日咳,蛇虫咬伤。
临床应用: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消痈肿,化症积肉食,解毒杀虫,其功不小。但辛能散气,热能助火,伤肺损目,故阴虚火旺者及目疾、舌、喉诸患者忌服。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口舌生疮者忌用。
用量:内服:煎汤,4~9g,生食、煨食、或作丸服。外用:捣敷、或作栓剂、切片炙。
处方举例:1、治心腹冷痛:(《濒湖集简方》)蒜、醋浸二、三月,食至数颗。
2、治肺结核:(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鲜大蒜,第一次1~2头,捣碎后,以深呼吸,吸其挥发之气,每日二次,每次1~3小时。
[发帖际遇]: 白薇子夜半独寝难眠,闲逛时遇见美人,聊天赏雪吟诗作对,纹银+1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8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7-8 23:37 编辑

大头陈
别名:本地夏枯草。
植物名:球花毛麝香。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粗壮草本。生长于小山岗草地上,或疏灌木林中的杂草处。
分布:广州近郊,此外,亚洲热带地区有分布。
(注)本科茎叶,形状芳香,味与毛麝相似,惟花序大不相同。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山岗、湿地。
性味:性微凉、味微苦、气香。
功能:祛风、散热、解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治外感风热,配伍用;2、伤暑,配伍用;3、癍痧热症,配伍用;4、红肿热毒:干用煎水外洗。
验方:(治外感发热、癍痧热症方)大头陈1两、山芝麻5钱、狗肝菜5钱、岗梅根5钱、淡竹叶3钱、海金沙藤5钱、金丝草5钱、清水四晚,煎成一碗服。
(方解)大头陈为四时感冒发热常用药,春可治温热,夏可治暑热,性味辛凉,可治秋燥及冬寒化热。臣以山芝麻、岗梅,并治胃腑热而渴者。佐以狗肝菜以清肝、竹叶清心除烦,金沙藤、金丝草起导赤作用。使暑湿热邪从尿导之而为便,故可治风温暑热,寒邪化火之剂。
(方歌)感寒暑热或癍痧,大头陈合山芝麻,海金沙藤淡竹叶,岗梅丝草狗肝夸。

大叶芙蓉
古籍名:大叶芙蓉《本草纲目》。
别名:木芙蓉、醉酒芙蓉。
植物名:大芙蓉。
生长环境:本品为直立、分枝、大灌木。栽植于园地或小数野生。
分布:原产我国,现广布于热带各地。
入药部分:花、叶。
采集期:秋采花、郊外。
性味:性寒、止咳血。
主治、用量和用法:肺燥咳血:干花十朵,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
附录:(叶)治热疮、蛇头缠指:用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方歌)肺燥咳血芙蓉花,蛇头缠指叶堪誇,内服最宜猪瘦肉,外敷还用片糖加。
验方(治热毒阳疮方):木鳖子、火炭母、大叶芙蓉叶、了哥王、蒲公英、如意草、羊蹄草、上药各等分,共为细末,水煮,外敷患处。
(方解)本方蒲公英、了哥王、火炭母、芙蓉叶、羊蹄草等清凉解毒;木鳖子温通止痛;如意草化气散毒。合为清凉解毒之剂,治热疮有效。
(方歌)热毒阳疮木叶蓉,羊蹄如意合蒲公,火炭母同木鳖子,哥王为末外敷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8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1:50 | 只看该作者
大叶龙胆草
别名:甜茶、大叶鲗鱼叶。
植物名:牛白藤。
生长环境:本品为藤状灌木。是常见的野生山地植物,或生于河涌边的灌木丛中。
分布:我国南部地区或海南均能找到这种植物。
入药部分:叶。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微凉、味甘。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皮肤痒:干叶1至2两,煎水洗,亦可内服;2、皮肤生蛇:用法同上。
验方:(治皮肤生蛇方)大叶龙胆草1两、一炷香5钱、秋苦瓜5钱、田基黄5钱、蛇总管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皮肤生蛇,乃因风热湿毒而成。本方五味同属清热散毒药,一炷香兼有祛风作用,治疗皮肤生蛇,疗效甚高。
(方歌)皮肤生蛇痕痒苦,炷香大叶鲗鱼草,总管田基秋苦瓜,解毒止痒真正好。
附录:(根)即土加皮,治风湿骨痛,配伍用。
验方:(治风湿骨痛方)土加皮5钱、丢了棒根5钱、臭屎茉莉5钱、半枫荷5钱、东方桔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土加皮,丢了棒善祛湿;半枫荷、臭屎茉莉根祛风祛湿,舒筋活络;东风桔疏风热,止骨节痛。合为祛风祛湿,舒筋活络止痛之剂。
(方歌)风湿骨痛土加求,丢了棒根茉莉头,半枫荷与东风桔,祛湿祛风痛即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8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2:17 | 只看该作者
大叶蛇总管
大叶蛇总管(蓼科)
古籍名:虎杖《本草集注》。
植物名:虎杖。
生长环境:本品为多年生,灌木状,直立草本。生于山坡、路旁溪边、林荫地方。
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广东连平、英德、高要等县均产之。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山岗湿地。
性味:性凉、味苦。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热毒疮:干用为末,蜜糖调敷患处;2、蛇伤: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3、皮肤生蛇: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并将渣煎水外洗。
验方(治蛇伤方):大叶蛇总管5钱、七星剑3钱、鲗鱼胆草5钱、金锁匙3钱、半边莲3钱、一炷香3钱、蛇王草3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方中蛇总管、鲗鱼胆草清凉解毒;金锁匙、七星剑、半边莲、一炷香、蛇王草均为祛风消肿,解毒止痛之药。合为治蛇咬伤内服之方。
(方歌)毒蛇咬伤蛇总管,鲗鱼胆草蛇王草,金锁七星半边莲,一炷香烧煎服好。
参考资料:《临床实用中药》功效:1、治毒蛇咬伤,清凉解毒,内外兼用;2、治蛇疮、脓泡疮,内外用;3、止损上痛;4、种此药可辟蛇。
又:民间用其根以制烟管,可防牙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8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2:49 | 只看该作者
大叶双眼龙
别名:巴豆叶。
植物名:巴豆。
生长环境:本品为小乔木。村边栽培或山地野生。
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广布于西南部和东南部。
入药部分:叶。
采集期:春、夏、秋。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食后全身灼热。
功能:温中散热、祛风消肿去毒。
主治、用量和用法:1、寒疟:干叶1两,浸酒4两,浸1月用,日服1次,3至5钱,发作期前二小时服,服后有发热或呕痰的反应;2、蛇咬伤,配伍用;3、风肿:干叶适量,煎水外洗;4、生萝葡(冻疮):用法同上。
验方:(治蛇咬伤方)大叶双眼龙5钱、七星剑5钱、六耳苓5钱、蛇王草5钱、金耳环5钱、入地金牛5钱、半边莲5钱、以上共为细末、每服5分至1钱、用酒冲服;另以酒适量,调散敷患处,留出一孔,以便蛇毒外泄。
(方解)大叶双眼龙辛温、祛风散寒,七星剑、蛇王草、六耳苓祛风散毒,入地金牛根、金耳环、半边莲透络祛瘀毒而止痛,用酒冲服,促使药达病所,更用药渣与酒和匀,调敷患处,务使伤口露出,使蛇毒外泄,内外合治,为风蛇咬伤之良方。
(方歌)毒蛇咬伤双眼龙,蛇王入地金牛公,金环六耳便莲共,为末酒冲效糜穷。
参考资料:《广东中医》(1959.1)猛子叶(即大叶双眼龙)杀蚊蝇、钉螺及农业害虫、小型甲虫、软体害虫。效果:试验致令库蚊虫,1公斤水用药1克,24小时死亡70%。实验蝇蛆,每公斤粪便用药200克、24小时内全部死亡。杀钉螺试验,每公斤水用药50克、1小时全部死亡。现坊浸杀试验0.1%浓度,24小时死亡达92%。
《广东省中医验方交流总编》治寒疟疾方:大叶双眼龙叶5分(研末)、尖槟6分(研末),和酒冲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8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3:12 | 只看该作者
大枣
【中药概述】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灌木或小乔木的成熟果实。甘、微温。归脾、胃经。
1.补中益气: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泄泻等,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营卫不和,自汗、恶风等证。
2.养血安神:用于血虚脏躁,精神失常,抑郁、悲伤欲哭等,如(<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3.缓和药性:常配入攻邪的方药中,以缓和药物的烈性,并保护正气。
【药效鉴别】
大枣能增强脾胃功能。有止泻、生津、补养强壮,兼有养心等作用。
【临证应用】
过敏性紫斑病:红枣15个,水煎服,日3次,连服7天;或与花生各30g,水煎服。
【药理作用】
1.有提高机体工作能力的作用;
2.可增加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
3.对实验性动物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化学成分】
大枣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和磷、钙、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C、P等
【用量用法】
5——10枚,水煎服,或单服。
【使用注意】
湿痰,积滞,齿疾,有寄生虫病人不宜食用。
【注】
其品种繁多,有山东乐陵“金丝枣”;河南灵宝“圆枣”;山西安邑“贡枣”;陕西大荔“马牙枣”;甘肃“敦煌枣”;北京郊区“三白枣”;浙江义乌“大枣”等。枣树寄生,寄生于鼠李科植物枣树上。甘,平。归脾、胃、心经。补中益气,调和气血,生津润燥,安神。治脾虚泄泻、气血不足、虚烦不寐(本品与肉桂树寄生各15g,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8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3:40 | 只看该作者
丹参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又名“赤参”因其色红故名。
别名:紫丹参。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野生活栽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体密披淡黄色绵毛,茎直立,方形,上部多分枝。叶对生,奇数状复叶,小叶3~5枚,顶端小叶最大,椭圆形或卵形,具钝锯齿缘,轮伞花序,总状排列,花唇形,淡紫色。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其根朱红色。
产地: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和生产。
性状鉴别:野生的根茎粗糙,顶端有茎的痕迹,下方生数支圆柱形支根,多万去。全长10~20厘米,直径3~10毫米,反面红褐色或砖红色。有不规则的纵皱,栓皮容易剥落。质轻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疏松有裂隙显筋脉小店。气微,味甘微苦。以条粗壮,色紫红,无芦头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丹参酮甲(C18H12O2)、丹参酮乙(C19H18O2)、丹参酮丙(C19H20O2)、隐丹参酮(C19H20O3),并含维生素E。(注:化学元素数字为缩小并在右下)
功效与作用:活血祛瘀、清热除烦,现已经其作用为:1、扩张血管和降压,动物实验初步正民,丹参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2、抗菌。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强力的抑菌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其酒精浸剂在1:100000浓度下仍能抑制结核菌,动物试验丹参对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有疗效。临床观察还有镇静、安神、镇痛等作用。
附:近年来的动物实验初步发现丹参显著延长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存日,似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在临床上还没有证实丹参有抗癌价值,虽然在某些治癌复方中有应用丹参,但不是作为上药。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苦,微寒。
归经:人心,肝经。
功能:活血通络,凉血消肿,除烦清心。
主治:痛经,经闭,腹部肿块,瘀血作痛痈肿疮毒,烦热不安。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心脉阻滞所致的心绞痛,取其有疏通瘀塞、扩张血管的作用。轻症者配檀香、砂仁等,方如丹参饮。又可配蒲黄、五灵脂、郁金等,研末冲服。血瘀而见阴虚者,配生脉散,方如丹参生脉散加味。又据报道,有心肌梗塞抢救中,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有较好效果,部分病员的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情况迅速好转,一些病例有血脂下降现象。
2、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困难、痛经、产后恶露不下,瘀滞作痛,可单味研末(即丹参散)冲服,每服6g,陈酒或温开水送下,或配桃仁、归尾、红花等,水煎服。
3、用于治疗心血不足所致的神经衰弱,有心悸、失眠、烦躁不安,可用丹参12g,水煎粉早晚服,配紫石英、龙骨、牡蛎、熟枣仁等,水煎服。又可用成药补心丹(含党参、丹参、玄参、朱砂、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当归等)。
4、用于治疗肝郁胁痛,适宜于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变有肝脾肿大、肝功能差者,取其有祛瘀之力,常用丹参30g,配糯稻根30g、红糖30g,5碗水煮成2碗,分2~3次温服,对降低谷丙转氨酸似有一定帮助。至于治急性传染性肝炎,虽也有人用丹参,但本品种就是较适宜用于肝病的慢性期。
5、用于治疗血栓塞性脉管炎,适宜于病情较轻者,常配当归、元参、鸡血藤等,方方如丹参通脉汤。
6、用于治疗高血压,取其有降压和镇静作用,可配鸡血藤、磁石等。
使用注意:1、前人认为丹参能祛瘀血、生新血,既能行血,又能养血,故誉之为“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这个评价是过高了,实际上,从活血祛瘀血来说,丹参与四物汤的作用下爱你公司之处,但四物汤在活血的同时,又有补血作用,而丹参却没有补血作用。
2、本品药性平和,但仍有个别病例用后会引起出血时间和凝血酶元时间延长,故读一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丹参亿人慎用。
3、本品习惯上忌与藜芦配伍。
用量:祛瘀活血一般用6~15g,大剂15~30g。治脉管炎重用至30~60g。但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用大剂量。
处方举例:1、丹参饮(《医宗金鉴》):丹参30g,檀香3g,砂仁3g,水煎服。
2、丹参生脉散加味:丹参15g,党参19g,麦冬18g,五味子6g,山萸肉12g,糯稻根24g,生地18g,水煎服。
3、丹参通脉汤:丹参30g,鸡血藤30g,当归18g,元参30g,甘草30g,水煎服。
注:全国大多数地区习用的丹参,为正文所述的野生品,与历代本草记述相符。但栽培的丹参,常因气候土壤不同,但其性状变异;再就是同科不同种植物丹参的根,差异更大,商品名称也不相同。现分讲如下:
1、川丹参(《四川中江等地栽培品》):原植物同丹参。其特征:主根明显,分歧少,全体较野生品粗大肥实,直径5~15毫米。表皮细红褐色,带油润具细纵皱纹,栓皮不易剥落,质地坚实。折断面黄褐色,肉质,少纤维。气弱,味微甜。
2、甘肃丹参:为唇形科植物甘西鼠及褐毛丹参的干燥根。根呈圆锥形,多数支扭结呈绳索状,长15~25厘米或更长,直径1~6厘米,顶部可见并列的圆柱形茎痕,表面红褐色有扭曲错综的纵向沟纹。质松。易折断,断面疏松,外部红褐色,木心黄白色,点状,散列于皮部之间。气微,味淡微涩。此种丹参,原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习用,近年京津也使用。因其形状似瓣子秦艽而色红,故有的地区误秦艽药用,应予纠正。此外,还有云南产的滇丹参、三叶丹参、白背丹参及小丹参等,均为地产地销。
3、本品反藜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8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4:32 | 只看该作者
丹皮
丹皮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牡丹皮,粉丹皮。
来源:为毛莨科落叶小灌木牡丹的干燥根皮。栽培或野生。
产地:主产于安徽省的铜陵、凤凰山、南陵等地,湖南邵阳、祁东、邵东等县,四川垫江、灌县。此外河南、山东、甘肃、陕西、湖北、西藏等地均有生产。
概述:人工栽培丹皮,目前产地有几种规格,如连丹皮、刮丹皮、细丹皮、骨丹皮等。野生品不分规格统称川丹皮。
性状鉴别:1、连丹皮。呈圆筒状,稍弯曲,长3~17厘米,直径约0.5~1厘米,厚约0.2~0.3厘米。外表皮棕褐色或灰褐色。上面有一条纵形裂缝(是抽心时的刀痕),并带有不规则的略凸的横长皮孔及须根痕。 栓皮脱落处呈粉棕色。内表面淡棕色或灰黄色,显细纵纹理,并有白色小亮星(丹皮酚)。折断面粉白色,显粉质。有特殊香气,味微苦酸涩稍有麻舌感。产于是安徽省凤凰山区的连丹皮,皮细肉厚,条干圆直粗壮,两端剪平切齐,纵 形刀痕紧闭,外皮褐色,内碴白色,气清香,习惯认为是最优品种,习称凤丹皮,多供出口外销,现市场少见。
2、刮丹皮。是选与连丹皮规格相同的鲜丹皮用竹刀或瓷片括去外表皮的一种规格。表皮淡棕色,在节疤皮孔根痕处常有未去尽的栓皮,形成棕褐色花斑。余同连丹皮。
3、细丹皮。是选过连丹皮之后,下余较细的丹皮。直径在0.5厘米以下,长短不一,约3~15厘米,余同连丹皮。骨丹皮是细丹皮未抽去木心者。
4、川丹皮。分栽培和野生两种。栽培品产于垫江,灌县等地。其原植物及商品性状,均与上列三种相同,但野生丹皮,则有保氏牡丹,野牡丹、四川牡丹、黄花牡丹、川赤芍等多种植物的根皮。其主要特点,都是小灌木,而不是草 本(芍药是草本)。由于生长年限不同,品种不一,因而剥下的丹皮,粗细不等,多呈不规则的片块状或卷筒状。一般皮层较薄,刀口处两边向内卷曲,但不紧闭。外表棕褐色,表皮脱落下呈污黄色或黄绿色,内表皮黄白色或紫色,有 的带棱槽或残留粉质粘连的木心。断裂处多显淡紫色,无或少白色小亮星。亦有香气,味苦涩,带有杏仁味。此外,西藏地区的野生丹皮,也列入川丹皮之中,但皮层较川丹皮稍厚而整齐,并有白色小亮星。
以条粗长,无木心及须根,皮厚,断面粉白色,香气浓,附有亮银星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丹皮酚(即芍药醇)、牡丹皮原甙、苯甲酸、植物甾醇、鞣质等。
功效与作用:1、抗菌。体外试验丹皮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白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2、降压。丹皮水煎剂有降血压作用,与所含的丹皮酚及其糖甙有关。
此外,还观察到丹皮有活血通经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或炒炭。
性味:苦、辛、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主治: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经前发热,痈肿疮毒,损伤瘀血、阴虚发热、无汗滑蒸。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清泻肝火和凉血消瘀(消炎、降压)。
1、用于治疗肝郁火旺而致的发热(下午较甚)、盗汗或自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月经不调(包括某些类型的慢性肝炎、月经不调)。常配栀子 、柴胡等,方如丹栀逍遥散(丹皮与栀子配合,能增强清肝热的作用)。
2、用于治疗肠痈(急性阑尾炎)。取其有泻热消瘀(消炎)的作用,须配大黄、金银花等,方如大黄牡丹汤加减,治单纯性阑尾炎。
3、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而有肝郁积热症状者,包括眼底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眼底出血等。可用丹皮配野菊花、石决明等降压,方如丹皮野菊汤。
4、用于治疗阴虚发热。可配青蒿、鳖甲(青蒿鳖甲汤);或 配地黄、山萸肉(如六味地黄汤);或配四物汤(如丹栀四物汤 ,治妇女虚热尤好)。
5、用于治疗热症出血。在温热病时,助犀角、生地以凉血 止血。一般血热秘致的衄血、吐血,也常用丹皮。丹皮煅炭,止血作用更好,故上灰散用之。
6、用于治疗跌打瘀血。胸、腹部挫伤后有瘀血停留作痛者,在理血方剂内常加丹皮、赤芍等以凉血去瘀。
使用注意:1、丹皮与桂枝都能通血脉中壅滞(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丹皮性寒,适于热症;桂枝性温,适于寒症。在妇科杂病中,两者有时也配合应用,可加强活血去瘀,如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 桃仁、赤芍)治盆腔炎;温经汤(桂枝、丹皮、当归、白芍、川芎、党参、半夏、麦冬、吴茱萸、阿胶、生姜、甘草、红枣)治月经不调。
2、脾胃虚寒而有泄泻者,以及月经过多者都不宜用。
用量:6~9g。
处方举例:1、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丹皮6g,山栀6g,柴胡9g,当归12g,白芍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3g,薄荷3g(后下)、生姜1片,水煎服。
2、大黄牡丹汤加减:大黄9g(后下)、丹皮15g,冬瓜仁30g,桃仁9g,银花30g,连翘15g,生苡仁30g,生甘草6g,水煎服。
3、丹皮野菊汤:丹皮6g,野菊花9g,银花藤18g,鸡血藤18g,石决明30g,佩兰9g,水煎服。
4、丹栀四物汤:丹皮6g,栀子6g,当归9g,熟地12g,白芍9g,川芎6g,水煎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9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5:01 | 只看该作者
淡竹叶
淡竹叶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入竹叶项下。至《本草纲目》始将竹单列为一品名。
别名:竹叶。
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以及江南各地。
性状鉴别:茎叶全长约50厘米,有时带有部分根茎及须根和残余花序。茎黄绿色中空,圆柱形或已被压扁,直径1~2毫米,有节,节上抱有叶状鞘,叶鞘边缘生有白色长柔毛。叶片多纵向卷曲,展开后广披针形,长5~20厘米,宽2~3.5厘米,绿色或淡绿色,两面有稀毛,叶脉纤细平行,有明显的小横脉。气微,味淡。
以色绿叶长,无须根,无花茎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芦竹萜、白茅萜。
临床作用:解热、利尿。实验证明,淡竹叶确有解热和利尿作用,但效力很轻微。
炮制:切段,生用。
性味:甘淡寒。
归经:入心,小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除烦,利尿。
主治:热病心烦,不寐,小便短赤,涩痛。
临床应用:传统经验认为淡竹叶善清心火(烦热、小便黄赤、面赤口渴、口舌生疮、衄血),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所谓“心火”,可能属于身体对炎症感染和代谢因素改变的反应,常见于发热、失水、身体局部充血、神经兴奋性增高等情况。前人经验认为夏季感受暑热而出现心火症状者,用淡竹叶清解之最适宜。常用方为导赤散。
此外,淡竹叶又能辅助石膏清除热病后期的余热,方如竹叶石膏汤。
用量:6~18g。
处方举例: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淡竹叶12,木通12g,生地18g,甘草梢6g,水煎服。
附:竹叶卷心功效与淡竹叶同,但清心火作用较强,常配莲心等同用。用量6~15g,不宜久煎。
另:苦竹叶
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灌木状植物苦竹的干燥嫩叶。
产地:主产于江南各省,河南也有生产。
性状鉴别:干燥叶片多呈细卷筒状,长约8~12厘米,展开后宽约1~2厘米。披针形,叶面光滑,叶背粗毛茸,中间有一条较粗的主脉,两边有较细的平行脉数条,边缘一侧有细小毛刺,质脆略有弹性。气无,味苦。
以色绿无枝梗者为佳。
炮制:生用。
产地:与淡竹叶同。
功能:与淡竹叶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91#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5:34 | 只看该作者
当归
当归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别名:秦归、西归。
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干燥根。栽培品。
产地:主产于甘肃岷县、宕昌、武都、西和、礼县、武山等地;此外,云南、四川、陕西、湖北、贵州等地也有生产。
性状鉴别:本品主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下部有支根数条至十余条,略扭曲。全长10~25厘米,主根长2~7厘米,直径2~3厘米,顶端直径有时可达3.5厘米。支根上端直径1厘米左右,尾端渐细。顶端基痕明显,微凸或平坦,常有基叶残留。表皮棕褐色或淡褐色,主根上端有不甚明显的环形皱纹,全体有紧密的纵皱及微突起的皮孔。体坚硬,吸潮后软韧横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具射线状纹理,习称“菊花心”,形成层深棕色,环状。木质部及韧皮部有多数细小裂隙和黄棕色分泌腔,中心有时有白色髓心。气特异芳香,味微苦而稍苦辛。
以主根粗长,支根少粗壮,表面黄褐色,断面粉白色或淡黄白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和一种能兴奋子宫的成分;又含蔗糖、维生素B12等。
功效与作用:补血、行血、润肠、调经。
1、调整子宫功能状态。动物实验证实,当子宫处于内加压状态时,当归对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内收缩由不规则变为规则,收缩力加强;当子宫内不加压时,当归对子宫有抑制作用。
2、镇静、镇痛。有效成分为挥发油。
3、利尿。有效成分为蔗糖。
4、抗维生素E缺乏症。
5、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或酒炒、土炒、炒炭用。
性味:甘、苦、辛、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润燥、滑肠。
主治:月经不调,血虚或血瘀经闭,经痛崩漏,跌打损伤,痈疽肿痛,风湿痹痛,血虚便闭等症。
临床应用:当归为中医临床用得最多的中药之一。凡需养血通脉,无论属血证、虚证、表证和痈疡,都可用当归。
1、为妇科要药,主要用于调经,对痛经也确有较好疗效,配白芍和延胡索等,此外,也治经闭、月经不调。总之,各种调经方剂离不开一味当归,取其有行血、镇痛作用(或加强子宫收缩而排出瘀血,或弛缓子宫痉挛而镇痛),配熟地、川芎、白芍即四物汤。为理血基本方,不但血虚者可用,凡月经不调以及胎前产后的各种证候,一般也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用药。
2、用于养血。对心血虚之心悸、健忘、失眠、心神不宁等,用当归养血以安神,方如当归补血汤;对脾血虚所致的消瘦、萎黄,用当归养血以健脾,方如四物汤;对肝血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筋孪等,用当归养血以柔肝,方如一贯煎。
3、用于治疗肢体瘀血,尤其跌打损伤和血管疾患引起的血瘀或血流不畅、肿胀所痛,当归有逐瘀作用(改善循环和镇痛),故跌打方剂和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剂中常用当归。
4、用于治疗腹痛,对气血瘀滞而兼虚寒的腹痛较适宜,如偏于虚寒(例如产后腹痛),配建中汤加强温中止痛作用,方如当归建中汤,也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如偏于瘀滞(例如痢疾早期之下痢脓血兼腹痛或妇女便秘腹痛),配白芍、香附等,有活血镇痛作用,方如当归芍药散加味。
5、用于治疗慢性痈疡,取其有活血、补血和止痛作用,改善循环,加强身体抵抗力,常配黄芪、银花等。
6、用于治疗肠燥便秘,属气血虚弱者较适宜,常配其他有滋补通便作用的药物,如肉苁蓉、牛膝等,方如济川煎。
此外,表证而属气血虚弱,或头痛、关节痹痛而属瘀血凝滞者,也可用当归,取其有行血镇痛作用。
使用注意:1、前人曾说:”归头补血、归身养血、归尾破血,全用活血“,或说”归头补头(包括头颈和胸)、归身补身、归尾补四肢“,但实际上不必拘泥。临床应用市面所售一般都以全当归供应。如条件许可加以细分时,可按以下原则选药:用于改善血循环,或入解表剂时,以全当归较好;用于治贫血和调经时,以归身较好;用于治跌打瘀肿、关节屈伸不利时,以归尾较好。
2、久服多服当归会造成虚火上炎,出现咽喉痛、鼻孔灼热等症状,此时处方中宜酌加清热凉血之品,如银花、生地质类以调节之。
3、当归通便,故凡脾胃阳虚而大便滑泻者不宜用;如平素大便不实需用当归时,要酌加白术、茯苓以制当归之滑泻作用。
4、当归性温,故凡肺虚内热、肝火偏旺,或吐血初止者,均不宜用。
用量:常用量9~12g,宜稍大量,用12~30g,大剂可用至60g用于表证时小量即可,在3~9g之间;用于补血,改善血液循环、便秘,例如治产后血虚之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用量即在30g以上,但在当归补血汤,则仅用6g当归辅助黄芪(本方名为“补血”,实则补气而以气生血)。
处方举例:1、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辩惑论》:当归6g、黄芪30g,水煎服。
2、一贯煎《柳州医话》:当归身9g、北沙参9g、麦冬6g、生地24g、杞子12g、川楝子4.5g,水煎服。
3、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当归12g、桂枝6g、白芍12g、粉甘草9g、生姜3g、红枣15g、饴糖30g(溶化),水煎服。
4、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羊肉250g、当归30g、生姜15g,隔水清蒸,温服,或水煎服。
5、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9g、白芍12g、川芎6g、白术9g、茯苓9g、泽泻9g、香附6g、延胡索6g,水煎服。
6、济川煎《景岳全书》:当归12g、牛膝6g、咸肉苁蓉、泽泻4.5g、升麻2.4g、枳壳3g,水煎服。
注:商品过去规格繁多如葫首归、原来头、常行归、归腿、归尾等,现简化为1~4等当归,和1~4等归头两种,均按支头大小分等。一等当归每0.5公斤20支以内,二等33支以内,三等55支以内,四等55支以外兼有归腿,但最多不超过70%,油条不超过10%。当归头(葫首)一等20支以内,二等40支以内,三支60支以内,四等80支以内。
本品甘肃产品,品质较好,主根长,皮细,质坚实。云南产品,主根粗短,皮较粗,质较虚泡,质稍差。此外,有些地区尚有当地产的土当归均地产地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92#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一 于 2015-7-8 23:08 编辑

倒扣草
别名:土常山。
植物名:土牛膝。
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至二年生粗壮草本,生于旷野地、路旁、耕地上。
分布:广东各地及南方各省。
入药部分:根、茎。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郊外。
性味:性凉、味甘淡。
功能:清热、利水。
主治、用量和用法:1、外感发热: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2、发冷: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发病前两小时服;3、久热不退:干用1至2两,黑枣4枚,清水煎服;4、暑热头刺: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
验方:(治疟疾方):倒扣草2两、黑豆四十八粒、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倒扣草治疟疾、退热、早为民间所熟用,又以其节部稍膨大如牛膝之状,故名牛膝。根据植物学界人士称:“广东产牛膝有多种。”因而将本站另记载之土牛膝混淆。倒扣草、黑豆合用以治疟疾,是取倒扣草驱少阳之邪,黑豆有补益作用,合治疟疾有效。
(方歌)治疟民间有验方,倒扣为君黑豆帮,扶正驱邪原经法,往来寒热一扫光。

刀豆壳
古籍名:刀豆《本草纲目》。
植物名:刀豆。
生长环境:本品为草质藤本。是栽培的豆类植物,春种秋收。
分布:广州附近农村有栽培,但不常见。另一种野生“海刀豆树”则生长普遍,但荚果仅长约10厘米,可以区别。
入药部分:果壳。
采集期:秋。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平呃逆、消滞。
主治、用量和用法:1、呃逆;2、食滞;3、鼻渊,以上三项,俱用于果壳5钱至1两,清水煎服。
(方歌)刀豆壳兮治症多,鼻渊呃逆食滞瘥,五钱一两煎水服,止呃宽中用无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93#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7:47 | 只看该作者
灯心草
灯心草为较常用中药,始载《开宝本草 》。
别名:灯草、灯心。
来源:为灯心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野生于湿地及沼泽边缘,亦有栽培。
产地:主产于江苏苏州,吴县,四川宜宾,云南陆良,富民,此外浙江,福建,广东,贵州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全草,用刀纵向划开皮部,将髓与皮分离,取出髓后捆扎成把晒干。
性状鉴别:茎髓呈细长圆柱形,似粉条。一般长约50~60厘米,亦可达一米余。直径2~3毫米。表面白色或淡 黄白色,有细纵沟纹,体轻入水不沉,质极轻软,轻压略有弹性。易折断,断后白色,无空隙,气微,味淡。
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阿拉伯聚糖和木聚糖。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有利尿作用。
炮制:切断生用或朱砂拌。
性味:淡、平。
归经:入心,小肠经。
功能:清心热,除烦利水。
主治:热性病(如发烧或心火)之口渴,小便不利及尿路感染之淋浊病,小便困难,尿时涩痛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清心火,但力量较单薄,只适宜病情浅者,或辅助其它清热利尿药用。小儿因心热而烦躁、夜啼,可用灯心一扎,水煎服(用朱砂拌制过的朱灯心更好)。成人因心肾不交心火过盛,肾阴不足而引起的兴奋型神经官能症而夜睡不宁或失眠,可用一味灯心(或配淡竹叶)煎汤临睡前服。
用量:1.5~3g,或小儿一扎,成人三扎。
处方举例:灯心竹叶汤:灯心草3扎,淡竹叶9g,水煎服。
注:1、四川所产之灯心草栽培者品质较好,剥去皮后当地称灯心。未除去外皮者称灯草。野生品质较次,茎细,不能剥取髓心。
2、贵州等地所产者,茎细,髓心小,不能剥取。
3、苏州所产灯心草,品质最好,其外皮为制作蓑衣的原料,而茎的髓心为副产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94#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8:22 | 只看该作者
地肤子
地肤子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扫帚子。
来源: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的干燥果实。多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华北、西北、山东、河南等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鉴别:胞果扁圆形或五角星形。直径2~3毫米。外面宿存花萼膜质,灰褐色或带红晕,有翅五枚,排列成五角星状。翅易脱落。背面中央有果柄痕。并可见十数条放射状棱线。剥离花萼内有种子已枚。褐棕色,形似芝麻而小,长约1毫米。内种仁显油性。胚绿黄色,形如马蹄。胚乳白色。气无,味先微咸而后苦酸,并有麻喉感。
以果实饱满,不带枝叶等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皂甙和维生素A类物质。
功效与作用:清湿热(利尿、抗皮肤真菌)。
炮制: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膀胱经。
功能:清湿热,利小便。
主治:内服治膀胱炎之小便不利,淋浊,外用治皮肤湿疮,风湿关节炎等症。
临床应用:1、作为利尿的辅助剂,可加强其它利尿药的作用,即前所称能作为利水的“响导”,治热淋或水肿,常配瞿麦、猪苓、通草等通用。
2、较常用于治疗皮肤湿热或风热,例如各种湿疹、痒疹。内服或外用均可。内服配生地、野菊花、白藓皮,方如除湿消疹汤。外用配蛇床子等煎洗患部。
用量:内服3~15g,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除湿消疹汤:地肤子15g,白藓皮9g,川萆薢12g,苦参9g,野菊花9g,生地12g,赤芍9g,当归9g,水煎服。
注:地肤子原植物有绿茎和粉红茎两种。据北京药检所化验,化学成分不同,绿色这醇浸出物无结晶,粉红色者有结晶。北京只用绿茎地肤子,不用粉红色茎者。天津市两者通用。
在华东、湖南、江西、贵州等省市用藜科植物藜的胞果,俗称灰莱子,作地肤子用。地肤子呈钝三角球形稍扁。直径约1毫米。草绿色或暗绿色。略似地肤子,但不具五翅。种子扁平球形。气味与上种同。
在四川、云南部分地区使用豆科植物木樨种子,作地肤子用。地肤子荚果呈扁平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表面灰褐色,具网状花纹。顶端渐尖,呈鸟嘴状,基部常有宿存杯状花萼,有5片披针形的裂片,荚果不开裂,内含浅棕色种子已粒,卵圆形,具两片黄色子叶。气微,味微苦。
以上两种京津地区均不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95#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8:53 | 只看该作者
地骨皮
地骨皮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枸杞”。
别名:枸杞根皮。
来源:地骨皮为茄科植物落叶灌木枸杞的干燥根皮。
产地:主产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多为野生。
性状鉴别:为筒状或半筒状的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长约4~10厘米,宽1~2厘米,厚约3毫米。外表面棕黄色,粗糙,有错杂的纵裂纹,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质较脆,易折断。断面外层棕黄色,内层灰白色。气微香稍甜后苦。
以块大,肉厚,无木心杂质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甜菜硷、鞣酸等。
功效与作用:主要为解热。
1、解热:长于清解潮热;
2、降压:通过直接扩张血管,有中等度降压作用;3、抗菌: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退骨蒸潮热。
主治:骨蒸劳热、肺热咳嗽,血热出血症。
临床应用:以去痨热、虚热为主。
1、用于治疗一般虚热和痨热(如肺结核的消耗热)。治有汗的骨蒸,配鳖甲、知母等,方如地骨皮汤。治小儿疳积的发热,也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
2、用于治疗肺热喘咳,间有午后发热(午后四、五时尤其),舌红苔黄,脉细数,包括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的肺热咳嗽,取其有泻肺清热作用,配桑白皮、甘草等,方如泻白散,此方尤其适用于小孩。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不要用地骨皮,有脾虚便溏者也不要用。
用量:6~12g。
处方举例:1、地骨皮汤(《小儿药证直诀》):地骨皮9g、鳖甲18g(先煎)、知母9g、银柴胡9g、孩儿参9g、黄芩9g、赤茯苓12g,水煎服。
2、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地骨皮9g、桑白皮12g、甘草3g、梗米6g,水煎服。
注:1、地骨皮主要为野生枸杞的根皮,其果实称土枸杞,个别地区习用。栽培者,主要用其果实,其根皮很少采用。
2、江苏浙江等省所产地骨皮,呈圆筒状,粗如姆指,整齐皮厚,色较黄,微有香气,质量佳称“南骨皮”多销出口。
3、地骨皮与北五加皮类似,注意区分:
地骨皮:外皮粗糙,内心灰白;味微苦。
北五加皮(杠柳皮):外皮紧细,内色发黄、香气浓,味极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96#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39:45 | 只看该作者
地菍
别名:挞地菍、连地菍。
植物名:地菍。
生长环境:本品为披散或匍伏亚灌木,生长与旷野地上,山坡和丘陵向阳山见之。
分布:越南和我国南部普遍生长。
入药部分:根部。
采集期:全年有产,秋季为佳。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平,性微甘淡。
功能:保产安胎。
主治、用量和用法:①痢疾: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②脚部疲软无力:干根2两,鸡脚4对,清水煎服;③胎动不安:干根1两,鸡蛋1只,清水煎服。
附录:(全草)治皮肤生蛇痕痒:干生可用,煎水洗患处。
(方歌)地菍根能治症多,痢疾足痛与安胎,若将全草煲水洗,皮肤生蛇免祸灾。
参考资料:《广州常用草药验方集解》补血安胎经验良方:地菍根、岗菍根各1两至两半,清水煎服,或煲鸡蛋同服。
(方解)孕妇血虚,可致胎不安。宜补母血。人多之知鹿茸、当归等补血,而不知岗菍根、地菍根在民间使用有经验。据临床观察,产前一、二个月,间歇以本方或选用单味常服,确能旺血,而且易产。
岗菍即山菍,其子如深枣红色,味甘可啖。地菍之子细圆,色味与岗菍同,微温补血,并治腰肾虚。
(方歌)补血安胎用地菍,孕期常服顺产占,配入岗菍腰肾固,鸡蛋同煎血白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97#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40:17 | 只看该作者
地榆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本品叶似榆叶初生布地,故名。
别名: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及根茎。野生于山坡草地。
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5米,根茎粗壮,生有多数肥厚的纺锤形根。茎直立,有棱。单数近心形或截形,边缘具粗锯齿,无毛,柄基具托叶。花小,密集成顶生长圆形穗状花序,花序长1~4厘米,直径约1厘米,花序梗细长,萼片4,紫红色,宿存,无花瓣,雄蕊4,外伸,花紫红色。子房上位。瘦果褐色,被细毛。
产地:主产于华北、东北地区,其他各地亦有分布。
性状鉴别:根茎为不规则柱状,其下生根,根呈纺锤形或上粗下细的圆柱形,稍弯曲,通常已折断,长约5~15厘米,直径约0.5~2厘米。近芦头处较粗,顶端具有茎痕。外皮棕褐色或紫褐色,粗糙,显瘤朽,有纵皱纹及少数须根痕。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红棕色或带紫棕色,形成层明显,木质部黄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涩。水浸液,加三氯化铁溶液,显蓝紫色(鞣质)。
以条粗,质坚,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鞣质(为儿茶类)、地榆皂甙和维生素A类物质。
药理作用:1、收敛。在胃肠道能止血,止泻,用于烧伤能减轻渗出。
2、抗菌。主要对肠内致病菌(如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菌、脑膜炎双球菌、大型结核杆菌也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高压消毒后,抗菌能力下降。
炮制:切片,生用或炒炭。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肾、大肠经。
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有消肿止痛、收敛作用。
主治:便血、血痢、尿血、崩漏、疮疡肿毒。外用治水火烫伤。
临床应用:为治疗便血、烧伤常用药。
1、治久痢脓血、便血(如结肠炎、慢性菌痢等),用地榆炭,有收敛止血作用,再适当配伍清热药,效果不错,常用方为地榆煎。
2、治痔疮出血,常配槐花、黄芩、火麻仁等,凉血、清热、通便,方如槐榆煎。
3、用于烧伤创面用药,以地榆配漆大姑、黄柏等,制成糊剂或乳剂外用,敷药后可见局部分泌物减少。
此外,也有用于治溃疡病出血、咯血、崩漏、鼻衄等,有一定效果。局部外敷,可治皮炎。
使用注意:1、地榆虽可用于身体各部分急慢性出血,但以治慢性便血为主,效果较好。
2、治烧伤生用,止血炒用。
3、证属虚寒者慎用。
用量:6~15g单味大剂有时用30~60g。
处方举例:1、地榆煎:炒地榆12g、鲜生地12g,白芍6g,丹皮6g,炒山栀9g,荆芥炭3g,川黄连3g,木香1.5g(后下),水煎服。
2、槐榆煎:见槐花项下。
3、地榆外敷剂:地榆、漆大姑、黄柏,等分研末,另加少许冰片,搅匀,再加花生油制成20%糊剂,加热煮沸后外用。
注:1、商品中尚有一种棉地榆,为同属植物细叶地榆,与地榆的外形性味基本相似,惟质较韧,断面皮层有黄白色的毛状纤维。
2、云南尚产一种柴地榆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紫地榆的根,当地亦作地榆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98#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40:41 | 只看该作者
丁香
丁香为常用中药。始载宋《开宝本草》。
别名:公丁香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常绿乔木丁香树的干燥花蕾。
产地:坦桑尼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地。
性状鉴别:形如乳钵锤,长1.5~2厘米,上端近圆球形,大如豌豆,系四片花瓣抱拢而成,上有四个三角形花萼。棕黄色或棕色。下部花柄方圆形为全长的3/4,有细皱纹,紫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显油性。有令人愉快的强烈芳香气。味麻辣。以花大油足,色紫红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丁香油,其中主要为丁香油酚。又含鞣质、齐墩果酸等。
药理作用:1、健胃驱风,丁香油能促进胃液分泌;2、抗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3、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4、抗真菌。对多种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肺、肾经。
功能:温中壮阳,下气降逆。
主治:虚寒呃逆,心腹冷痛,呕哕吐泻,阳萎阴冷。
临床应用:1、为治疗胃寒呃逆的重要药物。凡属呃声低微,并有形寒气弱、胸闷脉迟者。可用丁香配柿蒂、生姜等开郁散痰,有助于止呃逆,方如丁香柿蒂汤,寒重者可再加肉桂。
2、治疗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而有腹痛、冷厥、反胃、吐泻等,可用丁香配砂仁、白术、党参、陈皮、生姜等水煎服,效果较好。
3、外用丁香煎液涂擦患部,治头癣、体癣、股癣、手癣等,有一定疗效,可能减轻痒感,减少落屑。
用量:内服1.5~4.5g;外用治癣可用丁香9g加水一碗,煎沸20~30分钟后用。
处方举例: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丁香3g,柿蒂3g,党参12g,生姜6g,水煎服。
注:临床实验用丁香液治疗头癣,体癣、手癣疗效显著。
附:母丁香
别名:鸡舌香
来源:为丁香近于成熟的果实。
性状鉴别:长圆形。长2~2.5厘米,直径5~8毫米,黑棕色,有细皱纹,顶端有四个分裂的花萼向内弯曲。果皮与种皮薄壳状,内含种仁倒卵形,由两片子叶抱合而或。子叶形如鸡舌,质重坚硬。商品在产地已纵向切开,种仁和果皮大部分已分开,很少有完整者。气味同公丁香,但较差。
以瓣整齐黑棕色气香味辛辣者为佳。
炮制:生用。
效用:同公丁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99#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41:12 | 只看该作者
丢了棒
别名:追风棍。
植物名:白桐树。
生长环境:本品为大灌木,荒郊、山岗、路旁野生。
分布:印度至我国南部及马来西亚,广州附近偶尔有见之。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郊外、荒地。
性味:性平、味甘淡(一说有毒)。
功能:祛风、去湿、消肿、散瘀。
主治、用量和用法:1、百子痰,配伍用;2、风湿水肿,配伍用;3、浮肿:干根2两,水蚧1只,清水煎服;4、四肢软痛,配伍用;5、跌打瘀肿,配伍用。
验方1:(治脚肿方)丢了棒根1两、臭屎茉莉根5钱、豆豉羌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对方丢了棒、豆豉羌祛风去湿,臭屎茉莉根入下焦利水去湿,合为治风湿脚肿有效药剂。
(方歌)丢了棒根医肿症,豆豉羌祛风去湿胜,臭茉莉头入下焦,风湿脚肿治必应。
验方2:(治四肢软痛方)丢了棒根1两、千斤拔1两、枫荷寄生1两、鸡脚5对、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丢了棒,枫香寄生祛风去湿,千斤拔舒筋活络,强腰足,加鸡脚补脚之虚,攻补同施,是扶正祛邪之法。
(方歌)四肢软痛痛难消,丢了千斤鸡脚翘,枫香寄生清水煎,攻补兼施固肾腰。
验方3:(治跌打瘀肿方)丢了棒根1两、九层塔1两、入地金牛根1两、透骨消1两、将上药用酒湿匀蒸透,用白酒1斤半,浸半月,内服外搽并用。
(方解)本方四味,俱为散瘀药。丢了棒、九层塔并能祛风活血、入地金牛兼能化气,透骨消入骨通络散瘀、合为化气、活血、消肿之剂。
(方歌)跌打瘀肿丢棒根,九层塔入地牛根,透骨消同白酒浸,搽服兼施瘀自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未结剧目0
广南路
38 岁
213 两
0 条
32
100#
 楼主| 白薇子 发表于 承平年间 2015-7-8 19:41:37 | 只看该作者
东风桔
别名:狗骨簕、山桔簕。
植物名:酒饼簕。
生长环境:本品为灌木或小乔木。多生于山地灌木中,或多移植于村庄旁做篱笆用,性耐干旱。
分布:我国南部山地、广州近郊常见。
入药部分:根。
采集根:全年。
自采地点:山岗。
性味:性凉、味微苦。
功能:疏风止咳、化气止痛。
主治、用量和用法:1、外感咳嗽,配伍用;2、骨节疼痛:干用1两至1两半,清水煎服;3、癍痧发热,配伍用。
验方1:(治伤风食滞咳方)东风桔5钱、布渣叶4钱、芒果核2个、木患根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外感咳嗽,食滞,则因邪不解,治法宜祛风、化气、消滞、去腻。本方以东风桔祛风、化气、止咳;布渣叶消食滞;芒果核、木患根去腻滞。使风从外解,腻在里消,其痛自愈。
(方歌)伤风食滞咳频频,木患根从布渣行,芒果核和东风桔,内消外解此方珍。
验方2:(治骨节疼痛方)东风桔根1两、老桑枝1两、枸杞根1两、丝瓜络5钱、清水五碗,煎成一碗半服。
(方解)老桑枝、枸杞根、丝瓜络能清骨节筋络湿火。若湿火致痛、宜治其本,又治其标,则效果神速,本方以东风桔化气止痛,即治标之理。
(方歌)骨火疼痛不须愁,东风桔与枸杞头,丝瓜络桑枝老,湿火从此去悠悠。
验方3:(治癍痧发热方)东风桔1两、蛇泡簕5钱、路兜簕5钱、海金沙藤5钱、金盏银盘5钱、山芝麻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半服。
(方解)蛇泡簕、路兜簕、山芝麻、金盏银盘、海金沙藤等为癍痧常用药,因其具有解表清里,利尿滑肠之效,本方并用东风桔取其祛风化气止咳,故癍痧发热而咳者,加此药入肺经以为引,效果益佳。
(方歌)癍痧发热兼有咳,金盏银盘东风桔,山芝麻共金沙藤,路兜簕与蛇泡簕。
参考资料:《广州中医验方选集第一集》沥滘医疗站介绍咳痰嗽方:东风桔根3两、普洱茶2两、水煎温服。
《广州常用草药验方集解》治疗风热咳验方:木患根1两、东风桔1两、红丝线5钱、布渣叶3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作一次服。
(方解)风热犯肺、最忌腻滞。本方以东风桔祛风、清热、顺气、止咳,配以木患根、布渣叶防治腻滞,加以红丝线止咳、止血,合为疏风、清热、消滞止咳之剂。
(方歌)除痰顺气东风桔,祛风清热又止咳,渣叶患根防腻滞,红丝咳血用之吉。
[发帖际遇]: 白薇子 上厕所没带纸被地字贰叁叁录入文兴十一载娱乐新闻卷,花大价钱请求删除此项,纹银-2 两 .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uest
welcome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汉朝宗

GMT+8, 2024-6-16 16:43 , Processed in 0.581368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